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69841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主讲:李晓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心理发展概述中小学生智力特点及教育对策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一、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发展: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心理发展:个体从胚胎发育、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持续而稳定的内在心理变化过程。包括认知(智力)、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一种有顺序的变化过程。,(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

2、过程2.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 感知觉、运动机能、情绪、动机和社会交往能力、抽象思维,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迄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4.心理发展的差异性,布鲁姆的假设:17岁 100%04岁 50%48岁 80%817岁 100%,图1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模式差异,(三)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四)教育

3、与心理发展的关系,教育是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条件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教育提供了依据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准备为前提教师要了解儿童学习的最佳时期,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适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在新的学习中可能成功;二是学生的准备应保证他们的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而合理。,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几方面。影响学习准备的因素:成熟和学习格塞尔的“爬楼梯”实验成熟只是影响生理机能的发展,对智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程度的制约。而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和有关知识的掌握主要受学习的影响。,学习

4、的最佳时期(关键期),学习的最佳时期涉及什么时期学习什么内容最有效。学习有一个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具备了某种学习的自然素质,同时又必须接受某种外界刺激。,23岁是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也是计数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5岁是掌握数学概念的关键期;也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12岁前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1218岁适合于发展社会性的时期。,儿童学习的关键期的一些研究结果,学习最佳时期研究的启示,学习在某一发展时期才有最大的效果,这一时期具备了某种发展的自然素质,但同时又必须接受某种外部刺激,学习才能得以完

5、成,这意味着成熟与学习是相互依存的。教师一定要注重了解学生在什么时期学习什么最有效,从而有的放失地进行教学。,二、中小学生智力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中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及教育 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中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 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一)中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特点及教育,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措施,1.小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性较差观察缺乏精确性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缺乏深刻性,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更明确观察服务于目的;但根据师长的要求观察,带有很大的依赖性。观

6、察的时间更持久有意注意发展,意志力增强,可排除各种干扰,坚持长时间的观察。,2.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观察的精确性提高精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方面明显提高。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的细节,既重视整体的辨认,又注重细节的辨认。能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述观察的过程和结果。观察的概括性增强同思维的加入密切相关。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既能把握事物的表面特征,又能探究其内在的规律。,3.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措施,了解观察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观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了解观察能力高低的几条标准客观性:正确地、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防止主观经验的消极作用。全面性:观察仔细、全面,不遗漏有关的细节。准确性:能辨别事

7、物之间的微小差别,防止错觉的产生。敏捷性:能迅速抓住稍纵即逝的现象,迅速洞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创造性:能在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问题。,3.中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措施,每次观察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技巧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其观察质量,(二)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1.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记忆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学前儿童是无意识记占主导;小学阶段:无意识记有意识记过渡时期,但有意识记被动成分多,主动成分少;中学阶段: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有意识记被动成分逐步减少,主动成分逐年增多。主动

8、给自己规定识记任务,自查记忆效果。开始探索良好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无意识记记忆 有意识记 机械记忆记忆 意义记忆,1.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记忆的理解性明确提高,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学前儿童: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机械识记意义识记的过渡时期。初中生大部分使用的还是机械记忆的方法。但随着年级升高,有意记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在理解、把握识记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识记,使意义记忆的比重不断增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高中阶段:有意记忆占据绝对的优势。,1.中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语词识记迅速发展,抽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学前期: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小学阶段:形象记忆抽象记忆的过渡时

9、期。初中阶段:抽象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在学习中,学生不仅要从直观、具体的材料中学习知识经验,而且必须掌握各种科学的概念、规则和原理,进行判断、推理和证明,这样,随着青少年语词和思维的发展,他们抽象记忆的能力也日臻完善起来。,2.中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合理有效地进行复习运用联想,积极实践调节情绪,减轻疲劳明确目的,树立信心动脑动手,多实践,(三)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1.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辩证逻辑思维初

10、步发展,2.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思维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1)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一般能摆脱具体事物的限制,运用概念、提出假设。在思维过程中已有预见性特征。在思维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或自我监控能力。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在逐步增长。突出表现在他们能不断提出新的假设、理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进入关键期。从初二开始,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理论思维的发展,有力地促进着辩证思维的发展,从而形成了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开始能初步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

11、证思维规律。中学生的思维结构趋于稳定,并基本完整与系统化。,(3)思维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自我中心”是皮亚杰用来描述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的术语,指主体在思考问题或进行判断时受自己需要和情感强烈影响的倾向。在初中生思维中再度出现的自我中心与幼儿时的自我中心具有本质的区别。初中生已能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能够分清现实与想象的区别,能够了解和考虑别人的思想。,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假想的观众感觉每天就象生活在舞台上一样受到别人的欣赏或批评。当感到自责的时候,便感到别人也在责备自己,所以,常会有加倍的“疚罪感”。在公众场合中,会感到无数双眼睛在监督自己,因而常感到手足无措;也常将

12、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与别人的混淆起来。常将极度自我欣赏的心境投射到别人身上,他们都希望能给那些关注自己的人一个极好的印象。,初中生思维中自我中心的表现,独特的自我:初中生将别人如此关注他们的原因解释为自身的“与众不同”,即他们具有一个独特的自我。总是将思想集中在自己的情感上,常常夸大自己的情绪感受,认为他的情绪体验是独一无二的,只有他才能感受到那种极度的痛苦与极度的狂喜。对于自己的感受过分夸大的倾向,使他们在分析、评价事物时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性色彩。他们会依照个人的意愿,创造出一套独立的推理体系,并试图按照自己的推理模式对现实中的一切进行分析,最后常得出不正确的结论。,3.中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四)中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1.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有意想象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想象中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多想象的抽象性、现实性不断发展,无意想象想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有意想象逐渐增强并占主导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具有学前儿童想象的特点,仍以无意想象为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的内容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大增加,精确度明显提高。中学阶段,随着学习内容的日益复杂和学习要求的不断提高,青少年有意想象能力

14、迅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想象中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再造想象的成分占较大比例。随着他们的活动不断增多,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大脑中的表象越来越多,因而想象的创造成分逐渐增加。中学生想象的内容不再偏重于事物的具体描述,逐步向复杂化和创造的方向过渡,在想象中对表象的创造性改组逐步增多。在学习中,中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地再现知识,而是试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想象潜力,对学习内容进行改组、创造。,想象的抽象性、现实性不断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往往与现实不符,有时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空想。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想象更接近现实。中学生最富于幻想,但他们的想象常不切实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

15、们的想象开始由具体的、虚构的向抽象的、现实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青少年对生活的向往逐渐变得内在化、抽象化,他们所想象的生活是经过概括的、提炼的;另一方面,由于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想象也摆脱了儿童时期的天真、怪诞,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2.中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指导观察培养想象力通过阅读教学培养想象力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五)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及教育,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措施,1.中小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注意的范围日益增大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1)注意的过程日趋稳定,注意过程主要集中在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方面

16、。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困难。初中生对于具体的、内容丰富的事物注意容易稳定,而对于内容枯燥、抽象的公式、定理等则不容易保持注意的稳定,往往会出现分心的现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稳定性也会不断增强。710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1012岁儿童约25分钟,12岁以上约30分钟。,(2)注意的范围日益增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在一定时间内能清楚意识到的对象的数量。受体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和材料组合方式的影响。知识经验越丰富,材料排列得越集中,越有规律,注意的广度就越大。小学生经验少,注意范围比成人狭窄;初

17、一、初二学生由于受自身知识经验和知觉对象特点的影响,注意的广度较窄,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日益丰富,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注意广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注意的分配趋于协调,注意的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它与人动作的自动化程度有密切关系。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抄写不应同时进行。只有当抄写已成为他们较熟练的技巧之后,才有可能同时进行。初中生注意分配的协调性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课堂学习、课后作业、体育运动等活动中,他们能够针对活动的特点自觉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并能趋于协调一致。,(4)注意的转移日渐灵活,注意的转移:根据任务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

18、个对象上。取决于个体原来的注意紧张程度和新对象对它的吸引程度。小学生的注意不易集中,也不善于转移,当教学内容发生变化的时候,许多小学生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注意,仍停留在对先前感知对象的注意上。初中生注意转移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学习的目的性、独立性得到发展,能根据学习的要求有目的地转移自己的注意,由一种活动过渡到另一种活动。,2教学中提高学生注意力的措施,告知学生本课的目标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学活动有条不紊使用标示重点的线索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或交替规律组织教学让学生相信学习内容对他们非常重要控制学生分心,三、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及教育对策,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情

19、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教育对策,(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强从外倾性向内倾性转化,1.表情丰富但不善于控制自己,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很明显,喜怒哀乐很容易从他们的表情上反映出来。小学生的表情就是他们情绪情感发生变化的“晴雨表”。情绪情感易受具体事物的支配,容易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2.情感的内容不断扩大与加深,情感内容日益丰富学习活动打开了他们的眼界,求知欲促使他们兴奋、疑惑、惊奇。随着小学生对祖国历史、地理认识的深入,产生了爱国主义情感。在共同的集体生活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团结,产生了友谊

20、感和集体荣誉感。情感的分化日趋精细,日益深刻在对待父母的感情上,表现出尊重父母的劳动,崇敬父母的品行,在精神上安慰父母等;能运用社会道德标准来解释自己情感产生的原因;社会因素对他们情感的制约性显著增加。,3.冲动性减少而稳定性增强,入学以后,在独立学习和集体生活的锻炼下,小学生控制、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更加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已能抑制自己当前的一些愿望,而去克服困难,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因此,小学生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日益增长,冲动性易变性则在逐渐改善之中。,4.从外倾性向内倾性转化,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的情感比较外露,到三、四年级以后,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发展,情感逐渐内倾化,不表现在外。,(

21、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强烈与温和外露与含蓄波动与稳定自尊与自卑,1.强烈与温和,强烈:“疾风暴雨”。与小学生和高中生相比较,同样的刺激,在初中生那里能引起非常强烈的情绪情感体验,有时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温和:初中生有时开始文饰自己的一些情绪情感,使自己的情绪情感以一种较为温和的形式表现出来。,2.外露与含蓄,外露:可从其面部表情观察出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将某种原本的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了造作痕迹。含蓄: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情绪情感表现上的天真与单纯渐渐减少,在某些场合中,情绪情感表现出一定的含蓄性,不再

22、轻易暴露。,3.波动与稳定,初中生情绪情感有时容易波动,易从一种情绪情感体验转变到另一种状态。这一特点是由于他们情绪情感体验还不深刻造成的。初中生情绪情感有时又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这主要因为他们已有明确的主导心境。,4.自尊与自卑,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中生喜欢别人尊重自己,喜欢别人评价自己的言行像个成人。当别人对自己比较尊重时,他们也会尊重别人。因此,家长和教师要维护初中生的成人感要求,给他们创造机会,使他们能表现出更多的自尊心。教育者若忽视初中生的自尊心,则很可能引起他们的反抗,这种反抗表现最突出的年龄是在12.513.5岁。初中生毕竟还不完全成熟,他们常好高骛远,追求的目标很远大,但

23、自己的能力和意志又不足,因此易产生失败感,并导致从自尊、自信变为自卑、自弃。,(三)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教育对策,情绪情感的教育目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情感的措施情绪情感的调控方法,四、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对策,自我意识的含义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中小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一)自我意识的含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分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部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绪成分,是人对自己情绪状态的体验。自我体验可表

24、现为自尊、自爱、自豪、自卑、自怜等情绪状态。自我调节是自我意识的意志部分,是个体的自觉过程。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暗示等形式。,(二)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他律性”,是指在评价时,用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来代替自己的评价。“自律性”是指在评价时,根据自己的判断和思考作出评价。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从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向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发展,(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中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中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1.中学生自我

25、评价的发展特点,对自己体态容貌的关注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关注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获得了发展,2.中学生自我体验的发展特点,自我体验的丰富性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强烈的自尊心,(1)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情绪体验丰富而敏感,一些小事常引起强烈的情感。出现了儿童期很少有的自我体验,如自爱、自卑、自大等。其中成人感的产生最具典型性。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产生成人感的青少年要求和成人建立一种朋友式的新型关系,迫切要求老师和家长尊重和理解自己,并开始疏远父母而乐于和同龄人交往,烦恼和心事愿意向志趣相投的伙伴倾吐,希望自己的生活环境是平等的、民主的。,(

26、2)自我体验的敏感性,凡涉及“我”及与“我”相联系的事情,极容易引起青少年强烈的情绪体验。非常关注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别人的点滴评论往往会在他们心头掀起轩然大波。自我体验的敏感性有时还具有直觉的特点,即在一定的情境下,对自我产生一种想象式的、灵感式的、非逻辑的体验,甚至会一下陷入一种突然降临的激动中。这种敏感性的直觉体验,也使青少年能够发现自我的某些新方面,感到自己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进而引起新的思考和遐想。,(3)强烈的自尊心,自尊心也称自尊感,是社会评价与个人的自尊需要之间相互关系的反映。自尊需要包括要求独立、自由、自信、被人认可;对成就、地位、

27、名誉的向往等。来自于他人的积极的关注形式,如赞许、尊重等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与青少年自尊关系最密切的领域是学业能力、体育运动能力、社会认可、容貌外表以及行为举止。这些领域中的能力越大,产生的自尊也越高;获得同辈群体与成人的赞许越多,他的自尊感也就越高。同时,自尊还与个体对这些方面的重要性的评估有关。,(3)强烈的自尊心,中学生自尊心变得脆弱而敏感,他们最不能忍受被轻视、侮辱,既希望得到父母的支持,更在乎同伴的赞许和重视。他们会以各种方式表现自己,争强好胜,以求获得赞赏和满足。如果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满足这种要求,他们有可能用不符合社会角色的方式去寻求满足,如寻衅滋事、玩世不恭、打架斗殴、搞恶作

28、剧等。自尊心长期得不到满足时会导致低自尊、抑郁情绪以及普遍的失望甚至绝望。,3.中学生自我控制的发展特点,自我控制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中学生的自我控制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其自我控制能力在不断增长,但还很不成熟,很不稳定,具体表现为:自我控制的主动性自我控制的差异性,(1)自我控制的主动性,初一、初二学生在从事某项行为前对行动的目的与计划缺乏事先考虑,对行动的结果及影响也缺乏深远的估计;初三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行为的自觉性与计划性逐步增强,在从事某项行动前,不仅能预计到行为的后果,而且还将规划出行动的方式。行为的冲动性逐渐减少能根据新的形势确定新的行为目标

29、,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能根据行为中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原来的目标与方法,表现出较高的灵活性。,(1)自我控制的主动性,自我监督、批评与教育的水平提高了,不仅在感知水平、表象水平上驾驭自我,而且逐步过渡到在信念的水平上驾驭自我。对自己的控制方式逐步从外部控制转变为内部控制,逐步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心理变化。青少年自我控制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断增长,逐渐由自发性、冲动性向主动性、计划性发展。,(2)自我控制的差异性,自我控制能力因年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初一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初二是自我控制的动机主要以外部力量为主转变为以内部力量为主的转折点,一方面他们力图摆脱教师、家长的束缚,另一方面自控能力还未建立起来,所以这时的学生往往易放松自己;初三学生的年龄相对大些,加上准备毕业和升学,学习自觉性有所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这种差异性还与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有关。,(四)中小学生健全自我意识的培养,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提高自尊感,克服自卑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有效地控制自我,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