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80925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讲 义务教育:概念与常识,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吴定初 Email:,前言: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1、弄清常识(义务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等)2、进一步认识义务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发 展趋势3、认识义务教育的热点,一、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二、义务教育的含意与特点三、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四、我国义务教育的“两大层次”五、我国义务教育的热点问题,一、义务教育(Compulsory Edu.)的发展过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从原始社会重在传递生产劳动和生活经验,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强调培养继承者,发展到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把教育发展看成是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

2、力的迫切需要,于是各国纷纷普及义务教育。,梭伦认为:“父亲有送子女入学之义务”,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东门上方的人物雕像 在西方,公元前594年,雅典思想家、政治家梭伦(Solon,前638年-前559年)出任雅典城邦第一任执政官,他制定法律,进行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化政治的基础,史称“梭伦改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文艺复兴运动:13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了欧洲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核心人文主义精神: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

3、信的神学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在教育上的贡献: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普遍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打破了教会对学校教育的独占,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新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一些人文主义教育家主持的学校,开始倡导义务教育,收容一些平民的子弟,甚至主张男女教育平等。如,16世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者托马斯莫尔(TMore,1478 1535)曾提出“每个儿童都必须接受教育”的理想。,莫尔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必须消灭它。他在其乌托邦书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乌托邦”的旅行见闻:在那里,财产公有,人民平等,按需分配,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主要教育观点之一:首倡普及义务

4、教育,主张男女教育平等。指出:乌托邦的所有儿童,都会接受带有普及义务教育性质的良好的初等教育,岛上的男女公民在工作之余,都可以进图书馆和博物馆自修;他要把科学和艺术变为全体劳动者的财产,使“乌托邦的公民精通一切当代的学问”。,译名典范:乌托邦(outopos)它由著名英国文学家、英语教育家和翻译家戴镏龄翻译。outopos是他根据希腊文生造出来的一个词,ou在希腊文里主要是“无”的意思,topos在希腊文里有“位置、地方、空间”的意思。译名“乌托邦”可以理解为“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这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即为“空想的国家”。,莫尔是历史上试图描绘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人。其乌托邦(全

5、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称他所描绘的幸福之岛为乌托邦,是“乌有之乡(outopos)”。由此产生“乌托邦”一词。,高放也说“乌托邦”光明日报2013年6月27日12版梁信撰令人赞叹的中文译名,列举蒋彝译“可口可乐”、张福垲译“托福”、傅东华译飘等实例,说明神奇绝妙的中文译名能展现译者的文化功底和机智灵慧,读后很有收获。但文中称“乌托邦”一词由著名英国文学家、英语教育家和翻译家戴镏龄翻译而来,这却不符合实际。事实上,“乌托邦”一词作为莫尔名著的书名,首译者并非戴镏龄,而是近代我国杰出启蒙思想家兼翻译家严复。,1601年,康帕内拉完成名著太阳城。他在这本书里,从政

6、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精心地构思了一幅共产主义的蓝图:太阳城完全消灭了私有制,一切财产公有,每个公民都从事公共劳动;由社会组织生产和分配;国家负责对全民实施义务教育;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每个公民一面劳动,一面学习,并从事科学研究和体育锻炼。,又如,意大利空想社会主义者康帕内拉(TCampanella,15681639)呼吁:在儿童中普及教育。,西方义务教育萌芽在资本主义产生前夜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1619年,德意志魏玛公国颁布魏玛学校章程,规定父母应送612岁的男女儿童入学,否则政府将强迫其履行义务,这可视为义务教育的开端。,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统治阶级

7、并未在法律上规定过国家有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的义务,被统治阶级的子女也没有权利享受与统治阶级的子女相同的教育,义务教育的思想只不过是一种美好的愿望。,魏玛是德意志一座很小的城市,人口6万,但在德意志历史、文化和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坛巨星歌德和席勒曾在这里创作出不朽的文学作品,李斯特等世界闻名的艺术家曾在这里生活。,魏玛曾是欧洲文化的心脏,代表着古典文化的传统,被人们赞誉为德国的雅典。丹麦作家安徒生说,“魏玛不是一座有公园的城市,而是一座有城市的公园”。,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家倡导教育,使民众从封建、宗教的意识形态统治下解放出来,向他们灌输资产阶级的民族意

8、识和国家意识,以缓解国内矛盾,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大工业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要求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水准相应提高,资产阶级必须培养一大批既懂生产技术又遵纪守法的雇佣劳动者。因此,资产阶级创造出以法律的手段强制执行的、免费的普及义务教育体系,包括在实践中形成的一整套观念、思想、政策、法律和管理体制。至此,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如英、法、美等国家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就开始陆续实行义务教育。,特别值得提及:犹太民族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犹太人“尊师如敬上帝,教师重于父亲”。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把教育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开国

9、总理古里安(David Ben-Gurion,1886-1973)说,犹太民族的历史经验就一条:质量胜过数量,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当时只有两个人的教育部,就在尚未完全熄灭的战火中着手起草“义务教育法”。这种传统在后来进一步光大发扬。尽管以色列的资源极其贫乏,但政府预算始终优先保证教育经费,议会各派对政府预算年年争论激烈,唯独对巨额教育经费无太多异议。(以色列有近10人获诺贝尔奖),在犹太社会,学者和教师受到极大尊崇。格言:“为使女儿嫁给学者,或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对犹太家庭来说,没有比出一名或几名博士更荣耀的了。,以色列免费教育起点降至3岁 以原有法律规定,3-

10、15岁为义务教育阶段;5-18岁的青少年享有免费教育权利。2012年1月8日,以色列内阁通过法案,从下个学年起,向3-4岁的以色列儿童提供免费教育。摘自光明日报2012年1月10日8版,智慧是以色列的唯一财富 犹太人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领域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天才:哥伦布、达尔文、爱因斯坦、马克思、卓别林、基辛格、门德尔松、伯格森为什么一个饱受欺凌的民族能创造出这么多的伟大智者?这难道真如犹太人自己所说,他们是上帝选定的民族?特拉维夫大学东亚系教授谢艾伦的演讲说:智慧是以色列人唯一的财富。多少年来,犹太人漂泊世界,饱受欺凌。但他们告诉孩子,生活困苦,不得不变卖物品,应该先卖金子、宝石、房子和

11、土地,到最后一刻,仍然不可以出售任何书本。一个人的伟大源自对智慧的无上推崇。在犹太人的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更伟大,更值得尊重。“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这世界上最伟大也最无私的爱,但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摘自高荣伟“智慧是我们唯一的财富”以色列掠影,光明日报2012年1月30日13版,以色列人不拿领导当干部 陶彦召世界报2013年9月11日第8版 以色列人对总理、部长,都直呼其名。新闻节目中,主播、记者与政府官员连线时,也都直呼其名。以色列内阁部长们到机场迎接奥巴马,在等候期间,也与记者、服务人员一同排队上简易厕所。欢迎仪式结束后,大家又一起挤摆渡巴士离

12、开,只有佩雷斯和内塔尼亚胡有专车待遇。究其原因,是以色列移民社会的特质塑造了追求平等的观念。移民,本来就是倾向于追求自由、平等、厌恶等级的一群人;在一块全新的土地上共同生活,又必然更容易打造出平等的人际关系。,从我国来看,孔子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第一个倡导“有教无类(种类、族类)”(论语卫灵公);自谓“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孔子主张教育不分种族贵贱,只要能执“束脩”行敬师礼者都应受教育。,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哪些人应该受教育,或者说谁具有受教育的优先权,这是关系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利的重要问题。它从受教育权利的角度体现着教育的性质。,从孔子的施教实践看,他的弟子来自鲁、齐、卫、宋

13、十多个诸侯国,分属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年龄。既有贵族子弟孟懿子、南宫适与货殖致富的子贡等,又有无立锥之地的仲弓、穷居陋巷的颜渊与野人子路等,既有当政权贵,又有乡野童子。孔子的“有教无类”理念,直接针对当时中国只有少数贵族或富豪子弟才有权利接受教育的弊病,表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公平性和民主性因素。有学者认为,孔子第一个发出了要在中国普及教育的呼声,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当然,孔子否认女子的受教育权利,是其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遗憾。,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虽然早已有人根据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提倡不分种族贵贱人人都应接受教育,但这不过是一种教育理想或义务教育思想的起源而已。因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

14、下,这是不可能全面付诸实施的。直到清末和民国时期,虽然晏阳初、陶行知、黄炎培等有识之士,不断大声疾呼要实施义务教育,要普及教育,但由于国贫国弱、战乱不断,义务教育也只是一种空想或口号。1985年5月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4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部教育法,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6年9月1日起又开始实施修订后的、新的义务教育法)。,孙霄兵:新义务教育法的七点突破(括号内为“条文”)1、进一步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性与强制性原则。(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

15、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不收学、杂费。)2、建立一系列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制度与机制。(县级以上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分重点和非重点学校;根据需要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班),对适龄的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3、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经费由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4、确立了国务院领导,省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5、强调了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6、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地位与待遇。(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

16、制度,教师职务分初级、中级和高级。)7、对“上学难、上学贵”等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了预防、管理与监督机制。摘自靳晓燕新义务教育法有七大突破,教育2006年13期,二、义务教育的含意与特点,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487页“义务教育”条中指出: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也称为强迫教育、免费教育或普及义务教育。因其开始时实施的均属初等普通教育,所以又称为初等义务教育。(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指出: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

17、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特点 第一,具有法律强制性。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律规定任何适龄者都必须接受的教育,不因民族、地域、性别、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等有所不同而例外。为了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立法、执法、监督体系予以保证。第二,具有无偿普及性。义务教育的无偿普及性体现在义务教育一般都是免费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实质是使一个国家的所有适龄者接受最基本的公民素质教育。但是,由于社会贫困阶层可能无力支付或者无力全部支付相应的教育费用,因而必须实施免费的义务教育以确保所有适龄者接受义务教育。第三,具有全民平等性。义务教育是国家法定的、人人

18、必须接受的免费教育,同时也是人人应享受的权利,是国家对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全民平等的教育。这种平等主要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过程平等和结果平等。,三、义务教育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自产生至今,在许多国家有了不同程度的普及和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各国实施义务教育,通常以受教育的年限为标志。在实施义务教育之初,年限普遍较短,一般为4-6年,以后逐渐延长,如9-12年,甚至更长。20世纪初,日本和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陆续普及了初等教育;二战以后,这些国家又逐步普及了中等教育,并相继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俄罗斯历来十分重视教育。1976年起全面实行义务中等教育。到上世纪80年代末,

19、全民识字率接近100%。,与此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尽管教育基础非常薄弱,也在努力向普及初等教育、普及中等教育迈进。不言而喻,在普及教育增强综合国力的世界走向中,实施义务教育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延长年限是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义务教育的免费程度和范围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是义务教育免费的前提和条件。一般来说,只有当国家经济水平较高时,才可能实行大规模的、免费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免费程度和范围才可能不断提高和扩大。如:义务教育实施的初期,若干国家主要是对家庭经济非常困难的学生实行免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后来有些国家开始制定法令,免收所有学生的学费。到19世纪下半

20、叶,西欧、北美许多国家对公立学校的学生开始完全免除个人投资。可见,义务教育免费的程度和范围,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由小到大直至全免,这是义务教育发展的另一个主要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极大提高,义务教育的年限将会不断延长,人类总有一天会实现在所有教育层次上都享受义务教育的理想,或者说实现人类全程义务教育的理想。那时,人类或许将不再有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并存的局面。,从我国来看,在东部经济较发达的省区,其教育的总体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些地区在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已经具有了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较充分的可能性。,深圳特区报(201

21、2年2月29日A10版)报道:2012年1月12日深圳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建设促进条例。根据条例,深圳将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加快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教育,探索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对缴纳社会保险达到一定年限的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探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市、区政府应当先发展教育,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同时健全财政资助制度,扶助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据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全省普及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教育,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5%;2015年全省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教育;2020年全省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

22、前到高中阶段教育,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据大连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到2015年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5%;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5年高中教育入学率达到98%。,即使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区,也在准备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甚至声称要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支持下,有条件的地区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又如四川规划在2012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2年起内蒙古实现高中免费教育(高平,光明

23、日报2012年1月18日6版)内蒙古将从今年起,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12年免费教育。在过去一年里,内蒙古财政共安排资金14亿元以上,对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普通高中民族语言授课学生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政策。为进一步减免学生家庭负担,2012年内蒙古所有的高中生、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可享受到免费教育。这项政策惠及高中阶段在校生近90万人。自治区党委胡春华书记说,免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对于提高具有特殊意义。,内蒙古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82万学生受惠据日前召开的内蒙古2012年全区教育工作会议:自治区在今年全面实现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比原定目标提前一年。2012

24、年,自治区将投入20亿元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实现高中阶段学生学费、教科书全免费的“两免”政策,自治区将有82万名学生受益。郝文婷,中国教育报2012年3月20日1版,陕西宁陕县率先在贫困地区实现15年免费教育 秦岭腹地的国家扶贫重点县宁陕,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075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812元,除去基本生活开支,可支配收入不超过2000元。尽管“县穷民不富”,却在近年树立起了“穷县不能穷教育,强县首先要强人”的发展理念。近4年教育“四连跳”:2007年在全省率先开展“营养计划”;2008年职业教育免费;2009年高中教育免费。2011年公办和民办幼儿园保教费免费。至此,率先在全国贫困

25、地区实现从学前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在宁陕,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2010年,宁陕县的教育投入是1200万元,接近地方财政收入的40%,远高于12.5的全国平均水平。如再加学前免费教育等,县财政年投入资金达1300余万元。为集中财力办教育,宁陕各级部门大力倡导节俭,除限制精简会议、启用电子文件、压缩行政经费外,还要求包括县委书记、县长在内,全县领导干部3年内不得换新车,出差住宿每晚不超120元。目的只有一个:把省下来的资金完全用于教育。综合摘自中国青年报孙海华(2011年9月19日)、中国新闻周刊韩永(2011年40期)等文,四、我国义务教育的“两大层次”,(一)“初等教育”(Elementa

26、ry Edu.)教育大辞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471页解释“初等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初等教育为国民教育之基础;但需同时兼顾职业准备与升学准备两方面。各国往往以初等教育为全国人民人人须受之义务教育。故初等教育常与义务教育并为一谈。幼稚教育,本亦可包括在初等教育内。惟各国幼稚教育无强制之必要,与义务教育不同,故另设一段,使初等教育介于中等教育与幼稚教育之间。,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37页“初等教育”条中指出:初等教育即 小学教育,或称基础教育,是使受教 育者打下文化知识基础和作好初步生 活准备的教育。通常指一个国家学制 中的第一个阶段的教育,对象一般为 61

27、2岁儿童。初等教育对提高国家 民族文化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各国在 其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都把 它定为实施义务教育或普及教育的目 标。,各国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日益注重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基础学力。2、适应儿童生理早熟现象,入学年龄提前。如不少国家已把幼儿教育的高班纳入初等教育范围或准许5岁儿童提前入学。3、逐步缩小班级编制,增加教师定额,逐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要求。4、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日趋灵活多样,既重视统一教学要求,也注意个别施教。5、特殊教育事业日益引起重视。,初中教育是中学教育初级阶段的教育。一般是指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学阶段的教育,属于中等教育范畴。中等教育是在初等教

28、育基础上继续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实施教育的学校为中等学校,普通中学是其主要部分。全日制普通中学,修业年限6年,三三分段,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和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二)“初中教育”(Junior High School Edu.),各国初中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1、为适应现代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初中教育的年限有延长的趋势。2、教育内容力求与小学和高中教育更紧密地衔接。3、更加注意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容上的相互渗透。4、更加重视普通教育和社会生活在内容上进一步结合。5、更加注重改革教学形式、方法与手段,使之更加适合“双重任务”的需要。,五、当前我国义务 教

29、育的难点热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纲要(2010-2020)“第四章 义务教育”涉及三大问题: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努力消除辍学现象”。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2011年12月1日在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说,目前全国有2271万正接受义务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14.9%。,“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

30、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贫困地区中小学艺体教育现状 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教学器材奇缺。三是不被重视,常为“主课”让路。据中国扶贫基金会2012年4月11日发布的部分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表示喜欢音、体、美课程,而学校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远远跟不上学生需求。报告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的绝大多数学生连最基本的音体美用品都没有。,中小学生日均睡眠7小时37分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1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其中近八成睡眠不足。报告显示,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

31、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保护学生视力”。,西安高校几乎都已取消长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乔小杉博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从2006年开始就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两个项目。据他了解,西安有30多所高校的运动会都已经取消了长距离跑步项目,学生体质下降以及害怕猝死发生是学校这样做的最大原因。摘自赵蔚林西安30多所高校因学生体质不达标取消长跑,华商报2012年11月12日,再次敲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警钟 据北京市体检中心2012年11月发布2

3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75256名高中生参加体检,完全合格的只有10080人,仅占13.39%;近九成不合格学生中,除了视力不足、超重等“老大难”问题外,脊柱侧弯、高血压等问题也逐渐显现。,中国学生近视率居世界第二 近年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二,小学生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近视人数居世界之首。美国的近视率只有25。摘自伍君仪眼保健操防治近视 缺乏科学依据,广州日报 2012年6月26日B12版”。,农村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突出 据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2012年5月18日发布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2012):我国农村学生营养健康状况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33、如营养不良依然突出。在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普遍“营养贫困”,47.6%的学生每天只能吃到两顿饭,其中66.4%的学生不吃早餐;在一个月内,有1/3的学生吃不到肉,2/3的学生吃不到鸡蛋,80%的学生喝不到奶,39%的学生不吃豆类,35%的学生每天只吃一种蔬菜,多数靠自带的咸菜、辣椒酱,甚至盐拌饭。,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3、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比知识的传授,教育

34、更重要的功能是点燃,“点燃对美好高尚生活的热爱,点燃奋发上进的动力,点燃追求真理的激情。”,我国少儿学习负担现状 2012年8月5日发布了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调查显示,正在上学的少儿工作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为6小时,而休息日在校学习时间达到3.4小时。统计显示,全国有89.5%的孩子参加辅导班(包括家教),平均每周用时为9.8小时。6-9岁儿童首选书画类课外辅导班,10-12岁少儿首选乐器类课外辅导班,13-15岁少儿首选外语类课外辅导班。,中小学生怎样才能减负?熊丙奇,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7月30日3版每当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减负,最高兴的就是社会培训机构上海

35、市人大教育专项监督调研组,针对学生课业负担较重问题,建议:深化课程改革,降低过高的课程标准、学校则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同时抓紧研究和优化义务教育质量检测评价指标体系,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加强监督,防止其成为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推手、成为素质教育的阻碍。(7月27日东方早报)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的负担,政府部门应在该作为处作为 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一是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缩小义务教育额阶段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差距。二是推进中高考制度改革,落实学校的自主招生,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概而言之,减轻学生负担,一要政府履行责任,多投入;二要政府部门放权,放弃资源配置权(交给社区教育委员会决策),以

36、及放弃高考组织权、评价权、招生投档权。这些应由人大机构督促执行。,谢谢!,素质教育的提出与推行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此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思想源头。199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素质教育的概念。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布,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大中小学都要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2006年9月,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施行,素质教育进入依法实施阶段。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