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68935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149 大小:5.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9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9页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后半部.ppt(1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发展的含义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人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意义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好好活,慢慢拖,一年还有几万多;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气自己;少吃盐,多吃醋,少打麻将多散步;按时睡,按时起,跑步跳舞健身体

2、;只要能吃饭,钱就不会断;不怕嫌钱少,就怕走的早;官再大,钱再多,阎王照样土里拖;人生:好好享受!,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二)学生心理的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阶段性:不同阶段的质的差异。例如:出生、成熟、衰老、死亡;生、老、病、死;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吧,0岁出场;10岁快乐成长;20岁为情彷徨;30岁基本定向;40岁拼命打闯;50岁回头望望;60岁告老还乡;70岁搓搓麻将;80岁晒晒太阳;90岁躺在床上;100岁挂在墙上生的伟大,死得凄凉!,连续性:1.阶段划分的人为性和主观性,人的一生是连续的;2.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

3、的基础。,2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例如:婴儿躯体的发展原则:从上到下:头部动作(抬头、转头)躯干动作(翻身、坐、爬)脚的动作(站、直立行走、跑、跳)人生是没有彩排的,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3不平衡性。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讫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个体间差异表现:发展水平差异。,成熟早晚的差异。人才早熟:李白“五岁读六甲,十岁观百家”;莫扎特三岁时已在钢琴上弹奏简单的和弦,五岁开始作曲,八岁试作交响乐,十二岁创编歌剧。,2005年,10岁的张炘炀,在2005年,10岁的张炘炀以510分的成绩考入天

4、津工程师范学院,是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2008年9月3日 京华时报 13岁神童张炘炀北工大报到 成中国最小研究生,大器晚成:姜子牙辅佐周武王,72岁才任宰相;著名画家齐白石40岁才表现出绘画才能;绝大多数表现为中年成才。中年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是人生的黄金时代。,不同学科最佳创造的平均年龄,优势特点上的差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1划分依据: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2个体心理发展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

5、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上),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1定义: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2心理发展特点:(1)生理变化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身高、体重、面部表情)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因此,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一种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例如:抽烟。,青春期为何有烦恼,以男孩的身高

6、为例,青春期为何有烦恼,以男孩的体重为例,青春期为何有烦恼,头面部特点的变化,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萌发了与性相联系的一些新的情绪情感体验,滋生了对性的渴望,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青春期为何有烦恼,(1)第一性征的成熟(2)第二性征开始出现,青春期为何有烦恼,青春期为何有烦恼,什么是性 1、生理学意义上的性 2、性别角色标准 3、性别认同(视频),引导早恋学生的方法1.分清早恋的动机以学习为目标:推一把以兴趣为目标:引一下以弥补情感为目标:多关爱以寻找刺激为目标:帮助与教育,积极正确的面对早恋,早恋的危害 行为超前与观念

7、超前的冲突 案例:青春期的性,你准备好了吗?学生:谈恋爱有什么不好?老师:谈恋爱有什么好?学生:有人陪你聊天、逛街,还有零食 吃,父亲给女儿的信,“她是不是去打工?你不要去,耽误学习。”“没有,她不是打工,是在谈恋爱。其实也不是谈恋爱,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其实她并不喜欢那个男生,只是喜欢他为她埋单罢了。我们班还有几个女生也这样,她们还嘲笑我,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如果过她们有像我这样漂亮能吸引男生的脸,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她们会找到愿为她们付费的长期饭票”父亲愕然。,放下电话,他一分钟都没耽误,赶紧去银行,给女儿的卡上存了700元钱,又回家发了封电子邮件。他在信中写到:亲爱的女儿,从这个月

8、起,我每月给你700元生活费。多出去的100元,你可以买零食,去麦当劳、必胜客记住:任何时候,都要用自己的钱埋单,这才是有质量的生活。还有,如果你喜欢某个男生,开始谈恋爱,请一定告诉我,我会每月再给你增加100元,作为恋爱经费。请你一定记住:每次约会,不要忘了带上你的钱包,你要学会并习惯为自己所爱的人埋单。这样你才有资格得到一份有质量的爱情。,中学生:如果能够控制,就不要发生 如果想要发生,就要尽量延迟 如果已经发生,就要理性面对(P114)原因:人生的大石头 石块石子沙粒清水食盐,大学生(视频)底线:男生不买女生不卖在同一时段,“从一而终”,(2)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半成熟、半幼稚的

9、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和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二)青年初期1定义:这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2心理发展特点: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辨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然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1

10、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2两个维度: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纵向的方向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格塞尔的自然成熟说,格塞尔(A.Gesell,18801961)认为,成熟(由内部因素控制)决定机体发展的方向和模式,环境只是支持、改变和控制儿童的成长(不是发展的主要原因)。双生子爬梯实验。(在儿童生理成熟以前的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成熟是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双生子爬梯实验,横向的学习准备是指每个年龄阶段出现的

11、各种内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动力结构。,(二)关键期 1定义: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在研究鸟类的自然习性是发现。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曾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劳伦兹在进行这项实验时,让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鸭子不先看到母鸭子,而首先看到劳伦兹自己,于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劳伦兹在小鸭子前面走着,身后跟随着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将劳

12、伦兹当成了自己的母亲。,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对教学的要求: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期,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本倍的效果。(李子勋的“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积累的过程,而是认知图式不断重建的过程。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详细简介见word文档,(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感觉和动作的分

13、化。,从出生到一个月左右。行为表现以遗传性反射的图式为特征,以几个简单的先天反射应付所有的刺激。,觅食反射当新生儿的面颊触到妈妈的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就会把头转向刺激物的方向搜寻,一直到嘴接触到可吸吮的东西为止。用手指抚摸孩子面颊时,他也会把头转向手指的方向,手指移到哪儿,头就转向哪儿。这种反射从出生半个小时就可发现,持续时间为3周,此后逐渐变为由神经控制的动作。其机能是帮助婴儿寻找乳房。,吸吮反射用乳头或手指轻轻碰新生儿的口唇时,他会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动作。这种反射发生在刚刚出生的婴儿,持续到终生。吸吮反射是新生儿反射中最强、最重要的一种。当婴儿做吸吮动作时,他的其他一切活动都会终止。吸吮反射

14、使婴儿的吃奶成为自动化的动作,具有重要的生存价值。,游泳反射把新生儿以俯卧的姿势轻轻放进水里,他的双手双脚会扑扑腾腾地做出非常协调的游泳动作。这种反射出生即有,46个月逐渐消失,其机能是在婴儿意外落入水里时保护其生命。,眨眼反射在新生儿醒着的时候,突然有强光照射,他会迅速地闭眼;当孩子睡觉时,如有强光照射,他会把眼闭得更紧。这样的表现出生即有。到孩子长到69周时,把一个东西迅速移到他眼前,他也会眨眼。这种反射将持续终生。其作用是保护婴儿免受强光刺激。,收缩反射用带尖的东西轻刺新生儿的脚掌,他的脚会迅速收缩,膝盖弯曲,臀部轻抬。这种反射出生即有,10天后减弱。它可以使婴儿免受不良触觉刺激的伤害。

15、,巴宾斯基反射用手指沿着新生儿的脚底外缘从脚趾向脚后根划动,他的拇指会慢慢橇起,其余脚趾呈扇形张开。这种反射从初生持续到812个月。其生理机能至今无定论。,摩罗氏拥抱反射以水平姿势抱住婴儿,如果将其头的一端向下移动,或朝着婴儿大喊一声,他的双臂会先向两边伸展,然后向胸前合拢,做出拥抱姿势。此种反射从出生持续到6个月左右。这种反射是在人类长期进化中形成的,其机能是可以使婴儿抱住母亲的身体。,抓握反射把手指放在婴儿手掌上并轻轻压动,婴儿会抓住成人的手指,抓握的力量之大,足以承受婴儿的体重。其出现时间是从出生到3、4个月,它是婴儿以后有意识地抓握物品的基础。,强直性颈部反射在婴儿仰卧时,如果把他的头

16、转向一侧,他这一侧的手臂和腿就会伸直,另一侧的手臂和腿弯曲起来,呈“击剑姿势”。这种反射在出生28天时出现,持续到4个月左右。其机能可能是为婴儿将来有意识的接触物体动作作准备。,身体直向反射转动婴儿的肩或腰部,婴儿身体的其余部分会朝相同方向转动。在初生到12个月的婴儿身上可见到这种反射,其机能是帮助婴儿控制身体姿势。,迈步反射(行走反射)双手抱住婴儿,使其两脚着地,他会做出走路似的迈步动作。持续时间是从初生到2个月。其机能是为将来学习走路作准备。,在婴儿的动作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了动作与由动作造成的对客体影响的结果这两者之间的分化,这意味着因果认识的产生。,直到一周岁左右,儿童才会表现

17、出将眼前消失的物体仍然视为存在,这就是皮亚杰所谓的儿童建立了“客体永久性”。,(二)前运算阶段(27岁),在此阶段,由于语言的发展,儿童可以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进行表象思维。凭借表象思维,儿童可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游戏,可进行延迟的模仿。但是儿童此时的表象思维是无系统的和缺乏逻辑的。,他们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泛灵论),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实验者从A、B、C、D四个角度拍摄照片。孩子站在上述四位置之一。给他看拍摄照片,要求其挑选出对面位置上的人所看到的是哪张照片。,自我中心,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

18、或者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直观性和片面性);,例如,同形状的两个杯子,装有相同体积的液体,然后将其中一个杯子的液体倒入另一个矮胖的杯子中,要儿童判断哪一个杯子里的液体多?儿童要么注意到杯子的长度,要么注意到杯子的宽度。,思维不具有可逆性(不可逆性)。只知道AB,不知道BA。,(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所谓守恒,是指儿童认识到客体在外形上发生了变化,但其特有的属性不变。,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排珠子一

19、样多?不一样多?“B行多(不守恒)”“一样多(守恒)”,数目守恒(67岁),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与B一样大小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物质守恒(78岁),长度守恒(78岁),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A B B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一样长”(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B 问儿童:两张

20、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面积守恒(89岁),重量守恒(910岁),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A更重”(不守恒)“一样重”(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

21、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体积守恒(1213岁),(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大约在青春前期左右,儿童的思维开始发展到形式阶段。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关于最近发展区1、最近发展区定义: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

22、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渡状态。,2、最近发展区提出的意义: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3、对教学的启发: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人格也称个性,英文单词是personality。这个词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

23、,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因此,人格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面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据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年统计,人格定义已达50多种,人格的现代定义也有15种之多,我国心理学界认为,每个人的行为、心理都有一些特征,这些特征的综合就是人格。黄希庭综合各家的定以后,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

24、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和题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一、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二)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基本信任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经典案例“大学生晶晶”,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重要事件:如厕训练形成的自我品质:意志,主动对内疚感(45岁),重要事

25、件:独立行为形成的自我品质:目的,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重要事件:入学学习形成的自我品质:能力,重要事件:同伴关系形成的自我品质:忠诚,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形象。即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回答,达到“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在职业、性别角色等方面的一致。,重要事件:爱情关系形成的自我品质:爱,(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重要事件:养育、指导子女形成的自我品质:关心,(7)成年中期(25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重要事件:反省和接受生活形成的

26、自我品质:智慧,(8)成年晚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对绝望,(二)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1)双生子研究法:是研究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的最好方法。,上图是同卵双生子奥斯卡斯托尔和杰克伊弗。他们刚出生就被分开,奥斯卡由母亲带回德国,杰克由父亲抚养,在以色列的一个集体农庄中长大。兄弟俩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从未见过面,31岁初次相遇竟发现两人在着装与修饰上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性,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2)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1)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气质)(2)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智力)(3)因为我爸爱我妈,所以将来我一定爱我妻子。,2、

27、社会文化因素 1、适应行为的标准 2、人格塑造的功能 一个妇女袒胸露背在街上行走,西方国家被认为是正常行为,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就会被认为是裸露癖。同性恋在我国是为法律所禁止,而在一些阿拉伯国家,同性恋就和异性恋一样,同样是合法的,德国规定允许同性恋可以结婚,在法律上予以承认。有的国家见面打招呼是“亲吻”,在中国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就“亲吻”,可是视为性骚扰。,1920年,印度山林里,人们发现一群狼,狼群里有两个人,披头散发、赤身裸体跟随狼群奔跑和生活。当地人都很害怕,以为是妖怪。这时美国有个叫辛格的传教士去探险,追踪这群狼,果然有一天他真的发现了这群狼里面有两只人型的“狼”,是两个女孩。,她们从小

28、不幸被母狼叨走在狼窝长大的。孩子救回来后,也不知道是谁家的,估计小女孩大约3岁左右,给她取名叫阿玛拉;大女孩大约8岁左右,取名卡马拉。他们虽然被救回,可惜因为失去了人类的早教,在她们身上,人的一切心理现象已经全部泯灭了。她们:,一、不肯穿衣服,强迫给穿上也不会脱,就用爪子把衣服撕碎,她们没有人的羞耻感;二、不吃熟食,也不吃五谷杂粮,专门要吃生肉、生鸡,腐烂的肉也吃。她们喜欢喝牛奶,但不用杯子喝,要人泼在地上,她们在地上舔食;三、不肯睡床,也不愿盖背子,喜欢趴在地上睡觉,也不怕冷,并且是白天睡大觉,晚上活动,半夜里还爬到窗户外嗥叫。,结论:生物属性先天遗传 社会属性后天环境,3、家庭环境因素 鲍

29、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方式。,鲍姆宁的教养方式研究民主型:社会交往能力强,自立、自尊,与人相处融洽。,鲍姆宁的教养方式研究专制型:社会行为能力、自主性差,沟通能力不强。,鲍姆宁的教养方式研究放纵型:缺乏控制力,为所欲为。,鲍姆宁的教养方式研究忽视型:社交能力弱,缺乏自制力,独立性差,缺乏成就动机。,结论:与其教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三次家长会)孩子有问题,父母先反省。,(四)早期童年经验 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

30、,案例:美女为何爱“野兽”嫁给杀人犯,这是一名美国女子在2006年3月做出的选择。据报道,这名叫贾丝廷默斯的女子从4岁起就对谋杀故事和杀人犯有一种畸形的爱好。2006终于如愿以偿地嫁给著名的杀人犯汤姆尼森。从2004年起,她和汤姆尼森接连通了一年半的信,最后决定嫁给汤姆尼森,而在做这个决定前,她还没有见过尼森一面。不过,即便是尼森也不是默斯的“初恋”。在尼森之前,她曾经向美国两名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至少杀害48名女子的“绿河杀手”盖里里吉威和至少杀害10名少女的“BTK杀手”丹尼斯拉德写过求爱信,但是这两名“名气”更大的杀手都没有理她。,分析: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一方面,对父亲恨之入骨另一方面,

31、很容易对有暴力倾向的男子一见钟情。结论:童年受过的苦,长大后一般至少要重复依次。,创伤:三岁的时候,和隔壁哥哥玩游戏,含有性的意味,被父亲发现,给了一个耳光。,压抑的想法:性是不被成人接受的,甚至是肮脏的。,与当前的关系:减肥的成功意味着性吸引能力的增强。,案例:为何减肥总是失败,返回,前,后,(五)学校教育因素1、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发展有指导定向作用;2、教师的公正性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3、同伴群体对学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响。(六)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七)自我调控因素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就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

32、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2)学校教育:直接制约着学生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基本质量。(3)同辈群体,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1.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2.自我意识的成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二是自我体验,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三是自我监控,属于对自己的意志控制。,(二)自我

33、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二)自我意识的发展,最原始的形态3岁左右基本成熟,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心理上将自我分成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两部分。,(三)认识自己的方法,1.星座/血型?2.心理测验3.自己和他人,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你去旅行,走着走着到了一个分岔路口,路口一边指向草原一边指向森林,你会走哪一边?你继续走,累了,刚好见到了一块石头,你坐了下来休息,一只动物跳了出来,你希望是什么动物?这只动物是年幼的还是成熟的?休息够了继续走,一条河挡住了你的路,你会跳过去,游过去,找桥或船过去还是不

34、过去呢?继续走,天黑了,见到了一间房子,你希望它是木房,石头房,别墅还是糖果屋?是新的还是旧的?多窗还是少窗?你找了一间房间睡,你希望那间房间是窄的还是宽的?睡醒了继续走,又看见了一间房子,里面走出一个老人,形容一下他或她。,答案:草原代表希望生活稳定,森林反之。动物就是你自己的性格。它的年龄是你的心理年龄。河代表困难,跳是有勇气,游是缺乏思考,找是代表你一有困难就会弄得人尽皆知。木房是知足常乐,石头是缺乏安全感,别墅是败金主义,糖果屋是爱情至上。新旧是你有没有受过心理创伤。窗的多少是代表你心的透明度。窄宽是代表你的心胸怎样。老人就是你以后老了的样子。,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

35、知差异及其教育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差异,认知方式差异,认知能力差异,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一)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 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是两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场独立性是指很容易地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的能力

36、,即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型;场依存性是指在将一个知觉目标从它的背景中分离时感到困难的知觉特点,即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型。,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场定向的测查方法 心理学家现在采取实验方法,如身体适应测验和棒框仪等,来测量场依存型独立型,在身体适应测验中,被试坐在一间小型斜屋内,要求他把身体调正,场依存型的被试往往把身体调至与斜屋看齐,表明在确定身体位置时,把环境作为主要参照。相对场独立型的被试在调正身体时,则不大考虑屋子的位置,而更多地考虑利用从身体内部来的经验作为主要参照。在棒框仪测验中,也发现类似的个别差异。在这种实验情况下,被试坐在暗室内,面对着一个

37、可调倾斜度的亮框,框中心安装有一个能转动度数的亮棒,要求被试把亮棒垂直。依存于场的人往往把亮棒调至与亮框看齐。这表明他是根据框主轴来判断垂直。而独立于场的被试则往往把亮棒调至接近于垂直,这表明他是根据框,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主轴来判断垂直。而独立于场的被试则往往把亮棒调至接近于垂直,这表明他是利用了所感觉到的身体位置。一般来说,人们更多地采用镶嵌图形测验来判断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认知方式差异2.沉思型与冲动型 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称为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些儿童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错误,称为冲动型认知

38、方式。,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认知方式差异 3.辐合型与发散型 据美国的吉尔福德研究,辐合型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即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范围,直至找到最适当的唯一正确的解答。,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认知方式差异3.辐合型与发散型 发散型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即个人的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

39、智力测量 智力量表:为了对人的聪明程度做定量分析,心理学家创造了许多测量工具,这些测量工具被称做智力量表。,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而闻名于世。,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 智商:即智力商数,它是通过智力测验所得分数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一种相对指标,简称IQ。计算公式如下:智力年龄(MA)IQ=X100%实际年龄(CA)其中的实

40、际年龄指从出生到进行智力测验时的年龄,简称CA。智力年龄是根据智力测验计算出来的相对年龄。,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1.智力与智力测量 1936年,美国的韦克斯勒编制了另一套智力量表,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I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两种量表中都以儿童在回答测试题时的数量和质量为其聪明程度的指标。在韦斯克勒量表中智商是以同年龄组被测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确定的。,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2.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

41、间和个体内。个体间的差异指发展水平与其同龄团体的常模比较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发展时间与别人相比的差异。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2.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钟形分布),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占1%,韦氏量表70-79的IQ分数是边界,低于69的是智力缺陷,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智力差异2.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1)智力个体差异 人的智力发展时间,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

42、施教,(二)智力差异2.智力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认知差异要求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43、。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性格的差异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1.性格的特征差异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性格的差异2.性

44、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三)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也不会决定学习是否会发生,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练习1.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维果斯基

45、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3.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A自我了解 B自我实现 C自我行动 D自我监控4.如果一个儿童的智力年龄是10岁,生理年龄是8岁,那么他的智商是:A100 B105 C125 D80 5.我国心理学专家通常将11、12岁14、15岁的年龄时期,称做: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6.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7.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的危机冲突是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C

46、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8.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9.已有的研究表明,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一般在:A23岁 B4岁 C5岁 D13岁,填空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2.在 阶段的儿童,其认知结构中已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3.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包括 和 两个维度。()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简答:1.何谓心理发展?2.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