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学辅助.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64868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学辅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学辅助.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 医 养 生 学 蒋文跃 医学部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历代名中医寿星谱,华佗 100余岁陶弘景 81岁孙思邈 102岁成无己 93岁朱丹溪 77岁薛雪 89岁曹庭栋 90余岁,名中医与同时代人平均寿命比较,秦汉至近代414名中医78岁,同时代人40岁左右,讲授内容,中医常识养生理论精神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经络保健起居养生药物养生体质养生,下载课件网络硬盘地址,中医理论形成的思维背景,象数思维:感性、整体、功能、实用取象比类,中医学导论 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一、整体观(一)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天人相应)(二)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时间(气象,天象):运气 甲子、年(五季

2、)、月、日“生、长、化、收、藏”、“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地理位置:五方 食物,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整体观,一、整体观(二)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 1.机体整体观的产生背景:从功能、从病症来认识人体的必然结果;2.机体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3.整体观与现代系统论,枇杷清肺饮治痤疮,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整体观,一、整体观(二)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 1.机体整体观的产生背景;2.机体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生理病理、诊断、治疗 3.整体观与现代系统论,(1)生理、病理整体观,一脏即一功能系统:中医某一脏实质是上下内外特殊联系的功能单位;!五脏间在功能上存在相互制约和促进

3、的网络联系;某一功能的完成:是五脏系统分工合作的结果:,肾系统举例肾-主生殖、主水 膀胱骨、髓、脑(齿)耳(外阴)发,(1)生理、病理整体观,一脏即一功能系统:五脏间在功能上存在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网络联系;五行模式;!某一功能的完成:是五脏系统分工合作的结果。,五脏系统间的促进及制约关系,肺金(收敛),肝木(疏散),脾土(化生),肾水(储藏),心火(生发),制约,促进,(1)生理、病理整体观,一脏即一功能系统:五脏间在功能上存在相互制约和促进的网络联系;某一功能的完成:是五脏系统分工合作的结果:以体液分布与循环为例:汗为心液,肝主疏泄 津液,脾主运化水液,肺合皮毛,为水之上源,肾主水,蒸腾水液。

4、,(2)诊断整体观,由表及里,司外揣内及由此及彼的方法,目部五脏分属图,针眼属脾胃湿热,人中与子处的关系,臌胀与舌下络脉,(3)治疗整体观,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明王应震,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整体观,一、整体观(二)机体本身是一个整体 1.机体整体观的产生背景;2.机体整体观在中医学中的具体体现;3.整体观与现代系统论,中医学理论特点之一:整体观,3.整体观与现代系统论 科学思维模式的基本历程 古代整体论 近代还原论 现代系统论,Von Bertalanffy 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1901-1972,贝塔朗菲1937

5、年提出系统论,德国哲学周刊 1945,18期生命及其它世界-系统-组织-不可还原,系统科学已成为当今生物医学的前沿热点,下丘脑,肾上腺髓质,甲状腺,线粒体,肾上腺素,甲状腺素,骨骼神经消化心血管脑发育,胰岛素,植物神经,血脂代谢,胃肠道激素,胰高血糖素,免疫系统,雌激素生长素,氧与呼吸循环系统,心血管运动系统,肝内代谢,肝内代谢,中医理论常识-气一元论,气是构成万物、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气的特征:万物本原运动不息的中介至微不可察,精 气 神,无形之气,有形之生物,气效应的表观,煤 电 功,气的聚合态,气的弥散态,气内涵的例释,The windChristina Rossetti,Who has

6、 seen the wind?Neither I nor you;But when the leaves hang tremblingThe wind is passing through.Who has seen the wind?Neither you nor I;But when the trees bow down their headsThe wind is passing by.,中医理论常识-阴阳学说,阳的属性明亮 温热 活动 兴奋 向上 向外阴的属性晦暗 寒冷 沉静 抑制 向下 向内扩展延伸后 日 天 昼 暑 火 雄 南 东 红 属于阳 月 地 夜 寒 水 雌 北 西 白 属于

7、阴,中医理论常识-阴阳学说,人体中具有兴奋、功能性的属于阳,而具有抑制、物质性的属于阴。人就是阴和阳的统一体,两者保持动态的平衡方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阴阳太极图,中医理论常识-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内容对立制约:因属性相反故相互抑制。生理:故有消长转化和生命运动病理: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治疗:用药物阴阳属性来消弱或 补充过盛或衰弱的一方,阴阳的关系,阳,阴,阴阳的交互消长是生命周期变化的基本要求,反者道之动 returning is the law of activities(motion),节律性变化,机体的任何功能变化,细胞数目,递质或激素水平无一例外地呈现节律变化,这种节律变化有.日,

8、月,年,甲子.周期 阴阳学说正是抓住了生命运动的最本质特征。,阴阳消长病理-阴阳偏盛,阳亢,阴,阴盛,阳,伤阴,伤阳,阴阳的消长病理阴阳偏衰,阳虚,阴,阳,阴,阴阳消长病理阴阳俱盛、俱衰、离决,阳,阴,阳 虚,阴 盛,中医理论常识-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内容互根互用:相互依存相互资生内脏实体及精、血、津液是生理功能的基础;各种生理功又是吸收、转化和形成精、血、津液等内脏物质保证。,中医理论常识-五行学说,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以此五种物质的属性 来归类事物和现象并以其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中医理论常识-五行学说,木

9、:生升、舒畅 肝属木火:温热、升腾 心属火土:生化、养育 脾属土金:清洁、收敛 肺属金 水:寒凉、滋润 肾属水,心,肝,肾,脾,肺,胃,肉,口,唇,思,涎,长夏,小肠,脉,舌,面,喜,汗,夏,大肠,皮,鼻,毛,忧,涕,秋,膀胱,骨,耳,发,恐,唾,冬,胆,筋,目,爪,怒,泪,春,中医理论常识-五行学说,正常 生:相互促进、滋生:木火土金水木 克:相互制约、克服:木土水火金木异常:乘:过克 侮:反克,中医理论常识-藏象学说,象: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藏:藏于内的脏腑及经络等组织 功能活动藏象:以象测藏、司外揣内,藏象,心,肝,肾,脾,肺,胃,肉,口,唇,思,涎,长夏,小肠,脉,舌,面,喜,汗,

10、夏,大肠,皮,鼻,毛,忧,涕,秋,膀胱,骨,耳,发,恐,唾,冬,胆,筋,目,爪,怒,泪,春,中医理论常识-藏象学说,心:主神志、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脾:主运化、主统血肝:主疏泄、藏血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主纳气,中医理论常识-病因与病机,发病正气与邪气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内伤七情劳逸,中医理论常识-舌诊与脉诊,舌诊:舌体与舌质舌体颜色:淡红而润 淡:气血不足、阳气虚 红:有热舌体形态:瘦小而色淡为气血不足、瘦小而色 红为阴虚 胖大为脾气虚不化水湿,中医诊断学简介,四诊:望、闻、问、切-收集资料 判断:病性、病位

11、、病因、病机(八纲辨证 加 脏腑辨证等),四 诊,四诊内容:望诊:全身和局部的神、色、形、态 排出物的形、色、质、量闻诊:声音和气味的变化。问诊:了解病史治疗经过等。切诊:脉搏及局部 四诊基本原理 有诸内必形诸外、形神统一观等,望 诊,望 神 望面色 舌诊,望 诊,望神 神的含义 广义:生命活动外在的概括 狭义:神志、意识、思维活动望神内容:眼睛、精神、意识、呼吸、面色、全身其它,望 诊,望神有神(得神)神志清醒,形态健壮,反应灵敏,面色荣润,目光明亮,呼吸平稳均匀,望 面 色,常色:红润光泽含蓄 主色与客色 病色:赤:热证(实热满面赤红、虚热面白颊红)白:虚、寒证(气血虚)黄:虚、湿证(鲜黄

12、:湿热、黄而晦暗:寒湿 黄而无光泽:脾胃虚弱)青:血瘀、寒证、痛证、小儿惊风黑:寒证、血瘀、水饮、肾虚,中医理论常识-舌诊与脉诊,舌苔:正常薄白 白:寒 黄:热 苔厚或腻:湿重或食积 苔少而干或无苔:阴液不足,闻 诊,听声音 声音洪亮高亢:实、热证 声音低微:虚、寒证 嗅气味:气味浊重:热、实证 气味淡而清:虚、寒证,问 诊,明张景岳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久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带,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脉 诊,脉诊的部位 寸口诊法 左手 脏腑 手 脏腑 寸 心、小肠 寸 肺肠关 关 肝、胆 关 脾

13、胃 尺 肾、膀胱 尺 肾,脉 诊,脉诊方法1 时间:清晨;2 体位:正座或仰卧,手臂与心脏同一水平 掌心向上,腕下放松软的脉枕。3 指法;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 食指放在关前寸脉部位,无名指放在 关 后尺脉部位。总按与单按。,脉诊内容,脉的位置:浮、沉、伏;脉的频率:迟、数、缓;脉的节律:结、代、促;脉形的大小:大、细、洪;脉纵向的紧张度:弦、软;脉横向紧张度:紧;脉的长短:长、弦、短;脉的搏动力度:虚、弱;脉舒张与收缩的速度:滑、涩;脉的充盈度:芤、革复合脉:濡、涩、洪脉,脉 诊,正常脉象:平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迟不数 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均匀。,常见病脉,浮脉【脉象】轻取即

14、得,按之稍减而不空。【主病】表证。沉脉【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迟脉【脉象】脉来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主病】寒证。有力 寒实,无力 虚寒。,常见病脉,数脉【脉象】一息脉来五至以上。每分钟脉搏90次。【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虚脉【脉象】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主病】虚证。实脉【脉象】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病】实证,常见病脉,涩脉(实脉类)【脉象】脉细迟短,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主病】气滞血瘀,痰食内停,伤津血少。滑脉(实脉):【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主病】痰饮、食滞、食热、妊娠。弦脉(实脉):【脉象】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