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教学随笔.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520834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3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光启蒙教学随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月光启蒙教学随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月光启蒙教学随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月光启蒙教学随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月光启蒙教学随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光启蒙教学随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光启蒙教学随笔.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月光启蒙教学随笔 月光启蒙教学随笔1教学目标:1. 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歌谣的韵味,月夜的美妙。2. 学生通过赏意境,品语言,感受文中洋溢的浓浓的母爱。3. 理解*第五自然段与最后一小节所表达的意义。教学重点:品味歌谣童谣的语言风格,体会这些童谣对作者幼年的启蒙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 导出课题唐代诗人孟郊,忘不了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游子吟;(幻灯映出该诗,示意学生吟诵)现代作家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给她的文学启蒙,于是写下了感人的回忆录(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2. 初步审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什么叫“启蒙”?

2、(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者随机归纳: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开导;蒙,蒙昧无知。)那么,“月光启蒙”该怎么理解?(学生尝试讲述见解,教者随机归纳: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具体解释了“月光启蒙”,点明了课题。(学生速读,找出课文末节,幻灯出示末节)对,这就是作者对“月光启蒙”的解释。我们来读一读(逐句引读)“月光启蒙”就是(生齐)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月光启蒙”就是(生齐)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月光启蒙”就是(生齐)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

3、、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二、整体感知1. 提示自读要求多么不可思议: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让我们认真通读课文,根据有关内容归纳:(学生自由读书,尝试概括)2. 交流主要内容学生发言,随机评点(板书:唱民谣 讲神话 唱童谣 说谜语)提示其中的重点内容在这些启蒙方式中,作者重点回忆了什么内容呢?(学生迅速浏览课文,作出判断;教者确定并在“唱歌谣”、“唱童谣”下加着重号)三、读讲课文1. 借助插图激发总体感受(幻灯映出彩图)同学们,请看屏幕:儿时的“我”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在这个篱笆小院聆听母亲唱民谣、唱童谣的!看了这个画面,

4、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可、引导)是啊!这是作者永远忘不了的童年生活的一幕!他感慨万分地告诉我们(画面淡化为背景,推出两句话,领着学生饱含深情范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2. 品读语句,体会夏夜之“美”同学们,用你的目光去发现:作者童年的夏夜美妙在哪儿呢?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圈划有关词语或句子,好好体会。(学生自由读课文)3. 交流“碰撞”,读出夏夜之“美”引导总体把握(根据学生发言,随机评点归结:夏夜月光之美;母亲形象之美;母亲歌声之美;同时,跟随交流进程,随机抓住重点句品评、想象、感悟朗读)启发重点品读(根据文中出现顺序,随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应

5、语段,展开交流)4.教学过程预设。重点读悟之一点击出示: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自由练读:这是夏夜的月光美。(板书:月光美)请你用最拿手的方式,动情地读,用心体会夏夜的种种美妙。指名朗读:好,谁能用你声情并茂的朗读传达这夏夜的美妙,让大家有如身临其境?相互评读:(对听者)你们觉得他(她)的朗读让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怎样的美?你觉得他(她)的朗读很有什么不足?你也读读,看能不能读出更多的美?(归纳:凉爽的美,明朗的美,宁静的美,朦胧的美;重点体会“柔和”、“洒满”)听读想象:闭上眼,静静地听老师读,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感觉?(自由发挥)全体齐读

6、:清爽的空气,闪烁的星星,如纱如梦的月色,诗情画意般的篱笆小院!让我们齐声动情地读一读,美美地享受一番。回应结语:这样的夏夜,我怎能不心驰神往?所以作者说(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重点读悟之二点击出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自由练读:这是月色中的母亲,大家很会读书,从母亲身上也感受到了美。(板书:母亲美)那么,请你走近母亲,好好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发现母亲许许多多美。指名朗读:谁愿意来读,让大家感受一下这是怎样美的一位母亲?相互评读:(对听读者)他读出母亲的美了吗?你能读吗?(体会“忙”、“洗”、“换”

7、:勤劳、朴素的美;“搂”、“唱”:慈爱的美)齐声朗读:这就是我的母亲:月光中的母亲,忙了一天的母亲,穿着白布褂子的母亲,搂着我为我唱歌的母亲!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一下依偎在母亲怀里的美妙!回应结语:被母亲搂着的夏夜,被母亲爱着的童年,作者怎能不铭心刻骨?因此,他说(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重点读悟之三点击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自由练读:这是母亲的歌声美。(板书:歌声美)读一读,体会体会,歌声美在哪儿?指名朗读:谁来读,大家听一听,他有没有传达出歌声的美?相互评读:(对听读者)你们听出美了吗

8、?还有哪种美?(归纳:深情的美,柔和的美,耐人寻味的美;重点体会:“甜甜的”、“轻轻的”、“芳香的”;“像”、“像”,重点品评“芳香”)齐声朗读:这就是母亲的歌声,它带着甜味,飘着香气,像春风抚摸我的肌肤,像甘泉滋润我的心房!让我们再读一读,感受一下母亲歌声的美妙!回应结语:同学们哪,母亲的歌声,声声都是爱,声声都是情,声声都为我编织人生的梦。作者怎能忘记这美妙的歌声!所以,他说(引读)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重点读悟之四过渡提示:童年的篱笆小院,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美酒佳肴;然而,“我”们却感到自己精神生活特别丰富。请看作者怎么说点击出示: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

9、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自读自悟:仔细读这段话,想想:为什么说我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呢?交流碰撞:(教者在学生发言基础上随机归纳)A黄河故道“长歌谣”,是民歌的故乡(理解“长”);B“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他们都是民间文学的传人(理解“莲花落”);C“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让民歌得以流传,得以“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理解“聪颖”)。激情齐读

10、:因为生长在黄河故道,生长在喜爱民歌民谣的家庭,生长在天资聪颖、不停地用民歌民谣启蒙着我的母亲身边,所以,作者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让我们齐声读这段话,跟作者一同感受这份丰富的精神生活。四、本课小结1. 谈话结课:就是在这样的夏夜,就是在这个篱笆小院,就是在这样一个家庭里,“我”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接受了母亲的文学启蒙。2. 布置作业:母亲给我唱了哪些民谣童谣呢?咱们下一课来欣赏。课后,请大家先去读读这些民谣童谣,看看它们的内容美不美。板书设计:月光启蒙唱民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母爱第二课时一、呼应前课,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矿工诗人孙友田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

11、伟大就在于:不识字,却是孙友田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用那一首又一首童谣给了孙友田永远难忘的启蒙教育。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好好欣赏这些童谣2. 学生读题:月光启蒙二、熟读童谣,感知音韵1. 速读找出童谣:同学们,在诗人童年的记忆中,母亲唱给他听的童谣一定不计其数;作者印象最深的有哪些呢?请大家马上到课文中找出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童谣;稍顷,教者提问)都找到了吗?好!2. 自由吟诵童谣提示吟诵要求:下面咱们来吟诵这些童谣。同学们,还记得作者的母亲当年唱童谣时给作者留下的感觉吗?(学生回顾课文第四自然段内容,屏幕再次映出该段文字)对,咱们就要读出作者的母亲当年那种“甜甜的”、“轻轻的”、“芳

12、香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一般的情调,的韵味,能行吗?(生自信地:能行)好!学生自由阅读:(教者巡视,随机了解,即时点拨;适当时候提醒学生同桌互听)3. 交流吟诵效果(根据童谣出现顺序,逐一按以下四步过堂;要求读通、读顺、读出节奏韵律)屏幕出示童谣; 指名自由选读;随机相互评价;全班学生齐读。三、品味童谣,理解启蒙1. 教者过渡谈话:正是母亲在“我”童年的夏夜吟唱的这些童谣,伴着月光,浸透着她满腔的母爱,启蒙的“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同学们,现在,你就是当年的孙友田,你听到了母亲吟唱的这些童谣,你从这些童谣中受到了启蒙。那么,哪个童谣让你豁然开朗明白了什么?请你重

13、点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首童谣,再一次低低吟诵,体会体会你“豁然开朗”了什么?2. 学生自主品味:(教者巡视,随机了解,即时点拨;适当时候提醒学生同桌讨论)3. 班级交流感悟:(根据学生发言顺序,随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应童谣,展开交流)4.教学过程预设童谣之一点击出示: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指名一生中心发言;其余学生评议补充;教者随机点拨提升:是啊,忙了白天忙夜晚,一丝不苟洗衣衫:母亲的童谣让“我”看到了劳动人民勤劳的美德!这种美德是“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再一次齐声吟诵这首童谣,铭记勤劳的美德(学生齐诵)童谣之二点击出示: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

14、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视学情,先告知学生:A瓦屋和楼是云南的典型建筑;B“凤凰非梧而不栖”是古语,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是现代俗语,意思都是说家中有好运)指名一生中心发言;其余学生评议补充;教者随机点拨提升:看这一对娘俩,即使在天涯海角,即使要过千山万水,也要去追求心中的梦想,也要去创造美好生活:母亲的童谣让“我”看到了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人生的旅途,永远不能没有理想。让我们再一次齐声吟诵这首童谣,让理想引领我们奔向前方(学生齐诵)童谣之三点击出示: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

15、急得老鼠啃锅沿。指名一生中心发言;其余学生评议补充;教者随机点拨提升:瞧,一个多么能干的“小红孩”,还有淘气的小狗、小猫和小老鼠相伴:母亲的童谣让“我”懂得孩子要从小爱劳动,从小爱生活,从小乐观开朗。让我们再一次齐声吟诵这首童谣,让快乐永远藏在心里,留在身旁(学生齐诵)童谣之四点击出示: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指名一生中心发言;其余学生评议补充;教者随机点拨提升:真是情趣无穷啊,在母亲的童谣中,连老鼠都给生活带来快乐!让我们齐声吟诵一下,充分表现生活的情趣,尽情抒发心中的快乐(学生齐诵)童谣之五点击出示: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

16、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指名一生中心发言;其余学生评议补充;教者随机点拨提升:的确,这也是一幅美好的生活画面,一个舍不得出嫁的毛娃,一个情真意挚的毛娃,连花狗都被感染了:母亲的童谣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情。让我们齐声吟诵这首童谣,感受这份真情实感(学生齐诵)顺带谜语教者过渡提示:“我”是个贪得无厌的孩子,童谣听了还要猜谜语。咱们读读说谜语的情景吧。学生自读课文。指导分角朗读。5. 启发总体感悟教者谈话引导:同学们,每一首童谣,都是一部启蒙教材,童年听过的许许多多童谣,给了“我”许许多多人生的启迪。不但这样,这些童谣本身,是宝贵的民间文学财富,对孙友田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

17、,使他成为了现代诗人。所以,孙友田觉得母亲(点击出示课文结尾小节)学生朗读结尾。四、补充背景,升华情感1. 教者煽情谈话:然而,时间的车轮无情地碾碎了母亲的青春。我个子高了,母亲的脊背却弯了;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当我成了一名颇有声望的诗人时,而我那亲爱的母亲呢(读原文)(1)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多想唤醒母亲的记忆,让她知道:当年,母亲是我的骄傲;现在,我能让母亲为我而感到自豪。然而(引读)A 、现在的母亲满头

18、白发,深深的皱纹刻在她的额上。 可曾经, 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B、现在的母亲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可曾经,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C、现在的母亲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可曾经,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不会忘记这位在月光下给我启蒙的母亲(2)当作者在写这篇*时,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但是在我心中却

19、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珍藏着母亲在月光下给我唱的歌谣。齐读歌谣2. 学生发表感受:(教者随机认同或补充)是的,母爱是最伟大的。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你想对母亲说什么呢?3. 建议齐读结尾:说得真好!那么,现在再让你读一读结尾一节,你一定有更深的感情,让我们怀着无比感恩和深切的怀念之情朗读这一段。(学生齐读)4. 启发回应课题:好,课文就学到这里,咱们再来反复读读课题,你还能有新的理解吗?(学生自由发挥)月光启蒙教学随笔2一、教材解读:*一是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是谁

20、给了“我“启蒙教育?归根结底还是母亲。文中作者说”“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启蒙老师”。也许母亲并不知道她的歌谣对于“我来说是那么重要,她只是把对孩子最朴素、最纯洁的爱全部给了“我。母亲识不识字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重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

21、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一)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2、思考:*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

22、艺人。”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回答问题:*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A、轻声读。B、指名读。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学生质疑。2、出示幻灯,总结学生提出的问题: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二)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

23、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学生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己读后的想象)3、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4、多么美、多么有趣的民谣啊,正是母亲唱的这些优美生动的歌谣为“我”开启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带来浓浓的诗情,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板书)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三)拓展:这么美的歌谣你喜欢吗?老师也很喜欢,我也找来了两首歌谣,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幻灯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喜欢吗。5、布置作业:收集家乡的民歌民谣,或者自己写童谣。四、结束语:母亲为什么能唱那么多的民歌民谣,她又是怎样

24、用她的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的,同学们回家继续仔细读课文,这将是我们第二节课讨论的内容。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二、教学目标: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一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对母子俩,一同分享他们的快乐!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1、师:

25、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2、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划师巡视,相机点拨。3、学生分小组交流,倾听他人意见。4、进行全班交流:A: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景色美)B: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的,纯洁,神圣的。)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

26、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那芳香的音韵。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2)体会到什么美?(嗓音甜甜,深情的。)3)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4)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5)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6)是阿这是听了歌谣时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芳香。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7)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读出来。8)读歌谣。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9)引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

27、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D: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比较:自由读看两句有什么区别?从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么?再齐读。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F:童谣用拍手歌读,感受风趣G:猜谜语。自由读10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5、过渡、引申:在这柔和的月色里

28、,母亲为他唱歌谣,童谣,讲神话猜谜语,作者听着母亲甜甜的的声音,觉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分外的美妙,不由发自内心地说投影:“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生朗读问:母亲不识字,她怎能成为作者小时侯的启蒙老师呢?(在作者童年夏夜母亲美好的声音中,作者不知不觉懂得了要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生活要充满想象,从而使作者逐渐走上文学道路,做正直、有为的人。)生深情朗读*最后一小节。6、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我写这篇*时,母亲已经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

29、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她永远不再明白儿子的内心是多么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你的记忆,答应一声儿子的呼唤啊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三、总结全文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练习1、师过渡:作者对他的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词唱得好: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时时给我们启迪,给我们鼓励2、生根据自身实际,完成课堂写话练习:【板书设计】光启蒙唱歌谣讲故事月光下母亲唱童谣启蒙“我”猜谜语月光启蒙教学随笔3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民谣童谣的内容,领悟二

30、者的内容美、形式美。3、 学习作者描写母亲歌声的方法。教学重点:形象再现歌谣意境,感受民谣、童谣的深远意境。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2、月光启蒙的作者是?介绍作者。3、设疑:那么,起初究竟是在谁的引导下,让他走进诗歌的王国,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的呢?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2、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3、说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一是他用月夜诗情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二是他用智慧和才华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4、齐读。5、母亲是怎样引导我走进诗歌的王国的呢?她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6、生汇报

31、并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7、小结:母亲就是通过这些形式,启迪我的想象,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了诗歌的王国。三、学习第一部分。唱歌谣1、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了什么?2、谁来给大家描绘一下?3、读么美妙的夏夜呀!书上是怎么说的?自由的读一读!4、愿意听老师读吗?(示范读)5、听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夏夜多美妙呀!)6、读出美妙,(指名读-齐读)7、最美的时辰,就应好好享受母亲唱的歌谣!母亲唱了什么歌谣?美美的读出来!8、指名读9、听了它的读,你发现了什么?(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10、你愿意读吗?给你这个机会,自由读歌谣,想一想,透过歌谣你读出了什么?A、母亲白天忙忙碌

32、碌,晚上还要洗衣裳。真辛苦呀!再读读出对母亲的深情!B、要实现理想就要好好努力!齐读11、夏天的夜晚是美妙的!母亲的童谣是美妙的!现在我们就坐在农家小院,请静心听。(示范读)12、你觉得老师读得怎样?好在哪里?用一个比喻句说说!书上是怎样说的?(生述第三小节)13、为什么说是“芳香的音韵”?(歌谣美、声音美)14、齐读15、小结:母亲那美妙的歌谣启迪了我的想象,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四、唱童谣1、母亲唱了美妙的歌谣,又唱了有趣的童谣。她唱了那些童谣呢?2、指名读3、听了有什么感觉?是呀!童谣读起来节奏感很强4、再读,你的感受会更深!童谣寄托了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让我们感觉到,那里

33、的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5、一起打节奏读。6、妈妈心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民谣童谣呢?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8、读文中的话。9、过去,黄河常常泛滥成灾,改道之后留下的故道,黄沙沉积,十分贫瘠,从来长不出旺盛的五谷来,所以那里的人们日子过得(很清苦)。他们觉得苦吗?你是怎么知道的?10、家乡的人们勤劳,勇敢的与自然做斗争,最求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在歌谣民谣中,使孩子明白了要爱什么?要追求什么?使他那颗混沌的心豁然开朗!11、再读五首歌谣童谣。五、讲故事过渡:歌唱累了!又讲起了故事,讲了什么故事呢?1、这些故事,都发生在“高深莫测”的夜空中,能引起孩子无限的遐想。所以在孩子眼里,母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什

34、么变化?为什么会变?母亲和它的故事一样,都边美了!2、齐读讲故事的部分。六、说谜语过渡:歌谣童谣唱完了,故事也讲完了,他还不想睡!他还要听谜语!1、谁来分角色读一读?2、你似乎看到了什么?3、母子间的亲情令我们感动,愿意读吗?集体分角色读!七、小结1、母亲的歌谣、童谣、故事、谜语,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美妙。2、出示最后一节,引读。3、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做题目了吧?4、是母亲在月光下,对我进行的启蒙教育。我母亲充满了感激之情。5、带着这样的感情读八、延伸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什么帮助?你想对你的妈妈说些什么?母亲的恩情是我们无法忘记的,让我们感谢母

35、亲的养育之恩,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让我们深情的说一声:妈妈,谢谢您!(出示:齐说)九、作业1、收集孙友田的诗文2、收集家乡的民谣、童谣。月光启蒙教学随笔4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

36、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3.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指导1.自由读课文,要求:(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2.检查自学情况(1)读生字词

37、,相机正音。(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交流第一段(13):写童年夏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4.质疑问难三、指导书写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

38、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二、精读指导1.学习15自然段(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2)学生交流感受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4)女生齐读2、3自然段。(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6)这样

39、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4.学习613自然段(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3)自由读1013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

40、启蒙老师。6.出示:最后三句话(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2)简介*的写作背景。(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4)指名读,齐读。三、总结全文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板书:19.月光启蒙唱歌谣讲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唱童谣飞向诗歌的王国猜谜语月光启蒙教学随笔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

41、思。3、把握文脉,体会母亲对儿子质朴的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从而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教学重点:通过进入情境,诵读文本,感受母子间的亲情。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当代作家孙友田写的一篇散文-月光启蒙。2、请一位同学读课题。你们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过渡:母亲是怎么对我进行启蒙教育的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品读课文第一大段1、(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让作者难以忘怀的童年夏夜图。请仔细地看一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课文哪句话描写了这篱笆小院的景色?(出示语段):暑热散去了,

42、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句中那个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在炎热的夏天,置身于这月色笼罩的篱笆小院,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那还等什么,带着这种愉悦的体会读读这句话吧。3、作者喜爱童年的夏夜仅仅是因为可以享受这份清凉吗?4、这就是母亲吟唱的动听歌谣。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俩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要说说为什么喜欢。5、文中那段话说明我非常喜欢听母亲唱歌谣呢?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

43、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让我们来听听这令人心醉的吟唱,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品品那醉人的芬芳。6、母亲怎么会唱那么多歌谣呢?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黄河曾经流经作者的家乡,后来改道了,留下的旧河道有大量的泥沙沉积,不适合庄稼生长。可是贫穷的生活却泯灭不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他们苦中作乐,张口就能唱出动听的歌谣。这一首首歌谣就这样流传下来。你能说说这两个“长”字的不同含义吗?在这个歌谣蓬勃生长的地方-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痛心豁然开朗。能找出句中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在月光下,母亲用歌谣使混沌无知的我变得豁然开朗,所以课题叫作-指课题:月光启蒙。三、品读课文第二大段1、母亲是那样的爱我,唱完了歌谣,又给我讲起了好听的故事。随着母亲的讲述,我们一会儿飞向月宫,一会儿又去往天河,沉醉在神话的世界里。请大家默读第6自然段,看看文中哪句话表明母亲已经沉醉其中了。(出示)句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