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2章-第1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2章-第1节.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课标解读1了解荒漠化的概念、类型。2理解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3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原则、重点和措施。4学会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探寻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新课导入建议楼兰遗址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北境,孔雀河道南岸7千米处,罗布泊的西北角。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早在2世纪以前,楼兰就是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古楼兰是丝绸之路上西出阳关的第一站,当年在这条交通线上“使者相望于道”,交通繁
2、忙,城市经济繁荣。奇怪的是,声名赫赫的楼兰王国却从4世纪之后,史不记载,传不列名,突然销声匿迹了。你知道古楼兰为什么消失吗?导入新课。,演示结束,荒漠化,干旱、半干旱,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1/4,2/3,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大兴安岭,新疆,高原,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贫乏,稀少,沙质,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人口激增,过度放牧,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土地,维护生态平衡,风沙危害,生物措施,能源,人口,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问题导思】1荒漠化只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吗?【提示】不是,在一些湿润、半湿润地区也会出现荒漠化现象。2石质荒漠化主要分布于我国哪个地区?是如何形成的?
3、【提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主要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的。,2.荒漠化的类型荒漠化按其形成原因、分布地区和特点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1)土地沙漠化: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主要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非沙土地逐渐演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如科尔沁沙地。,(2)石质荒漠化:在我国的亚热带湿润区域的石质山地,由于山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受严重破坏,坡地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土地性状全面改变,最终形成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形成类似于荒漠的景观。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表现尤为明显。(3)次生盐渍化:在
4、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集聚所形成的现象。土地次生盐渍化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2)下列荒漠化问题与所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次生盐渍化B西南喀斯特地区红漠化C西北干旱地区沙漠化D黄淮海地区石漠化【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荒漠化的含义主要是指土地退化,而土地退化有多种表现形式。(2)明确不同荒漠化主要分布的地区不同,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解析】第(1)题,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强烈,风沙危害普遍,生态环境更脆弱;土地荒漠化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5、且后者尤为重要;三江平原过度开垦造成的主要危害是湿地破坏。第(2)题,江南丘陵地区的典型土壤为红壤,植被破坏后形成寸草不生的类似荒漠的景观,被称为“红色沙漠”;喀斯特地区石质山地植被破坏后,岩石裸露,石漠化突出;黄淮海地区如果灌溉不当,易形成次生盐渍化。【答案】(1)D(2)C,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问题导思】1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什么?并分析成因?【提示】干旱。(1)深居大陆内部,距海远。(2)山岭重重阻挡夏季风。2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自东向西依次更替的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自然地域分异的什么规律?【提示】西北地区自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从海洋带来的水汽越来越少,降水越来越少。这体现了从
6、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地域分异规律。,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首先是人口的压力,人口的激增加大了对环境的压力,其次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的利用加速了荒漠化的形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如下图所示:,(2)图示地区最主要是农业生产区是_,发展农业的主导自然因素是_。(3)近年该农业区超强度开发,试分析将会产生什么生态环境问题。【思路点拨】首先据经纬度和重要的地理事物对本地区定位,结合本地区的气候特点确定影响农业的主导因素,根据本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考虑农业超强度开发的影响。,【解析】由图
7、示可知该区自然景观以荒漠为主,农业生产区分布在河西走廊地区。结合经纬度可得:河西走廊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少,灌溉水源是制约该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该地区大气降水少,水源缺乏,若农业用水过度,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加上该地强烈的太阳辐射、旺盛的蒸发、大风等作用,便 会产生土地荒漠化问题。,【答案】(1)荒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加之高原、山脉的阻挡,降水稀少(2)河西走廊水源(3)如果农业开发超过水资源的承载力,耕(土)地得不到足够的水源灌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非常有限),(因气候干旱)在强烈的太阳辐射、蒸发和风力作用下,将出现土地荒漠化问题。,荒漠化的防治措施,【问题导思】1宁夏沙坡头
8、为什么不采用造林固沙,而是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提示】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多流沙活动,植被种植后很难成活,且成活后维护管理成本极高。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的存活,是因地制宜综合整治沙漠的重要一环。,2为什么说解决了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就可以有效防治荒漠化?【提示】农牧区的传统能源是以薪柴为主,对植被破坏严重,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有利于保护植被。,荒漠化防治应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具体措施如下:1合理利用水资源,(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旱涝灾害水土流失
9、ABC D(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过度用水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上游拦截河水A BC D,(3)综合治理和保护民勤环境的合理措施有()A放弃全部耕地B合理调水C加强能源建设D大量开采地下水,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确定该地区在我国所处的位置。(2)从材料中读出绿洲消失的人为原因。,【解析】民勤县降水少而蒸发量大,用水量大,水资源缺乏,而且风沙肆虐,使得田园荒废,因此,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及土地荒漠化。当地过度用水和上游大量拦截河水使得民勤的绿洲受到严重破坏,面临消失的危险。水是影响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既要节约、合理利用水资
10、源,也要搞好上游地区与中、下游地区间的协调,也可适当地从外流域调水。【答案】(1)D(2)C(3)B,备选要点和备选例题(教师用书独具)沙尘暴的成因及影响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强冷空气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只有足够的冷空气,才有可能形成强的气压梯度,促进大气环流的运行。丰富、干燥、疏松的沙尘物质是沙尘暴形成的地面条件。近年来,我国北方地区春天气温常常偏高,土壤解冻的时间比往年提前,加速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而北方地区冬、春季节降水少,地表土壤干燥、疏松,植被还未形成,难以抑制沙尘暴的形成。,沙尘暴的形成要有不稳定的地表热层结构。在沙尘暴发生的前几天往往有持续高温天气,从而促进上升气流的活
11、动,增强气流对地面的扰动,所以在冷暖交替的春季最易形成沙尘暴,我国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3月4月。(2)人为原因滥垦、滥牧、滥伐、滥用水资源,使地面植被减少。,2沙尘暴的影响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沙尘暴也是“天使”:她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迁移;她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她可以抵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高原和_平原。(3)说明图甲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4)指出图乙所示沙尘暴的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12、解析】本题以沙尘暴作为切入点综合考查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解题关键是从题干中正确获取信息和熟悉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从题目中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从图甲中可知在我国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北方,尤其是西北地区;由图乙可知,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多发季节为2、3、4、5月份(冬未和春季);由图乙可以看出我国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规律呈周期性。,(1)、(2)通过读图,并结合中国主要地形区的知识即可完成。(3)从图甲可以看出,我国西北地区为强沙尘暴的多发地区,该地区距海洋遥远,各方水汽难以到达,这里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沙漠广布。(4)读图乙可知,华北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2、3、4、5月份,即主要发生在冬
13、末和春季;沙尘暴发生的前提是气候干旱,动力条件为大风,还要有丰富的沙源地。,【答案】(1)塔里木柴达木(2)准噶尔黄土华北(3)干旱、半干旱气候(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2、3、4、5月)。(地表)增温快,表土疏松(或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图表展示教材第18页图2.5黄沙掩盖下的丝绸之路,解图精要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丝绸之路与现代的公路干线相距甚远,前者位于现今沙漠的腹地,后者更贴近昆仑山山麓。这充分反映出沙进人退的局面。2古绿洲因为人口的增加和上游盲目开荒,用水不当,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荒漠地区一旦失去水源也就失去了生
14、存的基础,绿洲失去水源就会逐渐荒漠化,人们不得不溯水而上,重建家园。3交通线在沙漠地区要经过绿洲,一般有两种考虑:一是获得水源;二是经过众多的绿洲城镇,增加交通量。,图表应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区域内,与古代相比,当代()A河流水量更大B城镇向河流上游迁移C交通线离山地更远D山地森林覆盖率更低(2)图示区域城镇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破坏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 D地面沉降,【解析】第(1)题,通过读图可知:当代聚落分布逐渐向河流源头、山麓附近迁移。故选B。第(2)题,该区域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严重,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现象日益严重。故选B
15、。【答案】(1)B(2)B,教材第17页活动【答案】从图2.3“荒漠化效应和水气生相互作用”可以看出,植被、降水、径流、气候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整体,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变化,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植被覆盖减少后,水的下渗减弱,径流加强、蒸发加强,从而导致地面变干燥。而地面变干燥后,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植被恢复更加困难。,植被覆盖减少不仅会引起地表水的变化,还会引起气候的变化。由于植被蒸腾作用减弱,空气湿度减小,降水减少、蒸发加强又会导致地面变干燥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图2.3用联系图的方式揭示了水气生的相互作用,其中水分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也反映
16、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教材第20页活动【点拨】首先据材料,知道萨赫勒地区位于沙漠边缘的特殊位置,据气候资料图判断出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对于该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可借助我国西北地区情况进行分析。【答案】1.潜在的荒漠化威胁是由本区的地理位置和水热等气候条件决定的。本区位于干旱与半干旱、沙漠与草原的过渡地带,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少而蒸发旺盛,这就为荒漠化的形成提供了条件。,4从循环图中可以看出问题的源头在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因而解决的措施是控制人口数量,同时也要保证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的保护并举。,2012年6月17日是第18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据此回答下题。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
17、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区B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D土壤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解析】荒漠化是在自然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一些半湿润、湿润地区也会出现,土壤盐渍化也属于土地荒漠化。【答案】C,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据此完成第23题。2下列关于西北地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本区自东向西降水递减是因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B大风是本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C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主要在于干旱的自然环境D塔里木盆地多属于干旱和极端干旱区,分布有大面积的沙漠和戈壁,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植被由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
18、化原因是()A水分差异B热量差异C地形差异 D人类耕作方式的不同【解析】第2题,干旱是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第3题,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的降水由东向西递减,植被呈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答案】2.B3.A,5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是()A扎设草方格沙障固沙B消除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C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D改善荒漠区局部小气候【解析】我国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在西北地区由于人们破坏植被,荒漠化土地蔓延;西北地区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因此因地制宜开发这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植被,符合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的最有效措施就是恢复荒漠区自然植被。【答案】4.C5.C,【解析】荒漠化的过程实质是土地退化的过程,荒漠化的形成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是西北地区荒漠化发生的潜在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对荒漠化的蔓延起决定性作用。解决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最有效的措施是恢复自然植被。【答案】(1)干旱递减增强(2)气候干旱。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多大风,风力作用显著;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沉积物。(3)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4)土地生产力土地恢复自然植被,课时作业(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