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79581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7.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班会《我们的节日-春节与元宵》.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 们 的 节 日春节元宵节,春 节,年的故事,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天,人们便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来了个乞讨的老人,村里的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却说:“无妨”。婆婆无奈只得离开。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窜了。,年的故事

2、,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事。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

3、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 节 的 习 俗,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我国的春节一般是从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开序幕的,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的这段时间,民间称之为“迎春日”。,腊月二十四,扫 尘,腊月二十五,做豆腐接玉皇,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腊月二十六割

4、年肉,腊月二十八,贴 花 花,春节习俗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莲花:代表连年,年年,每一年。鱼:代表富裕,生活有余,日子好。,把意思合起来是:,春节习俗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

5、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常见的年画,贴春联和门神,腊月二十九,蒸 馒 头,除夕,团圆,放 烟 花,放 炮,初二回娘家,初一拜大年,逛庙会,陕 西 庙 会,现代春节文化,置办年货,置办年货,卫生大扫除,贴 春 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

6、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考 考 你“福”字是则指“福气”、“幸福”。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怎样贴“福”字的习俗?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A 正着贴 B倒着贴 C 反着贴,答案:B,挂灯笼,守 岁,守岁:按照北方的习俗,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饭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

7、到深夜。据史书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年 夜 饭,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吃饺子,春节吃饺子是一项传统,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吃 汤 圆,寓意:合家欢乐团团圆圆,食 年 糕,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

8、的意思。,放鞭炮,拜年,拜 年,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 年,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派发红包给孩子们,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请注意:在发放红包的长辈面前打开红包,是不礼貌的。,蒲岐抬阁,蒲岐抬阁,蒲岐抬阁,元 宵 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

9、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的传说,宫女元宵想念父母,东方朔便帮助她。他说火神君将用火烧城,而且最爱吃汤圆,正月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供火神君,元宵因此见到了父母。由于元宵做的汤圆很好吃,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把正月十五这天叫做元宵节。以 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人都做汤圆。,元 宵 节 习 俗,赏灯吃元宵舞狮子耍龙灯猜灯谜等,十五闹花灯,赏花灯,过年赏花灯习俗自古由来已久,到了北宋发展到了极致。一直流传到现在。,灯会,吃 汤 圆,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始于宋朝。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意在祝福全家团圆和睦,在新的一年中康乐幸福。元宵由糯米制成,分实心和带馅两种。有香辣甜酸咸五味。可以煮、炒、油炸或蒸制。元宵汤圆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看 社 火,踩 高 跷,舞 狮 子,猜 灯 谜,元 宵 节 灯 谜,1、飞行员(打一成语)2、内里有人(打一 字),肉,有机可乘,正月十五夜灯(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有关元宵节的古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