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14483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17 大小:1.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CCM2000中文PDF版】RCCMF篇制造.doc(1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卷RCCM F 篇制造F1000引言 要提供充分详细的能保证满意结果的制造和生产规则是不可能的。成功的制造基本上取决于各个制造商所掌握的知识诀窍和方法。 第卷制造中给出的规则是要满足的最低要求,制造商应采取他认为保证其产品质量所必要的所有附加措施。此外,制造商应遵守第卷或设备技术规格书中所规定的所有允差和补充要求。F2000标记规程F2100总要求 a)应使用既不污染材料也不产生明显加工硬化或切口效应的方法作标记。 b)标记应标在物件受力最小的区域并且要避开应力集中区(特别是形状突变区)或焊接热影响区。此外,标记不得妨碍无损检验结果的判定。F2200方法a)可用符合 F2100a)和下述要求

2、的所有方法作临时和永久标记;b)禁止使用电弧笔;c)允许在厚度超过 6mm 的工件上冲标记,金属冲章头应是圆形或球形的;d)允许用电解蚀刻的方法作标记,最好用于尺寸小、厚度薄的零件。此时 所用电解液中的硫、汞、锌、铅的总含量和卤族元素的总含量均应不超 过 250ppm。电解蚀刻后应立即进行中和、清洗和干燥。 在用电解蚀刻作标记前,制造商应制定蚀刻规程。e)厚度在 6mm 以下的工件,可用振动标记工具。工具的头部应镶硬质合金。 标记刻痕的深度0.25mm。 然而,在铁素体非不锈钢工件上,这种类型标记可能会消失,应该用其 它标记方法,例如:用油漆在单个部件上做临时标记代码;并且制定完 工设备物项标

3、记一览表。F2300文字或符号直径 D350mm 的管道上标记的字符的高度建议为 46mm。设备和直径大于 350mm 的管道上标记的文字或符号的高度建议为 812mm。尺寸很小的零件,在尺寸允许的情况下,字符要尽可能大。F2400临时标记 制造过程中可用印油、不能擦掉的墨水、油漆做工件的临时标记,在奥氏体不锈钢和镍基金工件上的临时标记应符合下列条件: a)只可使用以后可以擦洗掉的标记; b)使用的墨水、油漆等不得含有 F6000 中禁止的任何污染物; c)如果标记有可能污染表面时,应在热处理前去除这些标记。F3000切割和不作焊补的整修F3100概述 所有材料均可用机械加工、磨削或热切割和方

4、法下料成形或开焊接坡口。允许剪切板材受 F3200 制约。F3200剪切 如果随后用机械加工或磨削除去应变硬化区,厚度硬化区,厚度小于 25mm的板材可以用剪工切削。 如果遵守上述条款,可以用剪切制备坡口。然而,对于厚度小于 10mm 的板材来说,焊接工艺的接头截面说明已消除应变硬化区就足够了。F3300氧气切割a)当 S1321,S1322 或 1323 中规定焊接要预热时,氧气切割前应进行预热。 然而制造商证实其不会造成裂纹的 S1321 中所列的碳钢件,在氧气切割 前可以免除预热。b)应仔细地清除工件的氧化表皮毛刺,并用金属刷或磨削去除所有氧化物 痕迹。当表面保留切割状态时,施用的氧气切

5、割应对材料的机械性能(例 如硬度)没有不利影响。c)应仔细地检查氧气切割表面,是否有裂纹。d)在用磨削或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因氧气切割而造成的沟痕之后,应按 B、 C、D4000 章的要求检验用氧气切割制备的焊接坡口(见 S7330c)。此外, 制造商应当用焊接工艺评定试件验证最大硬度值是令人满意的;否则要 用机械方法(磨削机械加工)去掉影响区。F3400等离子电弧切割和惰性气体保护钨极电弧切割a)当使用等离子电弧切割法将工件切割到景终尺寸时,应除掉切割面上所 有的金属滴迹、沟痕等;从切割面上磨削或机械加工去掉 1mm 左右金属。 如果用气体保护钨极电弧切割方法切割薄壁件,也应采取同样的措施。

6、奥氏体不锈钢件可以用去除毛刺后再进行化学酸洗(见 F6000)来代替 磨削或机械加工。b)用等离子电弧切割制备不锈钢件焊接坡口时,切割后进行的表面制备应 符合第卷对焊接坡口所规定的检验要求。F3500碳弧切割和刨削(见 S7330)F3600不作焊补的整修F3610概述 本节叙述在已经按第卷“材料的要求验收的工件上发现的缺陷以及在加工或安装过程中暴露或产生的缺陷的整修。 这类缺陷一般是表面缺陷。 如果这些缺陷满足下述条件就不作焊补。F3620不作焊补的整修a)应该用磨削、铲削(随后磨削)或机械加工的方法去除缺陷。禁止使用 热加工方法去除缺陷。b)应将缺陷去除、或减小到零件实际厚度按第卷中零件和

7、制品的准则和 和卷 S7350 坡口及焊接金属熔敷表面的准则为合格的尺寸。c)去除或减少缺陷之后,剩余金属厚度按照第卷中适用设计方法应足以 满足应力准则。此外,表面状态应满足装配和无损检验的要求。d)整修部分应该圆滑,与周围表面连接应无棱角,接合斜率最大为 0.25。F4000成形和尺寸允差F4100 成形 F4110 概述 F4111范围a)成形工艺包括为获得一个给定形状的部件对零件或制品所施加的所有热力机械操作(加热循环、变形和成形后的任何热处理)。b)成形工艺应不会使部件材料的性能降低到低于要求所要求的最小值。因 此,必要时应在成形之后进行热处理恢复材料的性能以符合上述要求。c)为此,成

8、形工艺评定试验目的为验证加工出的制品符合成形前制品材料 验收技术规范中要求的性能。d) 焊接板材不论采用何种成形工艺,焊接工艺评定都应考虑与成形相关的 热处理。F4ll2需要的文件a)应按照正式确认的整套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所有成形操作,这些文件 至少应包括:制造操作所使用的成形工艺技术要求和相应的评定报告的编号;成形过程中和成形后要进行的检验。b)成形工艺技术要求的内容 成形工艺技术要求应包括如下内容:1)当要求进行成形工艺评定时,应列出 F4120 中规定的用以限定有效范 围的所有变量。2)提供下列资料作为参考之用。成形操作所采用的技术参数;或包含有这些内容的内部工艺规程的编号。 例如:采

9、用感应加热进行弯管时,特别应规定下列参数:弯曲速度;电气参数(电流、电压、频率等);冷却参数;测量温度的方法:经受成形操作的焊接区的位置(在适用时)。3)成形工艺数据表中应列出成形工艺评定的编号。F4113应变率的计算方法a)按下列公式计算成形零件的延伸率: 圆柱筒体:A%=50e(1 一 Rf / R0)/ Rf变形量1%时:A%=65e(1 一 Rf / R0)/ Rf变形量1%时:A%=75e(1 一 Rf / R0)/ Rf 容器封头:A%=(ln(Df / Dp)100 管子:A%=100r / R式中: e成品名义厚度; Rr成形后零件中心线的曲率半径;R0成形前零件中心线的曲率半

10、径(平板的曲率半径为无穷大);R管子中心线的名义弯曲半径;r管子名义半径; Df坯件直径; Dp零件直径(冲压后)b)复杂形状成形的应变率应通过在试样件上的网格线来测得。F4120成形工艺评定 本节涉及除热交换器“U”型管弯曲工艺之外的成形工艺的评定。F4121评定的目的和要求作评定的场合 评定的目的是用一个试件对所采用的主要因素验证成形工艺能满足所要求的质量标准。 下列情况需要作成形工艺评定:a)在高于 150温度下进行任何一项或一系列操作。b)在低于(或等于)150的温度下进行的任何成形操作,而按 F4113 中给 出的各种形式部件的公式进行计算,合金钢或碳钢工件最大应变率超 过 5、奥氏

11、体不镑钢工件最大应变率超过 l0,或超过 15而具有支 持性文件时。 后者的支持性文件应考虑到加工造成数据的离散性并提供统计证明:满足成形前填充材料验收技术规范所要求的保证性能(应变率的最 低要求值除外,:所选的与最小伸长率相关的新准则是合理的并且与设计文件的要求相容。在成形操作和相关机械性能热处理以后所验收的材料,不再要求成形工艺评定。F4122需要制定的文件 所有成形工艺评定都应按正式确认的全套文件所规定的要求进行;这些文件应符合适用章节的要求,它们至少包括:评定试件的成形工艺技术要求(见 F4112);评定的有效范围;按照所采用的评定准则等级确定的要进行的检验及相关准则;表示试件上取样位

12、置的尺寸示意图。F4123评定有效范围 限制评定有效范围的主要因素如下:F4123.1车间热成形的情况下: 应在制造该工件的同一车闻并用制造该工件的同类型机床连行评定试验。冷成形的情况下:在某一个车间所进行的评定试验,可 U 扩展到对制造厂的所有车间均 有效;但这些车间生产用的成形机床必须与评定试验所用类型相同。F4123.2母材的牌号 所有同牌号或标准牌号的碳钢和合金钢(不包括奥氏体不锈钢)应视为等效的。满足MCl310 规定的晶间腐蚀试验的各非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应视为等效 的。此外,轧制、拉拔或锻造制品应视为等效的。F4123.3 焊缝 经受成形加工的焊缝处应考虑下列主要因素: 注:在运用

13、评定的有效范围中,制造商应考虑表 F4123.3 中的规定。 a)焊接接头的变形(见注)1)管件 只允许有一条纵焊缝;其变形量是由纵焊缝与中性轴线间的夹角“a”确定(见图 F123.3)。角度0 与管件材料类别相关;弯管过程中变形量:合金钢或碳钢为5;奥氏体不锈钢为 1 0。由下列表达式确定。 合金钢或碳钢件:0(度)=4.5 R / r奥氏体不锈钢件:0(度)=9 R / r式中:R管子中心线的名义弯曲半径; r管子名义半径; 如果0,即不考虑焊缝,则可将有纵焊缝的管子与无 缝管视为等效。当然;在焊接工艺评定时应对弯管及弯管后热处理所 经受的热循环采取措施。 如果0,应在试件弯曲时于弯曲背拱

14、部分对焊缝作评 定。在其它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较大的值的评定结果可适用于 较小的值。2)板材图 4123.3主要是指成形前拼焊板材的弯曲和压制成凹形。同管子一样,如果碳钢或合金钢板材的变形量超过 5,(而奥氏体 不锈钢板材除外,其变形量达到 10),应在试件成形时对焊缝作评定。在其他参数相同的情况下,较大的变形值评定结果可用较小的变形值。b)焊接工艺S3120 规定的并按照 RCCM 第卷评定的焊接工艺设立了一主要因 素。特别是 S3X19(S3219、S3319 等)中规定的成形前焊缝的热处理是 一主要因素。4123.3 表F4123.4几何准则a)板材和管材:变形:用 F4113 确定的较大

15、应变率评定结果可运用于较小的应变率。 厚度:成形工艺评定的有效范围为 0.75e(1.25e+3mm)(e 为试件厚度)。b)管子 直径 下列各规定范围内的管子外径都可视为等效的:直径50mm 50mm直径l 50mmI 50mm直径本准则只涉及管子。较大的 re 比值的评定结果可适用于较小的比值。 变量 r 和 e 分别为管子的名义半径和名义厚度。c)附加限制 在评定成形操作的零件上有足够的尺寸时,应进行冲击试验,这些规则 不允许采用未进行冲击试验所得到的评定。F4123.5成形技术 评定只对一种成形技术和一种给定类型的机床(压力机、滚卷机、感应加热弯管机、充砂弯管机等)有效。F4123.6

16、成形的受热过程 规定的成形温度范围的任何变动,都使该成形工艺评定失效。 工件成形后不进行机械性能热处理时,成形后冷却方法中的规定条件的任何变动,则使该成形工艺评定失效。 应该指出,监督代表或检验员可以在说明评定试验的文件中所规定范围内为制作评定试件规定这些参量的数值。F4123.7成形后的热处理 如果规定的热处理是清除应力热处理,只要工件成形后的消除应力热处理中有下列之一变动,则该成形工艺评定失效。规定的温度范围的变动;在考虑 F4123.4 规定的等效厚度和 RCCM:S1340 和 S7540 规定的建议下,规定的加热速度、冷却速度和保温时间范围的变动。如果规定的热处理是机械性能热处理(正

17、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固溶热处 理等);试件应经受类似于产品零件所计划的热处理(同样的保温温度、保温时 间、冷却速度等)。F4124评定试验F4124.1试件的数目和种类 成形工艺评定用的试件数目和种类以及要执行的检验,取决于要进行的成形操作,并且由以下两个方面确定:决定评定有效范围的主要因素;决定无损检验种类和准则的部件质量等级。F4124.2尺寸 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试件的尺寸,成形工艺;试验和复试用的取样图;要进行的无损检验;适用的校形或重新弯曲工艺的评定。 在任何情况下管子的每个弯头角度应不小于 30,板材零件宽度应不小于300rnm 或 4e(取两者中的大者,e 为板材厚度)。F41

18、24.3试件的制作a)基本材料(母材和焊接材料) 试件所用的母材和可能用的焊接填充材料应该是制造中所采用的或能代 表它们的其它母材或焊接材料,并且要符合 F4123 所规定的等效性。制 造试件用的母材和焊接材料要进行验收试验,并应满足第和卷中相 关化学成份和机械性能的准则。b)试件的成形和热处理 试件的成形应该使用与产品生产用的同类型机床。试验过程中要连续纪 录零件的温度。如不能连续测量则要定期测量。成形后应进行与生产所 采用相同的热处理,并要记录。F4124.4评定试件的检验a)概述应从经过按照说明评定的文件中规定的全部热处理和检验后的试件 上制取所有试样。应从无损检验证明最完好的部分制取机

19、械性能试样。 相反,宏观或微观金相试片应取自无损检验判为合格的区域。检验和试验应使经受成形的各区域的性能为规定的:母材:弯曲腹拱和背拱或受拉伸区域和受压缩区域;焊缝:当按照 F4123.3 考虑时,为:熔敷金属、母材的热影响区; 如果其它场合不另行进行检验时,则包括未经受成形热力循环的 母材和焊接接头的异种方法校核试验。当弯曲管子时,还应确定弯曲起点、弯曲中部和弯曲终止点的性能。b)无损检验 评定试件在成形之前和以后,应经受在工件制造过程中所要求的各种无 损检验;并满足这些工件的最高级的要求。 在成形前后,对试件的适当部位(尤其是受拉伸区和焊接接头处)按照 MC4000 进行目视检查和液体渗透

20、检验。当其为管子时,只对外表面作 液体渗管检验。试件应进行尺寸检验,以证明满足 F4200 和采购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准则。 试件表面应光滑,不得有条痕、折迭、裂纹或其他有害的缺陷。而且,当采购技术要求中没有规定其它的液体渗透检验准则时,表F4124.4 中给出的准则适用。c)破坏性试验1)化学分析 热成形或成形后进行热处理的不锈钢工作,如果所使用的是燃烧加 热,应在完工后测量表面 1mm 深处硫和碳的含量。准则: 按采购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值。2)机械试验 母材:应进行制品(板材、管子)验收规定的所有试验并应符合相应的准则。试样的取样条件 J 立与制品验收规定的条件相同,实际上不可能时除 外。管材应

21、从管子背拱和腹拱取样,在厚度方面取样的条件应同于制品验 收的规定,实际上不可能时除外。 板材应在它的受压区和受拉区取表层试样。焊接接头: 应完成焊接工艺评定规定的各种试验并符合相应的准则。 在焊接管的情况下,应在焊接接头的背拱作试验,取样位置与焊接工 艺评定取样相同。 在饼焊的钢板情况下,沿制品厚度方向的取样位置与焊接工艺评定取 样相同,考虑下列要求:要在制品表层厚度的 14 或 13 处进行的试验,应在背拱上进 行。3)晶间腐蚀试验满足 MCl310.B 法处理的腐蚀试验要求的所有牌号的材料不需要作腐蚀试验。4)金相检验一组织检验一晶粒度测量 当采购有要求时,应在成形之前和成形之后按照相应技

22、术要求的条件 和准则用金相复型进行检验。 如果采购没要求时,应进行检验行为参考资料。5)硬度测量 当采购有要求时,碳钢和合金钢(奥氏体不锈钢除外)工件应在成形 之前和成形之后按照相应技术要求的条件和准则进行硬度测量(尤其 是沿应力轴线)。如果采购没要求检验,应作为参考资料进行测量。表 F4124.4液体渗透检验准则 所有等级碳钢、合金钢锻件和轧制管 应记录尺寸超过 lmm 的所有显示。 出现下述显示即判定为不合格:线性显示;尺寸大于 3mm 的圆形显示;排成直线的 3 个或 3 个以上,且两边缘之间距小于 3mm 的显示; 以最不利方式选取的长边不大于 20cm 的 100cm2 矩形面积中有

23、5 个或 5 个以上显示。碳钢、合金钢板件板件面上和边棱上的液体渗透检验准则和上面所述相同; 但是不锈钢板件边棱上,允许有下述显示:a)1 级和 2 级设备厚度小于或等于 40mm 钢钢板件的线性显示不超过 8mm;厚度大于 40mm 者 不超过 10mm;如果两个相邻显示的间距小于其最小显示长度的两倍,则应 将其视为 1 个显示。其累计长度为两个显示长度之和再加上其两者的间距。b)3 级设备厚度小于或等于 40mm 钢板中的线性显示长度应不超过 12mm;厚度大于40mm 者不超过 15mm。F4125复试条件F4125.1无损检验不合格 如果无损检验发现有不合格的缺陷,应在找出这些缺陷的原

24、因之后重新评定。如果试件在成形或检验过程中有规律地出现不合格缺陷,或者认为这些缺陷 是成形工艺造成的,则应评定不合格。F4125.2破坏性试验不合格a)如果由于试验实施不善或试样上有缺陷而造成试验结果不合格时,可以 不考虑此结果,并进行重试。b)冲击韧性试验可按零件或制品采购技术要求或者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律进 行复试。c)如果试件在破坏性试验或复试后性能不合格,则应在找出缺陷原因后,再另制造试件进行重试。重试的试件应符合规定的性能要求。F4126试验报告 应根据要求向监督代表提供工艺评定试验报告,说明以下内容:试件制造的主要条件(规定的和实际的)。进行的无损检验及其准则和得到的结果。进行的破坏性

25、试验及要求值和得到的结果。 试验报告应有制造厂检验部门的结论。F4130产品成形操作F4131操作要求F4131.1带焊缝板件的成形a)禁止焊接的铁素体钢在 150以下进行成形操作。 然而,无论其为热成形或冷成形的焊接或非焊接的部件,在成形后都允 许进行轻微的冷态整形。b)焊接后再进行成形的工作,成形前应将焊接接头磨平。F4131.2筒节和锥形段的成形 a)用板材制造筒节和锥形段时,应采用滚卷或压制成形。 b)板材件进行滚卷成形时,应将前缘部分用卷曲或压制法预弯。在最终弯曲之前应将两端平的未成形边缘削除去,以避免在纵焊区产生非弧形的 平板区。然而,当其为大直径的薄壁筒节时,如果留下的平板区符合

26、 F4213 给出的形状准则,则此要求就为非强制性的。 必要时,在成形前将板的边缘倒圆。c)在成形操作过程中,尤其是在钢板与卷辊或模具之间使用垫板时,应采 取预防措施以避免工件产生伤痕。 例如在热弯过程中,制造商应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清除钢板表面脱 落的氧化皮,以防止工件表面上产生压痕。d)用压力机进行压制或弯曲时,压力机压模在每一种压程上都应使压模覆 盖钢板整个宽度。F4131.3弯管a)根据管子直径和厚度选择的弯管工艺,应使工件的圆度偏差和厚度减薄量都保持在设计许可的范围内。b)弯管工具要适合于管子的特性(直径、厚度、机械性能等)很重要。制 造厂在选择弯管工具时要考虑适用管子标准中趣定的

27、管子弯管允差,因 为不同的标准中允差可能不同。c)在可能情况下要将焊接管的焊缝置于变形最小的区域内。d)当采用充砂热弯时,采用的填充材料应不粘附在管壁上,并在弯管后容 易去除而且又不给以后的清洁工作(F6000)增加麻烦。F4131.4封头成形 只要技术上可行,封头就应该以一块整板成形。当封头太大不能以一块整板成形时,组成封头的各板块都应为碟形块并以机械成形。 碳钢或合金钢封头可以采用旋压成形,但工件应在比实际加工部分更大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加热。F4131.5奥氏体不锈钢工件成形的补充措施a)用于奥氏体不锈钢成形的工具经清洗和除油以预防受到污染,并且不含 铁素体钢。b)奥氏体不锈钢工件进行热成

28、形时,工件应在燃油炉(低硫油)、电炉或燃 气炉内中性气氛或氧化气氛下进行加热。无论是对工件进行局部或整体加热,都禁止使用燃煤炉和高碳火焰加热炉。工件在加热前应去除油脂,加热时应不与火焰直接接触。c)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应尽可能避免与碳钢件接触。 无法避免接触时,应按照 F6000 要求进行铁素体钢污染试验。d)在奥氏体不锈钢工件冷成形而使用润滑剂时,应满足 F6000 禁止污染物 的有关要求。e)在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热弯前或弯后热处理前,应使用满足 F6000 规定的洗涤剂,按照成文的细则去除工件上的油脂。F4132成形操作的产品检验a)一般情况:除 F4132.b 中提及的管子外,完成要求工艺评定

29、的成形操作 后,所有工件都应进行下列检验。目视检验(有疑问时要加做液体渗透检验)。尺寸检验,证明工件满足 F4200 和设备技术规格书规定的要求。按评定准则进行表 F4133 规定的检验。b)管件(非热交换器用管子) 完成要求工艺评定的成形操作后,应进行下列检验;每根管子的目视检验(有疑问时增加液体渗透检验)。尺寸检验:圆度满足 F4216.a 规定的准则;,弯曲背拱的壁厚仍满足第卷中规定的设计准则。 检验的数量应为:1 级和 2 级管子:每根;3 级管子:取 l0。表 F4133 中规定的检验(按评定要求的准则)。另外,外径超过或等于 350mm 的 l 级管道成形后应进行下列检验:每根管子

30、的弯曲区的渗透检验(按成形工艺评定的准则);每个评定区域初始弯曲至少取头 3 个弯管,(每个截面至少进行 1次),进行金相复型检验(组织检验晶粒度测量)。 注意:在制备 S7821 和 S7822.b 所要求的产品焊接见证件时,制造商应考虑它在所有情况下所代表的焊接接头所受的热处理。F4140以热收缩修正管子的对正A 一定义: 热收缩操作是将部分管件或部分管段局部加热,在其冷却过程中不采用 机械手段而严生变形。B 一要求 不允许锤击。下列工件不允许采用热收缩:RCCM1 级设备;最低拉伸强度450MPa 的碳钢件;厚度10mm 的工件。 其它材料的工件按照预先规定的规程;作为例外,实践中可以容

31、许。工件应遵守下列要求:从要加热的表面上除去所有的杂质(氧化物、油漆、油脂等);用氧乙炔焊炬加热时,应将火焰尽可能调到中性焰;不锈钢工件不允许用火焰加热;应用不包括接触式热电偶的红外光学高温计(碳钢工件用热敏炭 笔)监测温度。不锈钢工件应不超过 425,碳钢工件应不超过 700;工件加热区应在静态空气中冷却;在设备的同一位置仅允许热收缩操作一次。 制造商在进行热收缩操作之前制定热收缩规程。标志符号和焊缝立体图 中应清楚地指明热收缩及其位置。热收缩实施规程的编号;温度监测;实施后的检验。C 一检验 工件加热区表面和其周围区域应承受下列检验。3 级设备应目视检验,当有疑问进行磁粉检验。2 级设备应

32、目视检验和磁粉检验; 如果不可能进行磁粉检验,可以液体渗透检验代替。此外,如果加热影 响了焊缝,另外还要求作焊缝的射线检验。D 一准则 目视检验表面应呈现均匀,无滴痕、结疤、焊坑、裂隙、焊瘤等缺陷。 所有情况下的验收准则应是 S7700 中按照设备等级所规定的那些准则。 工件热收缩过程中要遵守的尺寸准则为管子采购标准所规定的尺寸允 差所限定的那些准则。F41602 级和 3 级热交换器的弯管F4161概述 a)本节只涉及要求作弯管工艺评定的各种变率的热交换器管束用管。 b)除非另有规定外,这些管子的弯管应满足 F4000 的其它各章和本节的补充要求。F4162弯管后的尺寸允差a)弯管后管子弯曲

33、部分的壁厚应符合 C3320 和 D3320 中关于壁厚及壁厚减 薄量的规定。b)管子弯曲部分的允许最大圆度偏差率为 7,圆度偏差率的公式为:(dmaxdmin)/ dN100式中:dN:管子的名义直径。c)热交换器制造厂应规定 U 形管的两直管部分间的距离允差。距离允差应 能保证管子穿过隔板和和管板装配时不受损伤,并且在弯管段与直管间 的过渡区处测得的距离偏差应不超过下列值(D 为弯管中心直径):55D150mm,允许偏差为1.5mm150D5050mm, 允许偏差为2.5mm500D1000mm, 允许偏差为3.5mm1000D1500mm,允许偏差为4.5mm1500D2000mm,允许

34、偏差为5.5mrn d)U 形管成形后全长度允差为一 0,+4mm。F4163弯管工艺评定a)在任何制造操作前,制造商应在 M100 中规定的原型系列管材或采购合 同的成形管上进行试验,证明采用的方法能满足所要求的尺寸允差,并 证明对材料没有影响;还应证明弯管产生的应力水平是否需要进行消除 应力处理。 弯管工艺评定结论仅对评定试验用的机床或者同一车间的同一型号机床有效。b)评定规程如下:I验证其满足尺寸允差的要求:使用生产用的弯管机以要求的最小弯曲 半径弯制 5 个弯管,检查这个 5 个弯管的直径,它们应符合要求的允 差。测量点与产品要求相同(F4164)。 奥氏体不锈钢弯管件的耐应力腐蚀性能

35、和金相检验:.1合格应力水平按照 MCl362 由强度或以弯管在沸腾氯化镁应力腐蚀试验确定(合格的应力水平为无裂纹)。如果完成上述 a)所要求的预备试验表明要求热处理,制造商应 规定热处理条件。.2以下列 5 个弯管检查消除应力热处理的有效性:两个未热处理的弯管作为见证件;3 个经受消除应力热处理的弯管。.2.1热处理后,应在 3 个热处理过的弯管上重新检查尺寸允差。 .2.2在 2 个未热处理的弯管的一个上按照 MCl362 进行 2 个试验:1 个在直管和弯曲段间的过渡区;1 个在弯管段中间。2.3热处理后,管子应按照 MCl330 进行显微镜检查:晶粒尺寸与从未热处理的同一区域所取的试样

36、无显著差别(如果晶粒数至少等于对应于见证件的晶粒度低一级范围 的中价值,则晶粒增长是可以接受的);没有晶界沉淀。应使用 100 倍显微镜检查。2.4如果 5 个试验弯管中有 1 个弯曲半径小于或等于 10d,则应 另外制备两个弯管半径最接近于 10d 的附加弯管。 D管子的外径。然后这两个弯管应按上述2.3 和2.2 规定接受同样的氯化 镁试验和验证。 如果应力水平防碍试验进行,应另用弯曲半径略大于 10d 的弯 管再次进行试验,以确定无须进行消除应力处理的最小弯曲半 径。如果应力水平能使试验进行,则仅将弯曲半径接近于 10d 的弯 管进行消除应力热处理。2.5如果承受2.3 和2.2 的 5

37、 个弯管的弯曲半径大于 10d,而氯 化镁应力腐蚀试验不合格,则应按上述2.4 的第二节给出的布)。规程。奥氏体体不锈钢以外的钢工件的耐应力腐蚀和微观检验(待发F4164完成评定所要制定的文件制造商应制定下列内容的弯管规定:使用的工具;可能进行的消除应力热处理的要求;验证和检验要求;评定的有效范围。F4165弯管制品的检验 每批量(按照第卷规定)和每一管束弯管操作过程中都应检验制造质量。在组成管束前,至少应包括下列检验:a)每批进行 5 个同半径的弯管的尺寸检验(如果在同批中有若干种半径, 每种都取 5 个弯管)。检查项目如下:弯曲半径;弯曲段 45、90和 1353 处的圆度;用超声波测量弯

38、曲背拱的壁厚。b)每束完全消除应力的管束,应取下列试样:一根弯曲半径最小的弯管;一根弯曲半径最大的弯管; 每束部分消除应力处理的管束,应取下列试样:一个半径最小消除应力的弯管;一个半径最大消除应力的弯管;一个半径最小未消除应力的弯管。 在这些弯管上进行下列检验:弯曲段 45、90和 1353 处的尺寸检查;沿背拱用超声波测壁厚;奥氏体不锈钢未消除应力的弯管按照 MCl360 进行氯化镁试验。在直管和弯管段之间的过渡区做 1 个;在弯管中部做 1 个。在最小和最大的消除应力的弯管取 2 个试样;1 个取自直管段和弯 曲段之间的过渡区,另 1 个取自弯管中部,按照 F4l63.b)2.3 进 行微

39、观检验,检验消除应力的奥氏体不锈钢弯管的晶粒度。c)弯管的表面检验不应有划痕、碰撞伤痕和其它会降低管子强度的缺陷。如有疑问, 要进行液体渗透检验。弯管的清洁度应符合 F6000 的要求;特别是奥氏体不锈钢弯管,在 消除应力热处理之后呈浅淡颜色。F4200形位允差F4210承受内压容器的形位允差F4211概述 承受内压容器的圆筒体或锥形筒体和封头都要满足下列要求。这些要求是最低准则,制造商为了满足功能设计准则,可以在采购零部件时提出更严的要求。 设备技术规格书应明确规定加强区、开孔补强区的任何其它结构不连续区的允许偏差。F4212厚度设备所有部位的壁厚都应符合按照 I 卷的 B3000、C300

40、0、D3000 给出的准 则所作分析的要求。F4213容器的圆筒体和锥形筒体的形位允差a)圆度 在垂直于壳体中心线的任何横截面上,最大与最小内径之差(mm)应小 于下列两式中的较小值:(D+1250 )/ 200或D / 100式中 D 为所取截面名义内径(mm)。 壳体直径可在内表面或外表面测量。在外表面测量时,应按所取截面的 壁厚进行修正。 当截面上有开孔时,最大与最小内径之间的允许差值可以增大开孔内径的 2。b)圆筒体的形位偏差壁厚小于 10mm 承受内压的容器(用长度等于圆筒壳体中心线处 20开 角所对应弦长的圆筒壳体设计形状的扇形样板进行测量)其与理论形状 的偏差应不超过最小钢板厚度

41、的 5再加 3mm。当该偏差的长度不超过 在两个圆周焊缝之间测量的圆筒体长度的 14,并且最长不超过 1m 时, 此偏差可以增大 25。c)最大直线度偏差(待定稿)。d)应在容器竖立或卧置队时进行测量以验证上述 a)和 c)中规定的值。当 容器卧置时,为了补偿偏差,在第 1 次测量之后将筒体翻转 90重复测量, 并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F4214由管材制成的容器零件的形位允差 由管材制成并承受内压的容器零件应符合管材技术要求(采购标准和制造要求)和设计技术要求中规定的允差要求。F4215容器封头的形位允差a)在有裙边的封头中垂直于封头中心线的任意截面上,最大与最小的内径 之差应不大于下列两式中的

42、较小值:(D+1250 )/ 200或 (D+300)/ 100式中 D 是所取截面的名义内径(mm)。b)封头内表面形状与理论形状的偏差应不超过下列百分值:1)椭圆封头或准球形封头 椭圆形封头或准球形封头内表面的任何部位与理论形状的偏差为:向 外凸出应不大于 1.25D;向内凹入时应不大于 0.63%D(D 为容器的 名义直径)。应在考虑的部位垂直于封头壁测量偏差。 本类型封头的转角半径应不小于法国标准中的规定值。2)半球形封头 半球形封头和成形封头或储罐的任何球形部分的内表面应满足 F4127 对承受外压的球体的允差要求。c)所有形状偏差都应在母材上而不是在焊缝上测量。F4216成形或弯管

43、后的管件允差a)圆度偏差 成形或弯管后最大偏差应为:(DmaxDmin)/ DN8 式中:DN 一管子的公称直径;Dmax 一成形或弯管后的最大直径;Dmin成形或弯管后的最小直径。b)成形或弯管后的壁厚成形管或弯管后的壁厚应满足第卷中的设计准则;任何情况下壁 厚的减薄应不超过下列值:10:适用于大于或等于 5D 的弯曲半径。50DR:适用于小于 5D 的弯曲半径。其中 D 和 R 分别是管子的 公称直径和管子中心线的弯曲半径。F4217承受外压的容器1)在垂直于筒体中心线的截面上径向测得筒体局部偏差,应不超过图 F4217.1 中曲线所给定的偏差值。图中: e壳体名义壁厚(不包括腐蚀余量)(

44、当壳体由几段不同厚度的简节组成时,e 应取最薄段厚度。) 用圆形样板测量圆度偏差;圆形样板半径等于设计内圆半径或外圆半 径,圆形样板的弦长等于图 F4217.1 中圆弧长的两倍。局部圆度偏差图 F421701图 F4217.2L 值应从图 F4217.1 和 F4217.2 确定如下:圆筒体,L 取下列二者之一:封头两曲弧切线之间的直线距离;两个加强环之间的最大距离,或封头圆弧切线和第一个加强环之 间的最大距离。圆锥筒体的 L 是圆锥形部分的轴向长度。如果采用加强环时,则 L是圆锥体最大截面和第一个加强环之间的轴向高度。此时 De 取最大 截面的外径。球体的 L 取外径 De 的 l/2。2)上述 L 的形状偏差应在焊缝以外处测量。3)对所有厚度的承受外压容器未说,F4213.b)的要求是强制性的。F4218圆筒体开孔和接管圆筒壳体开孔和接管应满足 F4212、F4213、F4214 和 F421 7 规定的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