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解析.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0841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解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解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解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解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解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解析.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言文复习,人人拿满分,桃花源记1、线索:渔人的行踪发现、进入、做客离开、再寻不得的经过。2、理想社会: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没有战争、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3、主旨:A对黑暗现实的不满;B对理想社会的向往4、写作手法:层层设疑暗示了桃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亦真亦幻的虚构社会;5、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环境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渲染神秘气氛,描写桃园美好,为下文渔人进入桃花源作铺垫。),6、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土地平旷,并怡然自乐。(环境优美、物产丰富;没有战争、生活安定;)4、作者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便邀回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

2、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7、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8、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惋惜,为桃源的人的安定和平的生活而感概。,9、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找桃源而不得埋下伏笔。10、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地方。暗示桃源是虚构的,体现作者对现实不满,对理想世界向往。,陋室铭铭:一种文体1、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主旨:安贫乐道的情趣

3、、高洁傲岸的节操3、内容: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环境幽雅、交往儒雅、情趣高雅)4、写作手法:托物言志、比兴(山水、仙龙陋室、主人)5、谈到“诸葛庐、子云亭”目的?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有古代名贤的志趣抱负。6、结尾句的含义及作用?(结构内容)点明陋室不陋,照应“惟吾德馨”,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说:一种文体1、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2、主旨: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对追命逐利趋炎附势世风的鄙弃。3、莲的形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庄重、质朴/通达事理,正直、/美名远扬令人敬重而不敢

4、轻侮,4、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衬托(菊和牡丹正衬与反衬,对比突出莲的)5、言外之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封建官僚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否定)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追求富贵、趋炎附势世风的鄙弃。),1、如何理解“独往湖心亭”?舟子与作者不是心灵相通的人,不理解作者的人生志趣,所以是“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了文人的孤高自赏的性格,不随流俗、遗世独立的情怀。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其中的“痴”如何理解?痴迷。用舟子的话来反衬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突出文章的主旨。“痴”照应了前文的“独”,表现了孤高自赏、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情怀

5、。3、写景有何特色?(1)白描手法,写出了雪后西湖的上下一白、幽静淡雅、空旷苍茫。(2)“一白”与“一痕”、“一点”、“一芥”形成对照,用“影子”之微小衬托雪景的浩渺,三峡复习要点,1、本文主要从哪两大方面描写了三峡美丽的风光?2、从作者的笔下,你感受到了三峡风光的哪几种美?,从山和水两大方面描写。,山的高峻美、夏水的奔放美春冬景色的清幽美、秋景的凄婉美,3、作者写三峡的山和水,分别突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4、写出山连绵不断的特点的句子是什么?,山:连绵、高峻水:湍急(夏)清澈(春冬),两岸连山,略无阙处。,5、从正面和侧面写山高峻的句子分别是什么?6、描写夏水水势浩大和水流湍急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6、?,正面:重岩叠嶂侧面: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势浩大: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水流湍急:有时朝发白帝不以疾也。,7、描写春冬之水清澈的语句是什么?作者的感受是什么?8、第4段,以声写静,写出三峡秋天凄清的气氛的语句是什么?,清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感受:良多趣味。,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三峡写水是重点,但是写水之前为何先写“山”?先写山是为下文写水做铺垫,正是有如此的山势,才会有如此特殊的水势。,2、写三峡之水为何不按四季的顺序,而是把夏水置于首位?,本文重在写水,而水以夏季最为壮观,把夏水置于首位,最能突出长江在三峡段的浩大湍急的特征。,3、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何作用?1、照应前文“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侧面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长的特点;3、侧面渲染了三峡秋天凄清肃杀的气氛,突出凄婉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