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10519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相对于动物而言,人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离开了社会和个人的具体条件谈自由,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的想象。有人说,我们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我们总被太多的俗事羁绊。李白狂放不羁,是因为他有资本。但他醉心于功名红尘,他真的自由吗?因此,人类没有理想和自由,只有千差万别的行尸走肉。也有人说,自由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追求。它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须再被动地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人活出生命的重量,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人生离不开自

2、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人生。,第十五课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的发展,是克服了发展的片面性,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它强调的是人的丰富性和完整性。人的自由发展是指人对束缚和限制的摆脱和超越,它强调的是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获得

3、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生活就像一架钢琴,弹出什么样的旋律全凭弹奏者自己。,(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观条件 怎样认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积极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你还记得他吗?坚持真理被烧死的科学家布鲁诺,永远鼓舞自己,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影响很大。“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理查,”她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接下来的20年中

4、,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教诲“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是的,“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点滴哲理:在生活中你敢不敢说“我是第一”?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如果你是个渴望成功的人,请回答:“当然,我就是第一。”如果想保持一点谦虚的绅士风度,你也可以回答:“不是第一。”但要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是并列第一”。温馨提示:为什么一定要是第一呢?因为你本来就是第一。至少,你要在意识中播种争第一的信心,这样,你的个性才会真正成熟起来。记住!生活需要个性。,神童退学的启示,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

5、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他被人们称为“神童”。但是,这位“神童”在19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合理,被迫退学。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神童”虽具有超越同龄儿童的智力,但他首先是“儿童”,同样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而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他的童年生活被人为地“割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课外书,也没有玩具。人生路上那些美丽的、欢乐的、悲伤的、复杂的、温暖的、坎坷的际遇,也统

6、统与他“无缘”,而这些正是孩子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社会土壤。,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和社会本质的全面丰富,还指每个人,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还指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全面改善和德、智、体、美及劳动能力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三、人的个性自由,1.个性自由是指个人的能力和潜能,按照个人的意愿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挥和发展。一方面,个性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自由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任意的,不是头脑中想象的。另一方面,个性自由也表现了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

7、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感悟自由和约束,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束缚我,剥夺我的自由?”木桩亲切地说:“小兄弟,你刚开始自立,弄不好是会栽倒的,我是为了帮助你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你茁壮正直地成长,让你成为有用之材呀!”“鬼话!”小树心里骂道,“我才不信你这骗人的鬼话呢,没有你我同样能扎稳根,不用你扶我同样茁壮正直地成长,你就等着瞧吧!”,于是,小树凭借风力,故意找别扭,天天和木桩磨来磨去。有一天,它终于把绳索挣断了,感到非常得意,整天随着风,东摇西摆地起舞,把根部的泥土晃松动了

8、。一天夜间,一阵急风骤雨,它被连根拔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岿然不动的木桩望着倒在地上的小树叹道:“你现在感到彻底自由了吧!”“不!”小树难过地说:“我现在感到需要约束,可惜已经有点迟了!”,你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和约束?,哲理简析:(1)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木桩的束缚是为了帮助小树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它茁壮正直地成长,“在束缚下成长”。(2)自由和约束是不可分的。人可以摆脱和克服某些条件的限制,但不能克服所有条件的限制。一个人一旦失去约束,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轻易将他击败,这也许是一条铁的定律。生活中不能没有约束。,让我们每个人都飞到高处吧,并且认识到这一点:有些可能会令我们生气的约束

9、,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攀升和实现愿望的平衡力。自由是相对约束而言的,完全摆脱约束的,完全摆脱约束、不要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自由是相对、有条件的,它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随心所欲。,2.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都应该得到尊重,也就是说,应该创造必要的条件尽可能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来,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这种自由的选择和发展,又必然地要受到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任何人都不可能作到随心所欲的选择和发展。,3.个人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之间的关系,不能在社会生活中以个性自由发展为借口,

10、不顾他人的自由发展,甚至损害和阻碍他人的发展。要真正实现个性自由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以其他所有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的,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开社会,脱离开其他人的发展来谈自己个人的自由发展。,在世界共同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时候,留学生在网上发起暂时不回家的倡议书;大部分从国外回国人员自觉自我隔离。然而,查出北京输入性甲型H1N1第39例患者,自加拿大抵京后不仅未按相关建议要求自我隔离,相反带病在京频繁活动。而北京的首例患者在确诊之前,除了打车前往医院就诊,与出租车司机有过近距离接触之外,一直在家里呆着,与她的母亲在一起。而且,为了防止意外,她把打车

11、的票据一直保留着,方便找人。正是由于患者这种极高的自觉意识,在她被确诊之后,需要隔离观察的只有两人:她的母亲和出租车司机。而且因为她保存着票据,出租车司机很快就被找到了,为隔离工作节约了大量的寻找时间。,自我隔离,这是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伦理责任。一方面,别人是无辜的,本就不该有那么多人和你一起承担你个人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很多不必要的人因你而被隔离的结果,相信你也不会就此而心平气静。所以,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而言,在疫区过往的人们,高度的自觉意识应该被纳入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之中,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从自由与约束的辩证关系来谈,归国人员应该不应该自我隔离?为什么?,哲理

12、简析:通过两个从疫区回国人员的截然不同的表现,从自由和约束的关系看,自我隔离是为了获得个性自由的空间。社会进步的今天,对所有的人给予了最大的信任空间,给予了个性自由的尊重。这就更能彰显个人的素质,而主动隔离,体现了个人的社会责任主动约束自己。,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奇医”,卫生学校毕业的马悦凌,从小身体状况就不好,是个“病秧子”,体育课基本没有及格过。毕业后她到医院做了一名护士。到医院上班的第一个月,她又遭遇了车祸。由于身体状况很差,马悦凌的生活基本上被治病填满了。,她就在坚持工作的同时,开始琢磨着自己给自己治病,利用一切时间钻研各种治病方法,研究出了很多治病的办法。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使

13、自己越来越健康,还为其他人看病,让她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医生”。由于她自己的努力,后来又被电视台选为一档医疗保健节目的兼职主持人。“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学会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让更多的人能健康地活着。”马悦凌说,目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拍一系列介绍健康保健方法的电视片,将民间中医中的精华全部挖掘出来,通过电视普及给大众。,人物链接:马悦凌,原名马秋红,1963年出生,研究民间中医治病、保健方法近20年,已经出版畅销著作不生病的智慧,该书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优秀健康图书”,即将出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两本著作,被誉为“健康教母”、“民间奇医”。问题思考(1)马悦凌成才

14、的事迹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什么启示?(2)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医生的成长过程是如何体现“自由与约束”关系的?(3)结合马悦凌的事例,从坚持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人生要有追求,要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真、善、美的和谐发展。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性之真是人的本质显露的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人性之善是社会化的人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调节的最高价值;人性之美是真与善有机结合的形象化。,邰丽华的故事,在她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难以想象她当时的寂寞与痛苦。邰丽华小时候刚进聋哑学校时,一堂“

15、律动课”对她后来从事舞蹈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天,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让孩子们由此知道什么是节奏。当同学们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已时,小丽华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她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教师:“我喜欢!”她努力地感受不同的震动,娇小的身体随之摆动。她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在婀娜的舞姿背后,邰丽华付出了比常人多好几倍的辛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顽强的毅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灵受到猛烈的撞击。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舞蹈事业中,她将自己变成了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基本的吃饭和睡觉时间以外,其他一切时间都是在舞蹈。找不准节拍再练,动作不对再改,

16、一次又一次,爬起,摔到,爬起以至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青黑的伤疤。凭着执著的努力和天赋,邰丽华在15岁时,就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演出了。在很多次舞蹈比赛中,评委们根本没有发现她是一位双耳失聪的残疾人。重新燃起的生命之火让邰丽华重新认识到存在的意义,她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他们一样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她爱上了舞蹈,虽然没有音乐,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她说过:“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愈是残缺,愈要美丽!”她对世界充满了感恩,她觉得自己已经注定一生都要用身体的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当你看到那一个个到位的动作是,是否会发出一

17、声惊叹?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但邰丽华却做到了。也许她并没有达到舞蹈的顶峰,因为学是无止尽的,但她却已经战胜了任何人。,1美好人生把握在自己手中,人生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没有办法去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邰丽华用心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她有着一颗坚强、火热的心,她用行动告诉人们,她和正常人一样!,2实现人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条件主观条件,把自己推到前台,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为身材矮小,总是被别人忽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开展小发明比赛,但是班级小组推荐的名单里没有他。于是他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参加比赛,老师尽管有些怀疑,但仍然答应了他。几天后,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无尘电动黑

18、板擦,这个作品不仅在学校获了奖,还在市里获得一等奖。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一次,电视台、教育厅、省科协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经过长时间考虑后,给电台打去电话,擅自决定代表自己的学校报名参赛。结果他设计的电动车防滑带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200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举行一次“全球儿童文化论坛”,在全球每个国家选择一名14岁以上的青少年赴巴塞罗那参加活动,这一次,他又主动报了名,并被列为候选。然而,全国共有120名候选青少年,从中只能挑选一人。组织者把120人分为12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演讲。不幸的是,他没有被小组选上。当其他选手在台上侃侃

19、而谈的时候,他再也坐不住了,悄悄地靠近一位工作人员说:“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喊一下台上的主持人?”主持人走近他的身边,他小声对主持人说:“尽管没有人推选我,可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您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还您一份惊喜!”主持人和评委沟通以后,终于给他上台试一试,这一试,他成了中国唯一的入选者!2004年3月,他接到了联合国的正式邀请,5月12日,身高只有1.2米的他,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站在了国际论坛上,他的演讲赢得了场内持续热烈的掌声。这年12月,法国著名儿童动画片“天线宝宝”制作中心专程赶到了中国,为他拍摄专题片。,他的名字叫姚跃,安徽省合肥市38中一位16岁的残疾少年。在接受西班牙国家电视台记者采

20、访的时候,姚跃说:“当你被别人忽视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伯乐!”,点滴哲理:一位身体残疾而心灵充满阳光的少年带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等待伯乐来发现,无疑是一种被动和软弱,只有把自己推到前台,前面的风景才会是另一番模样。,3正确对待人生问题,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每一方面,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在古希腊帕尔索山上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你要

21、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显然,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真正认识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活了一辈子都不能认识自己,对别人认识的很清楚,把握的很准确,而对自己却不认识,也不能准确把握。也有人感叹自己不了解别人,却完全了解自己,这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你要认识你自己”,就是说,要认识自己的情感、气质、能力、水平、优缺点、品德修养和处世方式等,能对自己做出较为准确、恰如其分的估量和评价,不掩饰,不溢美。,谁都不会“一无是处”,法国文豪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他父亲的朋友问他:“

22、你能做什么?”“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本事,老伯。”“数学精通吗?”“不行。”“你懂物理吗?或者历史?”“什么都不知道,老伯。”“会计呢?法律如何?”大仲马满脸通红,第一次知道自己太差劲了,便说:“我真惭愧,现在我一定要努力补救我的这些不足。我相信不久之后,我一定会给老伯一个满意的答复。”,他父亲的朋友对他说:“可是,你要生活啊!将你的住处留在这张纸上吧。”大仲马无可奈何地写下了他的住址。他父亲的朋友笑着说:“你终究有一样长处,你的名字写得很好呀!”你看,大仲马在成名前,也曾有过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然而,他父亲的朋友,却发现了他的一个看似并不是什么优点的优点把名字写得很好。,点拨:我们每一个人,

23、特别是不自信的人,切不可把优点的标准定得太高,而对自身的优点视而不见。你不要死盯着自己学习不好、相貌不佳等不足的一面,你还应看到自己身体好、会唱歌、字写得好等不被外人和自己留意或发现的优点。,活动:认识你自己,各人说出赞美自己的话不少于五句,缺点一句。,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必须正确地认识自己。把自己估计过高,会脱离现实,守着幻想度日,怨天尤人,怀才不遇,结果小事不去做,大事做不来,一事无成;把自己估计过低,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导致自暴自弃,明明能干得很好的事,也不敢去试,最后抱怨终生。可见,认识自己多么重要。倘若能正确认识自己,面临成功,不会忘乎所以,瞧不起别人;遇到挫折失败,也不会丧失信心,只能更加谦虚,更加勤奋。尤其在竞争的今天,充分认识自己,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才能适应形势,找准自己的位置,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认识自己的目的在于面对人生,创造美好的人生。,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理论,希望我们自觉地指导实践生活,在创造中感悟美好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