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21131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基本规范一、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有效克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正确引导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常规工作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新生态,根据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范。第二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条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现代教学观,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着重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第四条本规范是为维护学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行而制定的经常化的制度和规范,它既是学校管理教学的重要依据,又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基本准则。第五条本规范包括:课程

2、管理、教学管理、计划与总结、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与批改、教学反思、实验教学、课内外辅导、考试与评价、教研与培训、督查与结果运用。二、课程管理第六条学校严格三级课程管理,认真落实教育部制定的初中、小学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障艺体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和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人生规划等地方课程的开设质量。科学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每周参加课外艺体活动二次,掌握二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学校教学管理人员要熟知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实施方案,及时检查了解课程计划的落实情况,并做好记录,作为考评领导、教师的重要依据。第七条任课教师必须人手一

3、册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并认真学习,能准确把握标准中规定的三维目标、内容要求、课程实施建议,以及课程标准在本年级本学期教材中的具体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第八条教师应在各级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生本化实施的过程中,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建设包括教学配套资源、教师生成资源(微课、教学设计、课件、课例、评测练习等)和校本教研资源(说课案例、观评课报告、教学研究案例等)等为内容的课程教学资源库。第九条教师应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构建、整合与实施,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国家课程的师本化、生本化实施,重视法治教育、书法教育、人生规划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实施;积极开发艺体类、实

4、践类、素养类等特色校本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勇于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和学生社团指导等工作。第十条课程计划管理。开学前要严格按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排课程表、作息时间表。要按计划开展教学活动,以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三、教学管理第十一条建立教学管理责任制。实行校长、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科任教师三级教学管理责任制。校长要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全面规划,有效组织,科学决策与评价,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发观、研究并处理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给教学工作以正确导向。教导主任(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要充分依靠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扎实有效地安排日常教学工作及教

5、研活动,实施对教学过程的管理。科任教师对所教学科教学质量直接负责;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至少每周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第十二条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学科教学常规、实验课教学规范、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规范、作业设置与批阅规范、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真正落到实处,使教学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第十三条建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制定教师中长期专业发展规划,包括发展目标、发展措施、考核标准和办法等,确保计划的引领性、激励性和可操作性;走出去学习,加强与名校、名师的沟通交流。请进来

6、指导,实现高端引领,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第十四条建立完善学校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会由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兼顾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一线教师不少于50虬委员会负责讨论决定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中长期规划、重大教育教学决策,指导教师专业发展,参与和监督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和绩效考核等。第十五条建立完善家长委员会。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课堂教学活动,设立课堂开放日,监督学校教育教学行为,邀请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对学校、教师进行满意度评价;每学年为家长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第十六条严格教材和教辅资料管理。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中小学教材教辅材料发行使用管理规定,不推荐选用国家和

7、省定目录之外的任何教材和教辅材料,配套练习册由学生自愿购买。学校和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任何教师不得接纳或帮助任何发行商进入校园宣传、推荐和推销教材或教辅材料。严禁以班委、学生会、家委会等名义统一订购教辅材料及组织其他违规办学行为。学校及教师不得要求学生到指定书店购买学习资料。第十七条教学计划管理。学校应在开学前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每学期初,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及班主任、全体教师,按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学生制定学期学习计划。学校在开学一周内要检查审核各类教学计划。第十八条教学过程管理。教导处(教科室)要对教师的各个教学

8、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录,及时反馈意见。教学全面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要求教师严格按规定的时间上课、复习、考试、放假,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保证教师的有效教学时间。第十九条教学结果管理。每学期结束时,教务处(教科室)、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机构和班主任、全体教师要写好教学工作总结。在搞好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教学经验、教学案例等典型材料。第二十条业务档案管理。学校要建立教师业务档案,如实填写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情况、教科研工作情况、进修培训情况、业务考核情况、奖惩情况等材料,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师工作、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作为考核、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第二十一条学籍档

9、案管理。学校应加强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籍管理队伍,做好基础资料,完善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第二十二条学校网站管理。学校要逐步完善学校网站建设,实现教学信息的网络化管理,并通过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四、计划与总结第二十三条教学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师教学计划等。教学计划要目标明确,措施可行,针对性、实效性要强。第二十四条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由学校(分管校长)根据市教研室教学工作计划于开学前制定,并下发至全体教师。第二十五条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由教研组长于开学前制定。教研组长应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在

10、征求本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对本学期各项教研工作做出具体安排,经教导处审定后实施。教研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第二十六条备课组计划由备课组全体成员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经集体讨论后由备课组长执笔完成。备课组长为计划执行的具体负责人。第二十七条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由各任课教师制定,应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计划应充分估计到完成教学任务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拟定教学进度,提出教学质量目标,明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由教导处(分管校长或教导处主任)审定签名后实施、存档。第二十八条计划制定后,学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查,确保计划落实到位。学期结束

11、时,相关人员应及时对照计划,结合工作进度,对工作质量和效果进行反思,并写出书面总结,交教务部门存档。教学工作总结包括:工作进展概况,主要成绩,经验及体会,存在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等。五、备课第二十九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备课要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理念,落实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新课改要求。第三十条教师应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熟悉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编排意图、知识结构和逻辑体系以及教材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进行思

12、想教育等方面的要求。结合本班实际充分了解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预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做到目标明确、科学,易于检验和评价,内容具体、过程清楚,方法策略恰当,具有实效性。第三十一条积极推行集体备课。1 .集体备课内容:备课标、备教材、备学法、备教法、备训练、备检测。明确教学目标、教材体系、教学重难点、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指导、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多种课程资源的收集与整合、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方法。2 .集体备课要求:集体备课要做到“四定”、“四有”、“

13、五统一“四定”:定时间,坚持每单元或每章集体备课一次。定地点,落实好集体备课地点,以便于活动组织;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专题备课要提前一周拟定好课题,严禁流于形式;定主备人,要逐周安排好每次活动的主备人,提前做好准备。“四有”: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有考评。“五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作业训练,统一检测评价。3 .集体备课程序:分年级分学科成立备课组,选出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分解备课任务;(2)每个教师根据各自备课任务,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参阅相关资料(包括网上信息),精心选用例题、习题、测试题,提前拿出各自的“备课

14、初案”,并交付同组其他教师;(3)同一备课组教师对每一份“备课初案”进行集体评议,达成共识后,主备教师对“备课初案”进行修订,形成“备课组教案”,供组内所有教师二次备课(独立备课)时使用;(4)教师不能直接使用“备课组教案”上课,必须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即独立备课),形成“自用教案”。教师在课堂上只能使用“自用教案”。如果教师只有“备课组教案”,没有“自用教案”,即被视为没有完成备课工作;(5)教师课后必须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备课组教案”和“自用教案”。第三十二条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撰写出每一课时的教案。初级教师要编写详细的教案,中级教师要在规范的基础上注重教案的实用

15、性,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教案要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倡撰写师生共用的导学案,它既侧重于学生直接参与、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又侧重于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第三十三条规范教案撰写。教案应包括课题、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突出教、学活动设计,体现学习过程的自主与合作,体现与课堂教学的一致性。第三十四条建立教案(学案)检查制度。要注重教案(学案)质量评估,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进行检查,要建立教师教案(学案)学校月查制度,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

16、载。学校教到处(教科室)和教研组每学期要对教案(学案)进行等级量化评定。六、课堂教学第三十五条强化课堂教学的管理意识。上课前要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要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学生不得随意离开课堂,杜绝空堂现象的发生,一旦课堂发生事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规则,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凡因特殊情况需停止学生上课,必须上报学校同意。第三十六条落实教师课堂基本规范。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侯课,站立讲课,上课衣着得体,举止文明、亲切、自然、大方。上课讲普通话,语言要精练、准确、生动,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

17、书清楚,用字规范,布局合理,重点突出。上课关闭手机,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拖堂;严格按课程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不带孩子进教室上课,严禁在课堂上抽烟,严禁酒后上课,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羞辱学生。第三十七条落实学生课堂基本规范。课前做好准备,自觉检查课本、练习本、必需的文具是否齐全;积极按要求或提示自主探究新知,善于独立思考,不干扰别人的学习;积极参与合作交流,踊跃发言,能完整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有疑难问题或困惑时,能及时举手发问;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要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课外考察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自觉独立完成课堂巩固练

18、习,善于探究分析自己或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能举一反三,做到当堂清。第三十八条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制作、演示与示范的指导,关注学生生活、学习经验与教学内容的链接;重视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运用;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科学法体验,关注学生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第三十九条优化教学过程,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练促学”、“学教互动”、“注重实效”的教学策略。通过预习实现先学,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开放实现拓展。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19、、大胆质疑,落实“堂堂清”;严禁“一言堂”。第四十条重视学习习惯养成。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前准备、预习、听讲、思考、探究、反思、作业、复习等良好习惯。第四十一条关注课堂文化。教师应把学生独立思考品质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营造积极互动、平等对话的课堂氛围,基于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形成平等、关爱、互动、创新、和谐的课堂文化。第四十二条重视实验教学。教师应不断加强实验教学规律研究,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理化生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达到100%,严禁“以讲代做工第四十三条重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合理使用教学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挂图、标本、录音、投影、录像、课件等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做

20、好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的管理。教师要善于搜集、整理、开发和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第四十四条小学部、初中部要分别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并有巡课记录;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级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到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级日志。七、作业设计与批改第四十五条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有计划性、针对性,作业分必做、选做或推荐作业;设计作业要关注学生差异,注意作业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关注作业对不同学生的适应性和选择性。作业分必做、选做或推荐作业;坚决杜绝机械重复、照抄、照搬性等无效作业;严禁使用其它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练习册、教辅资料等作为作业;配套练

21、习册可以有选择地布置;杜绝惩罚性作业。第四十六条作业布置。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可布置适量作业,其他学科不布置书面作业;初中历史、地理、生物、政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不建议布置课外书面作业,其它学科可布置适量作业。没有书面作业的学科,可以根据学科实际布置预习、复习、实践活动等活动作业。第四十七条作业数量。小学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初中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语文作文每学期大作文不得少于8次。第四十八条作业批改。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要使用明确、实用的批改符号,使用激励性评语,保证批改的正确率。教师要及

22、时反馈作业批阅效果,对学生作业中反映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分析,共性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第四十九条作业管理。学校教导处每学期要组织教师对作业设计及批改情况进行交流评议,每月要对学生作业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入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学校每学期要组织不少于一次的各年级各类优秀作业展评。八、教学反思第五十条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通过课后自我评价、自我诊断,总结成功与不足,以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反思形式应灵活多样,可采取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或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第五十一条学反思要重点反思课堂教学的成败、

23、得失,如教了什么?是怎么教的?学生学得怎样?是怎么学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等。还要注意反思作业批改、辅导、考核评价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力争做好常规教学的全程反思。第五十二条教师要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的呈现方式形式可以是“课后记”、“教后感”、“教学杂记”等,每位教师每学期写教学反思不少于12篇,每学期至少有一篇800字以上有一定深度和质量的教学反思在学科组或校内交流,并存入教师业务档案。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发表或上网交流。九、实验教学第五十三条课前实验准备。教师课前要关注实验和教学的关系,精心研究实验,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确定具体的方法、步骤和操作程序,并在上课前对实验进行

24、试做,熟悉实验过程,准备好所需要的仪器、材料,以保证实验教学过程的实际效果。第五十四条课堂落实实验。实验前教师要讲清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教师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实验和分组实验。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并在实验室管理员的配合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要严格实验操作程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第五十五条开发探究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要根据学校实际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场所和时间,给学生创造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提倡教师开展探究式实验活动,提倡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等科学活动。第五十六条完成实验评

25、价。实验完成后,教师应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对实验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小结,进一步巩固实验效果。教师要布置实验必需的作业,指导中学生写好实验报告,并认真批阅和评价。第五十七条积极开展自制教具活动。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应工艺讲究,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十、课内外辅导第五十八条辅导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一项具体措施。辅导可分为课内辅导和课外辅导。无论课内外辅导,都提倡分类辅导,辅导内容一般为补缺、补差或培优等。第五十九条教师应自觉加强课内辅导,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

26、学习状况,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要加强课外辅导的计划性,明确辅导的对象和具体内容。要将课外阅读作为课外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并按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阅读量。第六十条规范辅导行为。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不得以“培优辅差”的名义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禁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第六十一条学校要建立心理咨询室,教师应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十一、考试与评价第六十二条发挥考试评价功能。教师要善于利用考试评

27、价信息资源,充分发挥考试评价所具有的诊断、反馈、导向、激励和促进发展的功能,为学生的全面、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服务。第六十三条教学质量检测。凡是按照课程方案开设的课程都要进行教学质量检测(考试或考查)。检测分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检测和中考模拟测试。单元测试由科任教师或年级组负责组织实施,期中、期末检测由市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要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检测及考试次数;考查科目的考查在每学期末进行;教师要加强对考试命题的研究,命题要体现学科教学的导向,试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严格监考要求,客观评定成绩,强化质量分析,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具体意见和措施。第六十四条教学奖励制度。

28、学校建立“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十二、教研与培训第六十五条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是学校教科研中心,负责全校教科研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教研组是教科研的基地,接受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承担教育科研任务的具体实施。第六十六条常规教研活动。教研组每周要安排半个工作日作为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常规教学教研活动的时间,每次活动要做到“四定一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专题,有记录。教研组和备课组要认真组织好上研究课、听课、说课、评课等系列活动,每次活动组长要认真做好活动记录,教导处要

29、不定期抽查。第六十七条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学校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每月或每阶段要有一个教研主题,以课例为载体,组织新教师上合格课、中青年教师上研讨课、骨干教师和高级教师上示范课、同年级教师同课同讲、同课异上等,教师间应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第六十八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师或教研组应围绕教学常规开展项目研究,在一定阶段内关注一个问题,如学法指导、学习诊断、作业设计、命题研究等,有目的地研究教材,研究教学过程,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等,预设策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同伴互助、课例研究,以教学研究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要加强自己课堂教学评价分析技术、诊断技术和辅助教学技术

30、的学习与掌握,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进教学行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做到“学在课堂、练在课堂、反馈在课堂,矫正在课堂、巩固在课堂、提高在课堂”。第六十九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1.教师要围绕校本管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评价等方面积极探索,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支撑。2 .教师应大力落实“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科研理念,认真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完善,有效解决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使课题研究成为促进“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研究活动的重要举措,从而逐步形成“课题从课堂教学中去选,研究

31、到课堂教学中去做,答案到课堂教学中去找,成果到课堂教学中去用”的研究文化。3 .坚持以“短、小、实、快”为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方针,破除教育科研“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形成“为自己而研究”的课题意识,按照“小步子、低台阶、快节奏、求实效”的原则开展课题研究,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逐步掌握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核心能力。4 .学校教导处要做好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并对教师的研究工作给予有效的指导。严格立项申报程序,切实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

32、性。提出问题,确立课题,认真选题,搞好论证,严格评审,及时公布;切实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第七十条积极开展读书活动,构建学习型校园。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形式,多读书,读好书,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业务水平,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和信息,开拓获取现代教育资讯的渠道,学习新的理论,关注新的科研成果。每个教师每年至少要阅读一种以上本专业的报刊资料。第七十一条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专业引领作用。各级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学期至少开设一次面向全校教师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或教学理论讲座。第七十二条加强校内外听课学习管理。专任教师每周听课要不少于2节,从教不满五年

33、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次数要适当增加;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本组成员听课、评课的组织。听本校教师的课,应在教研组教研活动中组织评课,并有评课记录;教师外出听课、参加培训学习,返校后要作一个专题汇报或上一节汇报课,交一份学习心得,书面材料存档备查。十三、督查与结果运用第七十三条学校要成立有校级领导、教导处、学术专业委员会组成的教学常规督查小组,制定相应的督查评价方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和教研活动等工作进行每月一次全程督查,实行一查一通报,一查一整改,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第七十四条在常规检查以外,学校还将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纪律考勤、期中和期末质量检测,以及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和文体活动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学期教学情况综合评价,并将各项检查结果存入教师业务档案。第七十五条督查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以及绩效工资的发放等挂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