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81648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ppt(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背景,前奏,十月革命(彼得格勒大起义),意义,巩固,二月革命,领导,结果,性质,时间,时间,性质,结果,特征,指挥部,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 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苏),1917年11月,社会主义革命,列 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斯莫尔尼宫,推翻了;建立了;当选苏维埃,国内: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国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

2、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4、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4、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第二

3、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希特勒,人物:,罗斯福,会议:,事件:,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一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9-1933年经济危机(大危机/大萧条),两条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会议:,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华盛顿会议,会议:,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事件:,华盛顿会议,会议:,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时间:地点:操纵国:目的:实质:内容:作用:,1919.1920,巴黎凡尔赛宫,巴

4、黎和会凡尔赛体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奥、保、匈、土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启示:弱国无外交,必须提高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心议题:,内容:,与中国关系:,时间:,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日,对德

5、国问题,引发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和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时间:地点:操纵国:目的:实质:构成:作用:,19211922,华盛顿,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英、日、美,协调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条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四国条约、五国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

6、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内容),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心议题:,内容:,与中国有关系,时间:,九国公约,1922年,对中国问题,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目的/影响:,实质/后果:,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1、成立:1920年,2、宗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4、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3、实质:,促

7、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格局War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War后两极格局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比较,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 毛泽东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

8、“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因为它宣称要中国“门户开放”、让列强在中国的“机会均等”。这就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也便利了其它几个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2、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

9、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时间:,地域:,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中心措施,目的,特点,实质,效果,意义,评价,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各国应对方法,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发地:美国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内容: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目的:

10、摆脱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影响: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经济大危机,原因:,表现:,地域:,时间:,特点:,影响:,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1)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生产破坏;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2)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本家纷纷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但是这一“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

11、的危机。,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积压,生产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措施(内容):方式:目的:实质:效果:意义:评价:,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

12、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评价=效果+意义+特点,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效果,意义,特点,“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罗斯福的就职演说(1)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2)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3)罗斯福推

13、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评价罗斯福新政,判断对和错(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3)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4)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完全消除。(),经济危机,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对工业的调整工业复兴法,教材经典材料解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提高就业率的措施是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对工业的

14、调整。,兴建公共工程,美国三位著名总统:,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得美国获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罗斯福在经济大危机中拯救了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4、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经济危机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C、日本轰炸珍珠港D、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5、罗斯福新政“新”在A、兴建公共工程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办法消除危机C、采取国有化的形式D、用改良办法6、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改变经济制度,

15、实行计划经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改变政治制度,扩大统治基础,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美国三位总统的功绩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与后面内容的联系,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与时事的联系,奥巴马,第五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背景:,表现:,结果:,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纳粹主义,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暴行:(对内)一党专政;解散;思想控制;迫害犹太人,焚毁进步书籍;(对外),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意大利法西斯主义 1922年【不是经济危机诱发】,日本军国主义,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16、,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特点:以军部为核心,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第五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二战,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德国闪击波兰,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占柏林战役,雅尔塔会议,日本投降,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时间,性质,绥靖政策,进程,启示,爆发原因,胜利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世界反法

17、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念,实质,原因,危害,表现,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纵容法西斯的侵略,爆发:扩大:结束:,慕尼黑阴谋,时间:地点:制造者:内容:实质:影响:结果:,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盟国波兰首先遭遇德国的进攻,英法也被卷入二战,慕尼黑阴谋含义: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牺

18、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膨胀,同时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绥靖政策,概念:实质:原因:危害:表现:,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小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是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希特勒上台后,德军大肆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没有受到制裁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德进攻波兰,英法宣战但没有

19、对德国发动进攻,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国家:德国;政党:纳粹党2、标志:1933年希特勒以欺骗手段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表现:内政:德国纳粹党的恐怖统治: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一切工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疯狂迫害犹太人。外交: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形成国家:日本;政党:军部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

20、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三、“三国轴心”的形成 德、意、日三个国家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相互勾结形成轴心国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法西斯势力对外侵略扩张的具体事件:1、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太;4、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5、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6、1939年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

21、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的疯狂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2.进程(1)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四、五月,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英国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参战。(2)战火的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扩大)。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20世

22、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目的:把法西斯国家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出卖弱小国家利益,维持自己既得利益。表现:1931年,纵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顶峰)后果:客观上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加快大战爆发的进程。严重侵害弱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英法美自食其果:二战中,法国被占领;英国遭到德国沉重打击;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饱尝纵容侵略苦果。教训: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危机。对法西斯等邪恶势力决不能纵然姑息。,正义的胜利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23、1、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2、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各国逐渐走向联合。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时间:1942年1月 4、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5、地点:华盛顿6、内容: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打垮法西斯国家。7、意义:(1)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2)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有力保证。(4)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调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二、重大战

24、役和事件1、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 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战争的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 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3、柏林战役(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 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4、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字。二战结束。【9月9日,向中国递交无

25、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结束。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解决战后问题。2、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苏、美、英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3、内容:(1)德国战败后由美英苏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4、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胜利1、影响:消极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积极影响: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

26、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战后形成两级对峙的冷战格局。,2、二战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3、胜利的原因:、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4、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对邪恶势力不能纵

27、容;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友好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二战进程,全面爆发:193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扩 大: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进一步扩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时间:1942年1月1日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的签署意义: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28、转折:1942194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1945年 内容:,走向胜利:诺曼底登陆(1944.6)柏林战役(1945.5),胜利标志: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在第二次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国共由对立走向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期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是亚洲太平洋战区的主要战场,牵制、抗击并歼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兵力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太平洋战场及其他战场上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

29、的野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的贡献。,1、影响:,2、地位和作用:,背 景,一 战,二 战,时 间,交战双方,导火线,重大战役,结 果,性 质,影 响:,启示,避免战争,想说一句话,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141918年,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协约国与同盟国,轴心国与同盟国,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莫斯科、斯大林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德投降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法西斯败,世界人民反法战争胜利,1.牢记战争伤痛,以史为鉴;反思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警惕军国主义

30、复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对付侵略;,争取独立与平等,提高综合实力,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遏制霸权,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两次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二战更残酷。2.两次战争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消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3.两次战争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4.两次战争后都是出现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要和平不要战争,远离战争;人类和平共处,两次世界大战比较,教材经典材料解读,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联合国家宣言1、

3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2、材料中的每政府指哪些政府?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3、三国同盟指哪些国家?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国家。,最大规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时间:主要国家:标志:意义:,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内容: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使得二战的性质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援助,协同作战,战斗力加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雅尔塔会议,时间:地点:参加国首脑 目的:内容:作用:,1945年2月,

32、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苏联的雅尔塔,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积极:协调反法西斯盟国行动,加速战胜法西斯,体现大国强权政治,侵害中国主权,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苏美两极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二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经济全球化趋势,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苏联),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

3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国扮演的角色国家利益两次世界大战中同盟的构成经济危机与战争的关系一战后的格局,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形成的两极格局,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时间:,国家:,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二战后90年代),美国,西欧(欧共体-欧盟),原因:,日本,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政府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为迅速。,(1)占据广阔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3)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4)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

34、环境。,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全球化,(1)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3)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主要动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全面繁荣,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35、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经济发展弊端显露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通货膨胀,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债务沉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进行社会社会经济改革大力发展 教育、科技 事业的力度,促进以 信息 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 传统 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形成的两极格局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美苏争霸”形势变化的关系与“第三次科

36、技革命”的关系,第八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第九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共体的成立,欧洲联盟的成立,时间,特点,原因,时间,成员,作用,时间,基础/前身,总部,目的,概况,作用,概况,比较两国经济发展的异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二战后,西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美国的援助;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政府恰当的经济政策;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20世纪50年代初,恢复到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持续繁荣。,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成立“欧洲共同体”。,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国

37、家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相互的合作。,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1993年成立欧盟。使用欧元;人员、资本和货物自由流通;可在任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居住;力图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一致。,进一步加强欧洲国家的联系和合作,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70年代,时间:特点:原因:,西欧经济持续繁荣,美国为对付苏联,对西欧大量援助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时间:成员:作用:,欧洲共同体,20世纪60年代,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和联

38、邦德国等12个国家,欧洲联盟(欧盟),时间:基础前身:总部:目的:发展:性质:概况:作用:,1993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美苏两个大国,货币: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人民生活: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外交: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1、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2、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政治、军事的联合也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二战后,随

39、着经济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相互的合作。,背景:,2007年发展到27个成员国,欧盟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欧洲经济政治联盟),欧盟地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说明了“欧共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A、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 B、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西欧各国需要密切互相之间的联系,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欧盟的成立对欧洲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世界多极化

40、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加强国际合作。,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植;日本政府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教育。,经济迅速发展;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68年),经济发展速度减缓。,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逐步恢复。,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68年),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c50s,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政府制定

41、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一度缓慢,1974-1975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1.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相同点?,战后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比较。,同,异,社会改革,美国援助和扶植,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政府的宏观指导),重视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的相对稳定,日本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西欧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

42、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间:,关键词:,1947年至今(二战后至今),冷战,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经济全球化,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定义:,冷 战,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原因:,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的矛盾,表现:,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杜鲁门主义,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43、1949年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苏联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影 响:,两强相争,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极格局结束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推行霸权主义。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年3月,杜鲁门,干涉别国内政,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根本原因),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相对均势,两强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冷 战,杜鲁门主义,时 间:提出者:标志:内 容:作 用:,

44、1947年3月,杜鲁门,遏制共产主义,干预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开始。,阶段,美苏领导人,典型事例,争霸态势,变化原因,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间,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肯尼迪VS 赫鲁晓夫,尼克松VS 勃列日涅夫,里根 VS 戈尔巴乔夫,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苏攻美守),美国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美攻苏守),古巴导弹危机,美发动对越南的战争,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苏:经济的恢复与

45、发展,要求与美国平起平坐,美:陷入越战泥潭;苏:经济、军事实力增强,苏:经济落后于美国争霸造成极大伤害,加剧经济困难,激化社会矛盾,美苏对峙,第十五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什么是世界格局?,表现:,决定因素:,典型冲突:,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索沃战争,背景 时间,影响,结论,任务,对中国启示,一 超 多 强,什么是“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美国为称霸

46、世界,重新制定全球计划;,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的实力增强,是促进多极化的重要力量。,第十五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特点:,表现:,决定因素:,典型冲突:,科索沃战争,时间,影响,结论,任务,对中国启示,1999年3-6月,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搞好稳定,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背景,冷战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

47、权主义介于这些纷争,威胁世界和平。,第十六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定义:,进程:,表现:,影响:,实质:,与中国关系:,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密切的经济交往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现状。,原因:,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关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应对:,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1、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2、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3、科技和信

48、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商品 输出,二战后,资本输出,全球化时代20世纪90年代,资本新一 轮扩张,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科技革命,跨国公司国际组织,物质基础,主要力量,国际协调机制,条件,三、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1、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2、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3、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双

49、刃 剑,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竞争,积极影响(利),消极影响(弊),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境地,拉大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有些跨国公司的不公平行为,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1997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双 刃 剑,积极影响(利),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

50、发展;各国经济本互依存、互相竞争。,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时间:,关键词:,20C4050S至今(二战后至今),科技革命,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领域:,核心:,时代:,理论:,特点:,影响:,启示:,20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航天技术、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电子计算机,信息时代,爱因斯坦相对论,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珍妮机,史蒂芬孙,旅行者号,蒸汽,1825,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哈格里夫斯,使人类进入_时代;,英国,知识结构.复习导航,时代特征,理论指导,力学,人力水力蒸汽,煤炭工业,1、许多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