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6545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一、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和养生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老、弱、幼、残者施以护理,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概念,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约距17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活和生存,在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积累了不少护理知识。如从西安半坡村发掘的带有门户通道房屋的遗址,说明上古人已懂得筑房可避狂风暴雨和野兽的袭击。用兽皮和树皮作衣可避寒防邪等护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氏族公社后,随着部落间斗争,当受伤后采用泥土、树叶、草茎等涂裹伤口的外用护理法。定居下来后,通过对动、植物的长期观

2、察和尝试,认识到更多的动、植物和药物,并用于病人,史记中记载有神农氏尝百草的例证。,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

3、而形成了经络学说。,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基本理论萌芽时期,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问世。提出了中医观察病人的方法和生活起居、饮食、情志、服药等一般护理。,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发展成熟时期,秦汉以来,内外交通日渐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犀角、琥珀、羚羊角、麝香,以及南海的龙眼、荔枝核等,渐为内地医家所采用。东南亚等地的药材也不断进入中国,从而丰富人们的药材知识。,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发展成熟时期,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以前人们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根据药物的毒性大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概括了中药的药性,如四气、五味、用药七情等理论。,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中医护

4、理学的发展概况发展成熟时期,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贵要略两书。张仲景确立的辩证施护原则,为后世中医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最有影响的一部临床医学巨著,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发展成熟时期,西晋医家皇甫谧(公元215282)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的基本内容,进行重新归类编排,撰成针灸甲乙经12卷,128卷。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著。,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发展成熟时期,三国时代的名医扁鹊、华佗等对护理理论体系的确立也有很大的贡献。其中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姿态创造的“五禽戏”,至今仍广泛应于护理实践。,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中医护

5、理学的发展概况发展成熟时期,公元610年,巢元方等人集体编写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因证候学专著。,发展和补充了各种疾病的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发展成熟时期,唐代医学孙思邈(公元581682)集毕生之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还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不仅是医学的巨著,而且也是护理的经典。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发展成熟时期,孙思邈很重视医德、强调未病先防。“避瘟”篇中记载了井水消毒和空气消毒的方药,首创了葱管导尿方法,对消毒技术、疮疡切开引流术和换药术等护理操作均有很详细的记载。,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辉煌时

6、期,宋代,政府对中医教育比较重视。宋政府设立“太医局”,作为培养中医人材的最高机构。学生所学的课程包括素问、难经、伤寒论和诸病源候论等。,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辉煌时期,金元时期,刘完素寒凉派张子和攻邪派李东垣补土派 朱丹溪滋阴派,后人尊称为“金元四大家”。,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辉煌时期,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 历时27年之久,写成了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辉煌时期,李时珍是著名药学家,他不但能医,而且也会护。在他的本草纲目一书中,详细记载了16世纪前的护理经验,为后世研究饮食、服药等护理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7、。,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辉煌时期,温病学家叶天士首创了对温病采用察舌、验齿以辨别斑疹的护理方法。在护理技术方面,胡正心的“凡患瘟疫之家,将初病人之衣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的蒸气消毒法。到清代,已知温热病人进行口腔护理和物理降温等方法。,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概况辉煌时期,在养生护理方面,清代钱襄待疾要谱,记载了流传民间的“十叟长寿歌”表达十位百岁老人延年益寿,防病防老的经验,是我国最早一本养生专著,清代钱襄的待疾要语,记载了饮食护理、生活起居护理和老年患者的护理。,第一部中医护理学专著。,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清末开办的“京师同文馆”,可谓近代最早的医学院,由各国教会合办的北京协和医科大学(191

8、5年)和齐鲁大学医学院(1916年)所附设的护士学校,在全国颇有影响。这一时期上海等地先后创办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队伍随之扩大。,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医却受到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摧残。直到新中国成立,西医得到了飞速发展,中医获得了新生和缓慢地发展。,近年来,逐渐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植和发展中医药事业。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护理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率先开办了中医护士学校及中医护理培训班。,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出版了新中国

9、第一部中医护理专著中医护病学,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和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为规范和推动中医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目的要求】熟悉:中医辨证施护的概念了解:中医的整体观,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施护,防护结合,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

10、点整体观念,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体现在三个方面:,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辨证施护:包括辨证和施护两层含义。,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辨证,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辨证是实施护理措施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辨证的目的。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

11、辨证的正确与否。,施护,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是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姜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

12、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风热感冒“热者寒之”,风寒感冒“寒者热之”,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但在临床上有时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暑多挟湿),护理应采用一些祛暑化湿的方法。如室内注意通风凉爽,饮食可给清热利湿之品,如西瓜、绿豆汤、番茄、苦瓜等,忌生冷、油腻和辛辣等助湿化热之物。,暑季感冒,“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中

13、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宜采用中药温热服,给生姜红糖葱白汤等热饮料以助药力,服药后覆盖衣被,使 其周身微微汗出,而达汗出表解之功效。可见,同属感冒病,由于其发病季节不同,而施护的方法也不一样。,冬令时节感冒,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久痢脱肛、子宫下垂等,是不同的病,但如果均表现为中气下陷证,都可采升提中气的护理方法。,异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如出现了相同的病机,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如用黄芪、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保持会阴部清洁,用五倍子、白矾

14、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等。,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辨证施护,由此可见,中医护理主要的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和证的不同。相同的病机和证,可采用基本相同的护理方法,不同的病机和证要采用不同的施护措施。,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防护结合,防护结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疾病已经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防护结合,未病先防,养生以固护正气,防止病邪毒气侵入,顺应自然、调摄情志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锻炼健身,避外邪、避疫毒,防疠气预防药物,防止传播,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防护结合,既病防变,控制传变,早期诊治,正气未衰,病较易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祝各位工作顺利、健康快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