《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征.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152062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1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征.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13. 340. 01C 73备案号:AQ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XXXX-XXXX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Specificationforsafetymanagementofpersonalprotectiveequipment(征求意见稿)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实施XXXX-XX-XX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总体要求15安全使用要求15.1危害辨识与评估15.2配备选择25.3性能状态25.4使用方法26过程管理要求26.1基本要求26.2采购36.3发放3

2、6.4培训36.5使用46.6报废4附录A(资料性)常用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性能、性能状态和使用方法标准5附录B(资料性)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编号方式31附录C(资料性)个体防护装备台账32附录D(资料性)个体防护装备检查记录表33附录E(资料性)个体防护装备定期检验记录表34参考文献35,Z.I刖百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提出。本文件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2)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神华能源股

3、份有限公司、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国汉君、唐珂、宫国卓等。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的总体要求、安全使用要求,及采购、发放、培训、使用、报废等过程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用人单位个体防护装备的安全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口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口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9800.1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4、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个体防护装备personaIprotectiveequipment;PPE劳动防护用品从业人员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所穿戴、配备和使用的各种防护品的总称。来源:GB39800.12020,2.14总体要求3.1 用人单位PPE的安全管理应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3.2 未按规定配备使用PPE的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3.3 用人单位PPE的安全使用至少应满足配备选择、性能状态和使用方法等三方面要求。3.4 用人单位PPE的过程管理至少包括采购、发放、培训、使用、报废等环节。3.5 用人单位应依据本文件,结合单位具体实际

5、,编制PPE安全管理制度或企业标准。3.6 用人单位应保障用于PPE配备、相关培训及使用管理等所需经费与资源。3.7 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专职或兼职PPE管理人员。5安全使用要求5.1 危害辨识与评估5.1.1 用人单位应采用正确方法,开展全面系统的危害因素辨识和危害风险评估。主要包括:a)以生产作业场所为对象,依据GB39800.1-2020第4.2.1条规定,辨识与评估由于作业环境而导致现场人员面临的安全健康风险;b)以个体防护装备为对象,辨识与评估由于PPE配备不合理、性能状态不良、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危害因素。5.1.2 基于辨识与评估,建立PPE配备选择、性能状态、使用方法要求。5

6、.2 配备选择5.2.1各行业PPE的配备应符合GB39800系列标准规定,满足适应、适合、舒适、兼容等有效防护要求。5.2.2基于对作业岗位场所危害因素辨识和危害风险评估,按照GB39800.1-2020第3条规定,正确选择PPE配备。5.2.3用人单位应建立作业岗位PPE配备清单。5.3性能状态5.3.1用人单位应建立PPE性能状态要求,常用的PPE性能状态要求参见附录A。5.3.2用人单位建立的PPE性能状态要求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标识规范、齐全、清晰;b)外观完好,无可见的材料和制造缺陷;c)部件完整,无破损,组件齐全,无缺失;d)功能完好,保护装置有效;e)产品在有效期内。5

7、.4使用方法5.4.1用人单位应结合PPE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建立PPE使用方法要求,常用的PPE使用方法要求参见附录A。5.4.2用人单位建立的PPE使用方法要求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穿戴使用方式正确;b)进行使用前的检查确认;c)明确穿戴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d)规范使用后的存放保管。6过程管理要求6.1 基本要求6.1.1 用人单位应明确采购、发放、培训、使用、报废等管理环节要求,建立管理程序与表单。6.1.2 用人单位应针对各管理环节,明确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6.2 采购6.2.1应按GB39800.1-2020配备要求,采购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的PPE。6.2.2用人单位应建立

8、计划、采购、入库、检查等工作的管理程序,责任明确,落实到位。6.2.3用人单位应根据作业岗位PPE配备清单,提出使用需求。6.2.4根据具体PPE使用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包括装备名称、型号、数量等。6. 2.5应通过正规渠道采购合格的PPEo7. 2.6PPE入库应履行检查验收手续,并确保:a)性能状态符合本文件第5.3条规定;b)产品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书等资料齐全;c)有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且在产品有效期内的检验检测报告,必要时抽样检验。6.2.7入库PPE应统一编号,编号方式可参照附录B。6.2.8建立入库PPE管理台帐,应及时更新台账信息,台账信息表可参照附录C。6.2.9入库

9、的PPE应由专人管理,并进行定期检查和记录,检查记录表可参照附录D;对于国家规定应进行定期强检的PPE,应按相关规定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和记录,定期检验记录表可参照附录Eo6.2.10库房存放保管要求应符合:a)库房温度、湿度、通风等因素满足PPE存放条件;b)存放位置处设有标志与编号。6.3发放6.3.1用人单位应建立PPE发放管理制度程序。6. 3.2针对具体作业,应根据作业岗位PPE配备清单要求选用PPE,经现场负责人确认批准后,履行PPE领用出库及交回入库手续,填写领用记录。7. 3.3发放时,发放人员和使用人员共同检查确认:a)PPE产品性能状态应符合本文件第5

10、.3条规定;b)选用PPE与使用人具有良好适合(配)性,满足作业防护需求。6.4培训6.4.1用人单位应建立PPE使用培训管理制度程序。6.4.2作业人员应经过上岗前PPE使用培训,正确掌握PPE安全使用要求和管理规定,未通过培训及考核者不得上岗作业。6.4.3应制定PPE使用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时间、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等,培训计划应满足:a)培训内容符合GB39800.1-2020第5.4.2条规定,至少包括工作中存在的危害种类、防护要求、控制措施以及PPE的性能状态和使用方法要求:b)培训范围覆盖用人单位所有相关人员,包括:新入职、转岗人员、劳务派遣人员、实习人员以及其他外来人员;c)当PP

11、E变化,或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及时安排培训。6.4.4应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负责培训。6.4.5培训后,应针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6.4.6做好相关培训记录,建立培训档案。1 .5使用6 .5.1使用要求:a)作业前检查,确认PPE符合5.3要求,与使用人员适合(配),并满足作业防护要求;b)按照本文件5.4的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PPE;c)在作业过程中,发现危害因素变化,现有PPE不能满足作业安全要求时,应立即停止相关作业,更换、配备满足工作要求的PPE,经负责人确认、批准后,方可继续作业;d)做好装备日常维护,需由专人负责的,负责人应经过培训,胜任工作。e)严禁使用不合格PPE;

12、当发现PPE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止使用。6.5.2使用后要求:a)妥善保管,做好使用、检查、维护及交还等工作记录;b)检查PPE状态,确保性能状态满足要求,可持续使用;c)对于反复轮流使用的PPE,应及时交还并放回指定存放点;d)根据规定需要,应及时清洗消毒。6. 5.3用人单位应建立监管制度,做好现场监督检查。6.6报废6.6.1PPE判废和更换应符合GB39800.1-2020第5.3条规定。6.6.2用人单位应建立报废审批制度程序。6.6.3应定期对PPE进行检查,必要时,应送至专业的检测检验机构进行抽样检验。6.6.4应及时对出现问题的PPE予以维修、报废或更换,并做好记录。6.6.

13、5判废的PPE应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处置。附录A(资料性)常用个体防护装备防护性能、性能状态和使用方法标准序号个体防护装备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1安全帽GB2811安全帽按防护性能分为普通型(P)和特殊型(T),普通型安全帽对使用者头部受坠落物或小型飞溅物体等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起防护作用。特殊型安全帽是除具备普通型安全帽防护性能外,还具有阻燃、侧向刚性、耐低温、耐极高温、电绝缘、防静电、耐熔融金属K溅等一项或多项特殊性能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制造厂名、生产日期、产品名称、产品的分类标记、产品的强制报废期限等;2 .安全帽应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3 .外观无缺陷,各部件应

14、完好、无异常,安装应牢固,无松脱、滑落现象;4 .帽壳表面无裂纹、无灼伤、无冲击痕迹,帽衬与帽壳连接牢固,帽箍调节耀开闭灵活,卡位牢固;5 .帽壳与帽衬顶部缓冲空间在20-50mm1 .在可能存在物体坠落、碎屑飞溅、磕碰、撞击、穿刺、挤压、摔倒及跌落等伤害头部的场所时,应佩戴普通型安全帽;2 .在可能存在短暂接触火焰、短时局部接触高温物体或暴露于高温场所时,应佩戴具有阻燃性能的安全帽;在可能发生侧向挤压,包括可能发生塌方、滑坡的场所,存在可预见的翻倒物体,可能发生速度较低的冲撞场所时,应佩戴具有侧向刚性的安全帽:在对静电高度敏感、可能发生引爆燃或需要本质安全时,应佩戴具有防静电性能的安全帽:在

15、可能接触400V以下三相交流电时,应佩戴具有电绝缘性能的安全帽;在作业环境中需要保温且环境温度不低于-20C的低温作业工作场所时,应佩戴具有防寒功能或与佩戴的其他防寒装配不发生冲突的安全帽;3 .当作业环境可能发生淋水、飞溅渣屑以及阳光、强光直射眼部等情况时,应选用大沿、大舌安全帽。当作业环境为狭窄场地时,应选用小沿安全帽:4 .当进行焊接作业且应佩戴安全帽时,可选用符合GB/T3609.1要求的焊接工防护面革与安全帽进行组合,或者选用焊接工防护面罩和安全帽一体式的防护具;5 .作业人员选用的安全帽应与所佩戴的护听器适配无冲突,佩戴带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有护

16、听器的安全帽应符合GB/T23466的相关规定:6 .作业人员所选用的安全帽应与所佩戴的个人用眼护具适配无冲突,佩戴与安全帽组合的面罩时应符合GBl4866的相关规定;7 .将帽衬衬带位置调节好并系牢;8 .使用前应根据佩戴者头型将帽箍调至适当位置,避免过松或过紧:9 .使用时应戴正、戴牢,锁紧帽箍,配有下领带的安全帽应系紧下颁带,确保在使用中不发生意外脱落:10 .使用时辫子和长发必须盘在安全帽内;11 .严禁在安全帽上打孔、刻划、钻钉;12 .不得在安全帽上涂敷油漆、涂料、汽油、溶剂等;13 .不得随意拆卸安全帽或添加附件;14 .不得随意碰撞挤压或将安全帽用做除佩戴以外的其他用途。例如:

17、坐压、砸坚硬物体等;15 .对热塑材料制作的安全帽,不得用热水浸泡及放在暖气片、火炉上烘烤;16 .受过强冲击的安全帽,即使没有明显损坏也不得继续使用2防静电工作帽GB/T31421防止帽体上的静电荷积聚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制造厂名、生产日期、产品名称、商标(如有)、尺寸代码、使用期限、执行标准号等;2 .外观无破损或其他影响防静电性能的缺陷;3 .各部位无明显油污、拆痕、残疵、毛漏;4 .松紧带松紧适度,包带严紧;5 .如有透气孔,应为线锁孔。1 .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佩戴防静电工作帽,应与符合GB12014规定的防静电服及相关的个体防护装备配套使用;2 .应在进入火灾爆炸危险场所前戴上

18、防静电工作帽,禁止在火灾爆炸危险场所戴上或摘下;3 .防静电工作帽不应带有金属附件,如必须使用,则金属附件不应直接外露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3焊接工防护面罩GB/T3609.1GB/T3609.2保护佩戴者免受由焊接或其他相关作业所产生的有害光辐射及其他特殊危害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标准、制造厂名、生产日期等;2 .焊接面罩观察窗、滤光片、保护片结合处严密,固定良好;3 .面罩表面光洁,无起层、气泡及透光缺陷;4 .钾钉及其他部件牢固,无松动和脱落;5 .滤光片距边缘5u以内范围应平滑,着色均匀,无划痕、条纹、气泡、霉斑、橘皮、霍光

19、、异物或有损光学性能的其他缺陷;6 .面罩佩戴舒适,无不适感,金属部件不与面部接触:7 .头戴式面罩掀起部件必须灵活可匏;8 .有头箍的焊接工防护面罩,头箍应能调节1 .应根据作业性质和场合选择相应的焊接防护具:2 .应按焊接滤光片的遮光号使用:3 .佩戴前用干净的布擦拭镜片以保证足够的透光度:1.有碍视觉时应及时更换新的保护片4焊接工防护眼罩GB/T3609.1GB/T3609.2保护佩戴者免受由焊接或其他相关作业所产生的有害光福射及其他特殊危害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品标准、制造厂名、生产日期等;2 .表面光洁,无毛刺,无锐角或可能引起眼面部不适应感的其他缺陷;3

20、.可调部件应灵活可靠;4 .滤光片距边缘5u以内范围应平滑,着色均匀,无划痕、条纹、气泡、霉斑、橘皮、霍光、异物或有损光学性能的其他缺陷;5 .有头箍的焊接工防护眼器,头箍应能调节L应根据作业性质和场合选择相应的焊接防护具:2 .应按焊接滤光片的遮光号使用:3 .佩戴前用干净的布擦拭镜片以保证足够的透光度;4 .防护眼罩的宽窄和大小应适合佩戴者;5 .有碍视觉时应及时更换新的滤光片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5焊接工防护眼镜GB/T3609.1GB/T3609.2保护佩戴者免受由焊接或其他相关作业所产生的有害光幅射及其他特殊危害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规

21、格型号、产品标准、制造厂名、生产日期等;2 .表面光洁,无毛刺,无锐角或可能引起眼面部不适应感的其他缺陷;3 .可调部件应灵活可靠;4 .滤光片距边缘5un以内范围应平滑,着色均匀,无划痕、条纹、气泡、霉斑、橘皮、霍光、异物或有损光学性能的其他缺陷L应根据作业性质和场合选择相应的焊接防护具;2 .应按焊接滤光片的遮光号使用;3 .佩戴前用干净的布擦拭镜片以保证足够的透光度:4 .防护眼镜的宽窄和大小应适合佩戴者:5 .戴好防护眼镜后应收紧防护眼镜镜腿:6 .有碍视觉时应及时更换新的滤光片6激光防护镜GB30863用于防意外激光辐射,衰减或吸收意外激光辐射能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滤光片防护波

22、长或波长范围、测试条件、防护等级、制造商标识、生产日期等:2 .部件配合牢固,无松动现象,金属部件不与面部接触;3 .可调部件灵活可靠;4 .防护镜框架、滤光片无破损、变形;5 .在距滤光片边缘5mm以内的区域里,滤光片不应有任何影响其使用的材料缺陷或表面缺陷。例如:气泡、划伤、杂质、喑点、磨具痕迹、划痕或其他源于生产加工过程的缺陷;6 .滤光片的任何区域不应有孔L应根据工作环境选择相应防护等级的激光防护镜;2.佩戴激光防护镜也不应直视激光源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7强光源(非激光)防护镜GB/T38696.1用于辐射波长介于25Onm3000nm之间强光源(非

23、激光)的防护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规格型号、产品执行的标准编号、制造商标识、分类标识、瞳距(PD)或瞳距范围等;2 .与佩戴者接触或可能接触的任何部分不应存在锐边、粗糙、突起或诸如此类可能给佩戴者造成伤害的缺陷;3 .防护镜框架、滤光片无破损、变形:4 .滤光片距边缘5un以内且在参考点周围30mm直径范围内应无有损视力的材料或加工缺陷,例如:气泡、划痕、夹杂物、暗色点状物、凹痕、模痕、切痕、修补、斑点、珠状物、水斑点、麻点、气体杂质、碎片、裂纹、抛光缺陷或者凹凸1 .应根据工作环境选择不同类型的防护镜;2 .使用前应用其他亮光试验,确保光辐射不从框架边缘漏射;3 .使用期间防护镜最大温度

24、升高不宜超过5C8职业眼面部防护具(包括眼镜、眼罩、面罩)GB32166.1防护不同程度的强烈冲击、光辐射、热、火焰、液滴、飞溅物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眼面部伤害风险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号、功能标识、制造厂商、生产日期等;2 .头带应可调节或可自行调节;3 .镜片外框或镜架、镜片无破裂、变形:4 .镜片表面不应存在任何可能损害视力的表面缺陷,例如:气泡、划痕、杂质、暗点、蚀损斑、霉斑、凹痕、修补斑、斑点、水泡、水渍、蚀孔、气体杂质、碎片、裂纹、抛光缺陷或波纹等1 .在有铁屑、灰沙、粉尘、碎石等飞溅危害的场所,应佩戴职业眼面部防护具:2 .在有高速粒子危害的场所应选择佩戴有侧

25、面防护的职业眼面部防护具;3 .观察锅炉燃烧、敲焊渣或除渣工作时应佩戴防护眼罩或面罩;4 .在有酸、碱或其他化学溶液对眼睛造成危害的场所,应佩戴防护眼镜:5 .眼部护具的宽窄和大小应适合佩戴者脸型,佩戴后稳固,在做弯腰、低头等与工作相关动作时不会脱落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9护听器(包括耳塞、耳罩)GB/T31422GB/T23466防护暴露在强噪声环境中工作人员的听力免受损伤1 .标识齐全、清晰,包括标准编号、制造商或代理商名称、商标或其他识别信息、生产日期、型号和号型、生产地址:2 .免保养泡沫型耳塞的包装袋密封良好,无破损;3 .耳塞材质柔软,无破损、裂纹

26、、脏污;4 .耳塞连接绳无脱落;5 .耳罩应表面光滑、无尖锐边缘;6 .耳罩各部件无变形、破损、断裂和裂缝1 .当暴露于80dBWLEX,8h85dB的工作场所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护听器;2 .当暴露于LEX,8h85dB的工作场所时,必须全程正确佩戴护听器;暴露于LEX,8h2100dB时,应同时佩戴耳塞和耳罩:3 .耳罩成松紧适中,无明显不适感,不易脱落;4 .耳塞和耳罩交替使用,可以减少佩戴同一护听器的不适感;5 .高温高湿环境中宜使用耳塞;狭窄有限空间里,宜选择体积小、无突出结构的护听器;短周期重复的噪声暴露环境中,宜选择佩戴摘取方便的耳.罩或半插入式耳塞;工作中需要进行语言交流或接

27、收外界声音信号时,宜选择各频率声衰减性能比较均衡的护听器;佩戴者留有长发或耳廓特别大,或头部尺寸过大或过小不宜佩戴耳罩时,宜使用耳塞:佩戴者如需同时使用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安全帽等防护装备时,宜选择便于佩戴和摘取、不与其他防护装备相互干扰的护听器;6 .离开噪声环境应摘掉护听器,防止过度保护,导致难以接受到必要的声音信号;7 .存在挂钩、卷绕危险时,禁止使用连接绳的耳塞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10长管呼吸器(自吸式长管呼吸器、连续供气式长管呼吸器和按需供气式长管呼吸器)GB6220使佩戴者的呼吸器官与周国空气隔绝,并通过长管输送清洁空气供呼吸的防护用品L标识应齐

28、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使用标准号、制造商标识、型号等;2 .长管呼吸器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面罩和呼吸导管、送气管无裂纹、磨损、漏气、扭曲;4 .所有塑性部件无裂纹或老化现象;5 .供气阀、流量控制阀和阀座无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6 .头带可调,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痛现象1 .自吸式长管呼吸器不得应用于IDLH环境;2 .如果有害环境性质未知,应作为】DLH环境;如果环境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应作为IDLH环境:如果空气污染物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IDLH浓度,应作为IDLH环境;3 .作业地点应与气源之间的距离适宜,空气导管对现

29、场其他作业人员无妨碍,并做好防止供气管路被损坏或被切断的措施:4 .自吸式长管的送气管长度不应大于10m,且不得有接头:其它长管呼吸器的送气管总长度不应大于80m,送气管的接头不得超过3处;5 .使用前检查供气管接头不能与作业场所其它气体导管接头通用;6 .每根送气管只能为一个面罩或头罩供气;7 .自吸式长管呼吸器的进气端应安装防止异物进入的低阻空气过滤器:8 .呼吸空气质量应符合GB/T31975-2015要求;9 .不得使用纯氧或需辄空气;10 .使用前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阀是否正常;U.佩戴时调节好肩带、腰带;12 .不得将空气过滤器安装在腰带(固定带)或面罩上:13 .使用前检查供气

30、系统的气量满足使用者需求;14 .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感觉气量供给不足、呼吸不畅、或出现其它不适情况,应立即撤出现场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11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GB30864靠电动风机提供气流克服部件阻力的过滤式呼吸器,用于防御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颗粒物等对呼吸系统的伤害1 .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使用标准号、制造商标识、型号等;2 .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风机、过滤元件等固定牢固无松动;4 .面罩和呼吸导管无裂纹、磨损、漏气、扭曲;5 .所有塑性部件无裂纹或老化现象;6 .呼气阀和阀座无

31、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7 .过滤元件无明显变形和坏损;8 .头带可调,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痛现象1 .根据作业环境不同有害气体选用过滤元件:2 .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不得应用于IDLH环境和燃烧或爆炸环境;3 .如果有害环境性质未知,应作为】DLH环境;如果环境缺氧,或无法确定是否缺氧,应作为IDLH环境;如果空气污染物浓度未知、达到或超过IDLH浓度,应作为IDLH环境:4 .使用前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阀是否正常:5 .佩戴时调节好肩带、腰带:6 .使用前检查供气系统的气量满足使用者需求;7 .如带有警示装置的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出现报

32、警信息,应根据警示状态所代表的含义进行相应的处理:8 .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感觉气量供给不足、呼吸不畅、或出现其它不适情况,应立即撤出现场12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GB23394利用面罩使佩带人员的呼吸器官与外界有害环境空气隔离,依靠呼吸器本身携带的压缩氧气或压缩氧-氮混合气作为呼吸气源,将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补充氧气后再供人员呼吸,形成完整的呼吸循环1 .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使用标准编号、生产日期(或编号)和批号、氧气呼吸器类别、额定使用时间和气瓶类别等;2 .自给闭路式压缩氧气呼吸器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面罩和呼吸导管

33、无裂纹、磨损、漏气、扭曲;4 .所有塑性部件无裂纹或老化现象;5 .吸气阀、呼吸阀和阀座无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6 .背具完好,背带、腰带等有缝合线的地方无开线等情况;7 .头带可调,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旦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痛现象1 .使用前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阀、排气阀是否正常;2 .使用前检查氧气瓶压力应保持在980Ncm2以上;3 .清净罐内装填的氢氧化钙吸收剂应为粉红色圆柱状颗粒;4 .佩戴时调节好肩带、腰带:5 .使用过程中,氧气压力降至245296Ncm2时,应及时撤出现场:6 .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感觉气量供给

34、不足、呼吸不畅、或出现其它不适情况,应立即撤出现场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13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GB/T38228将人的呼吸器官与大气环境隔绝,采用化学生氧剂或压缩氧气为供气源,并将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形成一个完整呼吸循环,供佩戴者在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用于逃生使用L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名称、使用标准编号、呼吸器类别、级别等;2 .自给闭路式氧气逃生呼吸器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面罩和呼吸导管无裂纹、磨损、漏气、扭曲;4 .所有塑性部件无裂纹或老化现象;5 .吸气阀、呼气阀和阀座无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6 .整装待用的自给闭路式氧

35、气逃生呼吸器,Inm内压力下降不应超过lOOPa;7 .背具完好,背带、腰带等有缝合线的地方无开线等情况:8 .头带可调,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痛现象1 .严禁使用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装备进入有害环境,只允许从中离开;2 .使用前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阀、排气阀是否正常;3 .清净罐内装填的氢氧化钙吸收剂应为粉红色圆柱状颗粒;4佩戴时调节好肩带、腰带14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GB/T16556利用面罩与佩带人员面部周边密合,使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和面部与外界染毒空气或缺氧环境完全隔离,自带压缩空气源供给人员呼吸所用的洁净空气,呼出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1 .标识应

36、齐全、清晰,包括名称、使用标准编号、空气呼吸器类别、气瓶类别、额定贮气量等;2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呼吸器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面罩和呼吸导管无裂纹、磨损、漏气、扭曲;4 .所有塑性部件无裂纹或老化现象:5 .供气阀和阀座无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6 .背具完好,背带、腰带等有缝合线的地方无开线等情况;7 .头带可调,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疝现象;8 .当气瓶内压力下降至(5.50.5)MPa,或当气瓶中剩余气体至少为200L时,警报器应启动报警1 .使用前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阀是否正常,戴上面罩堵住接口吸气并保持5s,无漏气现象:2

37、.使用前检查气瓶压力和气路密闭性,压力不足,密闭不严的禁止使用;3 .气路密封性检查合格,打开气瓶阀(不连接供气阀),当压力表指针显示压力后关闭气瓶阀,压力表的读数在1分钟时间内下降2MPa:4 .佩戴时调节好肩带、腰带;5 .气瓶低压报警时,应及时撤出现场:6 .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感觉气量供给不足、呼吸不畅、或出现其它不适情况,应立即撤出现场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15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GB38451具有自带的压缩空气源,能供给人员呼吸所用的洁净空气,呼出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气,用于逃生的一种呼吸器L标识应齐全、清晰,包

38、括名称、使用标准编号、面罩类型、气瓶类别、额定防护时间等;2 .自给开路式压缩空气逃生呼吸器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面革和呼吸导管无裂纹、磨损、漏气、扭曲:4 .所有塑性部件无裂纹或老化现象:5 .供气阀和阀座无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6 .背具完好,背带、腰带等有缝合线的地方无开线等情况;7 .头带可调,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疝现象1 .严禁使用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装备进入有害环境,只允许从中离开;2 .使用前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阀是否正常;3 .佩戴时调节好肩带、腰带16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阻力,防御有毒、

39、有害气体或蒸气、颗粒物等对呼吸系统或眼面部的伤害L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使用标准号、过滤件标记或型号、防护气体种类、面罩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等;2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面罩无裂纹、磨损、漏气;4 .吸气阀、呼气阀和阀座无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5 .过滤元件无明显变形和坏损,与面具连接完好;6 .头带可调,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痛现象1 .根据作业环境不同有害气体选用过滤元件;2 .工作场所有毒物浓度超标WIo倍使用自吸过滤半面罩,工作场所有毒物浓度超标Wloo倍,使用自吸过滤全面罩,100倍以上不得使用

40、自吸式面罩;3 .使用前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阀是否正常;4 .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感觉气量供给不足、呼吸不畅、或出现其它不适情况,应立即撤出现场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17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靠佩戴者呼吸克服部件气流阻力的过滤式呼吸器.用于防御颗粒物的伤害1 .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商标、型号、执行标准、过滤元件级别等;2 .表面无破损、变形和其他缺陷;3 .呼气阀和阀座无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4 .头带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痛现象1 .适用于空气含氧19.5%

41、以上的颗粒物空气污染环境,不适用于防护有害气体或蒸汽;2 .KN/KP90,过滤效率290%:KN/KP95,过滤效率295%;KN/KP100,过滤效率299.97%:KN适用于非油性颗粒物,KP适用于油性和非油性颗粒物;3 .进入有害环境前,检查面(口)罩与脸部贴合严密:4 .当吸气阻力增加时,应进行更换;5 .在使用过程中,感到异味、咳嗽、刺激、恶心等不适症状、感觉气量供给不足、呼吸不畅、或出现其它不适情况,应立即撤出现场18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GB42302靠佩戴人员自主呼吸克服部件阻力,过滤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或蒸气、颗粒物,用于逃生的一种呼吸器1 .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执

42、行标准、面罩类型、防护类型和防护时间、生产日期(或编号)、使用期限或储存时间等;2 .自吸过滤式逃生呼吸器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面罩无裂纹、磨损、漏气;4 .呼气阀和阀座无变形、裂纹和磨损,开启和闭合灵敏有效;5 .过滤元件无明显变形和坏损,与面具连接完好;6 .头带可调,应能将面罩牢固地固定在脸上,且佩戴时不应出现明显的压迫或压痛现象1 .严禁使用使用逃生型呼吸防护装备进入有害环境,只允许从中离开;2 .根据作业环境不同有害气体选用过滤元件:3 .不适用于缺氧条件下的防护:4 .使用前检查面罩.是否漏气、呼吸阀是否正常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19防电弧服

43、GB8965.4DL/T320用于保护可能暴露于电弧和相关高温危害中人员,可与电弧防护面罩、电弧防护头罩、电弧防护手套和电弧防护鞋罩等配套穿用1 .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执行标准号、面料的防护级别、ATPV值和E值以及单位面积质量、生产厂家、号型规格、出厂日期等;2 .外观无破损、斑点、污物,电弧防护服的单层和多层面料及辅料和附件完好:1 .根据作业环境选择不同防护级别的防电孤服:2 .防电弧服只能对头部、面部、手部、脚部以外的身体部位进行适当保护,在易发生电弧危害的环境中,应与电弧防护头罩、电弧防护手套和电弧防护鞋罩等一起使用;3 .禁止在防电弧服上附加或佩带金属物品或装饰品:4

44、.防电弧服应覆盖身体裸露的部分。分体式设计上下装之间覆盖部分应不少于200mm:5 .防护手套与防电弧服里袖口覆盖部分应不少于100inm;6 .使用时内衣应穿着无融熔、熔滴材质的服装;7 .禁止使用经电弧烧伤后的防电弧服20防静电服GB12014以防静电织物为而料,按规定的款式和结构制成的以减少服装上静电积聚为目的的防护服,可与防静电工作帽、防静电鞋、防静电手套等配套穿用1 .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商标、号型规格、生产厂家、洗涤方法、织物类型等;2 .防静电服检验合格证在有效期内;3 .外观无损坏、斑点、污物以及其他影响面料防静电性能的缺陷1 .穿用防静电服时,还应与防静电鞋、防静

45、电手套等一起使用;2 .禁止在易燃易爆作业场所穿、脱防静电服:3 .南氧环境中穿着防静电服应进行风险评估;4 .禁止在防静电服上附加或佩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或装饰品,若必须使用时,其表面应加掩襟,金属附件不得直接外露;5 .外层衣服应完全覆盖住内层衣服。分体式上衣应足以盖住裤腰,弯腰时不应露出裤腰:6 .防静电服穿用一定时间后,特别是穿脱时有电击感时,应对防静电服进行检验21职业用防雨服用于防护作业过程中的降水(雨、雪、雾等)对人体妪体的影响1 .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产品名称、商标、号型规格、生产厂家等;2 .外观无损坏、斑点、污物以及其他影响防水性能的缺陷1 .使用中不应拉扯,搓柔,刮擦;2 .使用中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序号个体防护装务的类别产品标准号防护性能性能状态使用方法22高可视性警示服GB20653利用荧光材料和反光材料进行特殊设计制作,以增强穿着者在可见性较差的高风险环境中的可视性、并起警示作用的服装1 .标识应齐全、清晰,包括品名、号型或规格、洗涤方法、警示服图形符号和警示服级别等;2 .外观无损坏、斑点、污物;3 .反光带无磨损或者脱落1 .根据作业场所选择穿用不同级别的警示服:2 .使用中不应拉扯,搓柔,刮擦:3 .使用中避免与坚硬、锋利的物体接触23隔热服GB38453按规定的款式和结构缝制的以避免或减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