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项复习-阅读题知识点讲解.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2407 上传时间:2023-06-10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276.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项复习-阅读题知识点讲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中考专项复习-阅读题知识点讲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中考专项复习-阅读题知识点讲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中考专项复习-阅读题知识点讲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中考专项复习-阅读题知识点讲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专项复习-阅读题知识点讲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项复习-阅读题知识点讲解.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文阅读知识点归纳,一、记叙文阅读,一、题目有什么作用,分析:1、从修辞角度分析(记叙文)。2、揭示中心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二、题目有什么含义?,1、答有什么含义时,从本意和深层含义去答。,例一、题目干洗心灵有什么作用?,答案:用比拟的手法,把心灵拟作可干洗的衣物,生动形象的揭示了主题。,例二、为困境买份保险有何妙处?,答案:用比喻的手法告诉读者要多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点明的文章主旨。,例三、军号声声有什么含义?,答案:1、军号所发出的声音。2、死去战友的精神永存。3、老人对战友绵延不绝的怀念。,例四、题目像向日葵一样灿烂有什么作用?,答案:1、文章题目一语双关,用比喻的修辞

2、指文章中向日葵遭受不幸后的茁壮成长,又指自己经历了人生变革后心情恢复到原来的样子。2、文章的题目能概括文章的中心。,二、概括本文主要内容。,分析:一般答题格式;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其中的“人”指主人公。例子:略,三、某句话或某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分三种情况),分析:1、在第一段:文首:(1)记叙文中:开篇点题(说出点什么题);渲染气氛(多指环境描写);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多指有疑问的句子);总领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例一 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去年冬天,我的工作、婚姻相继出了问题。我带着满心的颓废和落寞,回到乡下老家。像一只冬眠的丑蛤蟆

3、,整日蛰伏在房里,回避邻人关切的询问和眼光,躲避着世俗的热闹和喧嚣,沉湎在惆怅和忧伤里,一天天地委靡、凋敝。,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交代了事情发展的原因,以及我的心情,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例二 陌生的拥抱 北风凌冽,列车上也冷得透骨,是暖气出了问题。和我坐在一起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她穿着一件薄薄的红色羽绒服,看得出来,这件衣服并不能为她保暖。她面色忧郁,似乎有着重重心事。,文章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交代了事件的原因,为下文的展开作了铺垫。(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例子:略,3、在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4、;(内容方面)照应开头(结构方面)答题时:写出句子或段落表达的含义,然后写上上面3个词中的一个。,例一最后一朵凌霄花墙上的那朵凌霄花,一直开着、未落。问题:从结构和内容分析作用?,答案:结构上照应开头,内容上揭示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例二干洗心灵内容略问题: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总结全文,通过议论点题,使读者明白-(原文)-的道理。,四、对画线句子或加点字的分析(赏析)分析:1、一般从修辞角度分析,答上所用的修辞,再答上句子或加点字的具体含义。2、个别没用修辞的答上句子或加点字的具体含义就行了。,例一记叙文1、在早春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2

5、、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问题:对加点字赏析?,答案:1、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草炫耀风姿的情景。,2、运用夸张,突出表现了温丝莱特听到珍妮太太不幸遭遇的极度悲伤的情感。,例二记叙文3、他居然把衬衣叠得平平整整,就像一个非常斯文的男生。问题:对加点字赏析?,答案:3、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写出我看到他变化后的惊讶。,五、如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1、首先要思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要表现谁的什么精神或性格。(这是最主要的特点)2、从细节入手,如从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分析。,例子:略,七、叙述顺序的作用?,分析: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例子:略,1、顺叙:脉络清

6、晰,条理分明2、倒叙: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平板。3、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答题时要答上补充的具体内容),八、线索怎么找,分析:1、以中心事件为线索2、以感情为线索3、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4、以时空变化为线索,例子:略,九、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1、衬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2、渲染气氛。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例子:略,十、附:语文常识,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

7、、反问、设问、引用、对比1、比喻:将(本)比作(喻),使(本)的特点更加突出 2、拟人:把拟人化(人格化),使具有人的特征,更加生动、形象、亲切3、排比:充分表现出的,气势磅礴,琅琅上口,增强语势4、夸张:为了突出的特点,(夸大,夸小)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5、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6、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7、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二、说明文阅读,一、说明对象,1、题目就是说明对象,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松鼠等。2、其次,从第一段找或最后一段。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二、概

8、括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怎样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首先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限制成分。其次,抓住文段中的段落和层次,从中心句抓住关键词语加以整理。(从文中概括、提炼出事物的基本物征。采取逐层逐段地加以归纳概括的方法)一般情况下,文段的开头(或各段的第一句)和结尾(或各段的最后一句)往往说明了对象的特点。,中国石拱桥,说明对象:说明特征:说明内容:,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介绍我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点。,苏州园林,说明对象:说明特征:从哪些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

9、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四、对画线句子进行分析?,这类题分两种:1、分析其所用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答作用时一般答上这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具体说明一下。2、分析加点词能否删去或换成别的词。这是考察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类词一般是表不确定的含义(如:大约,可能,左右,大多数等)答题格式:不能;起作用,说明了。去掉后就绝对化了,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例一、哭泣

10、的森林 近100年来,中国原有的森林面积已经减少了百分之五十,木材蓄积量减少了33。在中国130多个林业局中,已有36个局的可采资源基本枯竭。如果继续采伐下去,10年之后,其余林业局所属的可采伐资源也将基本耗尽,而且森林质量也将越来越差。,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列数字;准确的说明森林资源告急,前景令人忧虑。,例二、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

11、问题: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举例子;具体的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三、当然,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据介绍,两名熟练织工在木织机上配合无间地工作,一天最多也只能织成不满两寸的云锦。诗云:“丝细缲多女手疼,扎扎千声不盈尺。”这是说织造缭绫的;如果用来形容云锦,则要“扎扎千声不盈寸”了。问题:说说加点字最多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最多起限定作用,更能说明南京云锦的织造也特别耗时费力。,例四、据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问题:说说加点字绝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答案:不能;绝大多数起限

12、定作用,说明还有少数是有文字记载的。去掉后就绝对化了,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语文常识,三、议论文阅读,一、找论点,1、题目就是论点,2、其次,第一段最后一句话。3、第三,最后一段最后一句话。4、自己总结,二、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1、用事例引出论点并作为论据论证论点,例一 年轻人更要善于反省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去世后,安葬在圣保罗大教堂,墓碑上工工整整地刻着他的手迹:“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一位智者在解读兰塞姆手迹时说:“如果每个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几十

13、年,便有的人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他们的话,道出了反省之于人生的意义。(议论文),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答案:1、强调反省的重要性。2、引出论题。3、作为论据论证论点。4、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文章某段所举事例或某名言有什么作用?,1、某段所举事例或某名言证明了本段观点。(一般是第一句话),议论文,例一、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

14、子孙”。,文章第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有何作用?,答案:文章第段引用儒家、道家的学说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这一观点。,四、分析文章中某段或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包括引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2、答作用:,举例比喻,生动形象的论证了,对比,拿.和.作对比论证了,道理,引用的话(名言)论证了,本段第一句话这一观点或最后一句的观点。(总之是本段观点),例一 低姿态进入 亚里士多德说:“高标准的目标和低姿态的言行的和谐统一是造就厚重而辉煌人生的必备条件。”看来低姿态当为生存之态,当为人生常态。唯有“低”才会看得真切,看得生动具体,才可能

15、领悟事物的真谛。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文章第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道理论证(引证法),有力地证明了低姿态进入并恰当地保持才可能实现所期望的高的结果这一观点。,例二 要学会关心自己 4、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高地估计自己,盲目自满,丧失进取的动力。反之,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会过低地估计自己,妄自菲薄,动摇进取的信心。关心自己的目的是要使自己在不断地自我发现和反省中驱恶扬善,不断进步,而不是在孤芳自赏中不断后退。,文章第4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16、: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有力的论证了要学会关心自己还要注意客观地评价自己,有褒有贬的观点。,五、文章某些段落或所举几个事例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1、这些段落或事例是与文中某句话相照应。(找到这句话)2、时间顺序,例一 特色是成功的催化剂 提到“特色”一次,就必然使我们想到“特别”“特殊”“与众不同”等词语。从艺术上有特色的作品,到生活中有特色的服饰、语言;从商业上有特色的产品,到管理上有特色的服务、教育等等。这些都会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有特色才会被认可,才会为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纵观古今,因自己的特色而受益,因受益而迈向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著名画家郑板桥,其书法作品也很闻名,被

17、称为“板桥体”,就是因为他的书法有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再逼真,恐怕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再如现在的餐饮行业,竞争很激烈,随时有被时代淘汰的可能。据网上统计,业绩好、受顾客欢迎的,大多数是主题餐厅。有在一片黑暗中进食的餐厅,有在店内装饰上体现民族风格的餐厅,更有专门为白领女性提供免费营养减肥套餐的餐厅。这些餐厅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保持较好的业绩,就是因为他们的主管经营有道,知道如何突出店中的特色,迎合顾客的需要。可见,没有特色的,大众化的东西,会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最终会泯灭得无声无息;只有有特色的、

18、有独到之处的东西,才能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才能被人们欣赏和接受,才能获得成功。其实,中国的崛起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至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几届领导人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复兴之梦,使中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2010年11月9日,英国首相卡梅伦来华访问,他在北大演讲时说:“现在在谈论世界经济时,不能不提到中国这个连续30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0%的国家,而且在谈论世界贸易时,也必须提到中国这个世界上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三大进口国”如此令人骄傲的成就,不正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获得的吗?,选文段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颠倒。

19、这三段的论述内容是按由古到今的顺序排列的,1分;与段“纵观古今”一句照应,1分;同时这三段的论述内容是由个人、企业国家这样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分。计3分。,六、文中“这”指什么?(在记叙文、说明文中也有。),1、一般答指“这”个字上一句的内容,例、生命是一种过程 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无论你出身于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成熟丰稔的中年再到壮心不已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有圣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1、“这个过程”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答案: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