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报告.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82236 上传时间:2023-06-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土中国读书报告.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土中国读书报告.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土中国读书报告,一、书名:乡土中国二、著者:费孝通三、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四、页数:347五、内容大意六、读后心得七、书评八、参考文献,费孝通(1910-2005),字彝江。祖籍江苏吴江。1936年赴英留学,1938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先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副教务长。1949年历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等职。曾获美国马林诺夫斯基纪念奖、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

2、赫青黎奖章、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奖、日本福冈市亚洲文化大奖、菲律宾“麦格赛”社会领袖奖等桨项。主要著作有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五、内容大意,本书共包括十四篇,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乡土中国的形成、特征与本质。首篇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次篇文字下乡,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进一步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作辩护。第四篇差序格局,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第五篇维系私人的道德,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难以找到一个笼统的道德观念,道德依附

3、于差序的人伦存在。第六篇家族,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性质特点。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第七篇男女有别,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第八篇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的服从和成规。第九篇无讼,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发生了很多的副作用。第十篇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返回,第十一篇长老统治,指明在

4、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作者使用了“长老统治”一词。第十二篇血缘与地缘,说明了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第十三篇名实的分离,论述了在长老统治下,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必须的。第十四篇从欲望到需要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做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验按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乡土本色 差序格局,维系私人的道德 礼治,长老统治 名实分离,无讼,家族,男女有别血缘与地缘,返回,关于乡土社

5、会,这里讲的乡土社会,并不是具体的简单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社会的本质是乡土性的,这是一种传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外来文化与中国乡土文化发生碰撞的今天,也许在中国农村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乡土社会的特征,但这座“堡垒”并不再像以往那样坚不可摧。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在城市发生了变化。城市是现代化的产物,吸收了许多现代社会的特点,同时又留有一些乡土性。,关于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进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推己及人

6、”“为政以德,譬如星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情复杂,世态炎凉!,差序格局的特点,1、自我主义在这种关系格局中,自己总是这种关系的中心,一切价值是以“己”作为中心的主义。2、公私群己的相对性在这种格局中,站在任何一圈中,向内看可以说是公,是群;向外看就可以说是私,是己。两者无清楚的界限。3、维系私人的道德4、强大的伸缩性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得看所施加的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一切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5、礼治社会所用于维持秩序时所使用的力量,不是法律,而是礼。6、长老统治这是一种包含着不民主的横暴权力、民主的同意权力及教化权力等复杂内容的权力结构。整个中

7、国传统社会中的制度安排和权力运作,都是以这样的一种社会关系模式为基础。,关于礼治,礼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治,为了避免引起字面上的误解故称其为礼治。礼治的前提是传统可以有效的应对生活问题。“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到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而在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传统远不能应对新生活、新问题,剧烈的变迁也不可能允许人们从容不迫的进行种种试验。这种情况下礼治必然面临崩溃的危险。要保证大家有序的应对共同问题就必须有另一种力量来代替“礼”,这其实就是法律。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原因了。,关于长老统治,这是从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上来谈的。横暴

8、权利是冲突性的,而同意权力是合作性的,是两种极端。中国社会在根本上是乡土性的,既非单纯的横暴,也不是完全的同意,(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完全只有一种形式的权利)乡土性的中国产生了费老所说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权力结构长老统治。长老统治的前提和礼治一样,都是传统可以有效的应对生活问题。我认为在当今中国的城市中,长老统治并非依然占有统治地位,而应是长老统治与同意权力共存的时代。这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并非完全乡土化,也非完全现代化,而是两者兼而有之。,关于无讼,乡土社会本身固有的一套社会调整机制还并未完全脱离实践,甚至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现代司法在此时硬生生的挤进来排挤传统,无疑会遭到质疑。我国

9、现行法中的大部分都是从西方搬过来的,这与我旧有的伦理观念有很多冲突的地方,比如继承问题、权利观念等。这些从实体上已不易使老百姓得到认同,程序上的生疏与隔膜就更不言而喻了。传统伦理与现行司法的冲突已然使“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了。这种情况在今天已有所改观。改革开放三十年余来,我们破坏了许多旧秩序的同时理想中的新秩序却尚未建立起来。这使得很多举措难以得到群众理解和拥护。,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审慎的对待种种社会因素,综合考虑我们特殊的社会语境,确保民众可以真正得到其中的好处,启示,关于文字,“文字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不仅不唯一,而且有很多缺陷。”文字固定了声音,但却是声音的异

10、化。我们通过文字所唤醒的,往往是间接的、与我们生命有距离感的观念,而非情感。文字的间接性使多余的东西或相寄生从而离真诚越来越远。卢梭曾谈到,“越是面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词就愈加无奈,但人的文化却向着无奈的方向发展,说话抛弃了姿态,写字代替了说话,这意味着人类的堕落”。在乡土社会,人们更多使用的是“特殊语言”,它比文字更有效的传情达意,摆脱了语言这个筛子,使情感表达的更加天真自然。尽管如此,文字仍是现代化的必要工具,作者只是在以一种客观中带有肯定的态度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做辩护。,Besides,我们要用实质性的东西对一些文化现象做出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解释,特别是对一些所谓的“劣根性”,“劣根性

11、”不能作为解释问题的根源。比如谈到中国人的虚伪时,如果能对名与实的分离作深层次的剖析,从历史地理等环境出发,从每一个社会语境出发,就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与它所处的环境相适应的,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有它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返回,七、书评,这本书写于一九三七年,距今已七十余年,但在看这本书时,我丝毫感觉不到时代的阻隔带来的距离感。这也恰恰说明我们仍没有从乡土社会中完全蜕变出来,而乡土社会是稳定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相对稳定的。今天的中国还在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之中,不可否认它还带有很强的乡土性,也正因为如此,乡土中国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是很有价值且值得一读的一本书。乡土中国是一本社会学的著作,

12、但包含的内容却远远超越了社会学。这本书是作者对本民族文化社会学层面上的重新审视。他解释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新概念,比如差序格局。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与西方社会的比较凸显乡土社会的特点,进一步论证乡土社会的文化是由乡土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由乡土社会的整个历史地理环境决定的。,作者在文章中对儒家经典信手拈来,一方面可见其文化功底深厚,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思想对中国的重大影响,儒家学说中的很多观点反映了乡土社会的特点,也触及了乡土社会的精髓,例如推己及人等。然而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不也正是由乡土社会的本身所决定的吗?,八、参考书目,1.费孝通生育制度2.卢梭论语言的起源3.卢梭社会契约论4.海凹从“差序格局”突围5.黄平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6.柯珂浅议乡土社会与法治,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