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9314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的空间分布与人口迁移二节现今的世界人口迁移.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節人口的空間分布與人口遷移第二節現今的世界人口遷移,第11章人口(二),一 人口分布 二 人口遷移的推拉模式 三 人口遷移的種類,第一節人口的空間分布與人口遷移,一 人口分布,全球的人口分布不均,約有9/10的人口定居在北半球;2/3人口分布在北緯2060度的範圍內;9/10的人口僅分布於1/5的地面上。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如地形、氣候;亦有人文因素,如開發早晚、耕作方式、都市化程度、經濟發展條件與交通狀況等。通常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來自兩者雙重交互的影響。,世界三大人口聚集區,氣候與地勢高低是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人口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東亞到南亞等季風亞洲區、歐洲與美國東部。

2、,季風亞洲區,占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人口大多集中在沿海的三角洲平原或河谷平原,除了日本、臺灣外,大部分地區都市化程度不高。大部分人口以農作為主,尤其是稻作農業,顯見耕作方式對人口分布的影響。,歐洲,人口主要分布於歐洲中部的煤產區、部分沿海及內陸河谷平原區。歐洲國家都市化程度較高,如德國85、英國90、法國74,大部分歐洲居民都住在城市中,廣大的鄉村人口較為稀疏。,美國東部,北美洲的美國東北部與加拿大東南低地區是世界人口稠密區之一。人口聚集於都市,特別是從波士頓到華盛頓約600公里的地區。,臺灣地區的人口分布,臺灣地區人口分布極不均勻,低平的西部平原人口密集,其次是蘭陽平原和花東縱谷,而高聳崎嶇

3、的中央山脈則人口稀疏,顯見地形對人口分布的影響。,臺灣地區的人口分布,西部平原人口也呈現不均勻的分布,人口高度集中於北部都會區,其次是南部和中部,可見都市化也會影響人口分布。,二 人口遷移的推拉模式,地理學家通常以推力與拉力來解釋人類空間移動的機制。推力:讓人們移出原居地的原因,包括有自然災害、戰爭、傳染病、貧窮、高失業率、低工資、缺乏土地等因素。拉力:吸引人們遷移入目的地的條件,教育水準高、經濟條件好、就業機會佳、醫療衛生優良或是燦爛的都會生活等。,推拉模式(舉例說明),鄉村人口向都市移動的現象頻繁,係因都市的拉力含就業機會、教育、生活水準等優越環境;相反的,鄉村的推力有經濟貧困、就業機會不

4、足等較差的環境。,城鄉遷移的動機與影響,推拉模式圖,在人口的遷移過程中可能出現干擾遷移活動的因素,稱為中間障礙,如距離、國界、移民法、個人性格及適應能力等。,三 人口遷移的種類,人口遷移的種類十分複雜,以範圍來分,有國內性與國外性(國際性);以時間來論,有暫時性與永久性;以動機來說,有強迫性與非強迫性(自願性)等不同的分類,本文將永久性的人口遷移依據遷移動機分為以下二種:強迫遷移(forced migration)自由遷移(free migration),強迫遷移(forced migration),居民無從選擇下,被迫的人口遷移。此種遷移通常發生於特殊的環境中,例如:非洲黑人被強迫遷移至新大

5、陸;印度人遷移到東南亞、加勒比海以及東非等英國殖民地;華人遷移至東南亞(圖11-5)或美國。,華人的外移,自由遷移(free migration),居民可以自由選擇移出或不移出。例如:白人遷移到新大陸;歐洲的大量移民,至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拉丁美洲與南非。這股白人的外移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美國制定限制移民的法案後,才稍減緩。,開發中國家的自由遷移,開發中國家居民為追求新的機會遷移到已開發國家。如近年來美國移民以墨西哥人比例最高、數量最多;20042005年英國湧入近60萬名東歐移民。人口壓力大而移民至新大陸。如日本人移民至美國夏威夷、拉丁美洲的巴西與阿根廷、澳洲與紐西蘭等。,世界

6、人口遷移(18551915),世界人口遷移圖(1950以前),歐洲人移植北美 南歐人移植拉丁美洲 英人移植南非和澳、紐非洲黑奴運至美洲 印度移民 中國移民北美殖民西移 俄人向東殖民,鄉村地區的自由遷移,鄉村居民因為經濟因素而遷移至都市,使得都市人口比例高,都市化愈顯著,經濟發展因而更快速,而人口持續遷移到都會地區的現象更趨顯著,如2005年臺灣地區約70人口居住在面積僅占17的都會區。,半自願性遷移,發生於較原始社會的半自願性遷移,稱為原始遷移(Primitive migration),此種遷移多為暫時性遷移。為了適應環境所產生的人口遷移,例如:高緯地區的因紐特人為追尋食物而不斷遷移;或是在熱

7、帶雨林中,為維持土地負載力而進行游耕的遷移活動。,一 全球化潮流下的人口遷移 二 難民潮特殊的遷移潮三 全球化下的人口議題,第二節現今的世界人口遷移,一 全球化潮流下的人口遷移,1950年代以後的人口遷移大都屬於自由遷移,但形式十分複雜,不僅有全球性的,如跨洲、跨洋的遷移;也有區域性的,如鄉村與都市的遷移。特性:大致具有由落後地區(開發中國家、鄉村)到富裕地區(已開發國家、都市)。,全球性的移民,世界人口遷移圖(1950年代以後),第一波全球性移民潮,出現於1950年代西歐的比利時、法國與德國等,其移民來自南歐、北非、土耳其的海外勞工;加上同時由海外回國的前殖民地官員眷屬以及殖民地勞工,形成國

8、際性的移民潮。,歐洲地區國際性的移民潮示意圖(1950年代),第二波全球性移民潮,出現在中東和東亞各國。由於1970年代西歐各國緊縮移民政策,加上油價的上漲,波斯灣產油國以及北非利比亞吸引來自埃及、巴勒斯坦、約旦、蘇丹等國移民。在同時期,由於日本與亞洲新興工業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來自東南亞與南亞大批勞工,到1980年代石油的收益下降,部分波斯灣國家也轉從南亞各國輸入勞工。,第三波全球性移民潮,出現在拉丁美洲與東歐。以美國為主要目的地的拉丁美洲移民,一直是美國西南各州的主要外移人口來源,包括令人頭痛的非法移民。在二十世紀末的東歐,隨著共產主義瓦解,大批移民潮往西歐前進。,美國與拉丁美洲間的非

9、法移民(1990年代),區域性的遷移,區域性遷移在當代也十分頻繁。以美國為例,17902000年的人口重心,是由東向西、向南的陽光帶遷移;另外中國的人口亦有往東向沿海經濟發展地帶遷移的明顯趨勢。,美國人口重心的遷移(1790-2000),移民所引發的現象,人口外移雖可紓解國內人口壓力,卻也造成開發中國家人才的外流,例如:牙買加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只有40留在國內,其餘均定居於美國。外移的人民也會將大部分的所得匯款回家鄉,增加母國的經濟來源,如在賴索托就有40居民依賴親人在國外的匯款為生。,移民所引發的現象(續),因資訊與通訊、交通技術革新發展,全球化的人口遷移有了新樣貌:許多國際移民利用網際網路

10、或行動電話,和家鄉親人保持聯繫。富裕的華人企業家,將家人遷居加拿大,利用客機穿梭於臺灣、香港、中國與新加坡做生意。全球的勞動人口遷移更造就了所謂外勞仲介業或人口販子、外籍新娘等特殊現象。,臺灣外籍新娘國籍統計圖(2004),依據內政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04年我國每4.1對結婚登記者中,就有一對是與外國人士結婚,每7.5個出生嬰兒,就有一個是外籍新娘所生。,二 難民潮特殊的遷移潮,難民潮的現象在戰後的人口遷移中也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根據聯合國難民高級委員會估計,2004 年全球約有 1,920 萬難民,其中主要分布在非洲、亞洲。,難民潮的例子,1979年前蘇聯入侵阿富汗,促成約 600 萬難

11、民逃往鄰國。1991年波斯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軍隊對庫德族人進行的鎮壓,導致約150 萬庫德族人越過邊境紛紛逃往鄰國伊朗和土耳其。1994年盧安達境內圖西族與胡圖族的種族衝突,導致約 100 萬人被屠殺,加上蘇丹內戰與連年旱災,造成東非難民人口的大遷移。,全球難民分布與種類比例圖(2004),伊朗邊界難民營,三 全球化下的人口議題,貧窮問題過度都市化現象 人口高齡化問題 環境負載力的問題,貧窮問題,貧窮最可能出現在人口快速增加的開發中國家。首先是幼年人口太多,以致扶養比偏高,國家負擔沉重。加上就業機會不多,當這一群快速增加的幼年人準備進入就業市場時,因國家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而產生社會問題,

12、便又加重國家負擔,如此的惡性循環,始終無法脫離貧困。,過度都市化現象,開發中國家尤其拉丁美洲,不但人口快速增加,而且人口大量擁入都市,導致高度都巿化現象;但因工業化程度低,都市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結果在都市地區產生許多充滿著罪犯與髒亂的貧民窟。,人口高齡化問題,已開發國家因出生率與死亡率都很低,導致人口逐漸高齡化,衍生出照護與醫療的問題,加上因老化造成勞動力欠缺,必須引進外勞,同時也造成國內的文化與種族融合問題。,移民的社會衝突,2005年10月法國由於兩個阿拉伯裔青少年之死,燃起了移民者的憤怒,爆發嚴重的種族暴動。據指出,目前在歐洲主要國家中,移民人口占總人口比例78%,德國和奧地利的移民都超過本國人口總數的10%,瑞士甚至達到了28%。移民的大量湧入,除了紓緩歐洲各國因高齡化造成的勞動力壓力、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各種社會矛盾。,2005年巴黎郊區的暴亂,環境負載載力的問題,指在特定範圍內的土地資源所能供應特定物種的數量。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現,目前人類耗用的天然資源,較地球生產的多出20,而支持人類生存的生物族群數量卻在近30年(19702000)間減少40,天然資源的再生速度遠低於人類的耗用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