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69662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教学管理机制建设 基于绵阳市基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绵阳市教科所龚林泉,背景一、中小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二、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战略三、中小学教学管理引导教学的原则四、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区域制度五、与教学管理战略相应的战术建议六、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动七、N类教学“共同问题”及其研究,绵阳市普通高考本科硬上线率、本科硬上线万人比连续14年全省第一。2015年奥赛保送生被清华、北大两校录取人数占全省50%。2015年高考,文、理科600分以上特优生2225人,占全省特优生的近三分之一。2015年高考,重本硬上线率27.1%,高出四川省平均14.8个百分点;本科硬上线率63.77%,

2、高出四川省平均23.57个百分点。重本上线人数13706人,占全市本科上线人数的比率高达42.5%,高出四川省同类指标11.91个百分点。,绵阳市2015年高考,共30所学校:本科硬上线1000人的学校 10所 本科硬上线率90%的学校 6所 80%的学校 7所 50%的学校 12所 40%的学校 16所,一、中小学教学的指导思想,“降低重心,夯实基础,狠抓落实,追求发展”第一、降低教学重心,关注每一个学生 第二、夯实学生学业基础,适应学生需要 第三、狠抓落实,就是要真正落实学生主体 第四、追求发展,研究变化,突破教学教研极限,二、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战略“面向大众,关注小众,着力个别”,1、面向

3、大众或说面向全体班级管理、班级教学2、关注小众。特优生、特长生、踩线生、偏科生 等特殊群体分层教学、分类教学3、着力个别。踩线生个体落实个别教学,三、中小学教学管理引导教学的原则 积极归因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 证据优先原则 效益最大化原则,四、中小学教学质量管理的区域制度,1.多元、多维复合备考制度 ppt2.过程质量区域内参照及分析制度3.多层次学科优分及优生描述制度4.点线面结合视导制度5.相邻年级对话制度6.备考状态促进制度7.学科捆绑评价制度8.出入口增殖评价制度,五、与教学管理战略相应的战术建议,建议1:面向大众应紧紧抓住 班单元和备课组两个团队(1)从某种角度说,教学质量是对学校团队

4、实力的检阅。班单元是任务型团队,备课组是学术型团队 班单元团队和备课组团队只有在确定了共同的目标,将大家的心聚拢在一起,引导所有成员为“确定而认同”的目标共同努力时,这个集体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团队,才能说是一个有效执行的团队。因此,才可能带领全班学生及学科教师积极归因,挖掘潜能,共同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做好高考备考。要面向大众或说面全体,就应进一步发挥团队的特殊功能。具体说来,,第一,要制定班单元的良好目标,这个目标应该具有“跳一跳摸得着”的特征,应具有清晰、具体、可评价、可实现和富挑战性等五个特点。班单元目标是其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因此其目标的制定应该由全体成员,依班集体建设的各种需求,以

5、及个人在班集体学习生活中的需求,以集思广益的方式制定。这样,可使班单元目标的内涵更为合理,从而有助于班单元目标的达成。第二,发挥言传魅力,形成目标氛围。在班单元目标的引领下,发挥言传魅力,形成目标氛围,更有利于解决各阶段的备考问题,特别是“三月浮躁”。言传有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言传,在班集体中营造强大的舆论导向,用成功的案例,特别是学生熟悉的人物、场景和事件等,引导学生;言传的另一个方面是让全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班级讨论、小组交流等由学生对学生的舆论影响,在已定的班单元目标引领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科教学战术,整体提升班单元平均水平,对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班而言

6、,教师们的主观感受都有优生生源不足的归因;对一部分学校、一部分班而言,教师对升学目标缺乏信心。建议以提高平均分的绝对值和区域范围各校排名的相对值,作为面向全班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战术。其战术要点是:围绕教师在课堂中讲什么。而讲什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其核心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由“现有水平”到“现有发展水平”的学习,教师以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作为讲解的起点,提高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不要对所有学生按“状元”要求培养,不要让所有学生产生得满分的空想。目标可根据具体班的情况,选择一定比例,如750分满分的70%作为该班大多数同学的满分标准,让学生在不同阶段获得小步子成功。不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变化

7、,还应把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作为关注重点,如纠错本的整理、审题能力的提升、过失性失分的减少等。,第四,高度重视作业的有效性,目前的作业现象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很难完成。现有许多教育专家主张:课外作业引入课堂。这既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并针对性地指导,又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新知,有利于学生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教师:避免用现成的成套试卷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而是由教师亲自设计学生的作业。教师设计作业的前提必须有两个:一是熟知各题型功能,特别是不同题型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类别如何匹配;二是掌握学生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业层次、学生的学科知识缺陷等。,设计有效作业,有五个建议:一是精选作

8、业内容,突出典型性、启发性、综合性和系统性。高三复习,尤其要注意知识板块间的综合性;二是实施分层作业,调控作业难度,促进差异发展。实施分层作业时,建议备课组统一讨论,分头设计,分层实施,使各层次设计题目的起点和上限都让每位老师了解、明白;三是调控作业总量,优化作业结构。这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做作业的主观需求,了解学生感悟、体会、反思作业的现状;四是丰富作业形式。不只是教师布置传统意义形式上的作业,还可要求学生编制知识网络图、知识结构树等。对成绩优秀学生还可尝试让他编制设计测试题卷等;五是确定作业规范。这是非知识性问题,但属于学生的得分效益范畴。,第五,用班团队中的学生优秀个案引导大家,让大家看得到

9、学习的榜样。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同伴的成功变化的引领、激励作用是鲜活而积极的。第六,建立月反思制度。一个月后,让大家总结前一阶段的得失和心得体会,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行为目标。,(2)班单元的工作内容,对于班单元团队建设,我们强调“一个核心,两个主题,三个意识,四个机制,五个角色”一个核心,以班主任为核心,成员有对应班的学科教师,学生班委会,学生科代表,而科代表可以由学科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由某层次的踩线生担任。两个主题,一是包括心理教育在内的思想教育主题;二是对学生进行一般学习指导。三个意识,一是目标意识,设计班单元目标,保证任务落实;二是问题意识,即梳理问题,研究相应解决策略;三是创新

10、意识,如创新班级文化建设。,四个机制,一个是班科协调机制(含目标的设计及达成);二是主题班会制(含班级文化建设,体现学生自主性和主体性);三是教学研究机制,对同样的学生群体,不同学科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四是个别辅导机制,包括任务、流程及效果检测方式等。五种角色,即班主任应是班单元中的思想引导者,班风引导,形成良好氛围;心理疏导者,通过心理疏导让学生养成平常心态;动员激励者,通过目标诱导,开发不竭动力;学习指导者,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之掌握科学方法;教学督导者,通过学科督导,促成有效达标。,(3)备课组的工作内容,主要体现为:执行功能,一般性的教学事务性统一 研究功能,

11、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理性解决 学术功能,立足学科发展关注教与学的规律性,建议2:挖掘“目标”引导资源,逐步建立教学质量持续增长机制,(1)“目标”没有被作为教学的管理资源 一般在教学现场,一旦老师不认同,则视管理目标仅仅为被动考核目标,而难与学校发展、教师群体成长相结合,难与学校管理实际相结合,难与教师行为改变相结合。我们认为,管理目标也是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的工作量化参考线。挖掘管理目标的引导资源,变单一考核功能为激励功能,优化功能,改善功能等多重复合功能,就能够变消极为积极,逐步建立教学质量持续增长机制。,(2)如何挖掘“目标”的引导资源呢?,分三步走:制定一个准确的目标。使得团队各成员在各阶段都

12、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制定目标的第一步,提出“原则目标”我们常说,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断提升学生能力,有效转化踩线生,着重树立学生备考信心等,这些目标都不是真正的目标,而是“原则目标”,它们只能指出方向,而不可被执行,更难有结果。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使用了“形容词、动词”。用这些形容词、动词来表达目标,更多地是表达了做事的原则,说话者的意向和态度,没有准确表达出要达到的结果,第二步,在“原则目标”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量化目标”。是否有目标的一个最直接和客观的判断标准,就是能否将其客观量化,能否用数字来表达。有管理学者认为,你永远无法管理、无法改进你无法测量的东西。,

13、第三步,把“量化目标”按照完成路径和完成方法变成“分解目标”。这是管理层必须进行的一步,也是管理层带领班单元、备课组团队及成员形成共识的关键一步。,学校在制定分解目标时,可按两个方向来进行,x轴方向,将最终结果进行分解,按班分解、按学科分解、按各阶段重要考试分解,即,任务分解;y轴方向,将结果(达到某等级人数等)可能的增长点进行分解,按临界生转化率分解、按不同时间让多少学生达到的状态进行分解、按个别指导的针对性效果分解等等,即,完成任务可能性的增长点分析。,相对而言,x轴非常容易分解,y轴的分解想清楚了、写清楚了、说清楚了,才有可能清楚地执行,“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引导资源也就挖掘出来了,教学质

14、量持续增长机制也就有希望建立了。目标任务自然就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3)检验“目标”推进的五步骤,教学管理中,是否在挖掘“目标”的引导资源。可用以下五步骤进行检验。第一步,问题点。你能列出自己的问题吗?他人会经常帮你列出问题点吗?越能使自己痛苦的问题点越好。如生源太差,目标完不成,根据最近考试看还差二十个 第二步,成长点。把“问题点”变成“成长点”,而不是变成矛盾点。降低分数标准扩大40个工作对象。第三步,项目。即把“成长点”变成可执行的项目,可执行的项目要符合四要素的要求。它们是,唯一的项目负责人,客观量化的完成标准,完成的期限,对结果的奖惩措施。第四步,执行。检验你是否在执行上述项目,有

15、哪些措施对你执行的结果进行“对错、优劣”判断,可能的话还应赏罚。第五步,坚持。检查是否在坚持执行上述项目。,建议3: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1)决定课堂效益的关键要素(2)课堂状态应具备的指标(3)教师应采取的策略,建议4:积极探索抓特优生策略(1)对特优生最应关注什么?(2)指导特优生的策略(3)落实小组学习时间,建议5:促进踩线生转化的策略(1)制定修复学生认知结构缺陷的方案(2)帮助踩线生提升知识表征的水平(3)建立正向的学习情绪(4)强化学习策略的教学指导和训练(5)制定转化踩线生的管理机制(6)加强教师教学反思,摸索适应踩线生的教学策略。,“渐近式责任转移”教学模式,该模式认为,教学

16、的过程是一个“教学责任”从教师逐渐转移给学生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搭支架”,一步一个脚印地促成教学责任的逐步转移。教学过程完成的理想标志是某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或下课时),每一个学生能独立完成教学内容所规定的任务。该模式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步,教师示范,要求教师重在使自己的思维过程外显,使自己的心路历程形象化。第二步,教师做,学生参与,(让学生进一步试误)。第三步,学生做,教师指导(学生试误之后,确定学生最近发展区)。第四步,学生独立做。(我做,你看)(我做,你也得做)(你做,我才帮)(你做,我看),建议6:研究学生学习能力,有效实现“转段”和“转化”(1)学习能力的构成要素(2)学习

17、能力的训练策略,建议7:落实考试及练习,策略是“即时反馈,有针对性”,第一,落实考试及练习的功能。关于规范性考试。关于练习。包括作业和定时练习。学科备考功能主要表现为a.巩固知识和技巧,b.知识和技巧的系统化,c.新情境下知识的应用和拓展,d.诊断和补救等。第二,落实即时反馈。,第三,落实针对性。关于诊断考试。15.2%的学生认为发现了问题且找到了解决方法,72%的学生认为主要是了解现状。关于练习。54%的练习是“巩固知识和技巧”的,系统化类练习仅占3%。多数练习中,开始成绩的提高较快、较明显,而后逐步减慢。首先,布置作业要考虑完成时间;同时,根据练习的功能,确定备考复习各阶段不同类练习的量。

18、另外,发挥练习的诊断和补救功能于备考全过程中。最后,落实学生自习的时间和空间。,六、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动一个“教学与研究互动”的案例 基本改革主张:深化研究管理问题建立改善机制基本理论模型:互动 有效教学 基本操作模型:教学与研究互动机制,六、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动基本改革主张:深化研究管理问题建立改善机制视角:选择深化教学研究本属教师作为,是对教学活动事 实和问题的关注,是实践性研究方法:因缺问题或问题质量不高,以教学问题为导向对教 学问题进行管理路径:建立教学改善机制-教学与研究互动关键:问题管理,问题管理第一定律:为什么要从问题开始进行管理,而不从伟大的

19、目标、深刻的理论或精妙的方法开始呢?因为伟大的管理目标像海市蜃楼,捉摸不定;深刻的管理理论像浩瀚的星空,深邃而广博;精妙的管理方法像茂密的丛林,多得无从下手。只有问题实实在在,而且范围和数量有限,所以问题管理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管理模式。,问题管理第二定律:每个人都会发现一些零散的东西,但要发现众多问题中的关键问题并不容易。所以,以系统的视角、专业的方法、追根问底的精神来挖掘问题是问题管理的精要。,问题管理已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四大模式之一,互动1.互动发生在“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之间2.互动的条件与中介是“教学问题”,尤其是“共同问题”3.互动通过教师的作为而实现,需要一定的机制4.互动沟通“

20、理论”与“实践”,实现有效教学,返回主页,基本理论模型,有效教学1.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2.在研究状态下的教学,六、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动,1.互动的主体与组织研究共同体 主体2.互动的条件与中介教学“共同问题”条件3.互动的过程与方式研究连续体 过程4.互动的模式与类型:两大模式 六种类型 模式,基本操作模型,问题上传,学校备课组,区域性学科组,教学现场(教学问题),策略投放,问题采集,策略投放,问题采集,策略投放,研究 执行,研究 管理,六、以“问题”为导向,实现教学与研究的互动,1.克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2.参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3.具有共享的目标、理解与实践,互动的主体与

21、组织研究共同体,二级返回,学校备课组,区域性学科组,区县学科教研员,市级学科教研员,市级骨干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其他一线教师,研究 管理,研究 执行,教学“共同问题”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及其突出问题。其特征有:1.典型性。它能够代表某一类教学问题。2.共同性。它是区域内有效教学实践中关注的共同问题。3.连接性。它能够上延下伸,实现对共性问题与个别问题的结合。4.生成性。它可以在实践中引发新问题、新思想和新行为。,互动的条件与中介教学“共同问题”,二级返回,互动的过程与方式研究连续体,二级返回,教学与研究的互动,是通过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互动而实现的。,学校备课组层面的“直接互动”1.注入“研究元素”,丰富教研功能 2.实录典型课例,强化教学反思3.推行专题研究,改善课堂教学,互动的模式与类型:两大模式、N种类型,二“教学与研究互动”附件.ppt#19.基本操作模型级返回,区域性学科组层面的“间接互动”4.教学视导制5.集中研讨制6.学情调查制,七、N类教学“共同问题”及其研究教育理论应用困难的问题最近发展区 教学中争论激烈的问题学习能力 学情监控中发现的问题三月浮躁 投入单一收效低微的问题考试焦虑习惯性顽疾难以解决的问题过失性失分策略有效但难以深化的问题纠错卡技术常态现象追问出的理论问题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f,谢谢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