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一节种群的特征.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07197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一节种群的特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一节种群的特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一节种群的特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一节种群的特征.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一节种群的特征.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一节种群的特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第四章一节种群的特征.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节种群的特征,一则笑话疯子:“让所有的人都死光,就留我一个!”旁人:“如果你自己种粮食,谁给你织布?”疯子:“那就再留个织布的吧。”旁人:“你会做木工吗?会打铁吗?”疯子:“再留一个木工和一个铁匠吧。”旁人:“你们会炼铁吗?会开矿吗?还有,会看病吗?会制药吗?”疯子:“哎呀,那就全留下罢!”,看来,世界上任何生物个体都是不能单独生活的!每个生物个体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生物个体打交道包括同种的和不同种的。,下列叙述中属于种群的是: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2.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3.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鱼4.登月湖和胥浦河的鲤鱼,知识回顾,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一

2、)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二)要点:、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个体之 间相互联系。,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某水体中的鱼,捕捞多少,才会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二、种群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有的但个体没有的特征。,(一)种群密度,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内非洲鲫鱼的数量;每平方千米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注意:种群密度不同于种群的大小(是指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多少),特点: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

3、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差异很大;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经济效益才最好?,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问题探讨,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样方法,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估计值,举例:选取1m2山地,计算马尾松为20棵,则该样方的马尾松密度为20/1=20(棵/m2),使用范围:多用于植物,如何调查一片草地中蒲公英的数量?,问题探讨:,样方法-植物,(1)确定调查对象 蒲公英,(2)选取样方,(3)计数,(4)计算种

4、群密度,样方,1 2 3 4 5 6 7 8 9 10,11 13 12 14 12 10 13 17 11 15,N=,11+13+12+14+12+10+13+17+11+15,10,=12.8,N=13株m2,(1m2),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记数方法:,蒲公英,其他植物,样方法的注意点:,1.选取样方的原则是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任何主观性2.常用的取样方法有点状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3.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如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密度?,连续5年,来盐城越冬的丹顶鹤都超过700只,占全球现有野生丹顶鹤数量的近一半。,(2)标记重捕法 常用于大多数动物的种

5、群密度的调查含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则:,可得,N=,m(重捕中标志数),M(总标志数),n(重捕个体数),N:M=n:m,计算公式:,练一练: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25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91条,其中有标记的为25只,请估算这个池塘中共有鲫鱼多少条?,455条(91/25125),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

6、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头。,(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其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96,BC,标志重捕法的注意问题:,A.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的寿命和行为不会产生伤害B.标志物不能醒目,不能影响被标志动物正常的生活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期内不能脱落D.在调查期内应该没有太多个体出

7、生与死亡,同时也没有太多的个体的迁入与迁出。,种群密度是会变化的!,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相关生物引起种群密度改变,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2、出生率与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

8、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例如: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出生1862个孩子,该年度人口出生率为_,1.862,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何?,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口增长很快,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生率高,死亡率低是导致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增加,降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必须降低出生率,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A B C D,D,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 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3、迁

9、入率与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种群,迁出,迁入,练一练: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性别比例适当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4.年龄组成,概念,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老年(丧失生殖能力),年龄的三个阶段:,、年龄组成一般分三种类型:,A,B,C,思考:上图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的是_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的是_种

10、群数量会稳定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属于稳定型的是_,A,B,C,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增长型,特点:幼年个体大量成长为成年会产生后代,老年个体死亡的少,出生的比死亡的多,老年,成年,幼年,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老年,成年,幼年,在一定时期内出生的新个体数接近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种群中个体数目保持相对稳定。,:特点是各年龄期的个体 数比例适中。,稳定型,老年,成年,幼年,新出生的个体不能补偿衰老死亡的个体数。,:特点是老年个体较多,幼年个体偏少。,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衰退型,1960年世界主要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稳定型,1960年世界主要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

11、增长型,5 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雌雄相当型:特点是雌性和雄性个体数目大体相等。这种类型多见于高等动物。,类型,雌多雄少型:特点是雌性个体显著多于雄性个体。这种类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猪、鸡及蜜蜂等,象海豹群体,蜂群中几百只雄蜂,一只蜂王和几十万只工蜂都是雌蜂。,特点是雄性个体明显多于雌性个体。这种类型较为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雌少雄多型:,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进而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 的密度,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对种群密度有什么影响?,2004年,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白皮书发布

12、会上指出,我国男女(0至4岁)性别比例接近120:100,远超国际认同的可以容忍的最高警戒线107。张翼认为,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五、种群的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1.随机分布指的是每一个个体在种群分布领域中各个点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容易产生。例如,森林地被层中一些蜘蛛的分布与面粉中黄粉虫的分布,以种子繁殖的植物在自然散布于

13、新的地区时也经常体现为随机分布。,2.均匀分布的特征是,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3.集群分布的特征是,种群个体的分布很不均匀,常成群、成簇、成块或成斑块地密集分布,各群的大小、群间的距离、群内

14、个体的密度等都不相等,但各群大都是随机分布。其形成原因是: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丰富与贫乏镶嵌;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集群分布是最广泛存在的一种分布格局,在大多数自然情况下,种群个体常是成群分布,如放牧中的羊群,培养基上微生物菌落的分布,另外,人类的分布也符合这一特性。,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预测某地人口未来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 A、人口数量 B、人口密度 C、性别比例 D、年龄结构,D、年龄结构,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C种群一经形成

15、,其特征不变,1、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D,2、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1)此图表示_型的种群。(2)该种群中_个体多,_个体少。(3)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种群)年龄组成与此图大体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为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政策。,增长,年轻的,年老的,不断增长,计划生育,种群密度,决定种群个体数目变动的关系图,总结:,1、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单位;,2、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研究种群的核心问题;,3、与种群数量变化紧密相关的是种群的下

16、列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有迁入率与迁出率、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成群分布。,种群的特征:,直接反映种群的繁荣与衰退的特征是什么?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变化的特征是什么?能够预测种群变化方向的特征是什么?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特征是什么?,思考?,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出现“J”

17、型增长,理想条件:食物(养料)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Nt=N0t,增长率=-1保持不变,=,第二年的数量,第一年的数量,(1)“J”型增长曲线,环境条件有限,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增长率=0,(2)“S”型增长曲线,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人类活动,种群数量的变化,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例、鱼类的捕捞,害虫的防治,例、蝗虫,巩固练习,1、下列因素能引起种群密度增大的有。A种群中幼年个体增多B种群性别比例改变C环境中水热条件适宜D种群中幼年个体减少E环境中天敌增多F环境中阳光不足G寄生生物增

18、多H寄生生物减少2、下列各项属于种群的有。、一片农田中的全部水稻、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类、一口池塘中全部鲫鱼、一个院子里的全部葡萄、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一个农民种的全部水稻、一窝蚂蚁、一个狼群、一片草原上全部老鼠,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下图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老年中年幼年,A B C,(1)我国在5060年代出现生育高峰,因此造成70年代初期人口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鱼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这将会使被捕捞的鱼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为图 所示类型。,A,C,A,4、下

19、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繁殖B一个种群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C种群的个体数量是经常变动的D种群内的个体间常因食物和空间而发生竞争,D,5、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100只环颈雉引入某岛屿。一年后,经取样调查,测得种群数量增加到150只。两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A200只 B225只 C250只 D300只,B,6、螺旋蛆蝇是家畜的毁灭性寄生虫。在实验室里对两组数量相同的螺旋蛆蝇进行不同的处理:一组使用杀虫剂;另一组使用电离辐射促使其雄性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减少,但从第2代以后螺旋蛆蝇种群的年龄组

20、成又变成 型,个体数量回升,说明这种蛆蝇,并用现代生物进化论解释这种回升现象。(2)用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的方法在遗传学上叫,用这种方法能使种群出生率,种群年龄组成变成 型。这种方法不易产生适应,效果好,但起效慢,原因是。(3)若对a组从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预计群体714代数量变化曲线会是什么样的?由此可见是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好还是交替使用不同杀虫剂好?,【解析】(1)第2代后种群数量回升表明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说明这种蛆蝇已对杀虫剂产生适应。原因是通过杀虫剂的逐代选择作用使抗杀虫剂的基因出现的频率不断提高。(2)电离辐射促使雄性不育属人工诱变,它使种群出生率下降,种群年龄组成变为衰退型。起效慢的原因是人工诱变效率较低,需要在多代中反复进行才能使雄性不育个体增多。(3)从第7代起改用另一种杀虫剂处理,714代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图中a曲线相似。交替使用不同杀虫剂害虫难以适应,杀虫效果较好。,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