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7650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2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策略解读.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沂市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策略解读,莒南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利,一、对几个关键问题的理解,课程标准关于历史与文化题材的要求 对行为动词“知道”的理解 课程标准关于品社性质的定位 教学目标的定位:历史知识还是情感体验 二、对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策略的解读 三、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建议,一、几个关键要素的理解,A、课程标准关于历史与文化题材的要求: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

2、的爱国志向。,一、几个关键要素的理解,课程标准关于品社性质的定位:课程标准给我们做了这样的表述:“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鲁洁教授也给我们做了这样的概括:“它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由此可见,品德与社会课程是综合课程,而品德性是它的灵魂。,一、几个关键要素的理解,对行为动词“知道”的理解:“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住了,做了,很自然就理解了”。-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一、几个关键要素的理解,教学目标的定位:历史知识还是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本质上看,课

3、堂教学的具体呈现形式是由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历史题材的品德课怎么上,首先要考虑的是教学目标的确立。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我们经常会遭遇教学目标定位的困惑:历史题材的教学内容应侧重历史知识的呈现还是学生情感的体验?案例:圆明园的诉说1.doc,二、对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策略的解读,1、策略构想小学品德与社会中有关历史与文化题材的内容,都是以某一特定的“散点”事件出现的,选取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来以事带史、以人带史,折射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近代的屈辱史、抗争史以及人类的文

4、明遗产,没有系统完整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把关于历史与文化内容的学习作为一个道德培养的桥梁,其最终目的是发挥历史与文化特有的道德教育价值,让儿童通过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悟和体验、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学策略,课前初探,初步感悟,课中深究,感悟深化,课后践行 引导生活,引今及古,导入话题,古今结合,探究感悟,以古鉴今,内化历史,教学策略,分为三步:课前、课中、课后,课中又分三步:引今及古,导入话题古今结合,探究感悟以古鉴今,内化历史,历史与文化知识教学,鲁洁教授认为:小学不应过于强调历史的知识点,而应教给孩子“活着的历史”。,历史与文

5、化知识教学,不应教给学生一个个死板的知识点,而应呈现给学生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不要求学生去刻意背诵,而是把它作为师生探讨人类生活问题的工具。蕴涵人类经验的历史要成为联系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学史、懂史来认识自身,考虑历史对于个人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学生在参与历史问题的讨论中反省自身的生活,在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中进行个人道德的建构。,(一)课前初探,初步感悟,学习目标:引领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对主题进行初步探究,提出困惑,为课中的探究做好充分的信息准备。操作要领: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分成固定的学习小组,每个主题教学之前,

6、让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活动并初步整理相关资料,为课中探究做好必要的准备。,(一)课前初探,初步感悟,解读: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知识都是以散点的典型事件呈现出来的,容量大,年代久远,学生没有系统的知识背景,学习起来难以理解。课前初探就是让学生搜集资料、参观调查等来获得初步的信息,产生一定的情感,为顺利进行课堂学习做好基础。,(一)课前初探,初步感悟,学生收集资料存在的问题及方法问题:1、途径无落实。2、时间无保障3、方法无指导。,具体方法:,1、明确要求2、方法指导3、科学分组4、提前布置,(二)课中深究,感悟深化,1、引今及古,导入话题学习目标:联系生活,激发

7、兴趣,引出研究的话题。操作要领: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找准切入点,把历史知识和现实生活、学生心理、相关学科等相联系,消除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厌倦情绪,激活学生的求知思维,使学生带着一种亲切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历史。案例:圆明园的诉说2.doc,要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找准切入点,联系性导入直观性导入,(2)古今结合,探究感悟,学习目标:通过展示、交流、梳理资料,探究历史知识,并在“探”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操作要领:对于重点研究的问题,先在小组内部交流梳理资料,然后班级内交流梳理,达到资源共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形成一定的道德情感。案例:圆明园的诉说3.doc,

8、古今结合,探究感悟,要注意几点:立足儿童立场 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小组、全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目的性、过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古今结合,探究感悟,具体感悟方法 营造直观,化抽象为形象 增加想象,化被动为主动 积累资料,化独吟为共鸣 深入体验,化他知为己知 实现整合,化单一为综合(案例:,以古鉴今,内化历史,学习目标:古今联系,寻找生活与历史的共鸣音,让历史与现实对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操作要领:可以对历史人物功过、事件的后果展开辩论等,通过开展活动,真正做到以古鉴今,内化历史,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让学生实现道德的升华。案例圆明园的诉说4.doc,(三)课后践行,引导生活,学习目标:以史为鉴,链

9、接生活,形成品德,以德践行。操作要领: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现实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寻找历史的痕迹,从对身边事、身边物的历史追溯、关心、了解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并指导自己的生活,使内化的历史思想成为生活中的自然,做正确的道德人。案例圆明园的所说5.doc,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1、实效性。怎样将课堂升华的情感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自觉的用正确的道德情感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久而久之形成道德品质,这应该是我们品德与社会教学追求的最终目的。2、具体践行的形式,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选取最有效的,从而达到督促、提醒、引导学生内化历史,达到借古鉴今的目的。,三、历史与文化题材教学面临的困难及建议:,面临

10、的困难:困难1:我们都是外行困难2:太突然了困难3:材料太多了困难4:离学生生活太远了,给教师的建议,1认真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转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把握课程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11、给教师的建议,3、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4、根据学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由于地区和学校差异,教师应当关注当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对教学的建议,树立新的教材观 不能照本宣科 不能看图说话 不能弃而不用,备课时要注意的问题,一个变: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一个原则: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五有”、“五备”:即脑中有“纲”(备课程标准),胸中有“本”(备教材),目中有“人”(备学生),心中有“数”(备差异),手中有“法”(备教法)。,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携手共同探讨、学习,努力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最优化。,祝各位工作愉快!,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