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199862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123 大小:1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ppt(1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介绍,2009年1月12日,一、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负数 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 第三单元比例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三)统计与概率(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第四单元统计 1自行车里的数学 2节约用水(五)整理与复习 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二、教学目标,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 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 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 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 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 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的一个量 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3、会看

2、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 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 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 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 产生误导。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 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 析、推理的能力。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 力,发展思维能

3、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 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增加认识负数的教学,体现数学教学改革 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知识的理解。2改进比例的编排,突出比例的概念,丰富联 系实际的内容,培养实践能力。(1)概念教学注意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2)“比例的应用”增加内容,提供丰富的学习 素材。(3)注意渗透函数思想。,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 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 展。(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

4、求表面积和体积方法 的探索过程。(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 思考。(4)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 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4安排对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整理和复习,使学 生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做好中小学数学教 学的衔接。(1)依据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对小学数学 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归类,依次进行整理和 复习。(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 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 用,发展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4)在基本练习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的 练习题,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

5、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 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 机。(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 化价值。(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 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四、各单元具体分析,第一单元 负数(3课时)一、教学内容1负数地初步认识。2数的大小比较。,作用:,1、实现认识数的质的飞跃。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次飞跃,要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飞跃。2、有利于完整的建立整数的概念。,

6、二、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 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负数。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 的大小。,三、编排特点,1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加深对负数意义 的理解。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极限、对应的思想。,四、具体编排,例1引出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别表示室内和室外观测到的温度的情境引入负数。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体会生活中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对例1、例2进行小结,给出正负数的名称,明确它们的写法和读法。,讨论明确0既不是正数,

7、也不是负数。结合具体事例体会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例2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例3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以此引出对数轴的认识。引导学生脱离具体的情境,把数轴的点和抽象的正负数对应起来,感受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例4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包括正数与正数、正数与0、正数与负数、0与负数以及负数与负数的比较。,引导学生总结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关系: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五、教学建议,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 数的认识。(认数教学要以理解数的意

8、义 为重点)2把握好教学要求。,第二单元 圆柱与圆锥(9课时),一、教学内容1圆柱2圆锥,二、教学目标,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 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 高。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 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体模型等活 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编排特点,1教材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加强了学生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过 程。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 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像

9、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 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四、具体编排,教材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具有圆柱特征的物体的图片,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给出图形的名称,使学生对圆柱的认识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例1教学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通过快速转动贴有长方形纸的小棒,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这两幅图分别是从圆柱的哪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例2教学圆柱侧面、底面及其之间关系。使学生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通过让学生制作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以及圆柱侧面与底面、侧面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例3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

10、的计算方法。教学时,可将长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学生明确圆柱表面积的含义,再引导学生自主推出表面积的计算公式,重点是指导如何计算侧面积。,例4教学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教学时,让学生想像厨师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根据具体情况,该题的结果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体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结合具体问题灵活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新旧知识整合,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5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将圆柱转化成一种学过的图形,再计算出它的体积。借助教具直观演

11、示圆柱如何转化为近似的长方体,并引导学生通过想像发现:底面分成的扇形越多,拼起来的形状就越接近长方体,从而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例6教学利用圆柱体积的计算解决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确:求杯子的容积就是求这个圆柱形杯子可容纳东西的体积,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主题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实物图,然后从实物图中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图形的名称圆锥,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例1教学圆锥的组成及其特征,并介绍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圆锥高的认识是教学难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分高和母线,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加深对圆锥高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快速转动贴有直角三角形纸的小棒,引

12、导他们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制作圆锥,加深对圆锥的认识。,例2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材主要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3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步骤,进一步认识为什么乘 加深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五、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在解释与应用中深化认识,提升数学思考,发展空间观念。,已知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试求这个圆柱体的体积。,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和

13、以宽为轴旋转一周分别能够得到一个圆柱体,这两圆柱体一样吗?谁的体积大?,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角边BC与AB的比是1:2,如果分别以BC边、AB边为轴旋转一周,那么所形成的圆锥体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它们底面积之比是3:1,高的比应该是()A.1:9 B.9:1 C.1:1 D.3:1,A,第三单元 比例(14课时),一、教学内容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3比例的应用,作用:,1、从“算术”向“代数”的转折。“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即从算术学习转向代数的学习,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对“关系”的探讨

14、,数学思维方式发生重要转折,即思维从静止走向运动,从离散走向连续,从运算走向关系。是后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2、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正比例、反比例”充满着已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的对立与统一(辩证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等。,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 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 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 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 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 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 据比例尺

15、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 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的启蒙教育。,三、编排特点,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渗透函数思想。,例1教学比例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含有国旗的四个情境图,由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出比例意义的教学。,四、具体编排,教学时,可先复习比的知识,然后出示国旗长与宽的具体数据,让学生写出它们的比。选取其中两个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由比值相等,将它们写成一个等式,从而引出比例的意义。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找比组成比例。,先介绍组成比例

16、的各部分的名称:项、内项、外项;分别计算比例中两个内项之积与两个外项之积,发现两个乘积的关系;再把比例改写为分数形式,把等号两边的分子与分母交叉相乘,发现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比例的基本性质。,首先介绍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例2教学解比例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体会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3是解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比例。,例1教学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引出正比例的意义,说明体积和高度成正比例关系,体积和高度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建议:多增加一些实例让学生体验感受,观察比较找到共同特点,再引导学生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用字母表示出正比例关系。,例2教学正比

17、例图像。让学生体会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作用。,例3教学反比例的意义。编排思路与例1类似。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仿照正比例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巩固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体会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北,宿舍楼,校门,风力发电机,礼堂,教学楼,生:距离长短不合适。给信息:1、礼堂东方约20米 是风力发电机。2、礼堂北方约80米 是宿舍楼。,生试画,展示:,建议:不能清楚表示出4倍的关系。,展示:用1厘米表示20米。,展示:1厘

18、米表示10米。师:礼堂到宿舍刚才画的是4厘米,为什么这又是8厘米,这样行吗?生:标数据。生:用图例。,再给信息:1、礼堂西方约10米处 是校门。2、礼堂南方约30米处 是教学楼。,学生再画、展示:标数据 1厘米表示20米 1:2000,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1:2000表示什么意思?,引出比例尺,板书课题。,依次出示北京地铁规划图、战国的赵禹图(最早的地图)、齿轮的图纸。找比例尺,说说各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例2是根据比

19、例尺和图上距离,应用方程求实际距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确:设时应使用哪个长度单位;比例尺可以看作是一个常数,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关系,有关比例尺的问题可以用正比例来解。,例3是综合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学校操场的实际长度,画出操场平面图。求长和宽的图上距离的方法,要让学生将具体的算法落实到位。,教材呈现了照像、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大图表、人和影子等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例4是教学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特点。逐步引导学生归纳出“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例5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教学时,要突出运用比

20、例知识解答的思路,引导学生判断: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然后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并求解。学生解答后,教材进一步改变例5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例6是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编排思路与例5相似。教学时注意启发学生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的特点和解决含反比例关系的问题的方法。,五、教学建议,1 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2 运用比较的方法及时沟通知识之间 的内在联系。3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一、设计目的“自行车里的数学”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圆、排列组合、比例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提出问题分析

21、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二、具体编排,(一)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 度与内在结构的关 系。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4汇报交流。,(二)研究变速自行车的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三、教学建议,1正式活动前,教师应充分准备课上需要用 到的数据和图片,也可以要求学生对自行车的结 构和行进的基本道理进行了解。2正式教学时,应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建立数 学模型求解”的基本过程,如果学生课前没有 收集到所需要的数据,教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此外,应引导学生对各组的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比 较,以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第四单元 统计(2课时),一、教学

22、内容 信息的误导二、教学目标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 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 果。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 判断或简单预测。,三、具体编排,例1说明从信息表达比较模糊的统计图中无法得到准确客观的结论。,例2说明利用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时,不能仅仅关注统计图的外在表象,还应了解统计图所包含的具体的统计信息,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判断。,四、教学建议,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能力。2把握好教学要求。(1)统计图在表述统计结果时具有直观、形 象的特点,故统计活动中常用统计图来 描述统计信息,展示统计结果。(2)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

23、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第五单元 数学广角(3课时),一、教学内容 抽屉原理。二、教学目标 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 魅力。,三、具体编排,例1及“做一做”:介绍了一类较简单的“抽屉问 题”。抽屉原理:把n+1(或更多)个物体放到n个空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要放进2个或多于2个的物体。,枚举法与假设法(反证法)。,例2及“做一做”:介绍了另一种类型的“抽屉问题”,即“把多于kn个的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物体。”,用有余数

24、除法的形式,表达出假设法的思路。引导学生理解假设法最核心的思路是把书尽量多地“平均分”给各个抽屉。,例3:是“抽屉原理”的具体应用,也是运用“抽屉原理”进行逆向思维的一个典型例子。“找抽屉,求苹果。”,四、教学建议,1应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2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3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综合应用:节约用水,一、设计说明“节约用水”旨在通过测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科学地认识日常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二、具体编排,1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信息:学校或家里漏水水龙头的数量、一个漏水的水龙头一定时间

25、漏水的量以及节约用水的资料。2分析数据。小组合作对一定时间水龙头漏水的量进行测量分析,计算出水龙头每分钟漏水的速度。安排学生讨论,“怎样表示全班同学调查到的水龙头漏水的一般水平比较恰当”。,3解决问题。解决教材75页中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对生活中浪费水的现象有一个客观而量化地认识。4提出方案。,三、教学建议,课前可以让学生对我国水资源的情况进行了解,并收集一个漏水水龙头在一定时间内漏水的数量。课堂上,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出漏水水龙头每分钟的漏水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学知识选择恰当的统计量表示全班的调查结果。解决了75页的问题之后,可让大家充分讨论有效的节水方案,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第六单元

26、 整理和复习(27课时),一、教学内容 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二、教学目标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 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 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 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 验算的习惯。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3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 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 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 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

27、移、旋转 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 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 图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会求一 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 际问题。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 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 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三、编写特点,1.依据标准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内容进行梳 理归类。2.精简内容,突出整理和复习的重点,为学生 主动参与知识的整理提供空间。3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所学知识的应 用,发展学生的能力。,

28、四、具体编排,(一)数与代数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1)数的认识(2)数的运算(3)式与方程(4)常见的量(5)比和比例(6)数学思考,(1)数的认识复习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负数的初步认识。,2具体编排,复习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数位顺序表、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性质、数的改写、数的整除等相关概念。,(2)数的运算 着重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计算方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3)式与方程着重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方程及其应用。,(4)常见的量着重复习小学阶段所学的量,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等计量单位的进率以及同一种量不同

29、单位的改写。,(5)比和比例着重复习比和比例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以及正反比例的概念。,(6)数学思考着重引导学生复习如何寻找规律以及借助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3整理与复习“数与代数”的建议,(1)注意概念的理解。(2)重视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二)空间与图形,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1)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从纵向看:可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顺序进 行整理。从横向看:可归结为图形特征的认识,图形周 长、面积、体积的测量与计算。(2)图形与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3)图形与位置: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辨认方向和使用路线图(包括比 例尺的应用),2具体编排(1)图形的认识与测 量。例1梳理学过的平

30、面图形。引导学生按一条直线,到两条直线,再到三角 形,四边形与圆的线索对平面图形进行整理。,例2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材通过图示,启发学生回顾周长、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填写出各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并运用这些公式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公式是怎样推导出的。,例3复习学习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各部分名称,以及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各立体图形的特点、各部分名称。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各形体,并把自己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一画,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例4复习四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公式。教学时,应先让学生明确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31、然后,再引导学生复习怎样求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各种体积。“做一做”复习如何测定不规则物体的体积。,(2)图形与变换教材给出了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图案的情境图,以帮助学生复习图形变换的常用方法。其中有用轴对称的方法剪图案,用旋转的方法设计图案,用按比例放大(即图形的相似变换)的方法把图案扩大,并通过平移做出板报的花边。,(3)图形与位置教材给出了一幅带有比例尺的街区平面图,以帮助学生复习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位置以及看懂线路图、描绘行走路线。,3整理与复习“空间与图形”的建议(1)重视形体知识内在关系的梳理与认识。(2)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与提升。,(三)统计与概率,1整理与复习的内容

32、这部分内容集中整理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可能性等。,2具体编排()主题图教材首先概括地介绍了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同学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例 例复习用学过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描述相关的数据。教学时,可以通过主题图中设计的调查活动获得数据,选择各种统计图表描述调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也可以直接利用教材中的数据,进行概念复习和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整理:从统计图表中获取的信息,数据收集的其他方法以及进行调查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步骤。,(3)例2例2用统计表表示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分布

33、情况,复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个统计量的不同特征和适用范围进行梳理。(4)例3例3复习可能性的知识。教材通过人看电视,由每个人想出一个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引出可能性的知识。,3整理与复习“统计与概率”的建议,()注重过程性目标,经历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丰富的实例,系统复习有关的统计 与概率知识。()重视培养统计观念。,(四)综合应用,1有趣的平衡(1)设计目的“有趣的平衡”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并加深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2)具体编排制作实验用具。介绍如何制作本活动所需的实验用具(简单杠杆),强调制作的简易杠杆要保

34、持平衡。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先探索特殊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探索规律,再探索一般条件下竹竿保持平衡的规律。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实验,逐步总结发现的规律:要使竹竿保持平衡,必须使“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右边刻度数棋子数”。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发现竹竿平衡的规律后,教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发现:在“左边的刻度数棋子数的积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成反比例关系。,(3)教学建议 在制作实验用具部分,教师可提前布置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并提出具体要求。探索规律时,教师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概括。在发竹竿平衡的规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说明这就是物理上

35、的“杠杆原理”。教学发现反比例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记录表,并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来描述表格中右边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刻度数和所放棋子数之间的反比例关系。,2设计运动场(1)设计目的“设计运动场”一方面复习巩固所学的比例、面积、体积、周长等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具体编排 提出设计任务。确定跑道的有关数据,绘制平面图。确定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完善运动场。,(2)具体编排 提出设计任务。确定跑道的有关数据,绘制平面图。,确定建造运动场的有关问题。完善运动场。,(3)教学建议 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提出设计任务,也可以创设一个征集设计

36、方案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出示以下问题,提示设计思路:这个运动场设计成什么形状,由哪些图形组成;需要确定哪些数据。在此基础上,按合适的比例绘制出平面图。,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1)设计目的 此综合应用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归纳、推理能力。,(2)具体编排 教材先让学生了解邮票的有关知识,认识邮票的作用。再出示国家邮政局关于信函邮资的规定,说明确定信函资费的两大要素:信函的目的地是本埠还是外埠;信函质量。,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不超过100g的信函邮资

37、,如何用不多于3张的邮票来支 付;不超过400g的信函邮资,如何用不多于4张邮票来支付。两个活动的分析思路和方法是一致的。,(3)教学建议 正式教学前,可安排学生调查一些关于邮票和邮政资费的信息。课堂教学时,可依次分3个专题进行探讨:确定每封信函应付的邮资。解决“最多只用3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100g的信函邮资”的问题。解决“最多只用4张邮票,来支付不超过400g的信函邮资”的问题。,五、本单元的教学建议,1.加强整理和复习的系统性。2.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整理知识。3.在系统整理复习的过程中注意查漏补缺。4.加强练习的针对性、有效性。5.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祝老师们:春节快乐,健康如意,阖家幸福!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