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16732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农业机械化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农业机械化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农业机械化十四五规划颁布以来,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以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农机服务模式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相适应为路径,补短板、强弱项、促

2、协调,促进农业机械化工作扎实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如期的工作目标。十四五以来,农机作业涵盖农作物耕种管收等生产的各主要环节,并从种植业拓展到林果、畜牧、渔业等多领域共实施财政补助耕地深松作业任务100千公顷,示范带动作业面积约10千公顷。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8%,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1%o农机专业服务组织150个,具有较强作业能力农机专业合作社95个,服务能力稳步增长,年农机服务收入8亿元。组织实施了50余项试验示范、推广项目,促进了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了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提高了智能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组织开展百

3、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培育了一批会操作机械、懂农艺技术、善于经营管理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农机从业者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骨干力量。十四五以来,通过实施重点彳壬务,不断提高农机化水平,为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农机装备技术支撑。(一)抓牢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1.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投入财政资金2亿元,补贴各类农机3.5万余台(套),带动农民投资超过10亿元,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发展迅速,高性能、大马力的田间作业动力机械和配套机具快速增加。截止2023年6月,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00万千瓦,农机拥有量20万台(套)。大中型拖拉机(30马力

4、以上)达到1万台,小型拖拉机(30马力以下)拥有量0.5万台,大中型拖拉机及其配套机具加快增长,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高质量组织粮食机械化生产。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完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推广应用种养机械化、深施肥等绿色高效机械化技术。在春耕春播等重点农时,积极组织农机投入到耕、种、收、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的农业生产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农机装备保障。3、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全过程发展。继续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创建工作,截止2023年6月,力争成为主要农作物生产

5、全程机械化示范市。4、推广粮食生产机械化新技术。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继续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引进试验示范先进、智能收割技术和烘干技术,降低损失率,减少收割作业中粮食浪费,促进粮食机械化生产提质减损;推广有机肥增施、化肥减量增效、高效植保等机械化新技术,助力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推广应用智能节水灌溉和抗旱节水机械化技术,助推节水农业的发展。5、实施农机绿色节能行动。以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所需农机为重点,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推广新能源技术、智能农机装备,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加快侧深施肥、农膜回收、高性能免耕播种、废弃物无

6、害化处理等机械装备的推广应用,大力示范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的农机化技术。(二)抓好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1.优先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加大设施种养殖装备科技创新,引进试验小型电动农机、智能化机械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推广蔬菜精量播种、工厂化育苗、起垄覆膜、移栽、开沟施肥、中耕除草、水肥一体化、收获等设施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与装备,为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农机装备支撑。2、推进特色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围绕蔬菜、林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先进适用机械化技术与装备的引进、示范、推广与应用,拓展水肥一体化、多功能作业平台等技术装备的应用领域。以特色农作物、标准果园等规模种植基

7、地为典型,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遴选适宜机具,总结技术路线,提炼生产模式,力争向农业农村部推荐典型案例。(三)抓实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1.推进畜牧养殖机械化。围绕发展现代都市型畜牧业的目标要求,大力推进主要畜种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规范的实施。加强畜禽品种、养殖工艺、设施装备集成配套,巩固提高饲草料生产与加工、饲草料投喂、环境控制、动物防疫等环节机械化水平,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畜禽养殖机械装备技术,引进示范疫病防控、畜产品采集加工、粪污收集处理与利用等薄弱环节机械装备技术。2、推动水产养殖机械化。重点围绕循环水养殖、综合种养、渔菜共生生态种养等养殖模式,因地制宜推广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生产模

8、式,引导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产养殖深度融合,加快饲喂、增氧与清淤清扫、水质监控、起捕采收、分选分级等方面的设施装备集成配套,促进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3、推广绿色高效养殖机械化技术。加快农作物秸秆制备饲料、优质饲草青贮、自动投饲取料、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畜禽舍环境控制、无害化处理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等绿色高效机械装备和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应用,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安全性能差的老旧养殖机械,推进畜禽水产养殖机械装备节能降耗。(四)推动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围绕特色农业需求,鼓励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园区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清洗分拣、烘干储藏、预冷保

9、鲜、净菜鲜切、分级分割、产品包装等装备与技术,实现减损增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需求迫切的关键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目录,引进、示范、推广能延长产业链和提升品质需求的关键机械化技术装备,不断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五)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1.扶持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鼓励农机制造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对接,完善促进农机化发展政策体系,推动农机合作社规范管理,促进农机合作社规范化运作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保障能力。按市场化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农机融资租赁业务和信贷担保服务。鼓励发展农机保险,加强业务指导,鼓励保险机构研究开发适合农机特点的

10、保险产品,探索对参加保险的农机给予保费补贴。2、扩展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面。支持和鼓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经营者兴办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引导农机制造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对接,拓宽农机合作社经营领域,探索企社共建和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生产、推广模式,实现农机合作社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向设施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扩展,提升服务能力。3、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模式。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托管和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作业服务,积极参与统一深松整地、集中育秧、统一播治、统一收割、统一烘干仓储等作业环节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支持土地托管、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等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小农户与

11、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六)促进农机与农艺深度融合1.加强良种、良法、良机结合。加快推进农艺栽培模式宜机化,开展农机农艺关键技术集成、适用机具组装配套研究,制定完善不同种植模式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作业规范和机具配套方案。加快选育和推广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经济作物品种,提升种业机械化水平。加强良种、良法、良机结合,推动品种、栽培、装备等协同联动发展。在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等过程中,将宜机化作为重要要求,为规模化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2、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在农田基本建设过程中,落实宜机化要求。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建设田间道路和进行土

12、地平整,由以机适地转为机地互适,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切实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七)推进机械化与信息化融合1.加快智能农业研究院建设。集聚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国家级智能农业创新平台,开展科技创新、产品中试、产业孵化和国内外合作交流;建设具有国际国内重大影响的高端智能农业创新基地,推动智能农业产业发展,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2、加速智能农机技术示范推广。积极示范推广精量播种、高效植保、智能灌溉等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农药施用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广设施种植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和作物生长信息监

13、测等技术。在畜禽养殖各环节重点装备上应用实时准确的信息采集和智能管控系统;发展在线监测、精准饲喂、智能增氧、自动净化、分级分拣等水产养殖数字化装备,推动智能农机应用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大力开展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实现农机作业智能管理与服务。应用农机智能监控终端,逐步实现土地平整、耕种管收、土壤深松等农机作业的精准定位。(八)增强农机惠农政策精准性1.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挥补贴政策支持引导作用,将补贴重点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引领支撑农机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通过农机专项鉴定等方式,将新产品

14、纳入补贴范围,探索开展成套设施装备补贴试点,将种植、养殖等成套设施装备纳入补贴试点范围。强化政策实施风险管控,严查严处农机购置补贴违规行为,提高补贴对象满意度。积极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组织开展农机购置综合补贴试点,实施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承租补助等补贴方式,提升农民购机用机能力。2、深入实施农机作业补贴政策。深入实施农机深松整地、秸秆综合利用作业补贴,实时将收获、植保、播种等作业环节纳入农机作业补贴范围,拓宽覆盖面。作业补贴实施过程中,坚持行政推动、补助引导、完善机制、自愿参与、确保效果原则,采取先作业、后补助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作用,持续推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

15、在远程监测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作业质量和行政监管效率。(九)加强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1.严格农机化质量监管。完善检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提升农机鉴定的质量和水平,切实为农机企业做好服务。开展农机质量调查,提升质量监管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处理工作水平,保障农民权益。2、坚持农机化科技引领。积极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示范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鼓励农机生产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机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技术推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支持小农户发展,加强面向小农户的实用轻简型装备和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开展农机化科技下乡服务活动

16、,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田间日活动方式,为农民送知识、送技术、送服务,切实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效果。3、保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继续实施农机安全目标管理,全面推进农机安全监管网格化,层层分解考核指标。加强与公安、市场监管和应急管理的协作机制,督促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农田、场院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积极推动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活动,提升平安农机创建质量,严格落实平安农机示范乡镇(街)、村、户创建标准,加强监督检查和动态管理。(十)强化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1.提高管理服务人员业务能力。统筹利用公益性培训资源,加强基层农机化人才培养,提升农机化管

17、理、科研推广、教育培训、试验鉴定、安全监理、农机执法等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支持涉农企业参与农机人才培养,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培育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农机化人才。2、推动农机实用型人才培训。完善农机化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培训机构和实训I基地能力建设,支持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等参与培训。大力培养农机生产及使用一线技术能手,培育农机工匠,培养一批有技能、会经营、能操作使用现代农业装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新型农机职业经理人、农机一线操作人员和职业农民。二、“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效益还需不断提升,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业

18、生产中的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农艺融合、机械化信息化融合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还需不断提升,农机作业条件还需不断完善,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还需不断加强。三、推i“十四五后半期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措施(一)制定科学应对机制。直面上一阶段凸显的问题,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在目标制定上增强工作实施结果的可量化性、相关数据的可获取性,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体制机制,将农业机械化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二)做好深入调查研究。秉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念,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对现在和将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形势作客观判断,认真做好调查研究,适当提出有意义、可落实的超前目标及创造性举措来,切实做好农业机械化的各项工作。(三)强化宣传引导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微信微博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广泛深入地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农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宣传农机化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的重大作用。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宣传好成效、好做法、好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机化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