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说与自然选择学说.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70404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8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性说与自然选择学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性说与自然选择学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性说与自然选择学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性说与自然选择学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性说与自然选择学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性说与自然选择学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性说与自然选择学说.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自然选择学说”与“中性说”,第 4 组,讨论问题,“中性说”否定“自然选择学说”吗?为什么?,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最初由CR达尔文提出。达尔文虽借用了人工选择中的“选择”这个词,但这只是一种比喻,并非说有超自然的力量在进行选择。按照达尔文的意见,自然选择不过是生物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过度繁殖,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

2、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 900万头。因此,按照理论上的计算,就是繁殖不是很快的动、植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大量的后代而占满整个地球。但事实上,几万年来,象的数量也从没有增加到那样多,自然界里很多生物的繁殖能力都远远超过了象的繁殖能力,但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是为什么呢?达尔文因此想到了生存斗争。,生存斗争,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事实上,每种生物的后代能够生存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达尔文认为,这主要是繁殖过度引起的生存斗争的缘故。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

3、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由于生存斗争,导致生物大量死亡,结果只有少量个体生存下来。但在生存斗争中,什么样的个体能够获胜并生存下去呢?达尔文用遗传和变异来进行解释。,遗传变异,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但哪些变异可以遗传呢?达尔文用适者生存来进行解释。,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

4、。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中性说,在物种起源1859年发表后的100多年中,人们对此也没有提出过异议。到了1968年,日本人木村资生(MKimura),根据分子生物学的

5、研究,主要是根据核酸、蛋白质中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的置换速率,以及这些置换所造成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的改变并不影响生物大分子的功能等事实,提出了分子进化中性学说(Neutral Theory of Molecular Evolution),向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提出了挑战。1969年美国人雅克金和托马斯朱克斯用大量的分子生物学资料进一步充实了这一学说。,中性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不好不坏的中性选择。新种的形成主要不是由微小的长期有利变异积累而成,而是由那些无适应性的、无好坏利害之分的中性突变积累而成。即生物在分子水平的大多数突变是中性的或近似中性的,它们既没有好坏利害之别,又没

6、有适应和不适应之分,因此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中性说,中性突变通过遗传漂变而被固定下来或消失,由突变提供的进化原材料是偶然的,进化的途径和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由几率决定,即由生物分子的随机自由组合决定,而与周围环境无关。也就是说,中性学说的出发点是中性突变,在中性突变过程中,哪一种变异能够保存下来,哪一种变异趋于消失,全靠机遇。这种随机的变动称为遗传漂变。它是生物分子进化的基本动力,而不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中性说,中性突变的速率等于分子进化的速率,其速率是恒定的。生物进化速率的一致性、恒定性是分子进化的主要特征,即每一种生物大分子在任何生物中其速率是大致恒定的,而与种群的大小、物种的寿命、

7、物种的生殖能力无关,也与周围环境因素没有关系。,分析,中性突变无疑是存在的。有些突变无疑是真正的或严格的中性突变,这种突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影响生物的生存。有些突变对生物有一些影响,但影响很小,因而自然选择仍旧起不了什么作用,起作用的仍旧是机会,基因的保留或丢失完全是随机的。,举例分析,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但是在陆地上人们可依靠蔬菜、水果而取得所需的维生素C,因而可以认为不能合成维生素C这一性状是中性突变。但长期远洋航行时,蔬菜、水果供应不足,人们就要患坏血症了。此时不能合成维生素C又不像是中性突变了。所以,环境条件合适时,一些有害突变可以表现为中性突变。但一旦条件改变,被认为是中性的突变就要有所表现了。,结论,中性学说能解释许多达尔文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学说所不能解释的生命进化现象。当然中性学说只是强调分子水平的多数突变是中性的,并没有说全部突变都是中性的;而且生物的进化并不全部是分子进化,分子进化以外的生物进化,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法仍是起作用的。,结论,中性学说的倡导者木村强调遗传漂变的作用,但他也没有否认选择的作用,他承认形态、行为和生态性状,即生物的表现型是在自然选择下进化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中性学说与其说是反达尔文主义的,不如说是在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水平上,对达尔文主义的补充和发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