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意义说课稿.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20380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的意义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比的意义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比的意义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比的意义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比的意义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的意义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的意义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比的意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份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份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殊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O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基础性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份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2、发展性目标(1) 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2)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匡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照的知识的研究兴趣。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

3、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义,目的使学生对照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预到学习活动中。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三、说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索。(一)教学比的意义第一步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两个条件,请学生解答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启示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

4、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第三步,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让学生用两种求速度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二)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份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比的读写法、各部份的名称,让学生看书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

5、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觅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比与除法、分数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回顾、思量、讨论等活动,在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找出了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看电脑屏幕,用相当于一词来说明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三、交流比1、小强身高148厘米,小明身高12分米,小强和小明身高的比是148:12。2、54又可以说成5比4,又可以写成54o3、星期一六(3)班,实到人数48人,缺勤3人,缺勤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3

6、:48。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两个量之间的比要统一单位,并且要搞清晰是谁和谁比。四、小知识:解答足球赛中的2:0现象。若学生不能自动解决教师将指点: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意义不同。同时从2:0这个比出发,根据求比值的方法,2:0=20=?这个问题,根据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和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得知比的后项不能是O0五、拓展知识介绍黄金分割的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体味,并通过介绍黄金分割的妙处,让学生有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比的意义评课稿教学目标为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比?比同哪些知识有联系?怎

7、样读写比?比有什么用处?怎样求比值?知识点不少,从整节课的课堂效果来看是成功的一节课,虽然中间穿插了停电的小插曲,并未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1、改变了例题的呈现方式。教师精心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处理这些事实,感受到所学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而且就浮现自己身边的事物中。变单纯的课本例题呈现方式为创设生活化的应用情境,教者开课前通过教师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例题的呈现形式为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地探索提供条件。2、教学过程体现了三个字及细、透、广;三个方面分别为一是教者挖掘

8、教材的广,二是例题的讲解的透,三是练习设计的多样性;这节课教学内容多,但教者能准确把握教材,环环紧扣,逐一解决教学内容,每一个知识点都没有遗忘;在练习上题型设计多样,由浅入深,特别是练习题中表格的设计,体现了新旧教材的结合,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比与除法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及六年级学生人数的比等,体现了教者的基本功和对教材的挖掘的深度。3、关注学生整体的教学活动状况。数学教学不应该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只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数学思维训练。这节课蒋老师能冲破传统数学课堂的局限,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从来就不是书本上的枯燥学

9、问,它的身影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的价值就来自你我的生活。总之,这节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应用意识,课上得生动活泼。圆的周长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8991页例1和"做一做"题目,以及练习二十三第1一6题。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圆的周长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掌握长(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的开始,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通过圆的周长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掌握求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

10、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圆周长的知识在几何初步教学中是很重要的。3、教材的结构层次及编排意图为了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学圆的周长之前,先对长方形的周长概念进行复习,引出圆的周长,并让学生环绕课题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针对问题展开教学。这非但体现了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的理念,同时,也为本节课探索圆的周长指明了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合作探索,动手操作直观演示,使学生找出基本规律,从而掌握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了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并运用新知,在练习的设计上

11、,除编排了巩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的练习之外,还编入了一些稍有变化的题目,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防止思维定势,也培养了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4、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探索活动,他们希冀能够在活动中自己去研究事物、发现问题,更渴望能在研究活动中解决自己的疑问,从中获得成功的欢跃。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教学的主要内容,本节课我着重通过开展丰富的探索实验活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根据以上结构特点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在体验圆周率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总结和运用求圆周长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

12、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量、团结协作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此外,通过对有关资料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教学重难点和关键重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学生以合作实践,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圆周率的含义。关键: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6、教学具的准备模型圆,几个直径不同的圆形,线、直尺等。二、说教法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1)运用启示式的教学方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

13、交往、互动,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突破了"以教为中心,学环绕教转"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具体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发现规律,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老师赋予点拨引导,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2)小组合作、实验发现法。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我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测量、计算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争议,有所创新,互助互学,构建活动化教学过程。三、说学法“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学习过程中,我主要指导学生

14、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寻求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2)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也是当今数学教学提倡的学习方向。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四、说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根据本节知识认识新概念抽象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两名运动员骑车分别沿着正方形、圆形路线跑跑。先让学生观察并思量:如果要求沿着正方形所跑的路程,实际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知识。接着提问:如果要求沿着圆形所跑路程,实际是求圆的什么呢?让学生揭示课题:圆的

15、周长(板书)正方形的周长我们会求,那末圆的周长该怎样求呢?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探索新知1 .教具演示,直观感知,认识圆周长。心理学实验证明,”理解的知识才干坚固掌握,理解的标志是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出示教具铁丝圆、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板书),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接着师生合作用线绕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最后学生同桌合作用两种方法量出圆片的周长,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2 .揭示矛盾,产生探索新知欲望。我用一根绳

16、子一端拴着一个粉笔头,一舞动就会形成一个圆,让学生说出它的周长怎么测量。很明显用刚才的线绕法、滚动法都无法测量,产生矛盾,从而使学生产生去探讨求圆周长的普通方法。3 .操作实验。第一层次:观察猜想。让学生猜一猜,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有关呢?圆的周长会是直径的几做?第二层次:量一量,验证猜想。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生应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我让学生分组做个小实验,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圆,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直径,并把数据填入下表中(见书)。通过测量,汇报。学生观察数据,通过对照、发现: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些。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任何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

17、些。从而得出,圆的周长与它直径的关系,突破了本节的难点。通过第二步的教学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技能、技巧,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的能力。4 .介绍圆周率先介绍表示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称它为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二圆周率(P)板书再介绍P的读写法。最后介绍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与圆周率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指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小数,小学阶段取它的近似值为3.14。5 .圆周长公式的推导根据圆周长与它的直径关系,让学生思量知道圆的直径、半径怎样求圆周长。通过思量学生独立地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X圆周率,用字母表示为C=Pd或者根据直

18、径、半径的关系写成C=2pr(板书),你会求刚才粉笔头舞动形成的圆的周长吗?通过这一步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初步运用新知1.教学例1,完成课本“做一做”。多年的小学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关键是看我们设置的情景和学生的生活是不是密切联系,是不是唤起了学生的已有表象。所以在学习例题中我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质疑问难。新知总结对上面所学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作一次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要求圆周长时,必须设法求得圆的直径或者半径。这样使学生对求圆周长有明确的认识,进一步

19、深化重点。新知运用基础训练是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 所以在本节练习中我以基础练习为主,适当补充国家教委加强与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意见中提出:识,形成熟练技能和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了提高练习。基础练习1 .求下列各圆的周长2 .下面的说法对吗?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p倍。圆的直径是它的周长的p分之一。(大圆的圆周率小于小圆的圆周率。(通过判断,匡助学生巩固新概念,加深对圆周率的理解。3.我们再来判断前面两名运动员谁先跑彻底程?为什么?通过带有一定摹仿的练习,匡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强化重难点。提高练习在我们小学的校园里,有一棵很大的树,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到这棵大树截面的直径?通过有一定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的亲身体验思维的乐趣,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网回归评价提问:同学们,你有什么收获?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知识以及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点击下载:小语全册试题小数全册试题小语全册课件小数全册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