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权重赋值表.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20530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权重赋值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权重赋值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权重赋值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权重赋值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权重赋值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权重赋值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 权重赋值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等保2.0三级安全通用要求权重赋值表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篁赋值1物理和环境安全物理位置选择机房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0.22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地下室,否则应加强防水和防潮措施。0.53物理访问控制机房出入口感配置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14防盗窃和防破坏应将设备或主要部件进行固定,并设置明显的不易除去的标记:0.25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0.56应设置机房防盗报警系统或设置有专人值守的视频监控系统.17防雷击应将各类机柜、设施和设备等通过接地系统安全接地:0.58应采取措施防止感应雷,例如设防雷保安器或过压保

2、护装置等.0.79防火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消防系统,能够自动检测火情、自动报警,并自动灭火:110机房及相关的工作房间和辅助房应采用具有耐火等级的建筑材料:0.211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置隔离防火措施。0.712防水和防潮应采取措施防止雨水通过机房窗户、屋顶和墙壁渗透:0.513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0.514应安装对水敏感的检浦仪表或元件,对机房进行防水检测和报0.515防静电应安装防部电地板并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0.2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6应采用措施防止静电的产生,例如采用静电消除器、佩戴防静电手环等.0.217温湿度控制

3、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118电力供应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置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0.519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120应设置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121电磁防护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0.222应对关键设备实施电磁屏蔽.123网络和通信安全网络架构应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124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125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126应避免将重要网络区域部署在网络边界

4、处且没有边界防护措施;127应提供通信线路、关健网络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128通信传输应采用校验码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129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敏感信息字段或整个报文的保密性.130边界防护应保证跨越边界的访问和数据流通过边界防护设备提供的受控接口进行通信.131应能够对非授权设备私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或检10.5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32应能够对内部用户非授权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限制或检0.533应限制无线网络的使用,确保无线网络通过受控的边界防护设备接入内部网络.134访问控制应在网络边界或区域之间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访问控制规则

5、,默认情况下除允许通信外受控接口拒绝所有通信:135应删除多余或无效的访问控制规则,优化访问控制列表,并保证访问控制规则数量最小化:136应对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和协议等进行检查,以允许/拒绝数据包进出:137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进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允许/拒绝访向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138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对内容的访问控制.0.539入侵防范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防止或限制从外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140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检测和限制从内部发起的网络攻击行为:0.741应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行为进行分析,实现对网络攻击特别是未知的新型网络攻

6、击的检测和分析:0.742当检测到攻击行为时,记录攻击源IP、攻击类型、攻击目的、攻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0.743恶意代码防范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题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并维护感意代码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144应在关键网络节点处对垃圾邮件进行检测和防护,并维护垃圾邮件防护机制的升级和更新。1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45安全审计应在网络边界、重要网络节点进行安全审计,审计漫盅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146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147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

7、除、修改或覆盖等。0.548应确保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149审计记录产生时的时间应由系统范围内唯一确定的时钟产生,以确保审计分析的正确性.0.250应能对远程访问的用户行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行为等单独进行行为审计和数据分析。151集中管控应划分出特定的管理区域,对分布在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控;152应能够建立一条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对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理:153应对网络链路、安全设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等的运行状况进行集中监测,154应对分散在各个设备上的审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集中分析:155应对安全策略、薪意代码、补丁升级等安全相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1

8、56应能对网络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进行根别、报警和分析.157设备和计算安全身份鉴别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身份鉴别信息具It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158应具有登录失败处理功能,配置并自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相关措施;0.7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59当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鉴别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听:160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161访问控制应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162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0.763应及

9、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0.764应进行角色划分,并授予管理用户所需的最小权限,实现管理用户的权限分离:165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拄制策略规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规则;166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或进程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0.767应对敏感信息资源设置安全标记,并控制主体对有安全标记信息资源的访问.0.568安全审计应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每个用户,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垂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169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170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

10、除、修改或覆盖等;0.571应确保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172应对审计进程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中断;0.573审计记录产生时的时间应由系统范围内唯一确定的时钟产生,以确保审计分析的正确性.0.2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74入侵防范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175应关闭不需要的系统服务、默认共享和高危端口:176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或网络地址范围对通过网络进行管理的管理终端进行限制;177应能发现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在经过充分测试评估后,及时修补漏洞。178应能够检测到对重要节点进行入侵的行为,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0.579恶意代码防范应

11、采用免受感意代码攻击的技术措施或采用可信计算技术建立从系统到应用的信任性,实现系统运行过程中重要程序或文件完整性检测,并在检测到破坏后进行恢复.180系统资源控制应限制单个用户或进程对系统资源的最大使用限度:0.581应提供重要节点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182应对亶要节点进行监视,包括监视CPU、硬盘、内存等资源的使用情况:0.583应能够对重要节点的服务水平降低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0.584应用和数据安全身份鉴别应对登录的用户进行身份标识和鉴别,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鉴别信息具有熨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185应提供并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多次登录失败后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

12、施;0.786应强制用户首次登录时修改初始口令:0.787用户身份鉴别信息丢失或失效时,应采用技术措施确保鉴别信息重置过程的安全;0.7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88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鉴别,且其中一种鉴别技术应使用密码技术来实现.189访问控制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对登录的用户分配账户和权限:190应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0.791应及时删除或停用多余的、过期的账户,避免共享账户的存在:0.792应授予不同账户为完成各自承担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193应由授权主体配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规定主体对客体的访问

13、规则,194访问控制的粒度应达到主体为用户级,客体为文件、数据库表级、记录或字段级;0.595应对敏感信息资源设置安全标记,并控制主体对有安全标记信息资源的访问.0.596安全审计应提供并启用安全审计功能,审计覆盖到蜉个用户,对垂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197审计记录应包括事件的日期和时间、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成功及其他与审计相关的信息;198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定期备份,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0.599应确保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1100应对审计进程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中断;0.5101审计记录产生时的时间应由系统范围内唯一确定的时钟产生,以

14、确保审计分析的正确性;0.2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02软件容错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验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内容符合系统设定要求;1103在故障发生时,应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0.5104在故障发生时,应自动保存易失性数据和所有状态,保证系统能螭进行愎复.0.5105资源控制当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能够自动结束会话;0.5106应能够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0.2107应能够对总个账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0.2108数据完整性应采用校验码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

15、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11109应采用校殴码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完整性,包括但不限于鉴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重要审计数据、重要配置数据、重要视频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1110数据保密性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签别数据、亶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1111应采用密码技术保证重要数据在存储过程中的保密性,包括但不限于鳖别数据、重要业务数据和重要个人信息等.1112数据备份恢旦应提供重要数据的本地数据备份与恢旦功能:1113应提供异地实时备份功能,利用通信网络将重要数据实时备份至备份场

16、地:1114应提供重要数据处理系统的优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1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15剩余信息保护应保证鉴别信息所在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0.5116应保证存有敏感数据的存储空间被释放或重新分配前得到完全清除。0.5117个人信息保护应仅采集和保存业务必需的用户个人信息:1118应禁止未授权访问和非法使用用户个人信息。1119安全策略和管理制度安全策略应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1120管理制度应对安全管理活动中的各类管理内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1121应对要求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日常管理操作建

17、立操作规程;1122应形成由安全策略、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记录表单等构成的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体系.1123制定和发布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1124安全管理制度应通过正式、有效的方式发布,并进行版本控制。0.5125评审和修订应定期时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对存在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0.5126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岗位设置应设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设立安全主管、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1127应设立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岗位,并定义部门及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1128应成立指导和

18、管理信息安全工作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其最高领导由单位主管领导委任或授权.1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29人员配备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系统管理员、网络管理员、安全管理员等:1130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不可兼任.0.7131授权和审批应根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明确授权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和批准人等;1132应针对系统变更、重要操作、物理访问和系统接入等事项建立审批程序,按照审批程序执行审批过程,对重要活动建立逐级审批制度;0.7133应定期审查审批事项,及时更新需授权和审批的项目、审批部门和审批人等信息.0.5134沟通和合作应加强各类管理人员之间、组织内部机构之间以及信息安全职能部门内部的合作与

19、沟通,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共同协作处理信息安全问题;0.5135应加强与兄弟单位、公安机关、各类供应商、业界专家及安全组织的合作与沟通;0.5136应建立外联单位联系列表,包括外联单位名称、合作内容、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0.5137审核和检杳应定期进行常规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系统日常运行、系统漏洞和数据备份等情况;1138应定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现有安全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安全配置与安全策略的一致性、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等;1139应制定安全检查表格实施安全检查,汇总安全检查数据,形成安全检查报告,并对安全检查结果进行通报。0.5140人员录用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人

20、员录用:1141应对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背景、专业资格和资质等进行审查,对其所具有的技术技能进行考核:1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42应与被录用人员签署保密协议,与关键岗位人员签署岗位费任协议.1143人员离岗应及时终止离岗员工的所有访问权限,取回各种身份证件、钥匙、徽电等以及机构提供的软硬件设备:1144应办理严格的调离手续,并承诺调离后的保密义务后方可离开.1145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应对各类人员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并告知相关的安全责任和惩戒措施:1146应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对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进行培训:0.5147应定期对不同岗位的人员进行技能考核

21、.0.5148外部人员访问管理应确保在外部人员物理访问受控区域前先提出书面中请,批准后由专人全程陪同,并登记备案:1149应确保在外部人员接入受控网络访问系统前先提出书面申请,批准后由专人开设账户、分配权限,并登记备案;1150外部人员离场后应及时清除其所有的访问权限;0.5151获得系统访问授权的外部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不得进行非授权操作,不得复制和泄露任何敏感信息.0.7152安全建设管理定级和备案应以书面的形式说明保护对象的边界、安全保护等级及确定等级的方法和理由;0.7153应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定级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0.7154应确保定级结果经过相关部门

22、的批准;0.5155应将备案材料报主管部门和相应公安机关备案.0.5156安全方案设计应根据安全保护等级选择基本安全措施,依据风险分析的结果补充和调整安全措施;1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57应根据保护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及与其他级别保护对象的关系进行安全整体规划和安全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应包含密码相关内容,并形成配套文件I1158应组的相关部门和有关安全专家对安全整体规划及其配套文件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进行论证和审定,经过批准后才能正式实施.0.5159产品采购和使用应确保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1160应确保密码产品与服务的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要求;1161应先对产品

23、进行选型测试,确定产品的候选范围,并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0.7162自行软件开发应确保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物理分开,测试数据和测试结果受到控制:1163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说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方法和人员行为准则,0.7164应制定代码编写安全规范,要求开发人员参照规范编写代码:0.7165应确保具备软件设计的相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对文档使用进行控制;0.5166应确保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安全性进行测试,在软件安装前对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进行检测:0.5167应确保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准,并严格进行版本控制:0.5168应确保开发人员为专职人员,开发人员的开发活

24、动受到控制、监视和审查.0.5169外包软件开发应在软件交付前检测软件质量和其中可能存在的恶意代码:1170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文档和使用指南:0.5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71应要求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可能存在的后门和隐蔽信道.0.5172工程实施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竞工程实施过程的管理:0.5173应制定工程实施方案控制安全工程实施过程:0.5174应通过第三方工程监理控制项目的实施过程。0.2175测试验收应制订测试验收方案,并依据测试验收方案实施测试验收,形成测试验收报告;0.5176应进行上线前的安全性测试,验证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并出具安全测试报

25、告,安全测试报告应包含密码应用安全性测试相关内容.1177系统交付应制定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0.5178应对负责运行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0.5179应确保提供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导用户进行运行维护的文档。0.5180等级测评应定期进行等级测评,发现不符合相应等级保护标准要求的及时整改;1181应在发生理大变更或级别发生变化时进行等级测评;0.5182应确保测评机构的选择符合国家存关规定。1183服务供应商管理应确保服务供应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1184应与选定的服务供应商签订相关协议,明确整个服务供应链各方需履行的信息安全相关义务;

26、1185应定期监视、评审和审核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并对其变更服务内容加以控制.0.5186安全运维管理环境管理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机房安全,对机房出入进行管理,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消防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1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87应对机房的安全管理做出规定,包括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和机房环境安全等;0.5188应不在重要区域接待来访人员和桌面上没有包含敏感信息的纸档文件、移动介质等。0.5189资产管理应编制并保存与保护对象相关的资产清单,包括资产责任部门、重要程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0.7190应根据资产的重要程度对资产进行标识管理,根据资产的价值选择相

27、应的管理措籁;0.5191应对侑息分类与标识方法作出规定,并对信息的使用、传输和存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0.5192介质管理应确保介屈存放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实行存储介质专人管理,并根据存档介贷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0.5193应对介质在物理传输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情况进行控制,并对介质的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0.2194设备维护管理应对各种设备(包括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I195应对配套设他、软硬件维护管理做出规定,包括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涉外维修和服务的审批、维修过程的监督控制等:0.7196应确保信息处理设备必须经过

28、审批才能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含有存储介项的设备带出工作环境时其中重要数据必须加密:0.5197含有存储介质的设备在报废或重用前,皮进行完全清除或被安全覆盖,确保该设备上的敏感数据和授权软件无法被恢复重用.0.5198漏洞和风险管理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识别安全漏洞和隐患,对发现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及时进行修补或评估可能的影响后进行修补:1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199应定期开展安全测评,形成安全测评报告,采取措施应对发现的安全句题.1200网络与系统安全管理应划分不同的管理员角色进行网络和系统的运维管理,明确各个角色的责任和权限:1201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进行账户管理,对申请账户、建立账户、删除

29、账户等进行控制:1202应建立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策略、账户管理、配设管理、日志管理、日常操作、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0.7203应制定重要设备的配置和操作手册,依据手册对设备进行安全配置和优化配置等;0.7204应详细记录运维操作H志,包括日常巡检工作、运行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置和修改等内容:0.7205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对日志、监测和报瞽数据等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发现可疑行为:1206应严格控制变更性运雉,经过审批后才可改变连接、安装系统组件或调整配置参数,操作过程中应保留不可更改的审计日志,操作结束后应同步更新配置信息库;1207应严格控制运雉工具的使用,

30、经过审批后才可接入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应保留不可更改的审计日志,操作结束后应删除工具中的敏感数据I1208应严格控制远程运维的开通,经过审批后才可开通远程运维接口或通道,操作过程中应保留不可更改的审计日志,操作结束后立即关闭接口或通道I1209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应定期检查违反规定无线上网及其他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行为.1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210恶意代码防范管理应提高所有用户的防恶意代码意识,告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系统前进行恶意代码检查等;0.7211应对恶意代码防范要求做出规定,包括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恶意代码的定期查杀等:0.721

31、2应定期验证防范恶意代码攻击的技术措施的有效性.0.5213配置管理应记录和保存基本配置信息,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安装的软件组件、软件组件的版本和补丁信息、各个设备或软件组件的配置参数等;1214应将基本配置信息改变纳入变更范畴,实施对配置信息改变的控制,并及时更新基本配置信息库.0.7215密码管理应采用国家密码管理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的密码算法;1216应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I217变更管理应明确变更需求,变更前根据变更需求制定变更方案,变更方案经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施:0.7218应建立变更的申报和审批控制程序,依据程序控制所有的变更,记录变更实施过程.0.521

32、9应建立中止变更并从失败变更中恢复的程序,明确过程控制方法和人员职责,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练。0.5220备份与恢熨管理应识别需要定期备份的垂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1221应规定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保存期等:0.7序号类别控制点要求项权重赋值222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策略和恢复策略、备份程序和恢旦程序等。0.7223安全事件处置应及时向安全管理部门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1224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不同安全事件的报告、处置和响应流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处理、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等;1225应

33、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处理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原因,收集证据,记录处理过程,总结经验教训;0.7226对造成系统中断和造成信息泄漏的重大安全事件应采用不同的处理程序和报告程序.0.5227应急预案管理应规定统一的应急颈案框架,具体包括自动颈案的条件、应急组以构成、应急资源保障、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1228应制定重要事件的应急预案,包括应急处理流程、系统恢复流程等内容:I229应定期对系统相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并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0.7230应定期对原有的应急颈案重新评估,修订完善.0.5231外包运维管理应确保外包运维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1232应与选定的外包运维服务商签订相关的协议,明确约定外包运维的范围、工作内容:1233应确保选择的外包运维服务商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均具有按照等级保护要求开展安全运能工作的能力,并将能力要求在签订的协议中明确;1234应在与外包运维服务商签订的桥议中明确所有相关的安全要求。如可能涉及对敏感信息的访问、处理、存储要求,对IT基础设施中断服务的应急保障要求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