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10419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生的思考,读季羡林谈人生有感,第一部分:作者简介及主要内容概括第二部分:读书笔记第三部分:读书心得,作者简介:,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临清市)康庄镇;1935年9月,根据清华大学文学院与德国交换研究生协定,清华招收赴德研究生,为期3年;1936年春,季羡林选择了梵文。19461983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

2、1978年继续担任北京大学东语系系主任,并被任命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07月11日八时五十分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因突发心脏病病逝;2010年4月5日,清明,季羡林的骨灰在他的家乡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安葬。至此,季羡林先生实现了生前遗愿回到“母亲身边”;,主要经历:,故事一则,学术研究:,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的散文精髓是“真情”,情感的纽带把他和环绕着他的人情物事连接了起来,把今时今日和往时往日连接起来,文字再朴实不过,情感再真纯不过。他建造的文学宝塔

3、,带有繁丽多姿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复调散文。钟敬文如此评价:“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正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再恰当不过。这本书是一本散文的集合,但我认为更像是一本生活小扎,一个耄耋老人记录下对生活的点滴思考,对生活的参差感悟。,“人人有一本难念的经”,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这是一个“平凡的真理”;但是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这会大大地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完美才是人生走运时,要想到倒霉,不要得意过了头;倒霉时,要想到走运,不必垂头丧气。心态始终保持平衡,情绪始终保持稳定,此亦长寿之道也。走运与倒霉信缘分与不信

4、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但又必须“听天命”。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缘分与命运,读书心得,人到底该怎么活着?,在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OK,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傲,飞扬跋扈,昏昏沉沉,浑浑噩噩,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过一生。在不走运的时候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还能过的

5、去,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而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索。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过一生。结果当然是否定的。,NO!,人类是被上天优待的生物,既有思想,又有良知良能。终日过着浑噩的日子的人就像老虎,狮子等猛兽,饿了就去捕杀别的小动物吃,只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只有本性,却没有思想,没有良知。这些人不懂得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不懂得回馈社会,回馈自然。,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第一,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第二,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这三个关系,如果能处理好,生活就能愉快;否则,生活就有苦恼。我认为,这段话已经回答

6、了“人该怎么活着”这个问题。也是人活着的职责所在。,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结果呢?臭氧空洞,天色灰暗,蓝天白云不再多见;鸟音断绝,珍稀物种濒临灭绝;绿地消失,森林覆盖率不断下降;河湖发臭,黄河断流,长江泛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第一个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是尤为重要的,一曰真,二曰忍 东、西方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差异“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心平气和”,第二个关系是如何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在内,第三个关系,个人心中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一个人确立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从而导致怎样调节自己的思想、感情。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先生在阐述这三个关系时,旁征博引,运用独特的例证和通俗

7、化的语言,饱含着朴素和真诚向我昭示了一个生活真理:这世界不属于哪一种特定生物,更不可能是属于哪一个人。人要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宽容他人,善待大自然,珍惜光阴,热爱哺育自己的国土,用一颗慈善、平和的爱心来构建和谐,这对人对己,都将大有好处。,到底什么才是人生?,从人类角度来讲,人生是一个渴求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来讲,是人类为社会所做的贡献。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不满足导致了人们的渴求渴求获得了满足人们就获得了幸福。根据幸福第一定理我们还知道,幸福的感觉都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个幸福的感觉都是会消失的,又因为不满足是人的本性,所以,人们会继续寻求新的渴求,寻找新的幸福。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真正的幸福水平由我们的心境来决定,是由人的内在决定的。在达到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的水平后,地位和银行账户的状况对我们的幸福水平的影响微乎其微。问题在于正确和错误的期望。,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