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教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09[1].1.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20496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28 大小:2.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教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09[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成教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09[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成教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09[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成教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09[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成教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09[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教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09[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教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及指导书09[1].1.doc(1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指导教师:南华联系方式:目 录毕业实习大纲1毕业实习收集资料提纲7毕业设计(论文)大纲13第一部分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工作13第二部分 毕业设计大纲15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15第二章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16第三章 井田开拓17第四章 准备方式19第五章 矿井运输、提升、排水及采区供电20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21第七章 矿山环保23第三部分 毕业论文大纲23第四部分 毕业设计(论文)的有关规定24第五部分 毕业设计(论文)的编写格式28毕业设计指导书30第一章 矿井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30第二章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31第三章 井田开拓35第四章 采煤方法56第五

2、章 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68第六章 采区供电设计95第七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115毕业实习大纲一、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本次实习是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之后,于毕业设计前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而又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是使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这次实习要达到下列目的和要求:1、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矿井生产实际,分析研究实习矿井开采技术工艺的合理性及存在问题,进一步培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2、充实生产实际知识,学习采区生产组织、技术管理方法及技术员、区、队长领导和指挥生产的实际经验,培养组织管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内容见毕业实习收集资

3、料提纲),初步酝酿设计方案;4、特殊情况下,经指导教师同意,系主任批准,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作毕业论文时,收集有关专题资料,并作必要的现场调研与实测;5、学习工人师傅的优秀品质和生产技艺。在实习过程中应特别强调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锻炼,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在实习前必须认真学习大纲,明确大纲规定的目的要求、内容和方法步骤。实习队到达现场后,必须依据实习大纲的规定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拟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在实习过程中,要紧密依靠现场实习指导人的指导,遵循实习大纲,按照实习计划积极主动地开展实习活动。二、实习的组织领导本次实习由系主任统一领导,学生按实习矿区组成实习队,按实习矿井划分小

4、组,在实习过程中各实习小组独立地进行活动。实习小组长负责实习小组的具体领导工作,带领小组成员直接与现场指导人、生产工区和各实习科室建立联系,开展实习活动,独立地创造性工作,团结全组同学,保证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保管、借阅和办理索取资料手续,防止失密和丢损。指导教师对实习起指导和检查作用。三、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步骤本次实习以学习实习矿井的开拓、采区准备、采煤方法及分析其合理性并为做毕业设计收集资料为主,同时,要全面深入了解矿井地质、井巷工程、矿山机械设备、矿井运输、通风安全、供电系统、地面生产流程和工业广场平面布置以及企业经济组织与计划等方面的情况,以达到重点深入、全面熟悉,建

5、立矿井生产系统和过程的总体概念。现将各阶段的实习内容、方法按实习步骤分述如下:(一) 全矿了解着重了解实习矿井的地质条件,矿井开拓的各项基本问题,采区巷道布置和生产系统,采煤工艺方式,井底车场硐室、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及动力系统和设备。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及生产流程,矿井生产的安全技术等。收集矿井生产中的经验和资料(详见收集资料提纲)。完成本阶段实习的方法:1、听取下列报告:(1)地质报告;(2)矿井生产技术报告;(3)矿井通风与安全报告;以上报告提纲由实习小组根据实习矿井具体情况,参照设计大纲和收集资料提纲自行拟定。2、在地质测量科和总工程师室的工程师指导下,阅读下列图纸和文件:(1)交通位置

6、图;(2)井田地质地形图;(3)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储量计算图;(4)主要勘探线剖面图;(5)综合柱状图;(6)地质报告说明书及生产勘探或补充勘探资料;(7)采掘工程平面图;(8)矿井通风系统图;(9)矿井设计说明书或改、扩建设计、延深设计文件。3、组织下列参观(1)地面参观。主要了解下列内容:a.矿井地面生产系统了解原煤自主井井口煤仓或翻笼直至铁路装车煤仓的生产过程及其各环节的运输转载、加工、储存和销售等设施设备;铁路装车站的路线和列车调车方式。了解自副井井口直至矸石山的矸石流程、坑木及其它材料,设备下井前的流向及其各环节使用的设施和设备。b.地面机电设备参观提升机房、扇风机房、压气机房和变电

7、所。c.工业广场平面布置通过登高俯阚观察工业广场的范围、各类建筑设施的布局、位置。(2)井底车场及硐室参观。主要参观下列各项:a.运输调车系统,调车方式和辅助设备,空、重列车、矿车数,空、重车线长度,机械化自动化装置,各部分巷道的断面形状、支护型式和效果,断面内设施及管、线布置。b.井底水仓和水泵房、中央变电所、整流室、机车库与修理间、炸药库、消防器材库、井底转载站(翻笼硐室、煤仓、装载硐室)和井底清理间等。c.了解主、副井井底排水方法。井底车场通风系统,注意了解炸药库和充电硐室的废风处理措施,箕斗井井底防止漏风的措施,防火门和防水闸门的位置、结构与操纵方式。(3)开拓系统和采区巷道布置参观。

8、主要了解下列各项:a.矿井开拓、准备与回采巷道布置方式,所在层位,巷道断面形状、支护类型及其维护状况。b.采区上、中、下车场的形式、线路布置和调车方式。c.各类巷道的掘进工作。工作面采用的掘进装备和作业方式。d.了解采区的煤、矸、设备的运输系统,设备、动力系统,排水和供水系统,通风系统和设施。对本阶段实习的要求,除了记录一般了解到的情况和资料外,要从中提取并整理该矿设计和生产中具有的特点及问题,以便在下阶段实习中,有的放矢,重点深入地进行调查研究。(二) 区队实习本阶段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采煤工作面作业方式和完成各道工序的操作方法;收集采煤工艺的各种技术工艺参数。其中主要了解下列各项:(1)熟

9、悉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及实现正规循环作业的措施,了解作业规程贯彻的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2)区队所拥有的各种机械电气设备,如何充分利用机械设备和领导工人完成规定的工作,区队机械设备的检修制度及其执行情况。(3)工作质量标准与评定方法,工作量的测定,验收方法及程序。(4)工作汇报制度及执行情况,区队基层报表统计及全矿统计制度。(三) 科室实习科室实习的主要任务是收集毕业设计所需的图纸资料。本阶段实习小组在实习指导人直接指导下,以生产技术科为基地,与地测、资料、机电等科室以及开拓、掘进、通风、运输、维修等区队建立联系,开展广泛的调查访问活动,其中包括与部门负责人座谈,阅览图纸资料、文件、报表、抄

10、录、索取毕业设计所需用的图纸、资料等。(四) 问题分析通过本阶段实习,除了按资料提纲收集有关资料外,还要求对实习矿井的开拓、准备和采煤方法的下列问题或其它问题的合理性,作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1、井田开拓与准备方面(1)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关系;(2)阶段垂高、开采水平的数目、位置、水平服务年限及新水平接替问题;(3)采区划分及采区要素,采区间的开采顺序,采区生产能力及保证矿井年产量的工作面配置。(4)开拓准备意义上的煤层群分组问题;(5)井筒形式及井筒位置问题,井筒断面及其布置问题;(6)井底车场形式及通过能力问题;(7)开拓巷道的布置问题;(8)地面工业广场平面布置问题;(9)矿井

11、生产系统问题。2、采煤方法方面(1)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和采煤方法各要素;(2)采煤工艺及循环工作组织;(3)采场矿压控制方法与矿压显现规律的适应性;(4)采煤工作面接替关系及采掘工作配合问题。四、实习报告及实习成绩考核评定1、实习报告要求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切实撰写笔记、笔记中应记录听到的报告及阅读的资料,观察到的情况,访问到的材料、小组研究的问题和个人的心得体会。在实习后期编写实习报告。报告内容由三部分组成:(1)汇报矿井的地质及煤层赋存概况、开拓开采技术概况、矿井的生产系统。(2)实习任务完成情况、资料收集情况。(3)分析实习矿井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实习报告中,文字的

12、说明力求简练,充分利用图表说明问题。实习报告交现场指导人评阅,返校后送交指导教师。实习中所收集的资料应进行系统整理、编录。2、成绩评定成绩评定是对学生实习质量的数量化评价。按三部分综合评定:(1)学生实习态度、劳动天数、劳动纪律和操作技能,占20%。(2)学生实习报告质量,占60%(实习报告要求的三部分内容各占20%)。(3)对学生对现场的了解程度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进行口试,占20%。实习成绩不及格者,按学籍管理办法执行。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1)下井次数不满足要求者。(2)不请假擅自离开实习现场一天以上者。(3)不写实习报告或实习报告中缺少任何一部分者。(4)实

13、习中有严重违纪者。五、注意事项各实习小组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必须在思想和组织纪律方面严格要求,切实注意品德修养。每周一次政治学习,最后一周开一次小组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总结实习工作完成的情况。在实习中要加强团结,调动积极性,努力完成实习任务。整个实习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尤其下井实习时,严禁玩打逗笑。每个同学都要爱护集体荣誉,维护学校及大学生形象,注意群众影响。要谦虚谨慎,虚心学习,密切联系群众,个人行动不得损害国家和群众利益。各小组在实习结束时要做好缮后工作,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尤其要检查图纸资料的借还情况,遇有问题必须在现场进行处理。最后以适当的形式向现场各方面进行告别。六、实

14、习时间分配毕业实习共计四周。各阶段实习时间分配如下:1、实习准备工作和旅途往返 0.5周2、全矿了解收集矿井一般资料 1周3、区队实习 1周4、科室实习并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1周5、实习总结及编写实习报告 0.5周毕业实习收集资料提纲一、矿井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1、矿区及矿井的地理位置(经、纬度)及其与附近大城市、铁路车站的距离,矿区或矿井附近的铁路、公路、水路交通情况。2、井田内的山脉、丘陵、盆地、主要河流、湖泊或水库、桥梁、管道、高压输电线路等的分布情况;主要河流的流量、流速及历年来最高洪水位;地面标高及标高差。3、矿区的气候、温度、雨量、雨季与旱季、风向和风速;结冰期、冻土深度、山洪、雪崩、

15、滑坡及地震情况。4、煤田开发简史,矿区内各生产、基建矿井、小窑分布情况及其开采范围。矿区附近的主要工业企业、农业情况、劳动力来源,电源与水源以及建筑材料的供应情况。5、井田内煤系地层由老至新的沉积顺序,各地层的地质年代、厚度、岩性以及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煤层层位对比及主要标志层、表土层的厚度。6、矿井的主要地质构造,各断层、褶曲的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7、煤系地层内所含煤地层与可采煤层的数目、厚度,煤层的走向、倾向、倾角、层间距、稳定性,煤层的结构,煤层的露头深度与风化带深度,薄煤带的分布与火成岩侵入情况,煤层顶、底板岩性、厚度、实体和松散容重及其碎胀系数。8、矿井水文地质特征,含水层,

16、矿井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9、煤质特征,煤层的牌号及用途,煤层的实体及散体容重,煤层的硬度、自燃性、沼气涌出量,煤尘爆炸危险性及爆炸指数。10、井田勘探程度,深部地质情况的掌握程度和勘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级储量比例,对补充勘探或生产勘探的要求。11、需要(索取或复制)的主要图纸、资料:(1)交通位置图;(2)地质地形图;(3)各可采煤层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图;(4)综合地质柱状图;(5)主要勘探线剖面图;(6)地质勘探资料;(7)主要地质构造特征表;(8)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性特征表;(9)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表。二、井田范围、储量、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1、井田境界的划分及依据,毗邻矿井名称,井

17、田的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及其面积。2、矿井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及开采损失的计算方法,岩层移动角(、)、工业场地、铁路、河流、村庄、断层、井田境界等安全煤柱的计算方法,煤柱宽度。3、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水平设计服务年限及其实际服务年限,以及确定的依据和合理性。4、矿井工作制度:年设计工作日和实际工作日,每日采掘及准备班次(“三八”制或“四六”制),主、副井提升工作时间。5、需要阅读的图纸、资料:(1)各可采煤层储量计算图及计算表;(2)各种安全煤柱计算图表;(3)矿井储量(地质及可采储量)计算总表。三、井田开拓1、井硐(包括主、副井,风井和其它井硐)的型式、位置、数目

18、、用途,主、副井延深的可能性。2、主、副井筒及风井的断面与装备,支护方式、井壁厚度,井口坐标、深度、倾角、提升方位角。3、井底车场的型式、车场及绕道巷道断面、支护形式及各部分长度,井底各硐室(或巷道之间)的相对位置、联系方式、规格尺寸、支护材料及特殊要求。4、开采水平数目及划分依据,现有水平及延深水平的位置、水平高度(或阶段垂高)及其合理性。5、煤层群分组情况的依据,主要运输大巷与总回风巷的布置与位置,各煤层组之间、组内各煤层之间的联系方式。6、生产水平的开采情况,各采区、各煤层的配采及产量分布情况。7、需要阅读的主要图纸、资料:(1)井田开拓系统平、剖面图或采掘工程平面图;(2)井底车场平面

19、图、坡度图;(3)井筒特征表;(4)井上、下对照图。四、井巷工程1、井硐、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巷和回风巷、阶段石门和采区石门、集中上、下山和采区上、下山的巷道断面形状、尺寸、支护方式、支架规格和支架材料。2、各主要掘进工作面的掘进方法与机械设备的配置和技术特征,各类岩巷、煤巷、半煤岩巷及硐室的掘进速度及加快掘进速度的先进经验,每米井巷(成巷)的掘进成本、掘进工效。3、各类井巷的维护情况及维护费用指标。4、需要阅读的主要图纸:各类井巷、硐室、车场的设计图纸。五、准备方式1、采区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条件,确定采区准备方式和技术问题的依据(选择正规或典型采区或盘区、条带)。2、采区上(下)山,共用集中巷或

20、分层平巷及其巷道的相对位置、数目、倾角、断面形状和尺寸、支护形式及掘进顺序、联合布置时各煤层的联系方式,准备与回采巷道的掘进特点及其与回采工作的关系。3、采区的运输、通风、供电及洒水系统。4、采区的走向长度,沿倾斜区段数目、煤柱尺寸、上下煤层(或分层)、上下区段同采时的错距,采煤工作面各种技术参数及其确定依据,无煤柱开采技术的应用情况和技术经济效果。5、采区上、中、下车场型式及线路布置型式,交岔点的断面形状与支护方法。6、采区煤仓的位置、型式、容量和支护方式,采区上山绞车房、变电所等硐室的位置及尺寸。7、需要阅读的主要图纸:(1)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配置图;(2)采区巷道布置剖面图。六、采煤方法

21、1、采煤工作面的落煤方式,炮眼布置及装药量,钻眼工具、爆破方法,采场的支护方式,支架规格,排列方式,密度及其对采场矿区显现规律的适应性,假顶的铺设及材料规格,最大及最小控顶距、切顶支架形式,回柱方法与回柱机械的类型规格。2、采煤工作面的装煤方法,运输方式与运输设备的规格、数量、采场运输机的移置方法及组织工作。3、采煤工作面使用的“综机”或“普机”的技术规格及其使用情况和技术经济效果。4、采区上(下)山运输方式及设备,采区装车站的装煤方式与车场内的调车方式及调车设备,采区内的材料、矸石运输方式及设备。5、采煤工作面的人员配备、劳动组织和循环方式、作业制度和先进措施。6、采煤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

22、7、需要阅读的资料:(1)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2)各种采煤方法的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七、矿井提升与井下运输1、主、副井提升方式,提升设备的类型和技术特征,每次提升的煤炭、矸石或人员数量,井架高度与提升高度。2、井下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机车、矿车及其它运输车辆、运输设备的类型、规格和数量。3、井底车场空、重车线及绕道长度,运行路线的坡度及高差补偿设施。4、井底车场的调车方法和设备,阻车装置及装煤设备的技术特征,机车运行图表。5、主要参考资料:(1)矿井提升系统图;(2)全矿运输系统图。八、矿井通风与安全1、矿井瓦斯涌出或突出情况,瓦斯等级,瓦斯梯度。2、全矿通风方式与通风系统,风流的控制与风量

23、分配,全矿风量及负压的计算与调节方法,通风构筑物的设置与分布,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及设备规格,矿井主要通风设备及技术特征。3、预防瓦斯突出与爆炸、煤尘爆炸、煤的自燃、井下水灾与火灾及预防电气事故的安全措施;井下洒水降尘管路系统与管路规格,预先抽放瓦斯,开采解放层的实施情况;井下出现瓦斯、煤尘、水灾、火灾事故时的人员撤退路线、避灾硐室及自救设备。4、通风管理方法,反风措施的实施条件,井下火药库与充电室的独立排风系统,矿井灾害事故的预防及处理计算,安全监察组织及其工作制度,有关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5、主要参考资料:(1)全矿通风系统图;(2)有关安全生产的技术规定、技术措施及统计报表。九、矿井排水

24、与供水1、井下涌水情况及实际最大和正常涌水量,排水方式和排水系统,水仓的形式和容量,水泵房的位置及泵房内的设备布置,主排水设备的技术特征和台数,水仓的清理方法。2、排水管路的布置方式、敷设趟数、技术规格。3、矿井工业及生活用水的水源及供给方式。4、每吨公里(或每立方米)的排水费用。5、主要参考图纸:(1)中央泵房布置图;(2)泵房内排水管路布置图。十、动力供应1、矿井供电电源与全矿供电系统,井下中央变电所的设备、容量及布置方法,井下供配电系统,高压电缆的选择计算方法。2、采区各类电气设备的名称、功率、电压、效率、台数、昼夜工作时间、电耗,采区变电所的位置、尺寸及其电气设备的技术特征,低压电缆的

25、选择计算方法。3、井下使用风动工具情况,各类风动设备的技术规格、台数及其分布情况,压风机台数及其技术特征,压风站的位置及选择方法。4、主要参考图纸、资料:(1)井上、下供电系统图;(2)采区变电所布置图及设备;(3)采区用电设备统计表;(4)采区供电设计与计算资料;(5)压风机房布置图;(6)压风管路系统图。十一、工业场地布置及地面生产系统1、工业广场的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结构物以及矸石山、坑木场的建筑面积、位置及选择依据。2、地面装车系统,主要设备类型,装车煤仓的形式与容量。3、参考图纸: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及生产系统图。十二、生产管理与企业经济1、全矿行政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及隶属关

26、系,全矿人员编制,各类人员比例;采煤、掘进、通风、维修和井下运输的定员配备及计算方法。2、工程技术人员及采掘区队长的工作职责及其组织领导,管理生产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3、矿井和采区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保证采掘接替、稳产和高产的有效措施。4、回采工效、井下工效、全矿工人效率和全员效率及其计算方法。5、矿井和采区的工程质量、产量及工作量的检查和验收方法。6、主要参考资料:(1)矿井劳动定员资料,现有的全矿各类人员统计;(2)矿井生产和劳动工资计划及统计报表;(3)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说明:做专题研究的同学,可根据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经指导教师同意,其收集的资料内容、范围和深度,可酌情增减。

27、毕业设计(论文)大纲第一部分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工作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与要求学生必须在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并且成绩合格后方能参加毕业设计。它是采矿工程专业全部教学进程中的最后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最终考核。其目的是:1、使学生在采矿工程总体上深入认识矿井各个生产系统和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2、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科技资料和生产技术经验的能力;4、进一步训练撰写技术文件和绘制工程图件的基本技能;5、通过对学生毕业设计(

28、论文)工作态度的考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的评阅和毕业答辩,综合评定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应严肃认真、坚持独立思考、努力钻研、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中要认真贯彻矿产资源法、煤炭法、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其它发展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要按照设计任务书和毕业设计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严格控制工作进程,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毕业设计。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是学生亲自劳动的成果,不得相互抄袭和代做。否则以舞弊论处,取消参加毕业答辩资格。二、毕业设计的命题与指导毕业设计题目原则上是以学生

29、毕业实习所在矿井的实际自然和地质条件为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拟订。在毕业实习过程中发给学生。毕业设计题目在毕业设计开始时,经院长批准后以设计任务书形式下达,作为毕业设计的正式依据。毕业设计的内容见毕业设计大纲。毕业论文的内容见毕业论文大纲。整个毕业设计是在系主任的领导下,由采矿系组织进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从设计开始到结束都担负设计的指导工作,其主要任务是:1、拟定设计题目;2、对设计内容进行答疑;3、督促学生按计划完成设计,定期检查设计的工作量是否适当,内容是否符合大纲要求,设计进展是否按计划进行,必要时在基本符合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可调整设计的工作量;4、审阅已完成的设计,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设计

30、成绩,签写评语。毕业设计(或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学生在请求答疑时,必须事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再向教师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计算结果、拟定的方案、主要技术决定和存在的困难等,注意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避免不动脑筋、无主见、依赖教师的现象。教师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时,应尽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共同讨论、共同研究,介绍有关的参考文献。教师不应代替学生作出最后决定。三、毕业答辩毕业答辩由答辩委员会主持,采取大会、公开答辩和分组答辩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须通过毕业答辩最终确定毕业设计成绩。四、毕业设计(或论文)成绩的评定已完成的毕

31、业设计由评阅教师进行评审,最后通过答辩确定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成绩,经答辩委员会主任批准公布。毕业设计(或论文)的成绩根据学校规定,可按以下几方面来衡量:1、对设计(或论文)大纲规定的内容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及工作过程中表现的独立工作的能力;2、主要技术方案决定的正确程度、适当与否;3、是否正确贯彻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对方案措施的论证分析是否清晰、准确,计算是否正确,概念是否清楚;5、设计图纸(包括插图)是否正确、完善和美观;6、设计说明书编写是否完整,文字是否通顺,书写是否工整;7、设计中是否表现出创造性或独特见解;8、答辩时回答问题是否正确和有说服力。第二部分 毕业设计大纲前 言简述编

32、制毕业设计的依据、主要技术原则,对设计内容的简要评价。第一章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第一节 矿区概况矿区或矿井的位置与交通:矿区或矿井所属省(市)县,位置之经、纬度,距大城市、铁路车站的距离。附近的铁路、公路、河流航运等情况。井田地形、地势:属平原或盆地或丘陵地形,区域内的地势,主要山脉、河流、湖泊、水库分布,井田内的地面标高及标高差,河流之流量、流速以及历年最高洪水位。气候、温度、雨量、雨季、旱季、风向和风速、结冰期、冻土深度和地震。煤田开发历史,矿区内现有生产矿井、基建矿井及小窑分布,小窑开采范围。矿井附近的厂矿企业和农业情况。水源、电源、劳动力及建筑材料的来源。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内

33、的地层情况:按地层沉积顺序(由老至新)叙述地层的地质时代、厚度、岩性及其走向和倾斜的变化,煤层层位对比及主要标志层。井田及其附近的主要地质构造:各断层、褶曲的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影响。煤层及其顶底板岩石特征:煤系地层内所含煤层数目,可采煤层数目,煤层走向、倾向、倾角、煤层厚度、层间距离、煤层结构,煤层露头深度和风化带深度,薄煤带的分布和火成岩侵入情况,煤层的顶底板岩石性质、厚度和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地表水、潜水的特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及对开采的影响,各含水层的特征及对开采的影响,预计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的正常涌水量及最大涌水量。沼气、煤尘与自燃。煤质、煤的牌号与用途。第三节 井田勘探程

34、度井田勘探情况。对勘探程度的评价:煤田类型、勘探密度是否合理,对补充勘探的要求、储量圈定和计算方法是否正确,高级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水文、沼气、老窑及风化带分布范围等资料的精确程度、构造的控制程度等。地质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本章附图附表:1、交通位置图(说明书插图1500,000);2、综合地质柱状图(说明书插图);3、主要地质构造表;4、可采煤层及顶底板岩层特征表;5、煤的工业分析表。第二章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第一节 井田境界井田四周边界和毗邻矿井名称。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将来是否有扩大的可能性。井田范围:走向长度、倾斜宽度和井田面积。第二节 井田储量矿井工业储量的计算:

35、根据地质报告(精查)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进行计算。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的计算: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采出率的储量即为矿井设计可采储量。将上述所计算的Z工、Z设、Z可按煤层、开采水平汇总。井田及第一水平高级储量所占的百分比。第三节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矿井工作制度:矿井年工作日数、日作业班数,每日净提升时数。确定矿井合理的年产量与服务年限:当设计任务书未给定井型时,可根据年产量

36、、服务年限和储量的合理关系确定矿井年产量。若已给定年产量,则验算是否合理。计算水平服务年限。本章附图、附表:1、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可采储量汇总表(分煤层、水平及储量级别列出);2、矿井工业场地安全煤柱计算图(说明书插图)。第三章 井田开拓第一节 概 述矿区内生产矿井的开拓方式概述及评价。影响设计矿井开拓方式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井田开拓应用方案比较法或其它设计方法来选择井田开拓方案。井田开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井田再划分;2、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开采水平的确定;3、煤层群分组;4、主要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的布置及煤层间的联系方式;5、采区(或盘区)划分及其要素;6、矿井提升、运输

37、、通风和排水系统;7、开拓巷道断面和支护形式。第三节 井筒特征井筒穿过的表土层和基岩性质,井壁厚度和支护材料的选择。井筒内的布置与井筒装备:确定主、副井和风井井筒断面及井筒装备。列出各井筒的特征:井口坐标、深度、断面、形状、材料、壁厚、倾角和提升方位角等。第四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井底车场型式的选择。井底车场轨道线路总平面布置:确定主、副井存在线长度,调车线长度,进行线路联接计算,线路的平面闭合计算。计算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确定调车方式。绘制车场调车系统图,编制机车运行图表,计算井底车场通过能力。确定井底车场各硐室的位置、支护材料及特殊技术要求,水仓容量、断面、长度、支护方式。绘制井底车场总平面图。

38、第五节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沿井田走向的开采顺序:井田两翼的开采顺序、采区的开采顺序。沿井田倾斜方向的开采顺序:煤层间、水平间、阶段间、区段间的开采顺序。保证年产量的同采采区数和采煤工作面数。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的采区、工作面分布情况(第一水平煤层配采的正常比例及达到此比例的措施)。矿井年产量验算。第六节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井巷工程量:分井筒、井底车场、运输大巷、总回风巷、采区计算统计矿井移交生产及达到设计产量时的井巷工程量(巷道长度和硐室掘进体积)。建井工期:安排施工组织,确定掘进速度指标,编制施工进度图表,确定建井工期。本章应附图附表:1、技术经济比较的开拓方案平、剖面图

39、(说明书插图);2、参加经济比较的开拓方案基建工程量及费用计算表,生产经营费用计算表、方案比较总表;3、井田开拓方式平面图(12000或15000)(急斜煤层附“井田开拓方式立面图”);4、井田开拓方式剖面图(12000或15000);5、井筒断面图(说明书插图);6、井筒特征表;7、井底车场线路总平面布置图(说明书插图);8、井底车场线路区段划分图(说明书插图);9、井底车场机车运行图表及调车图表;10、井底车场总平面图(1200或1500);11、井底车场道岔一览表(附于井底车场总平面图);12、移交生产时井巷工程量表和井巷工程施工进度表。第四章 准备方式第一节 概 述矿区内现有准备方法概

40、述及评价。井田内影响准备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准备方式设计采区概况位置、边界、范围(采区走向及倾斜长)、可采煤层数及层间距、煤层赋存状态、地质特征及储量。选择采区准备方式,确定下列重要问题:1、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区段斜长及区段数目。3、采区上山布置:位置、数目、倾角、断面和支护形式。4、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断面及支护形式。5、采区中巷的布置方式、位置、数目、断面及支护形式。6、各种联络巷道的布置方式、倾角、断面及支护形式。7、采区内同采工作面个数及位置。8、选择采区上、中、下车场型式及线路布置方式,并说明选用依据。9、采区硐室:采区煤仓型式、容量、支护形式,上山绞车房、采区变电

41、所等硐室的位置。10、采区生产系统:运输、通风、供电、洒水系统及选用设备的型号。本章附图附表:1、采区巷道布置及机械设备配备图(11000或12000);2、采区上山与煤层相对位置剖面图(说明书插图);3、区段平巷、中巷与煤层相对位置剖面图(说明书插图);4、采区车场线路布置示意图(说明书插图)。第五章 矿井运输、提升、排水及采区供电第一节 井下运输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运输方式和运输系统的确定。矿车的型号和数量:矿车、人车、材料车、平板车的型号和数量。矿车数量用“排列法”统计。大巷运输设备的选择计算:电机车运输时选择电机车粘重大小,按启动、温升及制动条件进行列车组重量计算,确定列车组矿车数,全

42、矿电机车台数,采用其他运输方式时,对选择的设备要进行验算。第二节 矿井提升矿井提升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原始资料。确定提升系统。提升设备的选型计算:主、副井提升容器、钢丝绳、天轮、提升机、电动机的选型计算(提升机一定按最终水平的提升距离选择,钢丝绳可按第一水平选择)。第三节 矿井排水概述排水设备及管路的选择计算(只作第一开采水平的排水设备选型设计):计算水泵最小排水能力、估算水泵扬程、选择水泵型号和台数、选择吸、排管直径、管材、决定排水管路趟数;计算水泵吸水高度、管路阻力、水泵总扬程、绘制管路特征曲线、确定水泵的工况。第四节 采区供电选定一个首采区进行采区供电的主要内容设计。采区供电设计的主要依据和

43、原始资料。选择采区变电所位置,确定供电电压及供电方案,完成采区内的用电负荷分析与统计,提出两种以上的供电方案进行技术比较与选择,拟定采区供电系统及进行分组负荷计算。选择采区动力变压器及移动变电站,选择高、低压开关及高、低压电缆。本章附下列图表:1、井下运输系统及设备配置图 (说明书插图) 2、提升系统及设备配置图 (说明书插图)3、排水系统图(说明书插图) 4、水泵工况图(说明书插图)5、采区用电负荷统计表6、采区设备布置图(说明书插图)7、采区供电系统图(说明书插图)第六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第一节 通风系统通风设计的基本数据。确定矿井通风系统:确定的依据。矿井通风最容易时期与最困难时期通风

44、系统示意图。第二节 风量计算及风量分配确定矿井总风量。风量分配:按采煤工作面、掘进头、硐室等地点进行风量分配。风量调节方法和措施。第三节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计算矿井最大通风阻力和最小通风阻力(汇编成表)。计算矿井通风最容易时期的最大等积孔和最困难时期的最小等积孔。第四节 通风设备选择通风机选择计算:根据最大风压、最小风压的风量选取主扇。说明通风机的型号、主要技术规格、工况点和台数。电动机选择计算。第五节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煤尘爆炸的防治措施:煤尘爆炸指数及爆炸性。洒水防尘地点、水源、供水路线、洒水器型式和数量。巷道内刷浆、清扫时间。撒布岩粉时的岩粉材料、来源、撒布地点、次数及岩粉消耗量。岩粉棚的设

45、置地点,每一岩粉棚区内的岩粉消耗量,每架岩粉棚内岩粉量,每岩粉棚区内岩粉棚架数及占巷道长度,岩粉年消耗总量。若使用水棚时,应说明其结构,每棚装水量、总棚数、棚间距,以及所占用的巷道长度。在煤尘爆炸较严重的矿井,还应考虑采用煤层注水的防尘措施,采用此项措施时,应对几个主要参数进行简要的设计。沼气爆炸的防治措施,矿井沼气等级、沼气涌出量。防止沼气积聚和引燃,限制爆炸扩大的措施,采用抽放沼气的办法时,应说明方法、设备、抽放管路系统,沼气爆炸时的人员撤退路线、避灾硐室、自救器供给等。煤与沼气突出的预防措施:开采解放层时解放层的名称、特征,距被解放层的距离、解放层应超前的距离等,采用水力冲孔的孔深、直径

46、、孔数、冲孔水压、水源及钻机设备等,超前钻孔、超前支架、震动性放炮的具体方法、措施。沼气突出时人员撤退路线、避灾硐室等。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矿井充水条件、主要的水患威胁,打超前钻眼探放水时的钻眼超前深度、孔径、钻孔分布、防水墙,防水闸门设置地点,防水矿柱的位置与尺寸,发生水灾时人员撤退路线,安全出口,水泵房的回风系统。矿井火灾的防治措施:防止外因火灾的主要措施、自然发火期,防止自燃的主要措施,采用黄泥灌浆时,应说明材料选择、泥浆制备、输送和灌浆的方法等,防火器材存放地点,发生火灾时人员的撤退路线。本章应附下列图表:1、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与通风网络图(说明书插图);2、通风阻力计算表;3、通风机工作特性图(说明书插图)。4、安全措施(插图)。第七章 矿山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