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 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1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简单的几何体。学生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将进一步了解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对图形认识的一个转折点,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学生学习其它立体图形的基础,它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对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更是一个质的飞跃。学生在空间方面的认识从二维发展到了三维。虽然说长方体在学生的身边随处可见,但是要发现它的特征,还是不怎么容易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构建空间念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本节课的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而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充分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2、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从而将面与体区别开来,使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新知识,并且应用亲切、拟人化的。口气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通过摸一摸长方体这个新朋友,并谈一谈这个新朋友带给你的感觉,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认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反馈,进行再认识。并且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一人指,一人回答,进一步强化对于顶点、面以及棱的巩固。3、在学生初步感知了长方体以后,我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你发现了长方体的什么秘密,记录下来。再请小组代
3、表汇报发言。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小组讨论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记录,最后交流总结得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学生的再观察,讨论、辩析、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对于特殊的长方体,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发现这样的长方体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其他四个面都是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并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2两位老师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节课都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在教学设计时都有创意,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点体会如下都是通过活动来感受认识长方体客观世界中存在着
4、各种各样实物,其中不少形体是长方体的。本课的第一个活动就是让学生把形体是长方体的实物从诸多实物中辨认出来,作为研究的对象。因为研究的不是这些实物的其他属性,而是它们共同的几何属性,因此,必须对研究对象进行抽象,即舍去这些实物的颜色、质料、用途等特征,而把它们共同的几何形体的本质特征抽取出来。接着,学生边观察边双手抚摸、观察长方体的模型,闭眼想这个模型,感受到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这就为进一步对长方体作科学的认识打好基础。都是以模型为依托,对长方体做几何学分析,发展逻辑思维。所谓对长方体作几何分析,是指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研究面与面、面与棱的关系,棱与棱、棱与顶点的
5、关系,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等。每个学生手中都模型,两位老师教学时,学生随着他们的指点,仔细观察模型,用手指点数面、棱、顶点的数目,观察什么是相对的面,棱又怎样分成长度相等的3组,长方体的三条棱怎么相交于一个顶点,等等。这些分析如果没有模型作依托,是很难完成的;如果只有教师手中有模型,那么学生也只能作“观众”和“听众”,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也必然要大打折扣。在观察和计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时,两位老师都强调了必须根据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在观察和讨论前、后的面、左、右的面,上、下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从而概括出“三组相对的面面积分别相等”,以及比较长方体与正方
6、体的异同,从而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等教学过程中,有了形象思维支持,有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想象,构想特定的长方体的空间存在形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在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之后,两位老师都把分析的结果综合为整体。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3本节课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正确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长方体、正方体的比本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抓如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在复习长方形、正方形时,就利用课件出示: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很快得出房屋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在初步认识长方体时,先直接抛出问题“
7、这个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通过拿实物,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学习材料源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二、练习实际,感受数学本节课开始由“房屋由哪些平面图形的组成”的录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再出示立体图形导入新课。练习中,让学生寻找教室中的长方体,这些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学时学生将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进行灵活应用。当学习材料*于现实生活时,对学生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在课中,我一直强调学生将语句表达完整,这对于提高低段聋哑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很有帮助的。 三、让学生在操作中领悟长方体分为两种,一种是6
8、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比较简单;还有一种是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所以我课前准备了许多两种不同的长方体,分为用三种颜色不同的彩纸贴起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数一数、撕一撕等环节,利用直观观察可以很快的得出长方体的基本特征。四、不足之处这节课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好,在引导学生操作浪费了太多时间,导致后面正方体的教学时间严重不足。而且教师自己使用长方体的教具不够明显,远看特别像正方体,在正方体与长方体过渡的地方衔接的不是很好。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4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
9、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设计思路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是在学生初步识别长方体、正方体,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以用其他立体图形作准备,使学生由认识二维空间发展到认识三维空间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基于以上认识,并结合设计理念,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自主探究中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的联系。2、通过开放型的问题励学生解
10、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3、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小组式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能力。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设想如下:1、探索新型情感性课堂教学。本课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2、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要给足学生思维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质疑中发展。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如:探究长方体特征中,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探究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互相补充。互
11、相启发中建立长方体的清晰的表象。3、巧设开放性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5(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三)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二)立体图形的识图。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然后老师说明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教师摆出
1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请学生先观察,再请两三位来摸一摸,然后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学生: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教师:我们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教师:这些物体在原来的位置不动,我们还能在它们所占的位置上放别的物体吗?(请一位同学演示。)学生:不能。教师:可见立体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教师请学生从教具中挑出长方体后,说明本节课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并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留出写“正方体”的空)。(二)学习新课1.长方体的特征。(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教师: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学
13、生:面。(教师板书:面)教师: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学生:有一条边。教师:这条边称为棱。(板书:棱)教师:请摸一摸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学生:尖。教师:相交的这点称为顶。(板书:顶。)(2)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投影片出示讨论提纲: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校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长方体有多少个顶?学生讨论并归纳后,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顶:8个。请学生观看动画图(用电脑软件或实物展示)出示有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长方
14、体,展示同上,要表示有四个面相等;第三步:出示8个顶点。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先请同桌两人互相说,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拿着学具给全班同学说。)(3)老师: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教师:(拿一个长方体正对学生)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请几位观察角度不同的同学回答。教师: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介绍的同时用动画图像展示。)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请观察,再出示框架的投影图。(如图)请指出框架上的12条棱分几组?并指出哪几条棱是一组的?请指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教师:请量一量自己的长方体上相交于一
15、个顶点的三条棱,看一看长度是否相等?教师: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练习:请分别说出下面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第二个长方体与第一个长方体有什么区别?(投影片)2.正方体特征。(1)展示动画图像:(或抽拉投影图)第一步:长方体中的长边缩短,使长、宽、高相等;第二步:长方体中的短边伸长,使长、宽、高相等。教师:看一看新得到的长方体与原来长方体比较有什么变化?学生: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教师: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也叫立方体)观察,对照长方体的特征来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把课题补充完整加上“正方体”。)学生讨论、归纳
16、后,教师板书:正方体:面: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顶:8个。请看动画图像。(2)教师:请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说一说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学生讨论后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在面、棱、顶点的数量上都相同;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教师:看一看长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否都有?试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教师板书集合图:(三)巩固反馈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填空。(投影片)(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
17、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 )厘米,宽( )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3.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投影片)(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作业1.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2.作业:教材P22练习五:
18、1,2,3。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已经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它们的特征。立体图形的具体研究,学生是第一次,所以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然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比较,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二者的关系。平面图上的立体图形,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在教案设计中,安排实物观察、动画图像的生动演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上虚实线画法的理解,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看立体图的能力。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教学长方体的特征。共分三个层次进行:让学生通过感官了解长方体的面、棱和顶;利用教具学具和讨论提纲
19、,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通过图像和练习,学生会看平面上的立体图,掌握长、宽、高。第二部分教学正方体的特征。共分两个层次进行:利用长方体长、宽、高的变化来认识正方体的特征,会看立体图;对比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扳书设计本课教学中注意活动的开放性。巧妙的商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促使学生参与研究、解决问题的活动。如:你如何验证相对面大小相等、相对棱长短一致;拆装长方体、正方体,你有几种方法?在这一系列开放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发展。4、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优化教学效果。本课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识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手优化教学。如:验证长方体相对的
20、面完全相同,以及相对的棱完全相同的过程。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图文声并、静和动结合的情境中,激发了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第一环节,课始课件演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组成的数学王国城堡图。然后教师请学生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第二环节,教师通过观察数学城堡主人机器人的组成,找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同时,让学生把自己带来的物体进行分类。教师利用电脑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引导学生初步比较长方体、正方体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顺势提示课题。在新课导入时,通过课件活泼的画面,美妙的音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认数学城堡和机器人的组成中,既回顾了旧知,又唤起了
21、学生参与探究的欲望。二、组织探究 掌握新知(一)初步感知面、棱、顶点。这一环节,通过学生跟随机器人动手玩(切土豆)的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同时结合电脑的演示初步感知、体验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这一环节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练习,充分利用了切土豆这一生活经验,一刀出面,两刀出棱,三道出顶点,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操作中发现,建立了面、棱、顶点的概念。(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第一环节:动手操作,直观感知。教师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动手动脑探究长方体的特征,同时出示温情问题导向: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2长方体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3长方体有
22、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4老师希望你能用实践作说明以上问题。第二环节: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学生在动手中,初步感知长方体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请代表汇报。一、二环节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长方体;在学生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中建立长方体清晰的表象,同时教师的温情提示,也体现实现的人文关怀第三环节:电脑演示、验证认识。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长方体特征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一个长方体匀速转动,清晰、有序地显示长方体六个面,接着排开、分解;十二条棱也分组排开;八个顶点也进行闪烁;验证了学生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
23、形(有时有的两个面也是正方形)。通过电脑演示验证学生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也突出了教学难点。(三)探究正方体的特征。第一环节:电脑演示,学生观察: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第二环节:师生归纳。这部分采用直接演示,学生观察特征,让学生在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表述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四)联系本质,引导辨析第一环节:让学生分别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二环节:出示一些立体图形,请学生用学过的知道说明哪些立体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先小组合作学习,在请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必须对长方体和正方体
24、的有关知识进行搜索、归纳、整理,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学习方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第三环节: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三、实践运用 巩固新知同学们已经拜访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数学城堡主任机器人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下,看看今天谁是数学城堡的能手。活动一:想象冠军。根据一个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各个面吗?活动二:操作能手。1、拆装比赛。(先把长方体、正方体拆开,然后再装好,看看谁的方法最多。)2、摆好长方体比赛。用12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长方体,你有几中摆法?这部分有两组活动,才层次分明。通过电教媒体的优美情景的创设,形象直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中,说一说、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在从事“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巩固新知,发展了空间观念。四、梳理知识 反思总结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张学习报告,(设计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表格)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同时合理评价同学、自己在学习中表现和收获,并提出不同见解和值得探究的问题。反思总结由“关注结果”走向“关注发展”,“凸现”了过程性、激励性。梳理知识时不仅设计学习报告,总结自己的学习,还开展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相结合的师生双向参与、交流互动新评价方法。同时也提倡反思问题和有价值的学习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