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法.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法,临床医学院胡荣,中医养生人活百岁无病而终不是梦,黄帝内经养生之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第一章 饮食养生的重要性,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 正确的饮食是养生的物质基础饮食可以预防和调理疾病人类需要学习正确的饮食方法,未来的医生将不需要对患者使用药物,而是以人性化的关怀、食物控制、预防疾病的措施来取代。托马斯爱迪生,完全健康 健康(低危险状态)亚健康(高低危险状态或早期病理改变)疾病和损伤 病重养生的最佳时机?死亡 机会?图1 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不管有多么优越的药物和物质条件,如果
2、不注重平素基本的饮食养生,仍会使身体健康逐渐受到损伤。充分利用饮食养生进行身体功能调理对于每个人都具有积极意义。,1.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唐代医家孙思邈:“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故有“民以食为天”,“饮食不可一日废之”之说。素问经脉别论提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
3、阳,揆度以为常也。”,古来得道者长寿百年的方法和秘诀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日常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是人体后天生命活动所需宏量物质和精微物质的重要来源。只有日常饮食能够提供心系统(心、小肠、脉、舌)、肝系统(肝、胆、筋、目)、脾系统(脾、胃、肉、口)、肺系统(肺、大肠、皮、鼻)和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等五大系统所需的生命物质并保障人体生理活动正常进行,人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养身体,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2.正确的饮食是养生的物质基础,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饮食调养原则。
4、,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提倡食物来源多样化、主从性和匹配性,从而形成了以谷物、豆类为主,以动物食物补益调养,进食足量蔬菜,兼食水果的膳食结构,这种传统膳食结构非常合理。在此共性基础上,针对每个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居住环境、体质等的不同,还需拟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这才是我们所提倡的健康饮食养生方案。,人类日常饮食涉及的食物有谷类、蔬菜类、果品类、肉蛋奶类、调料类5类400余种。这些食物的属性有阴有阳,有寒、热、温、凉四气,有辛、甘(甘和淡)、酸(酸和涩)、苦、咸五味。,身体的物质代谢精、气、血、津液 五脏必需物质 六腑必需物质 阴阳 谷果畜菜 阴阳 生克制约 阴阳平衡 补充这些物质的最佳途径是饮
5、食 图2人体的成分与物质代谢,全营养辨证施膳(QBS)技术 QBS技术包括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法、亚健康调理技术和中医临床辨证施膳技术三部分。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法虽然理论复杂,但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无危害性、个性化、不影响个人饮食喜好等特点。养生专家认为,运用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法指导饮食养生,可以强身健体,有效改善体质偏倾,起到调整体质、防病治病的作用,是防治慢性病切实可行的方法。,3.饮食可以预防和调理疾病,养老奉亲书指出:“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本草求真说:“食之入口,等于药之治病,同为一理,合则于人脏腑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备急千金要
6、方食治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食同源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从现代医学来看,药食同源实际上就是将药物治疗与饮食调养密切结合,使药物与饮食共同为祛病延年、养生健身服务。,日常饮食的食物,多有养生作用,如各种豆类、粮食、肉类、蔬菜和果品等,其中一些食物也当药物使用,如大枣、黑扁豆、芝麻、薏苡仁、蜂蜜、山药、莲子、桂圆、百合、菌类、柑橘等。正是中医学的这种“药食同源”的观念,使中国形成了独有的食疗传统。,4.人类需要学习正确的饮食方法,金匮要略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益则益体,害则成疾。”备急
7、千金要方食治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恁于药。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疴,释情造疾者,可谓良工。”,饮食是某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食物主要依赖脾胃的纳运作用进行消化吸收,故饮食所伤,首先是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因而称“饮食内伤”。在之后的病理过程中,还可聚湿、化热、生痰或变生他病。,饮食要有“节”饮食不节:饥饱无常饮食偏嗜饮食不洁营养不均衡 营养均衡不仅要求营养素均衡,还要求提供营养素的食物的气味及属性与人的个体体质相合。因此,饮食养生细节是我们此门课程探讨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中医日常饮食养生技术研究,“饮食有节”的字面含义饮食要有节制、节律“法
8、于阴阳,和于术数”的节律每日餐次,用餐时间,与季节、性别、年龄等关系,食物的搭配控制数量热量、比例能量供给合理,按照饮食公式,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食物,用健康的烹饪方法烹调,即可做出美味的养生套餐。不同的个体,如果年龄、性别、职业、环境、体质及居住地不同,则每日用餐次数、每餐食物所含热量、每餐食物种类及各类食物的数量、每餐食物应含有的营养素、每餐食物的阴阳平衡关系以及每日食物的功效等“饮食有节”的内容也就不同,因此,个体的饮食养生方案也就不同。,饮食有节,每餐食物所含热量,每餐食物种类及数量,每餐食物应含营养素,每餐食物的阴阳平衡关系,每日食物的功效,每日用餐次数,1.每日用餐次数研究,一日三餐
9、是维持成年人基本代谢的物质基础。“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这一通用的一日三餐饮食方式。是成年人在社会劳动过程中维持体内拥有各种营养素一日最少的进餐次数。“一日三餐”是养生最佳的饮食方式“数餐”中最少的一日餐次。提示一日至少应吃三餐才能满足人体进行社会劳动过程中正常的生理需要。儿童、青少年、妊娠中后期等人群,由于代谢速度快,要相应采取一日四餐或一日五餐的饮食方式进行饮食养生。,2.每餐食物所含热量(能量供给合理性)研究,人类从食物中所取得的热能,用于生命活动的各种过程,其中包括内脏器官的化学和物理学活动、肌肉活动、体温维持及生长发育等。不同性别、年龄、职业、劳动强度的人,其热能需要量
10、各不相同。当热能供给量等于热能需要量,同时提供热能的食物属性合理时,为能量供给合理。,食物的热能主要来自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成人每日三大生热营养素占总热能的比例应为:蛋白质1 015、脂肪2 02 5、碳水化合物6070。处于生长期的儿童、青少年以及运动员、脑力工作者、妊娠期妇女等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每日三大生热营养素占总热能的比例可以为:蛋白质1 52 0、脂肪2 02 5、碳水化合物5 56 5。,3.每餐食物种类及数量研究,适宜的脂肪、动植物蛋白以及杂粮和蔬菜水果比例合理搭配饮食的人,寿命最长。?,这是因为人体在日常生活中主要靠糖类供应热量;当过量运动或减肥、疾病状态导致糖类
11、消耗过多、肌糖原用尽时,则由肝糖原与脂肪供给能量;当供应能量严重不足、消耗性疾病、重症疾病等导致糖类和脂肪消耗过多时,最后由蛋白质供给能量。能量不仅是维持机体正常生活的基础,也是中医饮食养生应首先考虑和确定的问题。,我国养生专家普遍认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其热能主要来自蛋白质和脂肪,这种膳食结构既不经济又会因为摄入过多的动物脂肪而不利于健康。典型的东方人膳食:以粮食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一日三餐,每日三大生热营养素占总热能的比例为:蛋白质1015、脂肪2025、碳水化合物6070。这是我国人民既经济实惠又有利于健康的膳食结构。,如何用食物搭配完成合理的供能,同时摄入的精微物质又合理呢
12、?为研究养生食谱中食物种类的比例,QBS技术用现代研究数据分析中医饮食养生理论,找到了谷(粮食类)、果(水果)、畜(高蛋白类)、菜(蔬菜)搭配的比例。,以重量计算每日谷、果、畜、菜的搭配比例有如下几种:青少年:3:3:2:2中年人:2:3:1:4老年人:3:3:1:3古今研究结论相同哦!中年人和老年人晚餐中的部分蔬菜应生食。,(1)谷为主食,中医认为:谷物中少数种类性味偏凉或偏温,大多数性味甘平,能起到强壮益气、健脾和胃之功效。古人用“养”表达谷类对人体的作用,说明在古人看来,谷类为保养身体的主要食物。,现代实验研究证实:谷物富含糖类、蛋白质、B族维生素,含脂肪较低,无机盐也较少,是能减弱糖分
13、释放速度、持续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和一些在人体内代谢时间只有23个小时的短代谢物质的主要来源。谷类食物所提供的短代谢物质参与人体多种代谢过程,4-6小时必须补充一次,同时,碳水化合物持续缓慢地释放能量,能源源不断地供应人体所需,机体随用随取,减少了能量的存储和转化过程,充分体现“保养”的思想。谷类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较低,所以应作为主要食物。因此将以谷类制作的食物定义为主食非常恰当。,研究显示,由于中年人能量需求较低,因此,晚餐可以不吃主食中持续缓慢释放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但必须吃谷类食物所提供的短代谢物质。因此,QBS技术为能量需求较低的人制定的晚餐常常不含或只含少量主食,但一定要含1份短代
14、谢物质丰富的QBS营养汤。,(2)水果最好每餐餐前吃,水果类食物多具有补虚、养阴、生津、除烦、消食开胃、醒酒、润肠通便等功能。适用于病后体虚、津伤烦渴、食欲不振、肠燥便秘等症。古人用“助”表达水果类食物对人体的作用,说明在古人看来,水果类为每餐最好都吃一些的食物。,现代实验研究证实: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有机酸及糖类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在人体代谢后呈碱性,可中和谷类和高蛋白类代谢产生的酸性,经常适量食用可增强人的力量和耐力,也能防治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由于水果中含有的果胶具有吸收细菌毒素的功能,如果每餐首先食用水果,就可阻止机体吸收接下来食用的食物中的有害物质,
15、而且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同时又能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所以,水果应为每餐必须吃的食物。,全营养辨证施膳专家组认为:水果类食物的最佳供能量应为每餐碳水化合物的15,换算为重量则与谷类食物基本相同。,(3)畜(肉)要天天少吃,畜类包括各种畜肉、禽肉、蛋、奶及水产类。古人用“益”表达畜类食物对人体的作用,说明在古人看来,畜类食物最适宜人类用来调理虚弱的体质。由于畜类食品含优质蛋白质远远超过谷果菜类食物,因此,我们称畜类食物为高蛋白类食物。,从中医角度看,高蛋白类食物具有补益功能。畜肉性味以甘、咸、温为多。甘能补,助阳益气;咸入血分、阴分,可益阴血;温以祛寒;因此畜肉阴阳气血俱补。禽肉以甘平性味较多,
16、其次为甘温。甘平益气,甘温助阳,甘淡渗湿通利。鸡蛋性味甘平,偏于滋阴润燥,养血安胎。鸭蛋性味甘凉,偏于清肺止咳,滋阴平肝。鹅蛋甘温,偏于补中益气。鸽蛋甘、咸、平,偏于益气补肾。牛奶性味甘、平,为平补的甘润之品,羊奶性味甘温,为温补之品。淡水鱼中的有鳞鱼和鳝鱼性平或略偏温,适于体质偏寒的人食用。无鳞鱼多性质寒凉,适于体质偏热的人食用。海产鱼类普遍含碘较多,故对于缺碘性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很多海鱼的肝脏又是提取鱼肝油的重要来源。介壳类中的龟鳖更是滋阴佳品,适合于阴虚火旺体质者食用。,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畜肉类食品含优质蛋白质、丰富脂类物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B族维生素,且其化学成分与人体组织的化
17、学组成相近,尤其是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接近人体的组成,人体对其吸收率和利用率均较高,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物质基础。,禽肉类食品不但能为人类提供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而且所含蛋白质多,脂肪少,胆囤醇低,结缔组织少,维生素多,食后比畜肉更易消化吸收,对于肥胖之人和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亦可食用。蛋奶类食品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尚含有钙、磷、铁及维生素等多种物质,是滋补佳品。水产鱼类肌肉纤维细松,味道鲜美,容易消化,又含丰富的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无机盐等,食用后无增加胆固醇之忧。,应天天吃高蛋白类,但每日应选择适当的品种,适量食用。?由于这些高蛋白类食物提供的
18、蛋白质、脂肪及脂溶性维生素等可在体内储存,所以长期过量食用会不断增加机体储存量,增加身体负担,造成肥胖。另外,由于多数高蛋白类食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呈酸性,过量食用还可导致体液偏酸,造成机体对钙的需求增大,引发骨质疏松。过量食用高蛋白类食物还易引起高脂血症,引发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由于不同高蛋白类食物对人体的补益作用偏重于不同的脏腑,经常偏食一种或功效相似的高蛋白类食物,还会造成脏腑功能失衡,导致体质状态的异常。,高蛋白类的最佳摄入量一般以蛋白质含量计算,换算成瘦肉的重量,则成人每日食用瘦肉的重量大约与1餐的谷类食物相同,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及妊娠中后期的妇女每日食用瘦肉的重量大约与2餐的谷
19、类食物相同。,(4)菜可多吃些,蔬菜类少数性质偏温,多数性质偏寒凉,有和中健脾、消食开胃、清热生津、通利二便的作用,能消除脾胃功能失常所致食少、食积、胀满、四肢倦怠等症。其中食用菌有很多治疗功效,如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恶性肿瘤、贫血、骨质疏松症等。尤其在人们谈之色变的恶性肿瘤方面更体现了它们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优势。古人用“充”表达蔬菜类对人体的作用,说明在古人看来,蔬菜最适宜用来补充人类对饮食的渴望,是餐餐可多吃些的食品。,现代实验研究证实:蔬菜含水量高(70以上,部分90以上),热量低,多吃些也不会造成大的能量偏差。而且,蔬菜是人体所需维生素、无机盐、果胶、植物纤维素的主要来源,蔬菜在人体
20、最终代谢产物呈碱性,可保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使血液的pH值稳定在735745之间,是现代人对抗血管硬化、消化道疾病、糖尿病、肥胖症、内分泌代谢失调等疾患侵袭的最佳食物。,中医养生专家认为:每餐都应吃蔬菜,但不同年龄人群对蔬菜需求的差异较大。儿童和青年人早餐可不摄入或摄入少量蔬菜,午餐及晚餐摄入蔬菜的重量应与谷类食物相同;中年人早餐及午餐摄入蔬菜的重量应与谷类食物相同,晚餐摄入蔬菜的重量最好是谷类食物的2倍,其中部分生食;老年人三餐摄入蔬菜的重量均应与谷类食物相同,其中部分生食。,由于蔬菜中的植物酵素对人体代谢具有辅助作用,而植物酵素加热后就会失去活性,所以,应增强代谢能力的人群(如中老年人)每
21、天应生吃一部分蔬菜。上述研究结论使我们更加清晰了每餐食物之间应具有的关系及规律性,为创建不同年龄人群的日常养生饮食公式提供了基础。,4.每餐食物应含有的营养素研究,从食物获得的营养素包含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七大类营养素,其中必需营养素59种。从营养学角度出发,每餐食物中最好包含所有必需营养素并营养均衡,为此,营养学家创建了膳食平衡宝塔和复合营养素辅助保健品。但这些统计学产生的共性全营养方案不能很好地解决个性化需求,人们常常会出现如图3、图4等体质问题,距离理想的体质状态(如图5、图6)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又从中医方面寻求均衡每餐营养素的解决方法。,中医学角度讲,
22、每餐所提供食物的性(升、降、沉、浮)、气(寒、热、温、凉、平)、味(酸涩、甘淡、苦、辛、咸)、色(白、黄、绿、黑、红),应该对人体经脉脏腑血气营卫提供恰当的滋补。因此,应在普遍性荣养五脏的基础上根据年龄、体质、职业、季节等因素对食物的性、气、味、色进行辨证摄取,才能实现个体的营养素均衡。,每种食物都有固定的性、气、味、色和功能,因此,全营养辨证施膳技术从人体心、肝、脾、肺、肾五大系统入手,根据个体的养生原则选择食物,再根据各种影响因素从食物的性、气、味、色和功能调配饮食,使食物之间气味合理,则所调配的饮食与体质状态“气味相合”,以达成“气味合而服之”的目的。从而实现每餐营养素的合理均衡。,实践
23、证明:全营养辨证施膳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个性化营养素均衡的需求,将人的体质调理得更理想(如图5、图6,人体各经络的导电性比较平衡)。应用全营养辨证施膳技术指导饮食养生,可使人体的1 2条经脉保持导电性动态平衡的“阴平阳秘”状态,从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正常。说明全营养辨证施膳技术的饮食养生方案,更符合个性营养干预原则。在食物种类和比例合理的基础上,从食物的性味归经进行辨证选食,是长期保持人体经络导电性呈动态平衡状态的“饮食有节”之方法和标准。即实现营养素合理供给的方法和标准。当然,这个标准是会随着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的。,“饮食有节”之四气五味,四气:寒与凉: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温与热:
24、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温阳化湿、温化痰饮等作用。平:具有养生防病、补养强体等作用。五味:辛: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等作用。甘:具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淡:具有渗湿、利水等作用。苦:具有泻火、泄热和燥湿等作用。咸:具有软坚散结、滋润补肾等作用。,5.每餐食物的阴阳平衡关系研究,“饮食有节”之节还要强调阴阳平衡。阴与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如脏为阴而腑为阳,血为阴而气为阳,营气为阴而卫气为阳,就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功能之亢奋为阳,抑制属阴等。饮食养生不仅要营养充足,这些营养还要能够平衡脏腑、血气、营卫、功能,使每组矛盾双方相互制约,从而维持1 2条经脉导电性的平衡,确保人体的功能呈“阴平阳秘”的
25、动态平衡状态。从中医角度,脏腑的偏伤是相互影响的,肾太旺会伤心,心太旺会伤肺,肺太旺会伤肝,肝太旺会伤脾,脾太旺会伤肾。因此,饮食必须性味归经合理,五色五味阴阳平衡,才能保持身体健康。,6.每日饮食的功效研究,每日养生食谱的功效是由个体的养生原则和即时的体质状态决定的。个体的养生原则就是每日需要完成的养生功效。调配食谱时要根据体质、季节、餐次、居住地、性别、年龄、职业、环境、食物耐受性等进行综合辨证,才能制定出恰当的个性化养生食谱。,更年期人群的体质易发生气血迟滞、痰阻血瘀等状况。因此,饮食功效应为能量适中,均衡营养,荣养五脏,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中年人的体质易发生肝郁气滞、脾胃不和等状况。因
26、此,饮食功效应为能量适中,均衡营养,荣养五脏,疏肝理气,健脾和中。青年人的身体需要继续发育和完善,因此,饮食功效应为能量适中,均衡营养,荣养五脏,补肾填精,充养天癸。中小学生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也是学习的高峰时期。因此,饮食功效应为能量略高,均衡营养,荣养五脏,补肾填精,充养天癸。儿童期处于快速生长发育和脏腑功能完善阶段。因此,饮食功效应为能量较高,均衡营养,荣养五脏,补肾填精,充养天癸。,妊娠期养生既要供应母体代谢和功能调解需求,还要供应胚胎生长发育的需求,才能增加母体适应性,确保母儿健康。35岁以下妊娠初期孕妇的饮食功效应为能量适中或略低,均衡营养,荣养五脏,补肾填精,充养天癸,健脾和胃
27、,降逆止呕。36岁以上妊娠初期孕妇的饮食功效应为能量适中或略低,均衡营养,荣养五脏,理气疏肝,健脾和胃,降逆止呕。35岁以下妊娠中后期孕妇的饮食功效应为能量略高,均衡营养,荣养五脏,补肾填精,充养天癸,健脾和胃,补气养血。36岁以上妊娠中后期孕妇的饮食功效应为能量略高,均衡营养,荣养五脏,补气养血,补肾填精,充养天癸,理气和胃,疏肝健脾。,7.中医日常饮食养生的阴阳平衡观研究,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宇宙间一切事物不仅其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而且其发生发展和变化都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阴
28、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对于人体,阴阳学说认为:腑为阳,脏为阴;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阴阳平衡是中医学最朴素的理想,也是全营养辨证施膳学应用于日常饮食养生的主要评价指标。日常饮食养生的过程,就是根据阴阳对立制约和阴阳互根互用的特性,正确利用食物不断促进人体阴阳平衡的过程。,(1)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的结果,是使事物取得动态平衡。就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功能之亢奋为阳,抑制属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维持人体功能的动态平衡,黄帝内经称之为“阴平阳秘”,就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饮食养生中冬季用温热食物御寒,夏季用
29、寒凉食物祛暑都是阴阳对立制约规律的运用。,(2)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如利用属性相同但所含营养素不同的食物之间相互补充、相使为用的方法;达到均衡营养,平衡阴阳的作用。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滋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指出阴阳互为根本,阳气由于阴精丰富的供给而盛,则机体营卫坚固;阴精则利用阳气的运行输送获得补充。,(3)用食物的属性平衡自然影响的研究,每日饮食的阴阳平衡规律研究:在日常养生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阴阳相互制约和阴阳互根的特性,调理阴阳,使每日
30、的饮食阴阳相对平衡,以保持机体阴阳的动态平衡。,“饮食有节”之每餐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日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巳虚,气门乃闭。”这种阳气的昼夜变化,人类的作息应该与之相适应。即:早餐应偏阳,能量略高,以荣养五脏为主;午餐要阴阳平衡,能量适宜,适当补充各系统需求;晚餐则应偏阴,能量略低,强调机体的疏导和组织修复功能,引导睡眠的及时来临。,季节过渡时期饮食的阴阳平衡研究: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季气候变化会影响人体内部的阴阳消长、脏腑活动及气血流注状况。,“饮食有节”之应对四季变化,春季:春养肝;食物应以平、愠、凉为主过渡到以 平、凉为主。夏季:夏养心脾;
31、食物应以凉、平为主,以寒清热消暑,以免耗气伤津。秋季:秋养肺;食物应以平、凉为主过渡到以平、温为主。与人体阳气内敛,腠理致密相应。冬季:冬养肾;食物应以平、温为主,以热祛寒,以平、凉利于潜藏阳气。,(4)用食物的属性搭建人体阴阳平衡的研究,食物的属性包含食物本身所含的营养素、食物的归经归脏、食物的性色味等。中医认为:食物均具有相应的属性和功效。食物的属性而言,升、浮为阳,沉、降为阴;温、热属阳,寒、凉属阴;辛、甘(淡)属阳;酸(涩)、苦、咸属阴;红、黄、白为阳,黑、绿为阴。食物的功效而言,具有发散、渗利等功效者为阳,具有涌吐、内收、泻下、重镇等功效者为阴。饮食养生就是利用食物的这些属性合理搭配
32、饮食,以确保人体在维护、修理和置换身体零件的过程中,保持阴阳平衡。,搭建能量平衡:热量供给与人体热量消耗平衡。搭建均衡的营养环境:人体所需的能量来自食物而这些食物提供能量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实现营养素均衡,关键要从提供能量的食物的属性进行分析。只有符合相应生理时期的饮食搭配,才能确保供给人体的营养物质均衡合理。,(5)用饮食的养生功效纠正异常体质方面的研究,中医常将肥甘厚味吃出来的体质称为“膏梁之体”,将粗茶淡饭吃出来的体质称为“藜藿之体”。饮食养生要注意识别“膏粱之体”和“藜藿之体”。“膏粱之体,遇外感经病,宜用轻清解表,不得过用猛烈;若治内伤,宜用扫除之法,脏腑禀脆,峻攻固所不宜,而乱投滋补尤
33、其误事”。“藜藿之体,遇外感经病,发表宜重宜猛,若用轻清,因循贻误;内伤病,消导攻伐之品,极宜慎用,遇宜补者,投以补剂,其效尤速”。,“膏梁之体”的中老年人,饮食养生应着重预防多脏腑的气滞痰阻和虚衰,辅以舒畅气机,清肝利胆,从而逐渐消脂润脏,预防痰阻血瘀的发生。“藜藿之体”身体虚弱,饮食养生应以扶正补虚,和中健脾为主,逐渐过渡到以荣养五脏和适宜生理阶段的饮食养生原则为主。,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孙络、浮络等。,经络系统,经脉,络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别络,孙络,浮
34、络,手三阴经,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别行之正经,从十二经脉及任、督脉各分出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细小的络脉,浮现于体表的络脉,十二经脉的命名、分布规律及表里络属关系,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头,足,胸,手,腹,足三阳经,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十二经脉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在手足衔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面衔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二、奇经八脉 是督
35、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奇”有异的含义,奇经八脉的分布有异于十二正经;又因其与脏腑没有的相互络属,相互之间也没有表里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奇经八脉的作用:其一,奇经八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八脉之中,督、任、冲三脉均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奇经八脉的循行,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阳脉之海”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阴脉之海”冲脉与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称“十二经之海”、“血海”带脉统束纵行诸经,并有固护胎儿的作用。阴阳跷脉分主一身左右阴阳,共同调节下肢的运动和眼睑的开合功能 阴阳维脉维络诸阴经或阳经,使阴经或阳经的功能协调。,三、十五络脉,别络亦是经脉分出的支脉,大多分布于体表,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别络有十五条,其中十二经脉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条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别络的主要功能是加强相为表里的两条经脉之间的联系;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和统率作用;灌渗气血以濡养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