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5213325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67.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标准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CodeforDesign,InstallationandAcceptanceofResidentialBuildingSolarWaterHeatingSystem(报批稿)DB33xxxx-2006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能源研究会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杭州美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2006年8月刖百根据浙江省建设厅2004年度浙江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设计图编制修订计划(建科发2004115号)文中的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

2、及验收规范的编制要求,规范编制组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浙江省的地方气候、地理及经济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与完善,编制了本规范。本规范的要紧技术内容是:总则、引用标准及术语、基本规定、规划及土建设计,系统选择、系统设计、系统安装及验收。本规范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务必严格执行。本规范由浙江省建设厅负责管理与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主偏单位: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联合工程公司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省能源研究会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杭州美康新能源技术有限

3、公司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本规范要紧起草人:(略)目录1总贝IJ2引用标准及术语3基本规定4规划及土建设计4.1 规划4.2 建筑设计4.3 结构设计5系统选择5.1 系统分类5.2系统选择6系统设计6.1 通常规定6.2 集热器6.3 储热水箱6.4 辅助能源6.5 热交换器6.6 集热循环泵6.7 管路设计6.8 运行操纵设计6.9 电气及防雷设计7系统安装及验收7.1系统安装7.2系统验收附录A浙江省各区域要紧地市与太阳能热水系统有关的气象数据表附录B浙江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区图1总贝IJ1.0.1为规范我省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安装及验收,推动太阳能热水系统这一绿色

4、能源体系的广泛应用,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我省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建筑分户式与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既有居住建筑及其它民用建筑上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可参照执行。1.0.3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省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2引用标准及术语2.1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改单(不包含刊误内容)或者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936-1991太阳能热利用术语GB50368-2005住宅设计规范GB50345-20

5、0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2002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GB50015-200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T18713-2002太阳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GB50242-200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64-2005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2.2术语1 居住建筑residentialbuilding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包含住宅、宿舍、旅馆等建筑。2 太阳能solarradiantenergy以太阳辐射形式发射、传播或者接收的能量。单

6、位为焦耳(J)03 太阳辐照度solarirradiance单位时间内在单位采光面积上所照射到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单位为W?,kWm2;4 太阳辐照量solarirradiation一定时间内在单位采光面积上所照射到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单位为MJm2年、MJ/?月、kJm2日、kJm2小时等。5 太阳能热水系统solarwaterheatingsystem将太阳辐射转换为热能以加热水并输送至各用户所务必的完整系统,通常包含太阳能集热器、储热器、循环泵、连接管、支架及其它零部件、操纵系统与必要时配合使用的辅助热源。6 集热器总面积grosscollectorarea集热器采光平面上包含外壳边框在内接

7、收太阳辐射的最大投影面积,单位为ri?。7 太阳高度角solaraltitude日面中心的高度角,即从观测点地平线沿太阳所在地平经圈量至日面中心的角距离。8 集热器倾角tiltangleofcollector太阳能集热器采光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锐角。单位为度()。9 太阳能集热器solarcollector汲取太阳辐射并向流经自身的传热工质传递热量的装置。10 太阳能热水器solarwaterheater以水为传热介质的太阳能集热器。11 储热水箱storagetank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储存热水的容器及其附件所构成的部件。12 强制循环系统forcedcirculationsystem利用水泵

8、等外部动力设备迫使传热工质通过集热器与储热器(或者换热器)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13 自然循环系统naturalcirculationsystem利用传热工质内部温度梯度产生的密度差所形成的自然对流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14 直接加热系统directheatingsystem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经太阳能加热的水直接供用户使用的系统。15 间接加热系统indirectheatingsystem在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经太阳辐射加热的工质再通过换热器间接加热水供用户使用的系统。集热器中的传热工质可为水或者其它流体。16 直流式系统series-connectedsystem传热工质一次流过集热

9、器加热后,进入储水箱或者用水点的非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储水箱的作用仅为储存集热器所排出的热水。17 真空管集热器evacuatedtubewaterheater由管壁与吸热体之间抽成一定真空度的透明管(常为玻璃管)制成的非聚光型以水为传热介质的集热器。其吸热体具有光谱选择性汲取表面。18 平板型集热器flatplatecollector吸热体基本为平板形状的非聚光型集热器。19 分离式太阳能热水系统remotestoragesystem集热器与储热器相互分开一定距离安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若分离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与储热水箱是连续进出水的承压式装置又可称之分离承压式太阳能热水系统。20 整

10、体式太阳能热水器integralcollectorstoragesolarwaterheater集热器与储热水箱合为一体的太阳能热水器。21 分户式太阳能热水系统individualsolarhotwatersupplysystem集热器、储热水箱及循环管路设备均为各户独立的太阳能热水系统。22 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Cemralsolarhotwatersupplysystem使用集热器、储热水箱及循环管路设备共享向多个用户提供热水的系统。23太阳能保证率solarfraction由太阳能提供的热量占系统总供热量的百分率。24 操纵器controller对太阳能热水系统及其部件进行调节操纵,使

11、之正常运行所配置的部件及其组合。3基本规定3.0.1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居住建筑的生活热水制取应优先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3.0.2别墅及排屋类住宅应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制取生活热水。3.0.3低层及多层类住宅宜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制取生活热水。3.0.4高层住宅,宜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选取合理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制取生活热水。也能够使用栏板式、阳台式集热器制取生活热水,但应保证集热器能充分地采集阳光。3.0.5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纳入居住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中,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交付使用。3.0.6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设计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充分考虑用户使用、施工安装与保护的要求,符合

12、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定。3.0.7太阳能热水器宜与使用辅助能源的水加热设备联合使用,共同构成带互补热源的太阳能热水系统。3.0.8太阳能热水系统是热源系统与热水供应系统的有机综合。其中的热水供应系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的有关规定。4规划及建筑设计4.1 规划设计4.1.1 居住建筑规划应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4.1.2 建筑物的要紧朝向宜朝南布置。4.1.3 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景观与绿化种植应避免对投射到太阳能集热器上的阳光造成遮挡。4.2 建筑设计4.2.1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应贯穿从方案

13、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4.2.2 建筑设计应合理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位置。布置在建筑屋面、墙面、阳台或者其它位置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各构成部分,应与建筑整体有机结合,共同构成建筑元素,满足建筑造型、建筑使用功能与建筑防护功能等要求。4.2.3 布置在建筑外部位置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及其它系统部件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应对周围环境产生视觉污染与降低相邻建筑的日照标准。4.2.4 设置在任何部位的集热器及其它系统部件应与建筑有可靠的连接,保证集热器安全、稳固。集热器等部件也不应影响该建筑部位的承载能力与防护、排水、防雷等功能。4.2.5 集热器的安装部位应避免建筑自身及周围设施的遮挡,并满足

14、集热器日照累计时数在冬至日很多于4小时的要求。4.2.6 建筑设计应满足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与维修的安全要求,并设置日常保护检修的公共通道,避免公共管道与非本户管道维修入户。4.2.7 在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的建筑部位,应设置防止太阳能集热器损坏后部件坠落伤人的安全防护措施,4.2.8 太阳能集热器不应跨越建筑的变形缝设置。4.2.9 建筑设计应考虑储热水箱、水泵机组、辅助加热装置及操纵系统等用房面积。设置水泵机组与储热水箱的位置应具有相应的防水、排水措施。4.2.10 合理布置户内管线走向,管线布置应集中、整齐。垂直集中管线应设置管道井,管道井应预留检修门或者检修口。4.2.11 设置太阳能集热器

15、的平屋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 .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应与屋面预埋件固定牢固,并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防水密封处理;2 .在屋面防水层上安装集热器时,防水层应上包到支座上表面,并在基座下部加铺附加防水层;3 .集热器不得直接安装在屋面保温层上;4 .集热器周围的检修通道与从屋面出入口到集热器之间的人行通道应铺设刚性保护层;5 .集热循环管线穿过屋面时,应预埋相应的防水套管,不得在已做好的防水保温屋面上打洞凿孔。4.2.12 设置太阳能集热器的坡屋面应符合下列要求:1 .屋面坡度宜根据太阳能集热器接收阳光的最佳倾角即当地纬度010。来确定坡屋面的坡度。当使用春分或者秋分所在月的日平均辐照量作为计算根据时,宜

16、使集热器安装倾角略大于当地纬度,以提高冬季的集热效果;2 .坡屋面上的集热器宜使用顺坡架空安装或者顺坡镶嵌安装;3 .集热器在坡屋面上安装时,应合理布置集热循环管线,并应与屋面造型相协调,穿过屋面的循环管线应预埋防水套管,防水套管宜顺坡穿过斜屋面,并应在屋面防水施工前埋设完毕。4. 3结构设计4.1.1 结构荷载计算应包含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内的全部荷重。4.1.2 结构设计应为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埋设预埋件或者其他连接件。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应大于连接件本身的承载力设计值。4.1.3 轻质填充墙不应作为太阳能集热器的支承结构。4.1.4 太阳能热水系统结构设计应计算下列作用效应:1

17、.非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与风荷载效应;2 .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风荷载与地震作用效应。5系统选择5.1 系统分类5.1.1 太阳能热水系统按其集合程度分为:1 .分户集热、分户储热的分户式太阳能热水系统;2 .集中集热、分户储热的半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3 .集中集热、集中储热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5.1.2 太阳能热水系统按集热方式分为:1 .利用温差异重的热虹吸进行循环集热的自然循环系统;2 .利用水泵及操纵系统强制循环集热的强制循环系统;3 .传热工质通过定温操纵依靠管网水压力一次通过集热器集热后进入储热水箱或者用水点的非循环直流式太阳能热水系统。5.1.3 太阳能热水系

18、统按集热器及储热水箱的分合状态分为:1 .分离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分离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将集热器与储热水箱分离设置,通常用于承压式强制循环系统,但也有用于自然循环系统。在用于自然循环系统中,务必进行自然循环压差计算,保证循环效果。2 .整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整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将集热器与储热水箱整体式设置,通常用于自然循环系统中。5.1.4 太阳能热水系统按被加热水的加热方式分为:1 .太阳能集热器直接加热被加热水的直接加热系统;2 .太阳能集热器首先加热传热工质,再由传热工质通过换热器加热被加热水的间接加热系统。5.2 系统选择5.2.1 在不一致的居住建筑中,应根据不一致的供水要求与条件选用合理的

19、太阳能热水系统。5.2.2 别墅及排屋住宅中,宜使用分离承压式强制循环的分户式系统。5.2.3 低层及多层住宅中,宜优先选用分离承压式强制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造型同意的前提下,可使用自然循环的整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5.2.4 当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用水点设有冷热水混合器或者混合龙头时,冷热水供应系统在配水点处应有相近的水压。5.2.5 低层及多层住宅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应视具体条件选择分户式、半集中式或者集中式系统。5.2.6 分户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各户管道独立,管线数量较多,管线的布置应考虑检修的可行性,同时要求任何一组(根)管线检修或者更换时不影响其它管线的正常使用。5.2.7 集中集热、

20、分户储热的半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为便于热水的计量与热水的循环加热,宜使用间接式加热系统,但应有可靠的技术措施保证户内的热量(水)不外流至管网。5.2.8 集中集热、集中储热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应适当操纵系统规模,避免管线过长,热缺失量过大。5.2.9 高层建筑,在屋面资源不能满足集热器布置要求的前提下,能够使用分段供应热水的方法部分满足上部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要求,或者使用栏板式、阳台式集热器制取生活热水,但应保证集热器全年能充分地采集阳光,保证冬至日热水器采光面上的累积日照时数很多于4小时。6系统设计6.1 通常规定6.1.1 居住建筑太阳能集热器,应根据各类集热器的技术经济性能确

21、定使用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或者其它先进适用的集热器。6.1.2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的居住建筑,应根据建筑类型及室内给水系统的条件,经综合技术分析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类型。6.1.3 安装在建筑物屋面、墙面、阳台与其它部位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及连接管线,应预设预埋固定件与套管。6.1.4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垂直管线不应明敷在建筑外墙上,严禁敷设在建筑物的风道内。6.2 集热器6.2.1 集热器的最佳安装方位应朝向正南或者正南偏西,若受条件限制时,其偏差同意范围宜在正南15以内。6.2.2 集热器的安装倾角,应根据热水的使用季节与地理纬度确定:1 .偏重考虑春、夏、秋三季使用效果时e=(6

22、22-1)2 .偏重考虑夏季使用效果时0=6-(010)(6.2.2-2)3 .偏重考虑冬季使用效果时。=6+(010)。(622-3)式中一一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倾角()一一集热器安装地的地理纬度()。6.2.3 集热器排间距与集热器与前侧遮光物的距离:集热器的布置应躲开建筑物的遮挡,建筑物的阴影长度即集热器距遮光物的水平最小净距(或者集热器排间距),可按下式计算:D=HcotXs(6.2.3-1)式中D一一集热器距离遮光物或者前后排间的水平最小净距(m);遮光物最高点与集热器采光面最低点之间的垂直高差(m);Xs建筑物所在地冬至日上午10时的太阳高度角(全年性使用)(。)。6.2.4 集中式

23、的太阳能集热器可通过并联、串联或者串并联相结合的方式连接成集热器组。集热器组的串联与并联的管路布置应通过计算确定。6.2.5 集中式的太阳能集热器阵列,应使用强制循环方式或者定温放水的非循环方式。6.2.6 集热器总面积:直接加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需要安装的总面积可根据用户每日的用水量与热水温度要求与当地太阳辐照量计算,按下式确定:Ac=QWCWandFfP.(6.2.6-1)4M(I-乙)式中Ac一一直接加热系统集热器总面积,nQw一一日均热水用水量,1.(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下限取值);Cw水的定压比热容,4.187kJkg;tend储水箱内水的终止温度,;ti一一水的初始温度,(与JT取值相

24、同月份的冷水平均温度);f一一太阳能保证率,无量纲(0.40.8);根据系统使用期内的太阳辐照量、系统的经济性及用户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P水的密度,1.0kg1.;Jt一当地春分、秋分所在月(春、秋季使用)或者冬至所在月(冬季使用)集热器采光面上月均日辐照量,kJm2d;cd一一集热器全日集热效率,无量纲;根据国家标准取值0.460.55oH1.一一管路及储水箱热缺失率,无量纲;根据经验取值0.20.25。间接加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采光总面积的计算也可根据国际上通用f-chart软件或者类似的软件进行计算。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AM=务FhX(6.2.6-2)式中Ain一一间接加热系统的太

25、阳能集热器总面积,m2;Ac一一直接加热系统太阳能集热器总面积,m2;FhX一换热器的换热因子,无量纲(按制造厂家的数据确定)。6.3 储热水箱6.3.1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储热水箱容积应根据热水用水小时变化曲线及太阳能集热器的供热能力,综合考虑辅助加热装置加热时段与能力等多种因素经计算后确定。6.3.2 分户式太阳能热水系统储热水箱容积可按下列经验公式确定:V=(50-70)A(6.3.2-1)式中V储热器有效容积,1.;A集热器的集热面积,n(直接加热系统为Ac,间接加热系统为Ain)o注:部分无法按第631条计算的集中式系统可参照本公式计算。6.3.3 储热水箱在闭式强制循环系统中务必承

26、压,其承压能力应经计算确定。6.3.4 储热水箱材质、衬里材料与内壁涂料,应确保水质在可能出现的运行温度下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与安全要求。6.3.5储热水箱的布置形式(立式或者卧式)与进出水管布置,不得产生水流短路,并应保证箱内具有平缓的水温梯度,充分利用水箱的储热容积。6.3.6 储热水箱保温效果务必达到国家标准,热损系数2Wm2Ko6.3.7 在开式非承压系统中,储热水箱应设置水位计、水温指示器、操纵器及放空管等;在闭式承压系统中,应设置压力表、泄压装置、水温指示器、操纵器及自动排气阀等。6.4 辅助能源6.4.1 太阳能热水系统务必配设辅助加热装置,可使用电、燃油、燃气或者

27、城市其他热源作辅助能源。在分户式系统中宜使用电或者燃气作为辅助能源。6.4.2 为保证太阳能热水系统全天候正常运行,辅助能源的加热能力配备应按不计太阳能集热器供热能力的常规热水系统计算,具体选型应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第5章的有关条款执行。6.4.3 辅助能源可直接加热,也可通过热交换器间接加热储热水箱中的水。6.4.4 当使用燃油、燃气作为辅助加热的手段时,应按有关的专业规范采取防火、防油、防气污染的技术措施。6.5 热交换器6.5.1 太阳能集热器收集的热量,能够直接加热储热水箱中的水,也能够通过热交换器间接加热储热水箱中的水。6.5.2 使用热交

28、换器间接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适用于原水水质易于在集热器盘管或者流道中结垢的高硬度水,同时适用于暴露在室外的集热器具有较高防冻要求的地区。6.5.3 在利用热交换器间接加热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热交换器换热不应明显降低集热器效率。当集热器的太阳能收益达到可能的最大值时,热交换器导致的集热器效率降低不应超过10%。6. 6集热循环泵6.1.1 分离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中,在自然循环不能保证集热效益的前提下务必设置循环水泵。6.1.2 集热循环泵的流量应根据太阳能集热器的面积大小确定,并可按下式计算:qx=(0.01-0.02)A(6.6.2-1)式中q一一集热循环泵流量,(1./s);A一一集热器总面积,

29、(m2)(直接加热系统为A。间接加热系统为Ain)o6.1.3 大型的集中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循环泵流量应根据集热器及有关管路的容积与集热循环泵一次运行历时确定:(6.6.3-1)Qx=V/T式中Vx一一集热器及有关管路的容积(1.);Tx一一集热循环泵一次运行历时(三)06.1.4 集热循环泵的扬程根据克服集热系统最大水头缺失计算确定。6.1.5 集热循环泵的启闭,应按太阳能集热器上部的水温与储热水箱下部水温温差实施操纵。操纵启闭的温差宜使用高于15C时启泵,低于5时停泵。6.1.6 集热循环泵宜靠近储热水箱设置,不应与有安静要求的卧室、书房等房间贴邻安装。水泵应使用低噪音机组并有防噪音措

30、施。6.1.7 集热循环泵的吸水管上应设阀门,出水管上应设阀门、止回阀及压力表。6.7管路设计6.7.1 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的热水供回水管道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的有关条款执行。在间接加热系统中,集热循环管作为热媒管道应符合热媒流体的压力及材质要求。6.7.2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管道设计时应有可靠的防冻、防超温、超压措施。6.7.3 集热管线的设计应尽量短捷,减小热损。在计算集热器总面积、辅助加热功率及储热水箱容积时应考虑集热循环水管及热水供回水管的热缺失。6.7.4 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应对管路系统的热损耗量与操纵系统的简便性、可靠性、系统投资总额与技术经济性能

31、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6.7.5 在闭式循环系统中,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或者泄压阀。1 .日用热水量小于等于IOm3的热水供应系统可使用泄压阀泄压的措施;2 .日用热水量大于IOm3的热水供应系统应设置压力式膨胀罐。膨胀罐总容积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中第5.4.21式计算。6.7.6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冷水进水管上应有可靠的防止倒流措施。6.8运行操纵设计6.8.1 太阳能集热系统、辅助加热系统与热水供回水系统应使用全自动操纵操作方式。6.8.2 辅助加热设备应根据储热水箱的温度及热水供水温度之间设定的温差,按用户需要实行分时、定温或者变温自动操纵。6.8.3 集中热水供应

32、系统与分户热水供应系统的用水量较大者应设保温循环系统。保温循环泵的启闭视系统的大小、用水温度的要求,使用定时定温循环或者连续循环。6.8.4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操纵器应具备如下智能化管理功能:1 .显示集热系统循环泵的工作状况,操纵集热循环泵的启闭,并反馈信息;2 .显示储热水箱的热水温度,并反馈信息;3 .在非承压式系统中显示储热水箱的水位;4 .对辅助加热设备按设定程序进行启、停操纵,并显示反馈信息;5 .在集中热水供应系统中应记录瞬间热水用水量、温度压力及其变化曲线(用水量、温度及供水压力变化曲线图)。6.9电气及防雷设计6.9.1 电气设计应满足太阳能热水系统用电负荷与运行安装要求。6.

33、9.2 系统应设专用供电回路,回路有漏电保护措施,保护动作电流值不得超过30mAo6.9.3 除分户式系统外,电辅助加热的供电回路应有计量装置,PE线有可靠接地。6.9.4 系统电气操纵线路应穿管暗敷,或者在管道井中敷设。6.9.5 如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处于建筑物上避雷系统的保护中,应按照国家现行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的要求增设避雷设施。7系统安装及验收7.1 系统的安装7.1.1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7.1.2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施工应单独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包含与主体结构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的协调配合方案及安全措施等内容。7.1.3

34、居住建筑使用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集热器、承压式储热水箱及水泵务必具有国家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产品合格检验报告,集热器使用寿命应大于15年。7.1.4 安装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应排列整齐有序,太阳能热水系统配备的输水管道与电器、电缆线等应与建筑内其它各类管线统筹安排,预埋到位;布置应集中、安全、隐蔽,便于安装保护。太阳能热水系统组件的安装应预设基础。7.1.5 太阳能热水系统中产生震动与噪音的设备或者部件,应采取防震、隔音措施。7.1.6 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时,不应破坏原有建筑物的结构与削弱建筑物在寿命期内承受荷载的能力,不应破坏屋面防水层与建筑物的附属设施。系统安装应有

35、可靠的防冻、防腐蚀、防冰雹、抵抗雷电、防过热、防爆裂、防风、抗震等技术措施。7.1.7 太阳能集热器的安装倾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倾角误差不超过3。,并与建筑主体结构或者集热器支架牢靠固定,防止滑落。7.1.8 集热器的连接应密闭可靠、无泄漏、无扭曲变形,并应便于保护、拆卸与更换;关于大中型集热系统,四周宜留有不小于0.6m的维修通道。大于0.6m3的储热水箱周围宜留有不小于0.6m的维修通道。7.1.9 传感器(温度、压力、水位)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传感器厂家规定的方法安装。传感器的接线应安全可靠,接触良好。传感器接线按设计要求布线,无损伤,接线盒与套管之间的屏蔽线应做二次防护处理

36、,两端做防水处理。7.1.10 安装集热器时,应使用不透明材料遮盖玻璃盖板或者真空管,直至通水后方可去除遮盖物。7.1.11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屋面安装的金属管道及支架应有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7.2 系统验收7.2.1 太阳能热水系统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的有关规定。7.2.2 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水供、回水管路的安装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7.2.3 承压管路系统与设备应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应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类材质的热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

37、的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非承压管路系统与设备应做灌水试验。系统水压试验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冲洗直至排出的水不浑浊为止。7.2.4 施工单位应在工程移交的同时,移交完整的竣工图、系统验收报告与使用保护说明书,以满足系统运行、保护与物业管理的需要。本规范用词说明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一致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使用“务必”,反面词使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使用“应”,反面词使用“不应”或者“不得”;3) 表示同意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使用“宜”,反面词使用“不宜”;

38、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这样做的,使用“可二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者“应按执行”。附录A浙江省各区域要紧地市与太阳能热水系统有关的气象数据表湖州嘉兴杭州绍兴金华衢州丽水舟山宁波台州温州淳安纬度()30.8530.7830.2330.0029.1128.9628.4530.0329.8628.6228.0329.61经度()120.08120.71120.17120.63119.65118.86119.91122.10121.56121.42120.65119.01春分A10:0046.6746.2947.0046.8348.0548.6848.274

39、5.7946.2747.1148.0048.1712:0059.0959.1159.7059.8960.8561.0361.4959.7259.9561.1961.8560.3714:0049.3549.7949.8450.2850.2749.8550.8851.1650.9651.7451.6449.52B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C11300113101002094209090810090701039094401078090409040夏至A10:0062.0561.5262.0561.6862.

40、6163.3162.4360.4160.8961.1061.8063.1212:0082.5782.5983.1983.3884.3284.4284.9883.0683.3684.5885.3283.7914:0062.7163.2662.8863.3062.5561.8762.8264.5664.1264.1363.5061.95B14.0013.9913.9513.9313.8613.8513.8113.9313.9213.8213.7813.90C154301543013770139601455014090122501396013690144901445014390秋分A10:0049.

41、1448.8049.5149.3750.6051.2150.8848.4048.8749.7750.6650.6712:0059.1059.2059.7359.9860.8160.9061.4959.9760.1461.3861.9560.2714:0046.8947.3547.3547.8047.6947.2348.2748.7548.5149.2149.0446.94B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12.00C131101352013370124701402014440143901350012690153901

42、500013810冬至A10:0028.6928.4729.1829.1730.3730.8630.8128.4628.8529.9630.8230.2312:0035.6935.7636.3136.5437.4237.5638.0836.4836.6737.9138.5136.9114:0028.3928.7328.9629.3629.6629.4130.3429.9929.9030.9031.0428.94B10.0010.0010.0510.0710.1410.1510.1910.0610.0810.1710.2210.10C8670869067607710801078008750837

43、07880836090508300年太阳辐照量435800043730004353000437000044820004358000448300046070004585000474200045010004325000注:1、A:太阳高度角(单位,度,);B:日照时数(单位,小时,h);C:该节气所在月的月均日辐照量(单位,千焦/平方米天,kjfd);年太阳辐照量单位:干焦/平方米年,KJ/mja;2、表中经纬度为该区域所在气象站的经纬度。附B、浙江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区图说明:1、图中I区的年太阳辐照量大于等于4.50X106千焦/平方米年,11区的年太阳辐照量介于4.354.50X106千焦/平

44、方米年之间,III区的年太阳辐照量小于等4.35X106千焦/平方米年。2、图中红星表示三个辐射分区的要紧代表城市气象站点所在地理位置。居住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2006年8月1总贝IJ1.0.1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进展,化石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对经济进展制约作用日显突出。浙江省是一个能源基本上依靠输入的省份,而且近年来省内经济进展迅速,能源消耗量及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寻求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是一条能够缓解两者矛盾的有效途径。既能节约化石能源的使用,缓解能源压力,同时又能减排CO2,保护环境,太阳能热水器是目前太阳能利用中技术最成熟,应用最普及的一个领域。因此,有必要根

45、据浙江省的地域特点,对居住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编制一个地方性规范,以促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广泛使用。1.0.2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居住建筑要从设计开始考虑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与使用问题,使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同时要引导太阳能热水系统从自发的每户单独无序安装,进展到集合型的统一安装。随着太阳能热水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展,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新建建筑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成本会不断降低,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会更加普及。本规范也能够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吸纳新技术,不断修改完善。居住建筑按定义除住宅外还应包含集体宿舍、旅馆等建筑,但本规范针对的要紧对象是住宅,其余居住建筑可参照执行。1.0.3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民用建筑上的应用是各类技术的综合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