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522057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 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篇一记忆中的年“让我看看”一“年”又一“年”,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没有过不去的年。记忆中过年是最有仪式感的节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是年最深刻的“印记”。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变迁,过年的兴奋感有所减退,但过年的仪式感从未缺席。看到了“期盼”与“忙碌”都是幸福的样子。至今在记忆里有一个特别深刻的画面,儿时有一次临近年前的那几天,在奶奶家所在的巷子里转身伸出三根指头,跟邻居的小朋友满脸开心地说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小时候太喜欢过年了,有好多好吃的可以挑着吃、有新衣服穿、有亲戚聚在一起。记忆中过年的前一个月老爸就往家里屯各种年货,从送长

2、辈的春节礼物到零碎的吃食;老妈每天蒸馒头,第二天把蒸好的馒头放在外边的大瓮里,从初一一直可以吃到十五;把买回来的豆腐排排切开,一部分晚上放到院子里冻成实心的冻豆腐,一部分弄成红烧豆腐;炸丸子、炸带鱼,一大盆一大盆地调凉菜;动员我们楼上楼下、里里外外地擦玻璃、打扫屋子,把床单、被罩、枕巾枕套全部换洗一遍,好像不到年前最后一天,总有收拾不完的东西。还有家乡年前的腊月有三个“赶集日”,那会儿特别热闹,从街头到街尾吆喝着各式各样的东西,吃喝穿用,应有尽有。看到了“兴奋”与“祈祷”都是最初的样子。大年三十那天,白天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挂灯笼、贴春联,紧紧地扶着凳子,生怕父亲掉下来;晚上捂着耳朵、眨着眼睛看

3、完老爸放鞭炮后,守着电视看春晚,搜索着开场歌舞又是哪个熟悉的明星,最喜欢相声小品,最讨厌戏曲舞蹈,跟主持人倒计时跨年,难忘今宵响起的时候总是有些难过。大年初一的早晨天还没亮就起床出门,迷迷糊糊看爷爷点旺火,红红火火,异常开心;从里到外穿着新衣服把邻居家跑一圈才愿意回家吃饭,早饭雷打不动地会有面条,老妈说吃面条寓意着美好,长寿永久。大年初一的早晨走亲戚、领压岁钱,小时候最常被问的是几岁了,期末成绩考得怎么样?后来被问在哪儿上大学,找了什么工作,年龄从虚岁说成了周岁,尴尬地回应逃不了的催婚。一“年”又一“年”好像在渐渐看淡年,但又一直都惦念年,“过年啦”一直是用最欢脱的声音喊出来的。“年”在变也不

4、变,终归回忆起来,感受中皆是美好。又是一年“年”来到,回家过年也好,异地过年也罢,“欢聚一堂”与“云上团聚”皆是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篇二【中国年】过年,是一种味道;过年,是一种幸福;过年,是一种寄托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在匆匆逝去的岁月里,始终不变的是温暖如春的亲情。即使舟车劳顿也要回家过年,因为年与亲情相接,年与希望同行。灶台里的火烧得正旺,锅里蒸着白白胖胖的大馒头,整间屋子里弥漫着蒸汽。母亲趁着蒸汽擦拭着玻璃,我从暖和的被子里艰难地钻了出来,拿起一个刚出锅的馒头,一块一块地揪着吃。“这一锅馒头蒸得好,吃了饭,给你爷爷送几个馒头,回来把家里收拾收拾。”母亲开

5、始了她的碎碎念,但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停止。母亲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因为家庭原因,过早地辍学挣钱、补贴家用,吃尽了生活的苦。所以,对她而言,过年是一件累并快乐的事。馒头一定得足够大,一定得足够圆,若是碰上喜事,母亲还会在馒头上点一个红点或是一朵“梅花”。在中国人的记忆里,年便是冬日里蒸腾的那团白汽。对我而言,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赶年集。集市像一块磁铁,吸引了方圆十几里的乡亲,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年货。年糕、粉条、糖果、腊肉各式各样的年货仿佛在向人们招手。我跟着母亲一起挑选有着吉祥富贵寓意的年画。随着年画的张贴,庄户人一年的疲惫也随之消失,新年的希冀也就有了暖暖的丰盈。如今,人们

6、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喜庆的年画渐渐被“志存高远”“宁静致远”等一系列书法作品所代替。但每次去爷爷家贴春联,他总会恭恭敬敬地打开毛主席的画像,让我贴在屋子里。看着他严肃的神情,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鼓舞着我。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年就是记忆深处的热闹与庄严。一番辛勤劳作后,最隆重的欢庆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热气腾腾的饺子摆满了饭桌,母亲照旧是最后一个落座的。她总是先夹一个饺子放到灶口,说:“这是为了讨好灶王爷,来年会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饭后不久,父亲和弟弟早已躺在炕上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而我和母亲忙着包明早要吃的水饺。日历撕下最后一页,是新年伊始,亦是我匆匆的脚步。在外地求学的四年里,每次我回学

7、校,母亲总要大包小包塞满了我有限的行李箱,但怎么也塞不下她满肚子的不舍和牵挂。“我和你爸爸没啥大本事,只要你们姐弟俩好好学习,身体健健康康,我们就心满意足了。”我和弟弟带上父母的嘱托,踏上了新的征程,父母怀着期盼,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新的一年,父母希望子女长大成才,孩子们希望学业进步,恋人希望家庭幸福美满,老人希望一家健康平安周而复始、历久弥新。新一年的春耕秋收,新一年的平平安安。中国,又开始了新的一年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篇三我与年味的“记忆同框”2021年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新年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在这个阖家欢乐、团圆喜庆的日子里,家家户户洒扫房间、购买年货,准备着欢度新年。时光荏苒,转

8、眼间已度过了儿童时光,小时候的过年情景历历在目。随着社会发展,每过年又不断出现着新的春节记忆,细数我与年味的“记忆同框”,一张张回忆照片诉说着:年味一直都在!与春联“记忆同框”,年味是儿时的欢乐。小时候,一年最高兴的时候莫过于春节了,春节对于儿时的我意味着压岁钱、小零食、花衣裳,还可以和小伙伴们尽情玩耍。每当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免不了要贴春联,现在的春联样式丰富,又是立体版又是贴花版,小时候的春联样式大多是手写或者简单的印字,但也充满了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小时候与弟弟贴春联。那时候贴春联的工具还比较传统,首先是要跟着姥姥熬浆糊,只见在厨房里的灶炉边,我和弟弟一人手持大勺子一人手

9、持小刷子搅和着一锅热气腾腾的浆糊,厨房里充满了我们童趣的笑声。熬完浆糊端出门去,为了避免天气寒冷浆糊凝固,还要不停地搅拌,快速地刷在春联上,稳准狠地把准位置,“往左一点,再朝上一点”经过我们一条“流水线”作业,春联才算贴好,看着自己的工作成果,我俩还要洋洋自得一番,比一比巷子里谁家的春联贴得好。咔嚓!一张与春联的“记忆同框”,是儿时最甜蜜的年味。与饺子“记忆同框”,年味是团圆的幸福。过年最有仪式感的事情,莫过于准备一顿年夜饭了。孩童时期,总是能看见家长们在厨房里忙活,最是让人垂涎欲滴的莫过于油锅里翻炸着的丸子、酥鸡,姑姑姨姨们再做上几道可口小菜,当然还有内蒙古最重要的炖羊肉。一大家人坐上饭桌上

10、畅谈新年计划,孩子们还要再说几句吉祥话讨个好彩头,团圆的年味儿在年夜饭桌上越来越浓。祖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都有不同风俗,对于北方人来说过年必须要吃的一定有饺子。初一早上,全家人都早早地到姥姥家一起包饺子,有的和面擀皮儿,有的切肉剁馅儿,我和哥哥弟弟则跑来跑去地帮着递饺子皮,再学模学样地包几个七倒八歪的饺子,一家人忙忙碌碌却也是最幸福的时刻。有趣的小风俗是老人们总要在饺子里再包几个硬币,吃到硬币的人则预示着他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福气满满,小时候吃不到硬币的我着实是羡慕了一翻,如果你来这边吃饺子可要小心别被硬币咯到了牙哦。咔嚓!一张与饺子的“记忆同框”,是儿时最幸福的年味。与红灯笼“记忆同框”,年味

11、的小镇的新衣。谈起大过年,整个小镇都变得有仪式感起来,脑海里最深刻的是家家户户门前的红灯笼。一到过年,我家总是要在门头挂上一盏红灯笼,夜晚从窗边望出去,每家每户也都亮着红灯笼,喜庆之余更添温馨味道。今年夜晚步行时,突然发现道路两旁也都挂好了红灯笼,有的街道是传统的中国结样式,“中国梦”三个大字让现代的发展与传统的优美在小小的灯笼上融合展现。还有的街道先是传统的大红灯笼样式,再往上便是一幅火红的国旗上印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宣言,党的为民心声以充满年味的形式又一次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红灯高悬、步步成景,小镇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咔嚓!一张与红灯笼的“记忆同框”,是此时

12、最喜庆的年味。一张纸与年味记忆点的同框照片构成了我的春节相册,不论是儿时过年吃到一颗奶糖就能幸福一天的滋味,还是此时家中样式丰富的年货,回家过年一起吃顿团圆饭的幸福年味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传统的节日与时代的创新有机融合,年年岁岁、推陈出新,年味儿永远是每个中国人心中记忆最深的味道。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篇四【准备准备 过年了】除夕之前,家中总要将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大清洁,然后才煮上一顿丰富的年夜饭,才算是正式开启“晒年货、迎新春”的过年模式。2020年已临近尾声,基层党员干部们,咱也收拾收拾,准备过年了。扫一扫,扫去隐藏在角落的尘埃,为来年开启干净天地。家家户户一到小年过后除夕之前,便要

13、将家里里里外外翻箱倒柜的进行一次大扫除,不放过一处尘埃,因为要给春节和来拜年的亲戚一个干净的“见面礼”。基层的党员干部们,马上就是牛年春节了,2020已告一段落,无论你有多少成绩与困苦都成为过去,2021又是崭新的一年,需要整装出发。但如果你有过刻意的工作失误、甚至有过违规违纪行为却需即刻止住,并立即向组织坦白,而各纪检监察机构也要即时清扫党员干部身上或身边的“尘埃”,以干净、担当、作为的姿态高调跨入2021十四五规划开启之年。洗一洗,洗去附着在身心的疲惫,为来年塑造焕然一新。大扫除过后,便是将衣物、餐厨用具等进行大清洗,还要好好的洗个热水澡换身新衣等待正月初一新年到基层党员干部们,_年工作已

14、全面结束,现在正是提取数据、整理归档、总结经验和做2021思路谋划的关键时刻,各种疲惫已贯穿身心,但同时,更有“年关病”随时随地准备偷袭没有穿好防弹衣的你,习近平总书记曾以“洗洗澡、治治病”要求深入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因此,党员干部们,要好好的“洗洗澡”,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清洗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同各种不良风气作斗争,为来年塑造焕然一新的新自已。烹一烹,烹熟萦绕在周围的困难,为来年创造一马平川。扫完、洗完便到除夕团圆夜了,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各种必需的食材和器皿准备烹制一顿团圆饭,吃团圆饭前还有个简单而必要的传统祭祀礼仪,祈祷来年平平安安、团团圆圆。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一年来,各种艰

15、难困苦萦绕于身,有的化解,有的仍然存在,比如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户对政策的不满足、曲解甚至对帮扶的不认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时表现出的不支持等矛盾纠纷问题,导致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在工作推进中左右为难甚至难以推进,如何化解心中的委屈、执行手中的权力、推进改革的车轮都是大家要面临的突破的困难,2021牛年即将叩门,无论多少困难,都必须将政策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去力推,以平静之心对待困难,这样才能看见一马平川的未来。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篇五【客家子弟的过年记忆】过年,是中国人的春节,作为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是最热闹的节日。每至年关,东南西北的人们都要卸下一身的风尘回家过年,相聚一场繁华的味觉盛宴

16、。收红包、穿新衣、放鞭炮、贴春联早已成为儿时最深刻的记忆,深深刻在中国人的骨子里。辞旧迎新、团团圆圆是中国人始终信奉的幸福标准。小年一过就开始各种忙活,大扫除、购年货、煎炸蒸煮,尽管习俗千差万别,却承载着共同的希冀。那些烙印在心中的味道历久弥新,那些藏在“年”里的故事也代代相传。我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中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泛,影响最深远,人数最多的民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客家本系中原汉人,因战乱、灾荒等原因,经豫、鄂、皖等辗转南迁,渐次定居在赣、闽、粤三角地带,后来更远播于海外。赣、闽、粤三角地带是客家的大本营,江西省赣

17、州市宁都县处在大本营的最前端,中原汉人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家区,最早就是定居在宁都一带。因此,宁都便成了客家祖地。肖田吴村地处宁都最北端,是赣南的“北极点”,也是客家祖地。这便是生我养我的故土。肖田乡吴村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北面,距县城75公里,东邻南丰、广昌县,南邻洛口,西接东韶乡,北连宜黄、乐安县,系四县交界处。这里是赣江源发源地,一条小溪过梅江,贡江直接汇入赣江。这里群山绵绵,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这里民风淳朴,日出而作,日落而居,是江西省食用菌生产基地。因为家乡偏僻、落后,我们三兄弟毕业后一直在深圳打拼。将近20年了,每年春节放假后,便从深圳出发,乘火车或汽车回宁都。近10年因宁定高速开通

18、,三兄弟都各自购买了小汽车,年年挤入春运的大潮中。回到老家后,第一件事情便是打扫卫生。房前房后,楼上楼下,通通都打扫一遍,全家动手,不分男女老小。往往需要一天或两天时间完成。第二件事便是做肉丸。宁都县是个客家迁徙之地,逃避中原战乱、饱受迁徙之苦的宁都客家人,期盼着太平盛世,渴望举家团圆,永享安乐宁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带有浓厚喜庆色彩的风味美食,那就是团团圆圆的客家肉丸。宁都肉丸中的猪肉丸和鱼肉丸是宁都客家过年或办喜事必做的一道菜,意指团团圆圆、美满幸福。剔除鱼骨,留下鱼肉,按比例加上红薯粉,然后煮好鱼肉丸子供过年使用。第三件大事便是准备年货。杀鸡杀鸭,备好白酒,自酿“客家娘酒”。

19、糖果花生瓜子及各种小吃,鞭炮、对联、红包、小孩子新衣服等等,小年农历二十三便祭祖膜拜,农历二十九家家户户都要沐浴更衣。客家娘酒又是客家一绝,据嘉应州志记载,早在宋代以前就有“老酒仍烦为开瓮”的诗句。客家人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称这种酒为“扒酒”,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被称为“客家黄酒”或“客家娘酒”。第四件大事便是过年。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祭祖过年。对联、红包、鞭炮则是大放异彩,有的村落晚上还放鸟枪、火炮之类的,镇压各方妖魔。年夜饭,是春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

20、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所有的恩怨在这一刻化解,所有的祝福与希望在这一刻升起。第五件事便是初一开门大吉。当新年的钟声响起,农村每家每户便祭祖祷告,放鞭炮祝贺来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更上一层楼。早上8点祭完灶神,便吃汤圆,全家都要吃的,并且这天不能讲粗话脏话,更不能打架吵嘴等等。过了年初三,老家开始在庙宇唱大

21、戏,我们这边叫赣南采茶戏,本土味浓烈。各家各户的亲朋好友便来拜年,并且来看戏,主要是团聚交流,增强相互间的感情。宁都采茶戏是江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宁都是客家人最早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孕育着客家艺术,客家采茶戏吸民间艺术之养料,采中原及其他剧种之所长,经长期交流和相互影响,逐步从三角班演变到半班、半整杂乃至行当齐全,剧目、音乐丰富的大班,现已列入全国320多个独立的地方剧种之一,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百节年为首”,与全国多数地方一样,客家人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过完初三,大家便可各奔前程,又为工作和事业忙碌了,等到元宵节再次相聚,共享开心幸福一刻。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2021中国春节的集体记忆主题征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