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生理功能.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90726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的生理功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人体的生理功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人体的生理功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人体的生理功能.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人体的生理功能.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的生理功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的生理功能.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人体的生理功能,第一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第二节 运动系统的生理功能,第三节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第四节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第五节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第六节 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第七节 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第一章 人体的生理功能,第一节 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的作用:保护、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一、皮肤的结构 人体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成年人皮肤的总面积为15平方米20平方米,其厚度因身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手掌和足底处最厚,约4mm,眼皮处最薄,只有05mm。,皮肤上有衍生的毛发、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统称皮肤附属器。1、皮

2、肤的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属于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它又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1)角质层位于皮肤的最表面,由多层扁平角质细胞组成,身体各处的厚度均不同,其表层不断脱落,形成皮屑。(2)生发层又称基底层,为一层低柱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它不断产生新的细胞向浅层推移,以补充衰老脱落的上皮细胞。生发层中还有散在的黑色素细胞和游离的神经末梢。,2、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致密的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1)乳头层呈乳头状凸向表皮,内有触觉小体和环层小体。(2)网状层比乳头层厚,内有较大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和汗腺。,二、皮肤的功能,1、表皮对人体表面起着保护和

3、屏障作用。增厚的角化层不仅耐摩擦而且有一定程度的不透水。使体内和器官免受外界刺激和损害2、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可以吸收油脂和挥发性液体。尤其在皮肤破损时,其吸收作用显著增强,3、调节体温。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当人饥饿、寒冷时,皮肤内的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限制热量散出。反之,当人体活动量增加或气候炎热时,汗液分泌亦增加,散发热量增多。皮肤即通过血管的收缩和舒张来控制汗液的分泌,从而调节体温,使人体维持在37的恒温状态。与此同时,体内部分代谢产物也随汗液排出体外,6、皮肤的再生,返回第一节开始,4、皮肤能感受痛觉、温觉、压觉,及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辐射的作用:表皮内有游离的神经末梢,真皮内有许多

4、触觉小体和环层小体,它们均能使皮肤感受痛觉、温觉、压觉。散在表皮内黑色素细胞能分泌出能抵御紫外线的黑色素,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辐射,5、皮肤接受日光又可产生维生素D,供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第二节 运动系统的生理功能,运动系统的构成: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的,一、骨的构造,1、骨的构造:每一骨块有骨膜、骨质和骨髓三 部分(1)骨膜:骨的表面有一层结缔组织叫骨膜(2)骨质:骨松质和骨密质 骨的两端是骨松质,其结构疏松,呈蜂窝状 骨干的中部是骨密质,其结构致密、坚硬(3)骨髓骨的中央是髓腔,内有骨髓。骨髓有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它们均具有造血功能,在长骨的两端、短骨和扁骨的骨松质内,终身保持着具

5、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骨质还含有钙质(无机物)和蛋白质(有机物)。使骨质既坚固又柔韧,2、骨的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二、骨 骼,1、骨 骼的分类 按其所在的部位不同,它可分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人体的骨共有206块,它们互相通过关节(骨连结)构成骨骼,(1)颅骨:由23块大小形状不同的骨、块组成,包括脑颅骨和面颅骨。脑颅骨组成颅腔,保护脑组织;面颅骨组成面部支架。除了下颌骨和舌骨能活动外,绝大多数的颅骨均互相连结,不能活动,(2)躯干骨:脊柱、肋骨和胸骨。脊柱由30多块椎骨构成,椎骨可分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肋骨共有12对,胸骨1块。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腔,保护

6、心脏和肺脏,(3)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一对。上肢骨由肩胛骨、锁骨、上臂骨(肱骨)、前臂骨(桡骨、尺骨)和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组成。下肢骨由髋骨、股骨、髌骨、小腿骨(胫骨、腓骨)和足骨(跗骨、踱骨和趾骨)组成。髋骨、骶骨、尾骨共围成骨盆。足部的跗骨、蹴骨和足底的韧带、肌腱共同构成一个凸向上方的弓,叫做足弓,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三、关 节,骨和骨之间的连结叫骨连结。有的骨连结不能活动,如脑颅骨的连结;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另一种能动的骨连结则是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关节的组成: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1)关节面:覆盖着一层光滑

7、的软骨,具有弹性,可以减缓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2)关节囊: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附着在关节面的周缘,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连结起来,囊壁内表面能分泌滑液,(3)关节腔: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空隙,内有少量滑液,起着润滑关节,减少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运动灵活。关节囊的外面是韧带,对关节起加固作用。使关节既坚固又柔韧和灵活,四、骨骼肌,全身骨骼肌共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每一块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肌腱固定在骨的两端,肌腹在中骨的中间,它们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牵引附着的骨,从而产生运动,1、骨骼肌的分类:按部位不同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1)头颈肌:分头肌和颈肌。头肌中

8、有表情肌和咀嚼肌,表情肌可使眼裂、口裂张开或关闭,显示喜、怒、哀、乐。咀嚼肌的作用使下颌关节,有力地上提下颌,达到咀嚼食物的目的。颈肌中最显著的是胸锁乳头肌,当它收缩时头向同侧转动,脸转向对侧,(2)躯干肌:包括胸部肌群、腹部肌群和背部肌群,a、胸部肌群:主要的是左右两块胸大肌和肋间肌。主要作用于肩关节,上肢上举时提肋骨,帮助吸气。深层的肋间肌位于肋间,又可分为肋间外肌和肋间内肌。肋间外肌的作用是上提肋骨而吸气,肋间内肌的作用是下降肋骨而进行呼气,b、腹部肌群:有腹直肌和腹斜肌。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它两侧是宽阔的腹斜肌。它们收缩时,能增加腹压,协助呼吸和排便,还可以引起脊柱活动,C、背

9、部肌群:比较重要的是斜方肌和背阔肌,它们的作用可使两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肢内收、后伸和旋内,还可以使脊柱后伸、仰头和维持人体直立姿势,(3)四肢肌:分上肢肌和下肢肌,b、下肢肌:肌形粗大,数目较少,主要有臀大肌、大腿肌和小腿肌。臀大肌位于骨盆的外面,可使大腿后伸;大腿肌又分前、后、内三肌群。其中主要是前肌群的股四肌,它是膝关节强大的伸肌;小腿肌也分前、后、外三肌群,其中主要是后侧的三头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它们位于小腿部直至足跟腱,收缩时使足跟抬起离地。其他的腿部肌群使腿、足内旋、外翻等,a、上肢肌:肌形细小,数目多,有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它们的收缩可以屈、伸前臂,膈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是向上

10、膨隆的扁形肌,它分膈胸腔和腹腔。当它收缩时,隆起的圆顶下降(隔肌下降),胸腔增大,有利吸气;反之,当它舒张时,隔肌回升,胸腔缩小,有利于呼气;当隔肌和腹肌同时收缩时,则增加腹压,帮助排便、呕吐和分娩,第三节 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一、呼吸系统的结构,1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在体表,内腔附有一层粘膜,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调节吸入空气的湿度与温度,在严寒的冬季,冷空气经过鼻腔后可变暖。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也能被粘膜和粘毛粘附。粘毛有节律地摆动,阻止粘液、异物进入气管和肺内。因此,鼻腔是气体通向肺内的大门,起着净化空气、防御和排泄异物与细菌的功能,吸入的空气通过鼻腔经咽部、喉部到达

11、气管和支气管。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肺。气管和支气管壁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粘膜,可粘附异物颗粒,是气体进入肺内的重要通道。在呼吸过程中,空气中尽管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不良理化刺激,但由于呼吸道的局部净化和防御功能,使呼吸道和肺泡基本上处于洁净状态,2肺脏 肺脏是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呼吸器官,它位于胸腔两侧。呈半圆锥形,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二叶,右肺有三叶。进人肺内的支气管再分支成小支气管和细小支气管,越分越细,最后形成很小的肺泡管。肺泡管上附着许多肺泡,肺泡是肺的最小功能单位,二、呼 吸1.呼吸:人在吸气时,气体经过呼吸道进入肺内,肺泡因弹性而扩张,充分接受气体。呼气时,肺泡即收缩,肺内的气体被排出,这种

12、一呼一吸的过程叫做呼吸,平静呼吸时吸气肌做功,膈肌上缩,胸腔上下径扩大,使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空气在大气压作用下流入肺内。此时,不需要呼气肌做功,其动力是吸气时胸廓、肺和腹腔内脏移位后所产生的势能,2.分类:平静呼吸、被动呼吸,(1)机体在安静状态下的自然呼吸称为平静呼吸,(2)被动呼吸:呼气初,吸气肌仍有一定的张力,但已移位的内脏开始变位,肺容积缩小,肺内的气体密度增加,暂时大于大气压,则肺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这种呼吸是被动的过程,只有在用力呼吸时,辅助呼吸肌即胸锁乳头肌、斜方肌、背肌,甚至咽喉肌、鼻翼肌才参加呼吸,三、呼吸的功能,1、呼吸的环节:呼吸主要包括3个环

13、节。外呼吸、内呼吸、气体在肺与组织之间的运输,(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肺通气是指气体在肺与外环境间的流通肺换气是指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3)呼吸气体在肺与组织之间的运输,由血液 和循环系统来完成。这三个环节构成了肺内 呼吸的全过程。即人通过呼吸,外界气体进 入肺内,在肺内的最小单位肺泡里进行 气体交换,将吸人体内的氧气弥散到血液 中,使血液中有机物质氧化,释放出能量供 人体的生理需要。同时,物质代谢中的产物 又随着循环系统排出体外,(2)内呼吸是指组织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 换,也称组织交换,正常的呼吸功能与机体代谢水平是相适应的。呼吸能及时地为组织提供氧

14、气,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为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1、血浆:血浆中90的是水,7左右是蛋白质,l左右是葡萄糖,09左右是无机盐,人体的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和血管组成 心脏搏动,射出血液到血管,然后血液在管道内循环流动,将身体所需要的氧气和养料运输到身体各组织。同时,又将组织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运走。这种周而复始的血液循环,使人体不断地得到养料,排走废物,第四节 循环系统的生理功能,一、血 液,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保持细胞的内环境稳定,有利于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1)红细胞特点: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形的圆形,平均直径为7.

15、7um,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性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性平均为420万个左右。红细胞里有血红蛋白,它是一个红色含铁的蛋白质。成年人每100mL血液里血红蛋白含量男性平均为14g,女性平均为12g,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主要功能:红细胞能与氧结合,也能与氧分离,为人体运输氧气和输出二氧化碳。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它不断地被吞噬细胞破坏、衰老,同时红骨髓又不断地产生新的红细胞补充到血液里,(2)白细胞 特点:有细胞核,形体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中有5 00010 000个白细胞。白细胞中又分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不同种类的白细胞寿命不同

16、,寿命短的白细胞只能活几个小时,寿命长的白细胞可以活到几年。人体的红骨髓也不断地产生白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功能:吞噬侵人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异物、坏死组织和衰老的红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最强。因此白细胞具有防御与清除异物的作用,(3)血小板 特点: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球,呈圆盘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形状也不规则。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是10万个30万个。其平均寿命为10天左右。血小板与其它血球一样由红骨髓产生,不断补充到血液里。血小板内含有多种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二、血 管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主要功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还有保持血管内皮完整的作用。例如,当血

17、管壁受损时,血小板即聚集、粘附在血管受损处,并且释放出凝血因子,形成血栓,从而起到凝血和止血的作用,1.动脉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它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在体表某些部位可触到动脉的搏动,全身的动脉是从心脏发出,一再分支,口径逐渐变细,像树枝一样,最后分支成小动脉和细小动脉,来自心脏舒缩时血流对血管壁的振动,叫脉搏。脉搏的频率与心跳同步,正常人每分钟约70次100次。动脉的主要功能是将带有氧气和养料的血运输到全身各器官组织,2静脉,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的血管。一支动脉常常伴随一支静脉。静脉的分布位置有深有浅,管壁较薄,肌纤维较

18、少,弹性较差。静脉内血流速度较慢,管内还有成对的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3毛细血管,主要功能:是将全身各部的静脉血导回心脏。体循环的主要静脉是心静脉系、上腔静脉系和下腔静脉系。肺循环的主要静脉是肺静脉。与动脉一样,它们越分越细,最后分成细小静脉。这种阶梯式的结构有利于将物质代谢后的静脉血送回心脏,主要功能:一部分含有养料和氧气的液体从毛细血管内渗出成为组织液,并且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最后将含有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的组织液回收到静脉,毛细血管是连通细小动脉和细小静脉之间的非常细小的血管。它的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薄。管径比毛发还细。管内的血流缓慢,4血压,血压是血管内血液作用于血

19、管壁的侧压力。正常人有足够的循环血量,使血管充盈。心室收缩时,将血液射人动脉,血流作用大动脉壁,在血管内充盈压的基础上形成了血压。血压有动脉压和静脉压,通常所谓血压是指动脉压。动脉压是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在心脏搏动中,心室收缩时动脉压升高,称为收缩压。当心室舒张时动脉压降低,称为舒张压。收缩压和舒张压之差称为脉搏压,也称脉压。我国正常成年人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为12kPa16kPa,舒张压为8kPa12kPa。脉压约4kPa。一般而言,男性血压高于女性,肥胖者血压稍高,年龄增加血压也逐渐增高。且收缩压升高较舒张压明显。吸烟、饮酒以及兴奋、恐惧等情况也可使血压升高,血压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20、相对稳定的血压可使血管内血流量相对稳定、充足,能满足机体各器官新陈代谢的需要。血压过低,使组织内血管扩张,血管流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则影响各器官的生理功能。血压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的负担加重,导致心室肥厚、扩大,使心功能下降,对机体极为不利,三、心 脏,1心脏的构造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它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两边是肺脏,其形状大小如同拳头。心脏中间被隔成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左右两部分又被分成上下4个腔,二个上腔叫左右心房,二个下腔叫左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口相通,左房室口有二尖瓣,右房室口有三尖瓣。它们的瓣膜朝心室方向开放,下还有腱索和乳头肌与心室相连控制它的活动。当血液从心房流

21、到心室时由于瓣膜关闭心室内的血液不会流回心房,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结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结肺动脉。主动脉内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是静脉血,心脏由肌细胞构成,它能够自动地、节律性地发生兴奋,引起心脏不停的有顺序的兴奋和收缩。,2心动周期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枢纽,它不停地搏动,将血液射人血管,每一次搏动包含一个舒张和一个收缩,构成了一个心动周期。一个心动周期需0.8s。其中心房收缩期约0.1s,心房舒张期约0.7s,心室收缩期约0.3s,心室舒张期约0.5s,心动周期经历时间的长短由心率决定。正常成年人心脏每分钟搏动75次,称为心率。心率的快慢随着人的活动量大小,精神紧张的程度和

22、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它的生理变化范围较大,每分钟心率可在60次100次之间,3心输出量 心脏每分钟向动脉输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的多少,可以作为衡量心脏工作能力高低的标志。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叫做每搏输出量。人在安静时每搏输出量约70mL,。如果心率是每分钟75次,那么每分钟心脏向动脉输入5250mL的血液。,4心音,心脏搏动时由于瓣膜关闭、心肌收缩和血流冲击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叫心音。用听诊器放在胸壁适当的部位,可听到两个心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第一心音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主要由心室肌收缩和房室瓣膜关闭的振动所产生。第二心音的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主要由主动脉瓣和肺动脉关

23、闭的振动所引起。二个心音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其频率与心率有关,其音调随心搏量大小而改变。因此,心音显示了心脏的生理功能,特别是心脏瓣膜的功能,2.血液循环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四、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不停地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被射入主动脉,然后经各动脉分支流到身体各部的毛细血管。这样包含氧气和养料的动脉血通过毛细血管壁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变成含有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由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个循环过程称为体循环,肺循环是静脉血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再由右心室收缩时射人肺动脉,然后流入肺和肺泡,并在那里进行气体交换。

24、肺泡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排出,同时吸入氧气,这样将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进入肺静脉,最后流入左心房和左心室。这个过程称为肺循环。,3.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生理功能:,体循环和肺循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人体生理活动中的重要命脉。心脏作为血液流动的动力源,在神经系统和心脏自律性的控制下,始终如一有节律地搏动,使血液在体内不停地流动。并且,在不断从机体周围环境中摄取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同时又向外界排出废物,从而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又可将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运输到机体各部,去调节体液,使机体处在一个相对恒定的环境中,为生命活动提供最适宜的条件,肺循环的循环路线短,它将含有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

25、成含有氧气较多的动脉血,体循环的循环路线长,血液流经范围广,可使带着氧气和养料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各器官,同时又将带有代谢产物的静脉血由静脉系统送回心脏,第五节 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一、消化与吸收 营养物质的消化是指消化和吸收两个方面。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食物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糖、淀粉、水和无机盐。其中水和无机盐可直接被机体吸收,蛋白质、脂肪、淀粉都是比较复杂的有机物。它们分子大,难溶于水,必须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变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供组织所利用,(1)机械性消化是依靠消化管肌肉的收缩运动,把食物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将食物向消化道下方推送

26、,最后将食物残渣排出体外,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称为消化。食物的消化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则是用消化液来完成的。消化液中有各种消化酶对营养物质进行分解,使成为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2.吸收:消化后的营养物质透过消化道进入循环系 统,这个过程称为吸收,二、消化器官:消化器官有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1.消化道:是一个细长的管道,按食物消化经过的顺序,依次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2.消化腺有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它们均有导管开口于消化道;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数量多,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两类消化腺都

27、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食物进入口腔即开始了消化。成年人口腔里有32颗坚固的牙齿和灵活的舌头,还有3对消化腺导管的开口,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它们分泌的液体混合在一起称为唾液。正常成年人每昼夜分泌唾液约1L1.5L,其中大部分是水,少部分是有机物。如粘蛋白、淀粉酶、无机物等,食物在口腔内由牙齿咀嚼。咀嚼是一种随意运动,它在咀嚼肌群的协同作用下,将大块的食物切碎磨细,同时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食团被吞咽入食道,引起食道反射性蠕动,顺将食团送进胃内。这个过程是食物被消化的第一步,三、口腔消化,1、胃的结构:胃位于上腹部,呈囊状,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脏器。胃的上口叫喷门,与食道相连结。下口叫幽门

28、,连结十二脂肠。中部叫胃体。胃壁肌肉层很厚而且发达。进食时由于食物刺激咽部和食道,反射性地使胃紧张性下降,胃壁肌肉舒张,胃的容积增大,可容纳较多的食团,胃壁上有粘膜皱襞,粘膜上皮凹陷形成胃腺。胃腺分泌胃液,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呈酸性,正常成年人每日分泌量为15L25L,四、胃内消化,2、胃的功能:胃液含有盐酸、钠和钾的氯化物、消化酶和粘蛋白等。盐酸、消化酶和粘蛋白在消化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胃蛋白酶;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利于消化;能杀灭随食团进入胃内的细菌;(4)胃酸进小肠后,促使胰腺、肠腺和胆囊分泌胰液、肠液和胆汁,同时胃酸呈酸性,形成酸性环境,有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

29、吸收,4、胃蛋白酶的作用:由胃底腺的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被激活后能使蛋白质水解为胨和氨基酸。与其他消化酶一起分别对脂肪、糖类等物质进行化学分解,使它们成为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五、小肠消化,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m6m长。是食物消化全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3、胃酸的作用:,经胃消化后的食糜,在小肠内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和小肠的机械性消化,绝大部分消化产物在小肠内被吸收,基本完成食物的消化过程,只剩下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小肠进入大肠。小肠内的消化液很多,有胰液、胆汁、小肠液等,1、胰液的功能:由胰腺分泌。胰液有很强的消化力,它无色透明,pH值为7884,每日分泌量约1L2L。

30、胰液中有分解蛋白质、淀粉、脂肪的消化酶,是重要的消化液,胰液中有碳酸氢盐,能中和胃酸保护胃粘膜;还有胰淀粉酶、胰白酶、糜蛋白酶和胰脂肪酶,它们能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使蛋白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分解后的物质进入血液随循环系统进行物质代谢,2、胆汁的功能:由肝细胞分泌,粘稠、味苦。胆汁经胆管到肠内,对脂肪进行消化和吸收。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脂肪酸和无机盐等。它们共同作用可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无须消化时,多余的胆汁不断地流人胆囊,并贮存起来。需要时,再重新流入小肠,参加肝肠循环,3、小肠液的功能:由小肠粘膜的肠腺分泌,呈弱碱性。成年人每日分泌约1L3L,小肠液中含有肠

31、激酶、淀粉酶、肽酶、脂肪酸和分解葡萄糖的芽糖酶、蔗糖酶和乳糖酶。(肠激酶能激活胰蛋白酶),都可把食物分解成最终可被吸收的产物,六、大肠的功能,主要作用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暂时贮存消化后的残余物质。大肠内粘膜分泌少量的液体,呈碱性,能保护肠粘膜,湿润粪便,利于排便,七、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道的不同部位对物质的吸收能力不同。口腔和食道基本上无吸收功能,胃内粘膜只能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小肠才是营养物质被吸收的主要场所,1、小肠充分吸收营养物质的原因:(1)小肠长度在消化道中最长,其内粘膜有很多皱襞和 绒毛,构成了巨大的吸收面(2)食糜进入小肠时已被消化到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2、,(3)食糜在小肠内停留时间最长,有充分被吸收的时间。因此,小肠是营养物质主要的吸收部位,2、营养物质在不同部位被吸收的情况:,糖类被消化成单糖后,在小肠上部被吸收,然后进入血液,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贮存或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蛋白质被氧化分解为氨基酸,主要在小肠上段被吸收,氨基酸被吸收后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里进行能量代谢。脂肪的消化产物,如甘油、脂肪酸等在小肠内被吸收,八、肝脏的生理功能,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成年人肝约重15kg。它位于腹腔的右上部,肝脏的血液供应十分丰富,进入肝脏的血液主要通道是门静脉和肝动脉,每小时流经肝脏的血液约100L,其中34来自门静脉,14来自肝动

33、脉,2、肝脏的贮存作用:从小肠吸收来的营养物质,随着血液先流经肝脏,在肝脏里把多余的葡萄糖变成肝糖元贮存起来。肝脏在脂肪代谢中同样起贮存的作用,脂类物质在肝脏通过物质代谢途径而被利用。肝脏还可合成磷脂和胆固醇,3、肝脏能够合成蛋白质。既能合成肝脏本身的蛋白质,又能合成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等。因此,肝脏合成蛋白质的作用对维持蛋白质代谢,以及血液凝固功能有重要的意义,4、肝脏的解毒功能:由胃、小肠吸收来的某些有毒物质(如铜、铅等的化合物)随血液流经肝脏,在肝脏的作用下,把它们转变成无毒的物质,经肾脏随尿排出,或随胆汁流人肠内,与粪便一起排出体外,第六节 泌尿系统的生理功能,一、排 泄 人

34、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地摄取营养,放出能量供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尿素、尿酸、水和无机盐等代谢的终末产物。使机体保持恒定的内环境,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这个过程称为人体的排泄,排泄途径:二氧化碳和一部分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另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及尿素以汗的形式被排出;大肠也排出少量的无机盐和胆色素;绝大部分代谢的终末产物则经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二、泌尿系统的构成: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1.肾 脏 肾脏有二个,分别位于腹后壁脊柱两旁,左右各一个,形状如蚕豆,呈红褐色。肾脏侧面凹陷的地方是肾门,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和神经等均由此出入。周围

35、部分颜色较深,叫皮质。里面部分颜色较浅,叫髓质。皮质和髓质合称为肾实质。肾实质大约由100多个肾单位组成,(1)、肾单位: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管两个部分,肾小管:弯曲细长,一部分肾小管在肾皮质内,另一部分在肾髓质内,肾小体:在皮质内,由肾小球和包在它外面的肾小囊构成。肾小球是由人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形成的血管球。毛细血管的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形成,有内外两层。内层细胞与肾小球毛细血管紧贴,外层细胞与肾小管相连,内外二层之间是肾小囊腔,囊腔与肾小管相连,生成尿液,并从尿液中排出各种水溶性物质 当血液进入肾脏后,除血细胞和

36、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分、无机盐类葡萄糖、尿酸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正常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L,但并不全部排出体外。原尿还将流过肾小管,将大部分水分,全部葡萄糖以及部分无机盐等物质重新吸同血液里,只剩下代谢产生的废物,(2).肾脏的功能:,具有浓缩和稀释尿的功能 当机体缺水时,水的重吸收量增多,尿量减少,尿的渗透压升高,尿被浓缩。当饮水过多时,水的重吸收量减少,尿量增多,尿的渗透压降低,尿被稀释。但通过肾脏浓缩或稀释尿的功能,就可以保持机体内的水平衡和渗透压平衡,正常人一昼夜所排出的尿量一般为1 000mL一1 500mL尿量的多少决定于摄入

37、水量和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以及食物的性质、气温、身体活动状态等多种因素。一昼夜尿量少于500mL叫少尿。一昼夜尿量少于100mL,叫无尿。尿呈淡黄色,弱酸性,比重是10151025之间。比重随尿量的变动而变化。尿中主要含水,占9597,固体物有无机盐和有机物二类只有35。无机盐中主要是氯化钠,还有硫酸盐、磷酸盐和钾、铵等的盐类。有机物中主要是尿素,还有肌酐、马尿酸、尿色素等。正常尿中不含血细胞、蛋白质和葡萄糖,(3)、肾脏泌尿活动的生理意义:,肾脏还有一些内分泌的功能。如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素、前列腺素和高活性的维生素D等,肾脏的泌尿活动能控制细胞外液及其成分的排出。肾脏通过泌尿活动,保留有

38、用的营养物质和重要的电解质,排出过剩的水分和无机盐,维持人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调节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排泄新陈代谢的废物。最主要的是含氮物质,以尿素最多,还有一些尿酸,肌酐和氨类等,2、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管道,上端伸入肾门,与肾盂相连;下端在腹后壁沿脊柱两侧下行,斜穿入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底,三、泌尿系统的功能,1.生成尿液。并且与输尿管、膀胱、尿道一起,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机体中能溶于水的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以及毒素等,2.调节机体内的水分、渗透压平衡和酸碱平衡,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膀胱在盆腔内,是一个囊,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膀胱与尿道口相连,当

39、储存的尿量达到一定容积时,经尿道排出体外,第七节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生理功能,一、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1、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和调节整个机体活动的作用。从脑发出的神经叫脑神经。从脊髓发出的神经叫脊髓神经。这些神经分布到全身所有的器官。脑和脊髓通过这些神经支配人体各部分的生理活动,2、周围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分布于全身,它把脑和脊髓与全身各器官联系起来,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其中枢均位于脑和脊髓。有传入(感觉)和传出(运动)纤维。传入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叫传入神经(也叫

40、感觉神经)。传出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叫传出神经(也叫运动神经)。由传人和传出两类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叫混合神经,(1)躯体神经系主要分布于皮肤和运动系,管理皮肤的感觉以及运动系的感觉和运动,(2)内脏神经系又称为植物神经系,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管理它们的感觉和运动,神经系统的组成列表如下:,神经末梢分为两类(1)传入神经纤维末梢,也叫做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内外环境的刺激,并产生兴奋,感觉神经末梢又叫感受器,二、神经元与反射弧,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它是周围神经系统的末梢部分,分布到全身各处,(2)传出神经纤维末梢,也叫运动神经末梢。运动神经末梢分布到全身的肌肉和腺体,

41、当它接受到传出神经纤维传来的兴奋后,可以引起肌肉的活动和腺体的分泌,因此,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合在一起,叫做效应器,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的细胞主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里,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的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生理活动,这部分结构就叫做神经中枢,2、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觉器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三、脊髓和脊神经,1、脊髓:位于椎管里,上端连接延髓,下端终止于第一腰椎的下缘。脊髓有灰质和白质。灰质呈蝴蝶状,有二个前根,二个后根,脊髓的白质由许多神经纤维组

42、成,(1)反射功能:脊髓的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受大脑控制,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等,来自人体大器官的神经冲动,先沿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然后再沿上行传导束到达脑。脑要传出的大部分神经冲动先沿下行传导束到达脊髓,然后由脊髓通过脊神经前根传达到人体的器官,从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脊髓的功能,(2)传导功能:在脊髓的白质里有许多神经纤维,它们分别集合成若干个传导束,传导上、下两方面的神经冲动。这就是脊髓的传导功能,2.脊神经,四、脑和脑神经,1.大脑 大脑半球的表面是一层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有大约100亿左右的神经细胞,为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奠定了结构基础

43、。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有些神经纤维把左右二半球联系起来,有些神经纤维把大脑皮层与小脑、脑干、脊髓联系起来,形成神经网络。有利于大脑皮层调节全身各器官的活动,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皮层的功能:语言功能、条件反射、睡眠与觉醒。其中语言功能是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是机体在个体生活逐渐形成的,是暂时的神经联系,睡眠和觉醒是大脑维持正常机能的自律条件,两者有规律周期性交替,使机体保持跟外环境的平衡,以及保持内环境的稳定,2小脑,3脑干 由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延脑下面连接脊髓。脑干里也有灰质和白质,但排列不规则。脑干的灰质里有一些调节人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

44、心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等。跟人的血压、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等有密切的联系。在脑干的白质里有神经传导束,它与头颈、躯干、四肢的感觉和运动都有密切的联系,小脑表面有许多大的平行的浅沟,两沟间是一个叶片。小脑表层是灰质,叫做小脑皮层;内部是白质,叫做小脑髓质。在髓质内含有神经核。小脑髓质内的神经纤维,分别跟大脑、脑干等发生联系,小脑的功能:小脑半球的主要机能是协调机体的随意运动;维持和调节肌肉的紧张;维持身体的平衡,使人在站立和行走时都能稳定平衡,4脑神经,脑神经共12对。绝大部分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等处。它们依次是(1)嗅神经;(2)视神经;(3)动眼神经;(4)滑车神经;(5)三

45、叉神经;(6)外展神经;(7)面神经;(8)位听神经;(9)吞咽神经;(10)迷走神经;(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各脑神经的功能如下。嗅神经 产生嗅觉 视神经 产生视觉 动眼神经 支配眼球和眼肌的活动,产生对光反射 滑车神经 支配眼球活动,使眼球能向外下斜视 三叉神经 支配咀嚼肌和头面皮肤、口腔粘膜、牙、牙龈的感觉 外展神经 控制眼球斜视 面神经 支配表情肌,控制泪腺、下颌腺、舌下腺的分泌 位听神经 传导听觉和控制平衡 吞咽神经 支配咽部肌肉活动,和腮腺分泌,并产生味觉 迷走神经 支配内脏、r滑肌和心肌兴奋;支配声带和吞咽运动;使 咽喉 粘膜、内脏器官和耳产生感觉 副神经 支配胸肌活动

46、 舌下神经 支配舌内、外肌活动,五、感受器与感觉器官,感受器分为: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前者是感受体内的各种变化,如动脉内壁的化学感受器;后者接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眼、耳、鼻、舌等,1.感觉器官是感受器和它的辅助装置的总称,2.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装置,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特殊结构。有些感受器很简单如皮肤的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很复杂,分化程度也很高,并产生各种辅助装置,这就是感觉器官,(1)眼球壁外层有巩膜和角膜。巩膜可保护眼球,角膜里含有许多神经末梢,感觉非常敏锐,1眼 眼是视觉器官,主要部分是眼球,还有使眼球运动肌肉,保护跟球的眼睑、结膜和泪器等。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47、眼球壁可分外、中、内3层,(2)中层有脉络膜、睫状体和虹膜.脉络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色素细胞,它可以营养眼球并使眼球内部成为暗室。睫状体内有平滑肌,平滑肌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虹膜中央有一小孔叫做瞳孔,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调节,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里,这时晶状体调节其曲度。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就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随即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产生了视觉,(3)内膜是视网膜:上有许多感光细胞,能感觉光的刺激。视网膜中央还有一块黄色的斑块,叫做黄斑。黄斑是许多感光细胞集中的地方。人视物体时,物像就落在黄斑上,视

48、觉才最清晰。眼球内还有晶状体、玻璃体和房水。这些透明物质与角膜一起组成眼球的折光体系统,2耳 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它分外耳、中耳和内耳3部分,(1)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可以收集声波。外耳道是声波传人中耳的通道,(3)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3部分组成。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器。耳蜗内有许多听觉感受器,(2)中耳由鼓膜、鼓室和3块听小骨组成。鼓膜是一椭圆形的薄膜,在外耳道底部,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3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外界的声波从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由3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听觉感受器,使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

49、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4舌舌头和口腔粘膜里有许多小突起,这些突起叫乳头。乳头里有味觉感受器,叫做味蕾是化学感受器。舌能辨别四种基本味:酸、甜、苦、咸。,舌尖最敏感的是甜味,舌根最敏感的是苦味,舌的两侧对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和舌尖对咸味最敏感,3鼻 鼻既是呼吸器官,也是嗅觉器官。鼻腔内含有嗅觉感受器嗅细胞。嗅细胞在嗅粘膜上,感觉空气中有气味物质的刺激,嗅细胞兴奋后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嗅神经的传导到大脑皮层的有关部位,形成嗅觉,人体的这些生理功能是在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下,互相制约,互相调节,维持机体内部的动态平衡,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而生存,另外,本体感觉是人的一种深度感觉。人坐着时,自己并非看见自己的坐姿。但确能感觉自己是坐着的。这是由于本体感觉器不断地向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缘故。在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附近存在一些特殊的感受器叫做本体感受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