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激励.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191753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4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的激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力资源的激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力资源的激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力资源的激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力资源的激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的激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的激励.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章 人力资源使用,案例分析:,SAS航空公司总裁门卡尔松的激励艺术倒金字塔形的管理方式:发挥员工的工作激情,损坏的皮箱和无机票的乘客.,第一节 人力资源激励,本节的内容要点是:激励范畴分析、激励理论介绍和激励的应用,有关激励理论的回顾:,(一)需要层次理论(二)双因素理论(三)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四)Z理论(五)期望理论(六)公平理论(七)强化理论,需要,需要满足,绩效评估,需要未满足,图1需要动机行为的关系,动机,行为选择,心理紧张和不平衡,需要,图2激励的基本要素过程,动机,行为选择,心理紧张和不平衡,内在的本能需要,外在的刺激,目标,激发,指导控制,刺激,考核:要避免短期行为。

2、如对总经理业绩考核,,激励(或外部刺激)的方法:,物质激励(外在的):满足员工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见效快,但激励有限。且有边际效益递减的现象。精神激励(内在的):满足员工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如理想、道德、荣誉、信任、尊重、友谊、良好的人际关系、旺盛的士气等。精神激励的作用较之物质激励深刻、广泛而持久,但是要与员工的需要层次相适应。信息激励:指通过信息沟通,使员工了解到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和他人的成长进步,使他们产生压力和紧迫感。如企业内部的评比、竞争活动。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业的竞争。工作激励(内在的):工作本身能给人带来乐趣和满足例如科学家、艺术家忘我工作的精神。,一、激励范畴分析(一)激励的

3、含义 激励一词,源自英文单词motivation,本意是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意愿程度。它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含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调动积极性。一个激励过程就是人的需求满足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需要得到满足而告终(即解除了紧张)。激励过程包括:未满足的需要、紧张、内驱力、寻求行为、满足需要、新的需要。,在激励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因素有个人的需要、个人的努力和组织目标三个方面。(二)激励的划分 激励类型的选择是做好激励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激励有多种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激励内容的角度,可以分为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两种类型。从激励的性质或方向的角度,可以把

4、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类型。从激励作用于对象的角度,可以把激励分为内激励和外激励两种类型。,二、激励理论半个世纪以来,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应当怎样激励人的问题。这些理论可以分为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综合激励型四类。(一)内容性激励理论 侧重研究激发动机的因素。由于这类理论的内容都围绕着如何满足需要进行研究,因此也称为需要理论。它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激励理论”和奥德弗的“生存-相关-成长”(ERG)理论等。,(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从动机的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这类理论都试

5、图弄清人们对付出劳动、功效要求、薪酬奖励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它主要包括弗隆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等。(三)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着眼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当行为的结果有利于个人时,行为会重复出现;反之行为则会削弱和消退。这类理论以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基础,侧重研究对被管理者行为的改造修正。它主要有“强化论”、“归因论”、“力场论”和挫折理论等。,(四)综合型激励理论 在上述三类激励理论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综合型的激励理论,波特劳勒模型就是一种较成功的模型。该模型是以弗鲁姆的期望模型为骨干,认为一定的激励会产生一定的努力,并

6、导致相应的工作绩效;通过达到一定绩效,可以获致所期望的外在性与内在性奖酬,这些二阶结果,是工作者的真正目标。,4)综合激励: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三、激励的应用(一)对一般员工的激励 对不同员工的权变激励,有不同的奖励办法:以绩效为中心。采取弹性奖励的手段,根据员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奖励的时间和地点。提高员工参与度,增加分配的透明度,达到激励的公平。(二)对管理人员的激励 主要有引入竞争机制;适度授权;用好薪酬杠杆;强调精神激励。,激励的目标导向性 洛克发现,仅是目标设置这件事的本身,就具有激励性。而且目标越明确具体,完成期限规定得越明确,目标设置时下级参与程度越高,其激励力度也就越大。,

7、第二节 员工的态度与激励 一、工作满意感基本内容(一)工作满意感的含义 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某个人在组织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有关方面(包括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工作方式、工作压力、挑战性、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状态。,(二)满意感与绩效 1)工作满意感与绩效的不同组合(1)高满意感与高绩效。(2)高满意感与低绩效。(3)低满意感与高绩效。(4)低满意感与低绩效。说明:满意感不等于激励,不一定带来高绩效;激励是复杂的多因现象,不能把它简单化。,三种假设(1)满意感在前是因,高绩效在后是果。(2)绩效是因,满意感是果。(3)满意感与绩效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8、。,(三)满意感与缺勤和离职 奖酬能左右满意感,而满意感又直接影响缺勤率与离职率,这已被许多实证性研究所证实了。,工作满意感与人的职业生涯 从组织的角度看,个人工作满意感的高低,不仅是影响组织业绩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影响人才是否流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路径的重要因素。员工的流动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反向联系,而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则较小。,(四)影响工作满意感的因素(1)决定工作满意感的根本因素 各种需要和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满意感。(2)工作五核心因素 哈克曼、劳勒等学者在大量进行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由“技能多样性、任务完整性、任务重要性、工作自主性和工作结果

9、反馈五个核心”因素构成的学说。,二、组织中的心理契约。心理契约的内容是社会交换双方间彼此所抱有的一系列的期望。,三、艾齐奥尼矩阵模型,成员对组织的态度,组织中所采用的权力,四、组织员工的归属感(一)员工归属感基本内容 所谓“员工归属感”,指的是组织中的员工对所在工作组织的认同、义务、奉献和忠诚态度,它是员工对于组织的有所“归属”的心理状态,这能够导致员工对于组织长期的、全面的、自觉的工作积极性。员工归属感的建立,意味着其在组织中地位的大大提升,是其在组织中“主人翁”角色获得的标志。则是组织价值内在化而生成的内在驱动,是道德性的和自觉性的。员工归属感的作用:产生大量的利组织行 为;促进组织价值观的内在化;员工对组织的感情依恋及对组织成员身份的珍视。,(二)影响员工归属感的因素影响员工归属感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组织性因素;文化性因素;心理性因素;个人性因素。,作业:思考以下问题,1、现实问题讨论:就你所了解的范围,你认为我校在教学方面的激励有哪些优劣,应如何改进?(可以选择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的角度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