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比较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0947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心理学比较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人格心理学比较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人格心理学比较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人格心理学比较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人格心理学比较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格心理学比较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格心理学比较全.ppt(1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格心理学,席斌,我是谁,什么东西使你与你身旁的人不同,请用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任意画一幅包括房子、树木、人物在内的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要求你认真地画;不要采取写生或临摹的方式、也不要用尺子,在时间方面不限,也允许涂改;画完后请你写上自己的性别、年龄、文化、职业。,MBTI测试,温州动车追尾事故,什么是人格,人格一词的来源,面具指义为人格的两层意思1.个人在生活舞台上表演出的各种行为,表现于外给人印象的特点或公开的自我2.个人蕴藏于内、外部未露的特点,即被遮蔽起来的真实的自我,人格的定义,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研究取向,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的看成一种控制行

2、为的内部机制,也有的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奥尔波特(1937)曾考察过五十个人格定义。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学者们一致公认的人格定义。,*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成,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Eysenck,1970)*能加以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维度的总和。(Byrne,1974)*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映何以是持久的模式。(Pervin,1980)*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Mischel,1986)*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

3、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1986)*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1999),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与行为)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独特的。(共性与个性)这种心理行为模式是相对稳定的。(稳定与可变)人格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在

4、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性与社会性),人格的基本特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人身上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人格的稳定性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一层不变,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性的特征。,人格的独特性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这是因为构成人格的各种因素在每个人身上的侧重点和组合方式是不同的人格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人格的社会性指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整体性 schizophre

5、nia(精神内部分裂)稳定性 可塑性独特性 共同性社会性 自然性,人格是个人各种稳定特征或特质的综合体,它显示出个人的能力,思想,情绪和行为的独特模式.这种独特模式是社会化的产物,同时又影响着他与环境的互动.,相关概念辨析,个性(individuality):指人格的独特性。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其一,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其二,个性是相对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是对人而言的,其它事物或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生来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与人格的区别在于: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质等先天禀赋作

6、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它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有关社会规范、伦理道德方面的各种习性的总称,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个性是人格的独特性,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性格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个性:个体差异性,与共性对应;人格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气质:先天的禀赋,神经类型所决定,人格具有社会性;性格: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具有倾向性;,主要参考书籍:黄希庭,人格心理学,台湾华东书局,1998年。郑雪主编人格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美赫根汉著,冯增俊

7、译,人格心理学导论,海南出版社,1986年。陈仲庚 张雨新编著,人格心理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美著,陈会昌译人格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美 Pervin著,黄希庭等译人格科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学科定义,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学生开设的心理学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人

8、格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人格理论的理解力与分析评判能力;并使学生了解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提高对人格心理学问题的研究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其它心理学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成绩考核平时成绩(40)与期末成绩(60)结合。平时成绩包括考勤、讨论发言、期中作业的情况。期末成绩主要是考试成绩。,趣味测试,魔法药水预测你的未来 假设你面前有一瓶能预测未来的魔法药水,喝掉一整瓶就会知道自己一生所有的事情,你会如何对待这瓶药水?A、有一点兴趣,但不喝这瓶药。B、想要知道自己一生的所有事情,所以一口气喝掉整瓶药水。C、只喝下能知道明天事情的份量就够了。D、只喝能知道未来一年事情的

9、份量。E、先保管着,等到有需要时再使用。,A 你对自己的思考和信念相当有自信,即使碰到障碍,也会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你具有强烈的道德感及宗教热忱,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会孜孜不倦,谨守自己的岗位。你可能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B 你具有非凡的勇气及好奇心,拥有冒险犯难的精神。不过你常常太注重事情的结果,忽略了努力的过程及苦心。所以你通常对没有胜算及把握的事情,不会花心力去做,因为你不希望自己白费力气。你常常喜欢算命,希望能够有一些参考指针,来让你知道未来要往哪一个方向。基本上你虽然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却也认为命运及运气是主宰事情成功与否的重大关键。,C 你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对自我相当负责,也让别人能

10、够安心交付任务给你。你做事情不喜欢好高骛远,一下子就立定非常高远的目标,而是喜欢先立定短程目标,按部就班的前进,直到接近梦想为止。D 你对未来有莫大的欲望,经常梦想自己够抓住成功的机会,实现愿望。也会希望能有贵人出现,助你一臂之力。E 你是个非常理性的人,凡事都注重合理。喜欢追根究底,穷究真理,有时候会不知变通。不过,你做事皆以安全第一为最高原则,所以不会做太过无理的苛求。你也相当看重自己的知识和思考能力,不轻易受他人的意见左右。,主要研究领域,六个方面,一.人格结构,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假设性概念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划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1.“主观客观”维度

11、 2.“整体论元素论”维度 3.“团体个人”维度 4.“量质”维度 5.“动态静态”维度 6.“内在外在”维度,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更接近于人格的真实维度,在人格结构五个维度中,宜人性和认真性属人际维度,外倾性属气质维度,神经质属情绪维度,而开放则与认知有紧密相关,所以这就为人格发展和整合明确了具体内容。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被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范型。,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big five),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度的广泛性。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这五种人格特质是:情绪稳定性:

12、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 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第六纬度:人际关系,二.人格动力,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三.人格发展,指个体自出生到老年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各种人格特征的表现,是随年龄和习得经验增加逐渐改变的过程。,四.人格适应,指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五.人格评鉴,人格测量,测验人格评鉴的方法有晤谈、自陈测验、投射测验、行为评鉴、心理生理技术,六.人格研究,人格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

13、框架,主要理论流派,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1: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心理影响行为方式的差异.2:特质学派:每个人都处于各种人格特征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3:行为主义流派:人的稳定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 4:人本主义流派: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人格差异的原因.5:认知理论流派:用信息加工的方式解释行为差异.6:生物学流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解释人格差异,人格心理学的研究途径,1.临床研究:也称个案研究。着重从个体化和特殊性方面研究人格。以独特的个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晤谈、观察、作品分析等方法广泛地收集资料,以便对个体的人格进行全面的确定

14、和准确的定性描述,进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人格的方法。如弗洛依德、罗杰斯、剀利等对人格的研究。,2.相关研究:运用测量和统计方法,在相同条件下,考察一组被试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由此确定这些被试之间在某种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以及人格特征之间、人格特征与别的因素之间的相关情况。如高尔顿、卡特尔、艾森克等对人格的研究。,3.实验研究:是指严格控制条件、系统地操纵某个或多个变量(自变量),以期导致另一个变量或另一些变量(因变量)的某种变化,从而得出因果性的结论的方法。如斯金纳、班度拉等对人格的研究。,研究过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观察与描述 孤独者经常离群而居,第二阶段:理论与假设 缺乏社交技能

15、导致孤独:1.孤独者比不孤独者较少主动发起谈话 2.孤独者不能正确了解别人对他们的看法 3.孤独者在社交场合比不孤独者有较多不恰当的话,第三阶段:检验与结论 记录并比较孤独者和不孤独者主动发起谈话次数、与陌生人谈话时不恰当的次数,人格研究的目的:,1:预测:准确预测出人的行为2:控制:影响人的行为3:解释:人的有关行为过程的理解或某些类型的解释,人格心理学的建立,我们认为导致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主要有三个:1.心理测量运动2.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3.其它来源,1.心理测量运动,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卡特尔是冯特的学生,他非常重视人个别差异的研究。1890

16、年他第一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1905年比纳与西蒙为解决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问题,把智力落后儿童与正常儿童区别开来,而编制了第一个可用于智力测验的量表,即比纳西蒙量表。,2.欧洲近代临床精神病学,精神病学首先在法国发展起来。在皮奈尔之后,相继出现了布雷德、沙可、伯恩海姆与让内等一大批杰出的精神病学家,大大推进了精神病学的发展。欧洲临床精神病学对精神疾病的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探讨了精神疾病的分类、病因,以及催眠和暗示等心理疗法的运用等等。弗洛伊德是欧洲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与临床研究方法和治疗方法精神分析的创始人。,3.其它来源,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形成过程中还受到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

17、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影响。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学习的课题引入人格心理学,促进了有关人格理论的发展。完形心理学强调整体与结构,把人格看成是一种动力的整体结构,提出了心理的场理论与拓扑学方法,对主观心理现象采用现象学的描述方法等等,对于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特别美国文化人类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的发展,将社会文化的概念与田野研究方法引入人格心理学,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的视野。,人格心理学之父,奥尔波特1937年发表其名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古典精神分析,精神分析范型(psychoanalytic paradigm)是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其内容十分庞杂。该学派强调潜意识

18、、性本能等人格动力的重要性;其研究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焦虑、防卫机制、早期经验对日后人格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个人发展出来处理内部驱力外部刺激的自我适应功能。主要的研究方法是临床个案研究,其评鉴技术采用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和投射测验等。,新精神分析反对弗洛伊德以泛性论为动力的生物主义和对人的悲观主义,强调自我的重要性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但其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研究方法和评鉴技术上并没有脱离弗洛依德所创立的古典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弗洛伊德的生平第一次打击是N.哥白尼论证了人类并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击是C.达尔文证明了人类像任何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三次打击

19、是精神分析揭示出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著作:梦的解析(1900年)性欲理论三讲(1905年)精神分析引论(1910年)超越唯乐原则(1920年)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1921年)自我和伊底(1923年)文明及其缺陷(1930年)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年),弗洛伊德的人性观,人类行为受一种强大内部力量(本能)的驱使 一、生或性的本能:力比多或性力(libido),性欲和所有指向获得快乐的行为 二、死或攻击的本能:塔那托斯(Thanatos,死神),死亡和回归大地的愿望,但大多转向外部攻击,人性是恶的,作业:分析自己通常遇到的心理冲突,1.用一段文字描述自己所遇到的冲突(内部心理、或人

20、际或实践方面)。2.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它带来什么后果?4.你用什么方法或策略去应对?5.应对的效果如何?,人格结构,精神层次理论: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弗洛依德认为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构成。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有那些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组成。,潜意识是人格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

21、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意识是人格的表层前意识是人格的中间层无意识是人格的深层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

22、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难扮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弗洛伊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

23、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人格动力,本能:包括四个方面1.根源2.目的3.对象4.动量,能量的投注和反投注1.自我投注2.幻想投注3.对象投注,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特点是坚持动力学的原则,即把人的精神生活还原为“冲动力”和“阻力”之间正反相互作用的过程。能量投注作用即为“冲动力”,而反能量投注作用即为一种“阻力”。本我只具有能量投注作用,自我和超我则同时具有能量投注用和反能量投注作用,也就是说,自我和超我的产生就在于有必要阻止本我的轻率行为,在人格系统中的动力作用和阻力作用的对抗,可以叫作“内心冲突”。它同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冲突有所不同,内心冲突多得不计其数,因为动力和阻力之间

24、的对抗有多少,内心冲突就有多少。,所有的内心冲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本我自我冲突”和“自我超我”冲突。但不存在“本我超我”的冲突,因为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对抗总免不了要卷入自我之中。这就是说,本我和超我发生冲突是因为它们都想利用自我为各自的目的服务。,一切冲突都脱离不开自我,在人与外界环境的冲突中也必须有自我加入,这些冲突的结果对人格的发展都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人格的任何心理过程,无不受到能量投注与反能量投注相互作用的影响。有时候,二者之间的平衡常处于相当微妙的状态,哪怕是很少一点能量的转移,都会造成行动与不行动的天壤之别,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自我是调解者,通过调解,使人格内部

25、各种力量之间、人与环境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实现人格的整合和统一。但是,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绝对的和持久的,人格内部冲突不可避免。,焦 虑,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即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本我之间,本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本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自我防御机制,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

26、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发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主要几种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投射、反向作用、合理化、替代和升华。,1.压抑(repression)压抑是自我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先于其它任何防御机制而产生,别的防御机制的运行要以它为基础。2.否认 否认是最早形成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它伴随着痛苦感情一起产生,是为了减轻痛苦的一种保护性机制。,3.替代(移置):简而言之就是找自己惹得起的“出气筒”。在心理治疗中,情感的无意识移置既是移情的基础,也是反移情的基础。4.认同 自恋认同 目标定向认同 对象丧失认同,5.升华 是指改换原来的冲动或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27、表达出来,通过升华作用可使自我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并不抑制它们的表现。小时候玩粪便,长大玩泥巴,升华了,6.投射(projection)它是一种拿别人做“替罪羊”的方法。指自我将真实的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于客观或别人。A.归因投射:在归因投射中,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具有一种承认它就会引起焦虑的特征,于是把它归因于他人B.补偿投射:在补偿投射中,个体把自己的特征转嫁于他人,认为他人同自己一样也具有该特征,以此减轻心理负担。C.经典投射:在该投射中,个体虽然并未意识到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但却将该特性投射于他人.例如,一个人并未意识到自己有抑郁的特征,却将该特征投射于他人:“我没有那种坏品质

28、,他却有。”这种反应是使用投射这一术语最常见的含义。,7.合理化(rationalization)又可称为文饰作用。反观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各位大家,在人格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其各自理论也可以看做是其对各自人格缺陷的合理化。,8.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这是人努力表现出自己不良品质和情 感的对立面来减轻焦虑的方法,9.固着作用 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一是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成熟,二是一再遇到同样的挫折而学习到一种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以后即使情况发生变化,仍以这种方式反应。,10.退化作用 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以其年龄较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与固着同时发生

29、,总是退化到固着的发展阶段。,其他防御机制,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从而避开了心理焦虑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内心焦虑或心理冲突往往以躯体化的症状表现出来,如瘫痪、失音、抽搐,晕厥、痉挛性斜颈等等,病者自己对此完全不知觉,转化的动机完全是潜意识的,是病者意识不能承认的。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 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漫画防御机制,1你排长队准备取钱,好容易终于轮到 你,你刚要动作,一个年轻姑娘矫健地一闪,捷足先登了.你站在原地,无动于衷-这是“压抑”;,2姑娘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小女孩像离弦的箭一样抢

30、先钻进蹲位,你在外面心平气和地继续等待,心里还是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隔离”;,3 小女孩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位老太太夺门而入,你想:“年轻人让老人,应该、应该。”-这是“合理化”;,4 老人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孕妇高喊着“对不起让让我”一头扎了进去,你咬咬牙对自己暗暗地说:“要是换了别人,早上去把她们臭骂一顿了-可是,我可不是这样没有涵养的人。”这是“否认”;,5孕妇出来了,你刚要动作,一个外国女人打着手势正要往里挤,你突然冲上去,怒不可遏地劈手两耳光,并纵身骑到她身上一边暴打一边咆哮着“你还得寸进尺了?!老娘对你们这种卑劣行径早已经忍无可忍了!”-这是“移情”;,6警察接到群众举报说

31、你殴打外宾,于是前来干预:他们救走了外国女人,并把你带上了警车,你想:“他们只是碍于中外邦交的面子而走走过场、骗骗老外而已。其实,他们心里是站在我这边的。”-这是“投射”;,7 你被带进了派出所,出乎你预料的是,警察居然要对你来真格的!于是,你对问题拒不回答,一屁股躺在地上开始又哭又闹撒泼打滚-这是“退行”;,8你被家人从派出所交罚金领了回来,从此闭门思过,于一年后出版一本五万言畅销书排队引发的人生思考-这是“升华”,人越是正常、健全和幸福,人就越会成功地压抑、移置、拒斥、文饰、自欺和欺人,按行为性质分类,1.逃避性防卫机制:压抑潜抑(repression),否定(denial),退化情感(r

32、egression)。2.自骗性防卫机制:此类防卫机制含有自欺的成分,也是一种消极性的行为反应。包括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仪式与抵消(ritual and undoing),隔离(isolation),理想化(idealization),分裂(dissociation),歪曲(distortion)。3.攻击性防卫机制:转移(displacement),投射(projection)。4.代替性防卫机制:幻想(fantasy),补偿(compensation)。5.建设性防卫机制:认同(identification),升华(sub

33、limation)。,弗洛伊德关于防御机制的观点,1.弗洛伊德认为防御机制之间并不相排斥,因而有时可以多种防御机制同时起作用。2.每个人通常使用的防御机制有一定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个人先前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造成的。3.由于自我防御机制成功地保护了个人免受焦虑的袭击,它们倾向于长时保持不变。因此,它们对个人人格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否过度频繁使用自我防御机制也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依据之一,同时通过一个人对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使用我们也能够分析其无意识层面的一些信息,从而更完整全面的理解这个人的行为,因为人的思维是不可观察的但是一个人使用自我防御机制的行为是可以观察的。,焦虑

34、将无意识地激活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以某种歪曲现实的方式来保护自我,缓和或消除不安和痛苦。,安娜弗洛伊德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份。”,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 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自我防

35、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 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实际上,它也 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

36、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防御机制的本质,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是人类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有意无意间使用的各种心理上的调整。多数防御机制对人类活动有消极影响。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自己和他人的弱点和局限性。我们应该积极的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建立强大的“自我”。,人格

37、发展,人格发展理论-性欲阶段理论,1口腔期(Oral Stage)从初生到满周岁,在这个阶段婴儿里比多发泄的主要动欲区是口腔。通过口腔活动的吮吸、吞咽、咀嚼等等,不仅满足了婴儿饥饿时的需要,而且这些活动本身也提高了性快感。口腔期可以分为两个亚期,即前口腔期和后口腔期。前口腔期从出生到八个月,婴儿的性快感主要来自于吸吮和吞咽活动,唇和舌成了主要的动欲带。后口腔期大约是出生后第八个月到一周岁。随着牙的生长,里比多倾注的动欲区集中在牙、牙龈和咽部。性快乐主要来自于吹、咀嚼和吞食活动。当遇到挫折时,婴儿常常以咬来报复。这种伤害或毁害对象的欲望被称为口腔型施虐欲(oral sadism)。在口腔期,婴儿

38、通过与食物和食物提供者的协调活动,逐产生了亲密感,开始把自己与现实环境区别开来。这种现实感的获得,标志着婴儿自我的诞生。自我的形成是口腔期的最重要的成就。,2肛门期(Anal stage)大约从出生后第二年起到三岁末,幼儿的主要动欲区,从口腔转移到肛门。肛门的排泄活动成为里比多发泄的主要途径,而肛门期的经验对人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肛门期也有两个亚期,即前肛门期与后肛门期。前期里比多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肛门排泄粪便解除内部压力以获得快感体验。除排泄粪便解除紧张所产生的快感外,成人对儿童排泄活动的过分注意也增加了儿童对排泄本身的兴趣。在后肛门期(又称保持期),里比多快感主要来自于保持粪便而不是排泄

39、粪便。原因在于保持粪便也能产生性刺激,另外也是由于成人对儿童排泄活动的高度重视。在此阶段,父母和儿童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冲突,父母力图对儿童进行训练,以便养成卫生习惯。而儿童则希望自由地、不受干扰地进行排泄活动。在这一阶段的晚期,儿童在排便习惯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妥协,而儿童的动欲区也就从肛门转移到身体别的部位,儿童的人格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3性器期(Phallic Stage)大约从3岁到5岁,儿童的动欲区转移到了生殖器,儿童通过抚摸、显露性器获得里比多的满足。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内儿童不仅对自己的性器官发生兴趣,有手淫行为,而且他们的行为开始有了性别之分。在这一时期男孩有恋母情结,企图杀

40、父取母,产生阉割焦虑。这种焦虑使它放弃对母亲的性渴求,并通过对父亲的认同作用产生了超我,从而使恋母情结消失。男孩在认同父亲的过程种获得了许多与父亲相同的价值观,形成自强、自夸、攻击性等男性性格;而裸露和攻击行为则是掩盖阉割焦虑的反向作用,也可以有升华作用变得象母亲一样柔情。对女孩来说,因有阴茎妒慕而产生恋父情结,企图杀母嫁父。由于阴茎妒慕,她可能仿父亲,变成假小子性格。如果女性冲动占优势,她就更倾向于模仿母亲,形成女性性格。,口腔期、肛门期、和性器期合称为前生殖期,相当于5岁以前。这一时期,性欲于自己的身体为对象,吸吮拇指、排便、手淫是快乐的源泉。所以,这一时期又称为自恋期。同时这一时期也包含

41、对同性和异性成人的性欲。,4潜伏期(latency stage)约从6岁到12岁左右。里比多冲动就处于暂时的潜伏状态,性兴趣被其他兴趣,如探索自然环境、知识学习、文艺体育活动和同伴交往等所取代。这段时间里,由于儿童生活范围的扩大和在学校吸取了系统知识,儿童人格中的自我和超我部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男女儿童之间的关系较疏远,团体活动时多是男女分组,甚至壁垒分明,互不来往。这种状况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才又发生变化。,5.生殖期(Genital stage)是性本能发展的最后阶段。经过一段潜伏期之后,青年男女今年如青春期,随着性成熟,两性之间在身体上的差异日益明显,生殖器称为主要的性感区,此时已摆脱儿童时

42、期的性对象,并以异性为性对象。力比多方向的改变也是逐渐形成的。这一时期持续时间最长,从青春期直至走向衰老为止。到那时,人又开始向前生殖期退化。弗洛依德认为潜伏期和生殖期对人格基本结构的发展无关紧要的。,人格适应,弗洛依德认为人格的健康取决于人格各个部分关系的和谐一致,以及个人与其生存现实世界的协调。适应的不良产生于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遭遇过多或过少的挫折,导致力比多能量投注不均,而产生心理疾病。因此成人人格乃是童年时期性本能受到压抑、升华、反向作用、固着、退化等的结果。如果自我长时间地、经常地运用防御机制,就会过多消耗能量,导致内在人格结构的不平衡,进而产生适应不良。,能在爱和工作中体验到

43、快乐是人格适应的标志,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 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错误,第一,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 第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 第三,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认为成年人格在四五岁时就已基本形成 第四,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总 结,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包括了精神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这四个基本理论。其

44、中我们最熟悉的会是精神层次理论_人的各种精神活动,包括思维、欲望、幻想、判断、情感、决定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这些不同的层次包括自我、本我、超我。,1熊哲宏: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2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19983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论评,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4弗洛伊德(林尘等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5弗洛伊德(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19866弗洛伊德(顾文译):弗洛伊德自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弗洛依德的研究方法,一、自由联想这种方法是从催眠术中演化出来的。弗洛依

45、德采用布雷尔在治疗安娜时使用的谈话疗法,即在催眠状态下引诱患者把自己以往致病的创伤经验或事件尽情吐露出来的方法,并加以发展,创立了自由联想法。它既是一种治疗方法,也是一种收集资料的方法的研究方法,它构成精神分析的基本方法。精神分析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让病人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或床上。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的谈出来。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关键时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管这些想法是无关紧要的胡思乱想,还是可笑的使人不好意思的念头。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二、释梦弗洛依德认为释梦是通

46、往了解精神分析生活中无意识状态的成功之路。梦是欲望的满足,梦代表着被压抑的欲望和冲动的虚假的满足。梦有三个来源:一是感觉刺激,二是发梦者在清醒时的所思所想,三是本我的冲动。人在觉醒的时候,由于看守人的严格检查,潜意识中的欲望,无法绕过抵抗。人在睡眠的时候,由于看守人的检查松懈,潜意识的欲望,乘机绕过抵抗,并以化装的方式,闯入意识而成梦,所以,梦的内容并不是被压抑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通过分析和解释,才能寻到真正的根源。,他把梦分为两种:显梦(象)和隐梦(象)。即有明显的内容,又有隐藏的内容,显梦象假面具,隐梦才是真面目,就象猜谜,显梦是谜面,隐梦是谜底。怎样分析梦呢?先把二者分开,由显梦探索隐梦

47、,让被试醒来后讲述梦境,根据自由联想寻求梦的隐藏含义-这就是梦的解析。对显梦的分析就是梦的工作。佛洛依德认为梦的工作有四个基本过程:凝缩(Condensation):把隐梦中几种共同成分结合成一样东西,以象征性的东西表现出来,能了解象征性,就了解了隐梦。如植物一词代表:园丁、教授和他美丽的夫人,名叫Flora的患者,和他夫人所爱的花。移置(Displacement):被压抑的愿望变成梦境后不以本来面目出现,而以相反的面貌出现,本来是极重要的,在显梦中以不重要的成分出现。象征(Symbolization):把隐梦中被压抑的成分化作视觉形象表现出来。润饰(Secondary elaboration

48、):梦总是零碎、不连贯的,但醒来以后,人把梦连起来,颠倒次序,这就掩盖了真相。所以,一定要抓住细枝末节,解释时要把这四种情况一一揭开,才能了解梦的真实情况。,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弗洛伊德指出,受压抑的观念和欲望不仅表现在精神病人的症状和变态行为上,而且也表现在正常人的日常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有失误、遗忘等等情况。这些情况似乎是偶然的,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绝没有偶然性可言,任何事件都是初决定了的,或者说都是有原因的。失误、口误、遗忘等等生活呼表面上的偶然事件,实际上隐藏着人的真实动机,即受压抑的无意识欲望和观念。,弗洛伊德把日常生活中的错误分为六类:(1)口误;(2)笔误;(3)遗忘

49、;(4)遗失、误置与误取;(5)误读与误听;(6)多种错误的混合。如一个人忘掉了约会的时间,很可能他潜意识中开始厌倦对方,而不想赴约。正是这种潜意识的动机抑制了他的记忆,导致了遗忘。依照精神分析的观点,遗忘是由于压抑,人们想压抑某种欲望或想法,因为这样的欲望与想法使他感到焦虑不安。如果遗忘是一种成功的压抑,那么口误、笔误,以及失误可看成不太成功的压抑活动。因为一时的疏忽使人们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无意识中说出了真实想法或欲望,例如某会议主席在会议开始时,宣布会议结束,这暴露了他不想开会的真实动机。,四、幽默人们对于幽默和笑话一向是津津乐道的,即便是那些传了几代人,听了几十遍的幽默和笑话,当别人再一

50、次讲起时,我们依然会像从没听过一样情不自禁地为之捧腹。弗洛伊德在其幽默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一书中,对幽默作了一番详尽的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两类玩笑即有关攻击性的玩笑和有关性的玩笑。人们为什么对这两类玩笑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呢?弗洛伊德认为这是因为这种玩笑能够使通常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得以宣泄。尽管我们的无意识深处对某一个人或某一群人的攻击欲望很强,但我们的暴力行为总是被强有力的自我和超我及时制止。只有一种合乎社会行为规范的发泄方式,那就是开侮辱性的玩笑。通过鄙夷、讥讽、污辱、傲视对方,我们间接地获得战胜他们的快感。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社会规范许可的方式即性幽默,来谈论有关性的话题。在许多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