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522262 上传时间:2021-02-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多少》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比多少》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比多少》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比多少》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比多少》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多少》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多少》教学反思.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比多少教学反思 比多少反思1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教学重、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教学准备: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教学过程:一、 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板书课题:比多少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问:

2、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4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

3、一摆。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板书:35介绍小于号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小结)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三、巩固1、说一说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2、猜一猜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B: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C:同桌互猜,

4、看谁猜得对3、填一填:A:73493358101B:266=89(学生抢答)4、试一试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比多少反思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书中练习题14题。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初步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花、和等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同学们,伸出

5、我们的左手,再伸出我们的右手,请大家看一看,是左手的手指多,还是右手的手指多?还是一样多呢?你怎么知道的呢?同学们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2、创设情景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请看大屏幕,边听故事。看这是谁?这又是谁呢?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在做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在帮小兔盖房子等。(渗透互相帮助的德育教育)数一数,有几只小兔?每只小兔搬了几块砖?二、观察交流,探究新知1、理解“同样多”。就像一位小朋友说的那样,有4只小兔,1只小兔搬1块砖,你能摆出来,让大家一眼就看清楚吗?学生活动。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三角表示小兔,用表示砖。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6、,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展示。小朋友们评一评,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课件操作(1只小兔搬1块砖。边说边用小圆点把小兔和砖连起来),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学生读。你能边指图边用“同样多”说一说吗?同桌互说。请同学们找一找,在图中还有同样多的事物了吗?2、认识“多”、“少”。我们会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了。图中还可以比什么?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数量同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另一种是数量不一样多的物体进行比较。我们一起来比一比3只小猪和4根木头,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而木

7、头有多余,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板书“多少)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你能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来说一说其他物体的比较吗?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1、探索生活。同学们,表现非常出色,找到了图中的数量关系。那在我们的周围,你还能发现那些同样多,还有多出与少出的事物呢?学生自由观察、交流、评价。2、在多的后面打对。3、在少的后面打对。4、动手操作。老师提要求摆一摆。a、每一行摆4个圆,在圆的下面摆三角形,三角形比圆多一个。第二行摆几个三角形?b、第一行摆五朵花,第二行摆的比第一行少一朵,第二行摆几朵花?c、可让学生自己任意的摆,然后用一句话说

8、一说你是怎么摆的?5、动脑筋思考课堂总结,畅谈收获。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小结:通过学习和比较,我们知道物体有多、有少、还有同样多之分,在比较“多少”中我们认识了一一对应,并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四、课后作业1、练习一的第3、4题。2、教材全练第二页比多少反思3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多与少。2、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活动,在一一对应数数的情况下,理解谁多谁少,并能用数学语言比较清晰的表达数量的多与少。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目标分析:本节课主要研

9、究“比多少”。教材设计了有趣味的主题图,让孩子通过观察不同类量物体的多少,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知识作准备。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比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比较思想;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够,要训练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特别是多种数量同时比较是孩子比较难理解的一类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中,首先帮助学生了解比较的事物,再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发现比较的结果。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教学过程一、听故事回答问题。(一)教师讲故事: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

10、。(边讲故事边出示图)(二)听完故事后,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1、故事中有几只小兔?(教师贴图)2、故事中有几只小猪?(教师贴图)3、小兔在做什么?每只小兔搬一块砖,他们一共搬了几块砖?(教师贴图)4、小猪在做什么?每只小猪搬1根木头,他们一共搬了几根木头?(教师贴图)5、快来看一看小兔在搬砖,小兔的数量和砖的数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同样多”)6、小猪搬木头,小猪的数量和木头的数量比一比,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多、少”)【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有序思考,逐步形成“比较”的步骤和方法。】二、创编数学小故事,回答其中有关比较的数学问题

11、。(一)教师创编的数学故事。1、小猫钓鱼:小花猫和小白猫比赛钓鱼,小花猫钓了4条鱼,小白猫钓了7条鱼。谁钓的鱼多,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2、秋天到了小动物们要举办一年一度的采摘大会了。你们看小猴子摘得是什么?小熊采摘的是什么?小松鼠采摘的又是什么呢?请你比一比说一说看谁能够当上采摘冠军?(二)让学生独立创编数学故事。(可以是身边发生的事情)【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活动使学生感受比较的量。】三、课堂练习(一)练习。1、老师今天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和我们做朋友,请你挑一挑,哪几种小动物的只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给同学们摆一摆,让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它们是同样多的吗?2、做拍手游戏。听清老师

12、拍了几下(5下)你拍的和老师同样多。请你给你的同桌拍手,要求他和你拍的同样多。3、小结: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同样多”?(二)继续做拍手游戏。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多2下。学生开始拍手。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少2下。学生开始拍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次拍手的次数不一样?(三)完成第7页做一做的题。说一说,为什么?(四)看图标注多、少和同样多。(五)看图猜一猜。挡住的和同样多,所有的和比,是同样多吗?请说明理由。挡住的和同样多,所有的和比,谁多谁少,请说明理由。所有的和谁多谁少,说一说判断的理由。【设计意图:在看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推理,说出比较两个数多与少的猜测理由,培养学生的

13、推理意识】比多少反思4王老师这节课上的很成功,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在这节课中,教师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活动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猜小棒,为学生创建了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领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意思,并能用它描述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二、估计方法的指导恰到好处。数学老师的责任不是简单地把现成的数学知识交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动脑去探求知识。这点王老师做得很好,如在导入部分,第一次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这时学生毫无标准去猜,老师再拿出10根小棒,引导学生

14、再次猜一猜,学生被老师这样一点拨,马上知道要以10根作参考,学生的答案就比较接近准确数了。老师再次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第二次猜的比较接近准确数?这样一层一层地指导学生估算,学生受益匪浅,学生深深知道今后在估计物体多少时可以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准确答案了。三、练习设计一题多化。在学生获取新知识后,教师在练习的设计上,更注重学生一题多变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猜裙子,猜分数等等。比多少反思5这个数学活动目标在于让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能够正确的比较出物体的多少。活动前准备充分,不但有多样的教具还给幼儿准备多种操作材料方便幼儿进行操作、掌握。结合教师的教,幼儿的学习,教

15、师的策略等方面对活动进行了剖析与反思。一、语言精练,符合幼儿的思维。活动开始,教师用小鸡排队吃虫子的情节引起幼儿兴趣,看看小鸡和虫子一样多吗?(一一对应摆放教具)大部分孩子都能很快的说出谁多谁少。“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孩子们只能回答出这个是两条,这个是三条。接着教师进行小结,让幼儿初步了解一一对应的方法,理论性的小结似乎不能让孩子们理解,于是转换了语言的描述,用“小猫吃鱼”的游戏可以更好的帮助孩子理解一一对应,只有一条小鱼没被小猫吃掉,所以第二排的小鱼比第一排的小鱼多。二、操作材料应有效为目标服务。为进一步使幼儿掌握一一对应的方法,活动前准备了多种材料:雪花片、萝卜、积木等多种材料摆放在桌上,由于材料过于杂,反而影响了操作活动的有序性,让幼儿无从下手,物品较多幼儿摆放起来不方便,注意力集中在材料的取放问题上。活动后反思,可以为幼儿提供两种材料,种类不在多,实用就好,为的是达到一一摆放、一一对应比较的目的。活动过程中孩子充满兴趣,能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能够说出“谁多、谁少、一样多。”三、注重个别指导在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能力弱的幼儿都是无从下手或者是直接模仿同伴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及时的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适时的指导,这样才能使每个幼儿学有所得比多少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初中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