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1043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礼仪民俗(丧葬).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节丧葬礼仪,丧葬礼包括丧礼和葬礼两部分。丧礼是指死者临终直至落葬之前的一系列仪式行为。葬礼是指各种不同的葬法以及落葬时的仪式行为。,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孝子之重其亲也,慈亲之爱其子也,痛于肌骨,性也。所重所爱,死而弃之沟壑,人之情部忍为也,故有葬死之义。吕氏春秋节葬,(一)丧礼古代设吉、凶、军、宾、嘉五种礼制。丧礼称凶礼。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初终:弥留之际,号哭呼叫,升天之道,魂兮归来,确认去世,确认去世,长明灯,2、设床,灵床置于堂屋,讲究头朝南,灵床可以为门板。,3、小敛:沐浴更衣,口含玉、胸放钱、手执棍,打狗

2、棍,口含钱,口含玉,4、报丧,讣告,在为死者穿寿衣时,山西各地讲究不,5、入殓,又叫入棺、入木、落材,古称“大殓”。,柏、樟为上等,油松、楸、槐等次之,以柳木的为最一般。,棺木外面一般有彩绘图案,百寿图、四季图、二十四孝图或“万字不断头”。,铺棺,6、吊唁,吊唁,俗称“开悼”或“开吊”。开悼时架设灵棚,将棺木移置灵棚之中。名为“移灵”。灵棚内悬挂幔帐或竹帘,后面停棺,前面为堂,灵堂中摆有供桌,桌上供灵花,陈列牌位和祭器、祭品,悬挂死者遗像。两侧摆放各式纸扎和陪葬品 以及挽联、挽幛、花圈等。,凭吊,开吊后,亲友陆续前来吊丧,“先死为大”,除了长辈不跪拜,平辈也需跪拜。,死者的子孙披麻戴孝,手拄哭

3、丧棍,跪在灵堂供桌西侧的谷草或草垫上。吊孝的男宾来,行三拜九叩之礼(不会则鞠躬),男孝子们则跪伏号丧。女宾来吊唁,则把纸交给司仪烧化后,径直进灵堂扶棺号哭。,盖棺,出殡前,家人和亲友要 再次为其招魂,依次绕棺而过,瞻仰死者遗容,然后请木工重新封棺,打上“银绽”,盖棺论定。,7、出殡,出殡俗称出山、送葬,即将装有死者的棺材送往事前选好的坟地下葬,古代素有厚葬之俗,对出殡尤为重视,它不仅被视为死者的哀荣,也被当作生者的显耀。出殡仪式一般分为辞灵、启灵、抬棺、路祭等程序,1)辞灵:出殡前亲友向灵柩行礼告别。,子孙摔盆,2)启灵,抬棺,3)路祭(封路过桥撒纸钱),8、下葬(入土为安),(二)葬礼,丧葬

4、形式既是人们社会文化观念的反应,也是自然环境作用的产物。我国历史上曾实行过的葬法有: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墓葬、食葬、岩洞葬、崖葬、悬棺葬、瓮葬、塔葬、风葬、衣冠葬、二次葬、复合葬等。,土葬土葬,又称埋葬,是将尸体放置于棺材中,再将棺材埋在地里的做法。,水葬水葬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葬法,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下图为印度的水葬。,火葬 火葬就是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埋于土、撒于水中或空中的做法。,火葬 骨灰,火化后的骨灰处理,分为两大类将骨灰播种深埋、汇向河海、融入大地、未久便不知骨灰踪迹者为放弃类。造墓树碑、建壁铭石、寄于塔楼之中,埋放于树木之下,为骨灰安置觅一处所,便

5、于日后祭祀者为保存类。,骨灰钻石,塔葬塔葬是中国藏族的藏仪风俗之一,是藏族中最为高贵、最高待遇与最高规格的葬式,又称灵塔葬。,悬棺葬悬棺葬就是将木棺悬置于插入悬崖绝壁的木桩上,或置于崖洞中、崖缝内,或半悬于崖外的葬法。,天葬古之葬者厚衣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周易 系辞传现在一些地区仍实行天葬,但是在不 同的地区天葬形式又有所不同。下面分别为印度、西藏、的天葬。,被啃食的人骨,天葬,树葬亦称“风葬”,这种葬式是将死者的遗体或不用棺木,或只用简单的棺木放置在山林中的树木上。这种葬式流行于东北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并一直延续到现代。这种葬式的形成,可能与先民的生活环境有关。先民曾在丛林之中

6、,经历过“构木为巢”的生活,因而希望死者也安息在树木之上。,树葬,由于当时加工能力尚很落后,安葬死者场不用葬具,可能是出于对夭折儿童的喜爱,把儿童的尸体装入日常使用的陶罐中,埋在居住地的附近。这种葬式只适用于少数人,一般认为,它在形成时只用于夭折的儿童。这些儿童属非正常死亡的“凶死”,因而葬式特殊,一般不得埋入公共墓地。也由于这些孩子年幼,未成年时举行的“成丁礼”,尚不具备氏族一般人员的资格,无权像成年人一样葬进氏族墓地;另一方面,父母多认为死者年幼,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更加依依不舍地将其葬在父母身边便于照料。,瓮棺葬,屈体葬是将死者尸体的肢体弯曲,甚至折断骨骼,下肢卷曲尤甚,然后,葬入土地

7、的墓坑中。屈体葬为什么一度得到流行?现在有多种解释:(1)认为尸体卷曲可缩小墓地,节约用地和工时;(2)尸体卷曲可显示对尊长的尊敬;(3)捆绑死者,以免他的灵魂殃及活人;(4)认为尸体卷曲可抵御恶鬼侵害;(5)认为尸体的姿态是模仿胎儿,回归大地;(6)模仿人休息、安睡状态,让死者九泉。,屈体葬,割体葬是一种很奇特的葬式,它是将人(不一定是死人的尸体)的一部分躯体,放入随葬的陶器中,或者直接放入土坑中。埋葬的躯体可能是死者尸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用活人的躯体殉葬。世界上不少民族过去实施过这种葬式,有学者认为他们以砍掉的手指或其他部位来表示悲哀,与死者亲近。有的学者认为割体葬反映了当时人的灵魂信仰,即采用各种截割尸体的方法不以完尸入葬,从而使鬼魂因失去载体而无法回归人世。,割体葬,这种葬式是将死者的尸体进行二次或二次以上的处理,分别进行安葬。这种葬俗在中国源远流长。它大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近代中国仍能见到。二次葬的做法虽有不同,但采用二次葬的目的都市基于“灵魂不死”的信念。认为肌肤血肉史人间之物,而灵魂永存。要让肉体完全腐烂,骨骼另行埋葬,死者的灵魂与肉体完全脱离,灵魂进入鬼魂世界。,二次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