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取象比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与取象比类.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与取象比类,又称援物比类,是中医理论的一种建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掌握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指出它们之间相似或共同的地方,然后把已知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论到与之相类似的现象或事物,也可能具有相同的知识和结论。,通览中医学的整个理论体系,既可以看出取象比类是其核心,推演络绎是其灵魂,诸多的理论根基都说明和证明了这方面的发展轨迹。中医的理论体系渊源流长,几千年来由于历代医家悉心的临床观察和诊疗实践的总结,从而形成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1 取象比类在中医学的应用,1.1 生理方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为了探索人体物质代谢的规律,就拿天地
2、间水、气、云、雨的升降转换作类比,建立了人体精与气血互相转化的假说。如以天气降而为雨,类比得出人体的“精”由“气”转化而成的假说,并由地气上升形成云的现象类比得出人体之精可以转化为气的假说。,五脏始生篇借用自然界太阳的形象说明阳气的温养,“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五脏与自然界“日气人木地”之位置及功能有诸多相似之处,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为核心,通过取象比类将五脏五色五方五味等联为一体,运用五行学说的生克制化关系来阐明五脏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变化。,心居于上属火,就像天上之太阳,骄阳四射,为君主之官。肺,五脏之中其为最大,位于上焦
3、,而通达于下,与天地相通。所主之气周流全身,犹如自然界之气无孔不入。脾居中焦,主运化万物,就像人一样,能改造自然界万事万物。肝居下焦属木,就像自然界之草木,喜柔顺,喜条达。肾居于下,属水,主生长发育生殖,就像大地一样孕育万物。,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就心肾而言,心属火,位居于上,故属阳。肾属水,位居于下,故属阴。肾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主生殖,而生长发育生殖必须依赖心阳之温煦,就昼夜而言,昼为阳,当为心主之时,若心气充沛,则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若心阳不足,则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健忘嗜睡。夜为阴,多为肾主之时,如肾阴不足,则失眠不寐,心急烦躁。心阳位居于上,温四脏则四脏阳气足,肾水居于下,靠心
4、阳之温化蒸腾而濡养四脏,四脏阴气足。,1.2 病理方面,内经用自然界的变化来类比人体经脉运行的变化。如素问离合真邪论指出“天地温和,则经水安静,天寒地冻,则经水凝涩,天暑地热,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隆起。夫邪之入脉也,寒则血凝涩,暑则气焯泽,虚则因而入容,亦如经脉之得风也,经之动脉,其至也时起。”这就是以取象比类的方法探索出六淫之邪侵袭人体经脉后所产生的病变,会由于病邪的不同而产生血脉“凝滞”、气“焯泽”等病理状态,由此论证了人体的病理变化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1.3 诊断方面,用“水火者阴阳之征兆”的阴阳特征类比疾病,进行阴阳辨证。即凡具有火的特征,如色红、炎上、趋动、温热、灼津
5、等特征的症状属阳。凡具有水的特征,如色暗、向下、趋静、寒冷、凝结、抑火等的症状属阴。根据“有诸内者,必形于外”的原理,结合五行特征,将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声、五志与自然界五方、五季、五色、五味、五气进行归类,并用于诊法等。,还运用类比方法辨别病象,探求其发生原因,病变部位与性质,如肝为风木之脏,其病多化风,而风气属阳性动,故肢体动摇、头目眩晕之病象类风而病机多属肝。又如火邪属阳,其性炎上、急迫,有灼物耗液等特点,故其为病多致高热,伤神而神昏、狂乱、伤筋而拘挛抽筋,伤血而生痈肿,病象多向上冲逆急暴等。医家运用此法提出诸如“提壶揭盖”、“增水行舟”等方法,丰富了中医治则学说。,1.4 治则方
6、面,灵枢五奕中有“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为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有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论述木质有差异,其抗病能力不同的现象,而说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别,受邪抗病的能力也有不同,而为同病异治提供了依据。,1.5 中药方面,代医家运用取象比类,推导演绎,寻求新知,将药物的功效与药物的形色联系在一起进行类比,如认为肺在色为白,白色入肺,故白色的百部、百合等入肺治肺疾;肾在色为黑,故黑色的芝麻能补肾。例如“核桃仁形状殊似人脑,其皮仁上有细纹,又极似人之神经,故善补脑”;掰开后剖面像肾形,且表皮颜色黑,故可补肾;似肺分叶质地柔润,且肉壳之间空而有隙,故
7、可滋肺润肠。,在探究药物作用和疗效机理中,认为药以其类,同形相趋,同气相求,如有“皮以治皮,节以治骨,核以治丸,子能明目”以及蔓藤舒筋脉,枝条达四肢等说法,在临床用药上起到了指导作用,并方便记忆。在方药配比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用君、臣、佐、使来类比药物的不同功能,为方剂配伍奠定了基础。,2 取象比类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2.1 取象比类的积极作用 取象比类就是中医学中的唯象理论,内经曰“天地万物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援物比类,化之冥冥”,“不引比类,是知不明”。取象比类,是由表及里,思外揣内,亦称外揣法,现在称为“黑箱”方法,是控制论方法的基本构成之一。尽管带有主观随意性,但不失为一种
8、好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已知的事物出发,去探求未知事物的某种属性,从而认识未知事物。,思维的材料分两类,一类是感性认识,一类是理性认识。一切思维都是首先获得感性材料,然后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最后形成理性材料,而理性材料再通过各种类型的推理(理性认识阶段),最后在人脑中形成思维。取象比类一词最早出自周易,象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卦象,即八卦和六十四卦;二是指物象,即八卦所象征的事物和六十四卦构成的物象。中医的象是思维理性材料意象,也称物象。象的本质一般着眼于功能和关系,具有多维性的特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运用这种思维方法,由宏观认识微观,以一般推测个别,由抽象进而到具体,实现了人由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
9、的过渡,从而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维途径,对中医理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医学是一门经验医学,在几千年前,人们没有现在的高科技,对于生理病理现象、治则治法只能经过大量观察,总结实践,运用取象比类的方法而使这种现象简单、易懂、形象,也是中医工作者汗水的结晶。,2.2 取象比类的局限性 取象比类给中医带来了表象性、整体性、模糊性等特点,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对事物作深入本质的微观思维分析和理论科学的发掘。在这种思维方式下形成的古典自然科学最多达到经验科学知识的水平,同时这种思维方式也阻碍古典自然科学向近代实证科学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同事物之间有着同一性和差异性,同一性提供了取象比类的依据,差异性则制约了取象比类结果的准确性。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几千年的中医文化比不上西医的人体科学,中医亦有自己的独特的理论,至今还有许多奥秘违背实证科学解释,如中医的经络是否存在,现在医学想用解释定位的方法找到经络的三维实验,但在实验中根本找不到与经络相对应的任何结构。取象比类是一种建构方法,它适用于一般事物,不应该拿特殊例子来怀疑它的科学性,如五皮散治皮水是经过反复临床证实千真万确的,但不是所有的皮都治皮水,如地骨皮、牡丹皮则入血凉血,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不可能用一种方法适用所有的问题,所以对取象比类应采用辩证的历史的态度来看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