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X小学2023年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劳动教育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
2、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二、基本理念(一)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二)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
3、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三)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四)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要将学生
4、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劳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形成基本的劳动意识,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对劳动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个人成长之间关系的正确认识,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等基本道理;体验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劳动质量意识;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普通劳动者的积极情感,树立劳动最光染、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 .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能从目标和任务出发,系统分析可利用的劳动资源和约束条件,制订具体的劳动方案,发
5、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发展基本的设计能力,能使用常用工具与基本设备,采用一定的技术、工艺与方法,完成劳动任务,形成基本的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学会自我管理、团队合作。3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能自觉自愿地劳动,养成安全规范、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体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珍惜劳动成果;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养成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责任担当的品质。4 .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特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有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
6、优良传统的积极愿望;弘扬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具有不畏的奋斗精神;具有不畏艰辛、锐意进取、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奋斗精神。(二)学段目标1 .第一学段(1-2年级)(1)懂得人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道理。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付出。喜欢劳动,具有主动劳动、积极参加劳动的愿望。(2)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居室、教室等卫生保洁、整理与收纳,以及垃圾分类等劳动任务,参与简单的家庭烹饪。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具有初步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3)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
7、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使用相应工具。对工艺制作具有一定的好奇心。(4)参与班级集体劳动,主动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的意识。(5)在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具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初步养成有始有终,认真劳动的习惯。2 .第二学段(3-4年级)(1)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体会劳动光荣、劳动无高低贵贱之分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2)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认识常用家用器具,掌握家用小器具的使用方法,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器具保养意识。主动分担家务,
8、协助参与家庭环境卫生清洁,能制作简单的日常饮食,初步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3)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作用与特征,对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劳动,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初步形成公共服务意识。(5)懂得在劳动中遵规守约,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6)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俭节约、不怕困难。3 .第三学段(5-6年级)(1)懂
9、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业精于勤荒子嬉”等道理。认识到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体会普通劳动者的光荣与伟大。初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基本技能。了解家庭常用器具的功能特点,规范、安全地操作与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具有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初步具有家庭责任感。(3)进一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生产劳动,能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技术与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开展劳动,初步养成持之以恒的劳动品质。(4)
10、主动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和环境美化等劳动,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进一步体验新技术支持下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形成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5)根据劳动目标确定劳动任务,制订劳动计划,并根据劳动过程的进展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初步形成劳动效率意识和劳动质量意识,初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6)在集体劳动中团结协作,提升与他人合作劳动的能力。在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形成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的意识。(7)在劳动中主动克服困难,初步形成不怕辛苦、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四、劳动教育内容:(一)校园劳动1 .学校通
11、过设置责任岗、责任田、责任区等,在校园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美化以及教室、餐厅分饭和清洁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机会。2 .校内劳动基地分工。学校的院区及绿化区,一年要除草数次。绿化区的花草需要施肥、浇水、修剪,将这项工作作为学生进行劳动锻炼的一项任务,全部由学生承担。划分给班级包干,负责定期拔草、除虫浇水、修剪等工作。3 .结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让孩子们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如穿衣服、洗手帕抹布、整理书包等。4 .结合每月的传统节日在校内进行相应的劳动。(二)家庭劳动1 .积极倡导学生在家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的事情帮着做。2 .开展生活习惯“五个一”活动。即每天做一次家务劳动;每周做一次饭;每周洗
12、一次衣物;每周倒一次生活垃圾;每周在校做一次服务性劳动。3 .结合每月的传统节日在家庭内进行相应的劳动。(三)家园劳动1 .开发田园实践课程。根据节气及季节,让学生在自家农地和家长进行劳动。如耕种除姜收菜等。2 .结合每月的传统节日在家园内进行相应的劳动。(四)社区劳动1 .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打扫街道等公益性劳动,将学生按村进行分组,定期轮流做好社区路面的清扫工作(主要捡拾白色垃圾)。2 .结合每月的传统节日在社区内进行相应的劳动。(五)“社会大课堂”劳动1.通过劳动基地等劳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术及热爱劳动的品质。3 .积极参与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公益组织倡议的各类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
13、。4 .结合每月的传统节日在社区内进行相应的劳动。五、课程实施在劳动过程中,学生是实践任务的操作者和完成者,教师是学生实践的启发者、指导者和呵护者。教师在指导时,对劳动过程中的关键步骤、技能要及时点拔,对劳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指导学生及时解决,适时激励、启迪、引导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创新,强调劳动过程中的安全、规范操作。(一)情境创设指导。注重真实性。立足学生真实生活经历或体验,面向现实生活。一方面可从真实的劳动需求出发创设情境,另一方面也可从真实的问题出发,指导学生明确劳动任务。凸显教育性。注重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劳动任务价值、激发劳动热情、解决挑战性问题等劳动实践学习的情境。注重劳动文化在情境创设中
14、的有机融入,充分挖掘与劳动项目相关的儿歌、谚语、警句、人物事迹等在劳动实践学习中的育人价值。体现开放性。注重从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好各方面的资源,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选择适合的时间和空间。就时间而言,既可根据当前劳动项目的实际进程创设学习情境,也可结合特定书日创设学习情境,如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就空间而言,根据劳动项目的开展需要,既可将劳动实践学习情境创设于学校劳动实践室,也可依托其他校外场所创设,如家庭、田地、工厂、餐饮机构。(二)准备阶段指导在劳动准备阶段,需要结合学生、家长、劳动场域等方面的准备情况作出指导。在学生方
15、面,主要围绕项目所涉及的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相关法律法规、劳动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和示范。例如:可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案例、故事、任务等,让学生明辨是非、认清事理,引导学生重视劳动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可利用微视频或现场示范、模仿、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项目所涉及的劳动观念、劳动纪律、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与技能,以及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指导学生设计相应的劳动方案。在家长方面,要根据劳动项目的实际情况,全面及时地与家长沟通,以获得家长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及其对时间和交通等方面的支持。在劳动场域方面,要事先做好劳动场所、工具设备、材料,以及劳动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的可行性、安全性、
16、适应性等准备。(三)实施阶段指导在劳动的实施阶段,主要进行学生劳动技能的淬炼、劳动习惯的培养及劳动品质的塑造。这个阶段是芬动实践的核心环节,要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对于重点操作步骤可以反复练习,强化精益求精、迫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这个阶段,教师既要做好协调工作,帮助和鼓励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答疑、解惑,也要注意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实践。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看他们是否完成了预设的任务、是否掌握了必要的技能等;要保护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芳动,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自主发殿空间。在这个阶段,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规范意识、质量意识、专注
17、品质和合作意识等的培养。强化规范意识,注重按照规范的流程与方法安全操作;强化质量意识,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淮到位;强化专注品质,注重引导学生随时评估与监控操作行为,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强化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体悟构建平等、和谐的劳动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四)反思阶段指导在劳动反思阶段,围绕劳动过程体验、成果评价、价值体认,引导学生理解劳动实践的价值与意义,感悟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养成反思交流的习惯。鼓励学生以身边劳动表现优异的同学和普通劳动者为榜样,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组织学生开展成果展示、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通过讲述劳动故事、撰写劳动日志、制作劳动微
18、视频等方式进行反思交流。六、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一)对学生的评价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的,通过观察、记录和描述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基础。本学期将充分发挥评价这一机制激发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自我成长,促进自我反思,享受成功的喜悦。1 .注重过程: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学生自评。在劳动中,要求学生随时检查自己做
19、到了没有,做得对不对,与要求有多大差距,随时做到自我调整。学生互评。学生相互间的启发帮助,比教师一个人面对全班同学考虑得更周到、细致。家长参与评价。对于生活自理方面的劳动,学生在家的实践由家长给予评价。教师评价。在上述的基础上,再由教师对学生作全面的评价,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努力目标上。2 .尊重多元: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3 .注意反思:发挥评价的指导功能,引导小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通过调动小学生的认识和情感因素,激励小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
20、特别是重要的细节、投入对问题的讨论、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二)教师评价小学劳动教育中的教师评价以下列几项为标准:1 .深刻领会劳动教育活动的实质并以负责的态度参与这门课程的实践。2 .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应对学生广泛的知识需求。3,逐步发展活动中规划与设计课程的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调控能力。4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教学资源和自身教学优势,从课标确立学习目标,目标表述是可评价的,是具体可操作的。评价任务是一种学习任务,是学生学习达成目标的活动载体,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同步推进,学到哪里,评到哪里,教到哪里;学什么,评什么,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