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94941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2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胡恩明 郭文莉 周健儿(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1.发展速度快 2.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 3.技术对科学的依赖性增强4.科学技术综合化趋势5.新技术革命使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更重要的动力(三)精神文明建设更显重要,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四)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问题1.专业教育的知识面窄2.对工程设计在工程及工程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3.对实验课的目的和方法缺少正确认识 4.学生缺乏工

2、程实践的训练 5.计算机教学和应用不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6.学生负担过重(五)高等教育改革经验或教训的启示,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改革,(一)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二)树立素质教育观念(三)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四)树立“全人”教育观念(五)树立整体化知识教育观念(六)树立个性化教育观念(七)树立重视教育质量的教育观念(八)树立教育国际化的教育观念,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一)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设计的指导思想(二)一般院校工科人才的定位1、一般院校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2、一般院校工科人才培养规格(1)素质结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工程素质、身心素质,三、人才培养

3、方案设计,(2)能力结构要求:获取知识能力 应用知识能力 创新能力(3)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知识、专业知识,(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结构,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四)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主要指标1、本科学制:基本学制4年,可以提前和推迟毕业,在校时间为3-6年。2、在校总周数:200202周(按标准校历为202周,新生入学晚一周,毕业提前一周)。3、教育教学周数:166168周。4、寒暑假:34周。5、学期制:实行两学期制,标准学期为21周。每学期大体分为两个组成部分:课程教学15周,考试l周;实践教学5周。6

4、、教学周数:154周(不包括考试、军训、劳动、入学和毕业教育的12周)。,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7、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约为6:4。8、实践教学周数:大于60周(包括集中实践周和课程的实验学时折成实践周)。9、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左右。10、周学时:平均24学时周左右。11、普通教育(包括理沦和实践教学):专业教育(包括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学分比约l:l。12、专业方向课程:约占总学时810左右。13、计算机上机学时:超过200学时。14、学生综合教育时间:平均每天1学时左右。,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五)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1、普通教育(1)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课程(2)数学系列

5、课程(3)物理系列课程(4)化学生物系列课程(5)经济管理系列课程(6)外语系列课程(7)计算机信息技术系列课程(8)体育系列课程,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2、专业教育(9)非电类电工电子系列课程(10)非机类机械基础系列课程(11)专业基础若干系列课程(12)专业方向若干系列课程,三、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六)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按照强调基础、突出工程设计、全面提高能力的思路,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以实验与工艺操作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工程训练和科学研究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示意图,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一)项目的具体实施1、明确指导思想和

6、项目组织原则2、确定教改方案试点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3、全面组织教改实施4、组织子项目实行教改立项,形成“项目群”5、制定鼓励政策,增加教改经费投入6、交流教改经验7、推广应用(二)试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结构分布统计,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优化整体设计、推进整体改革、追求整体效果1、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设计采用顶层设计和系统整合2、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整体改革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追求整体效益,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二)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适度结合,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1.正确认识专才和通才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 2.以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的

7、三个教育类别,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3.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适度结合,体现在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原则,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构建科学的、协调的、可操作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全面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1、加强工科学生的人文社科教育2、拓宽长期起作用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3、完善外语系列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4、探索课内外结合的体育系列课程模式5、独立开设经济管理系列课程,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6、强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系列课程,提高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7、加强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和非机类机械基础系列课程8、专业基础系列课程9、

8、专业方向课体现专业特色10、综合教育系列活动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四)构建并实施“以实验教学和工艺操作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1、以实验教学和工艺操作为基础2、以设计为主线3、以科学研究和工程训练为依托4、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总周数从过去的40周增加到60周以上5、实践能力培养体现工科本科应用型人才特色,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五)深化创新教育改革,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1、明确指导思想2、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3、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环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9、和创新能力4、认真组织好创新基本理论教学5、认真组织“创新设计”实践教学6、建立创新实践基地,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特色,(六)采用科学的技术路线和组织方式,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I、项目实施采用科学的技术路线2、改革教学运行模式3、加强项目管理,强调教改实践(七)“一般院校工科本科专业规范的研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特色成果,六、本项目的主要成果简介,1.项目研究报告 1份2.人才培养方案 7个3.项目实践报告 18个4.出版教材、参考书 35种5.主要讲义及实验指导书 64种,六、本项目的主要成果简介,6.教学软件与电子课件 38门7.实验实习基地 25个8.论文 197

10、篇9.著作 2部10.专业规范论文 1篇 11.成果奖 本项目三校先后分别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5项以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一)专业规范的研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制定专业规范的重大区别 2、深刻理解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辨证关系 3、构建知识体系结构的若干概念4、专业规范的统一性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样化,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二)深化教学运行模式的研究,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适用范围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落实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规范教学管理 2、建立质量监控点的质量标准和实施质量监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