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认证培训-高级认证企业.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22922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142 大小:7.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认证培训-高级认证企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企业认证培训-高级认证企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企业认证培训-高级认证企业.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企业认证培训-高级认证企业.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企业认证培训-高级认证企业.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认证培训-高级认证企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认证培训-高级认证企业.ppt(1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厦门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知识更新培训2015年7月16日,高级认证企业培训,厦门海关企业管理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总署令第225号,为了落实2014年全国海关关长会议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改革企业分类管理,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海关总署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具体包括:,海关总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相关事项的公告,海关总署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所涉及法律文书格式的公告,海关总署关于公布海关认证企业标准的公告,海关总署关于报关差错有关事项的公告,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

2、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海关总署令第225号)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第九条认证企业应当符合海关认证企业标准。海关认证企业标准分为一般认证企业标准和高级认证企业标准,由海关总署制定并对外公布。第十五条海关对企业信用状况的认定结果实施动态调整。海关对高级认证企业应当每3年重新认证一次,对一般认证企业不定期重新认证。认证企业未通过重新认证适用一般信用企业管理的,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成为认证企业;高级认证企业未通过重新认证但符合一般认证企业标准的,适用一般认证企业管理。,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海关总署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信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相关事项的公告(总署公告2014年第81号),

3、自2014年12月1日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海关总署令第197号)适用AA类管理的企业过渡为高级认证企业;适用A类管理的企业过渡为一般认证企业;适用B类管理的企业过渡为一般信用企业;适用C类、D类管理的企业,海关按照信用办法重新认定企业信用等级。,海关按照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表内容,通过“中国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网址:),向社会公示在海关注册登记企业的信用信息。,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自2014年12月1日起,出现报关差错项目表所列情事的,海关按报关差错予以记录。报关单位通过海关“关企合作平台”(网址:http:/,海关总署关于报关差错有关事项的公告(总署公告2

4、014年第80号),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海关总署关于公布海关认证企业标准的公告(总署公告2014年第82号),高级认证标准分为内部控制、财务状况、守法规范、贸易安全和附加标准,共5大类18条32项。赋分为“达标(0)”、“部分达标(1)”、“不达标(2)”其中部分标准不达标或者部分达标的,允许企业规范改进。海关根据规范改进情况,认定是否通过认证。认证标准总分100(所有赋分项目得分总和)通过认证的条件,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并经海关认定:1、没有不达标(-2分)的情形;2、总分在95分(含)以上。,制度文件,制度落实,核查询问,实地察看,企业认证,企业认证,标准自我评估,文件档案准备,提交认证申

5、请,接受实地认证,企业认证准备,企业认证,第一部分内部控制标准,高级认证企业认证标准,组织机构控制,进出口业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内部控制标准,内部控制标准,第一章 组织架构控制,一、内部组织架构,二、海关业务培训,内部控制标准,(1)进出口业务、财务、内部监督等部门职责分工明确。企业组织架构图企业各部门职责分工书面文件进出口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内部监督部门的具体职责、主管的姓名、职位等相关信息,并进行面谈。(2)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关务,对企业认证建立书面或者电子档案。公司管理层职责分工的书面文件,审核企业是否有高级管理人员负责海关事务,该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职位等相关信息,并

6、进行面谈。要求企业提供企业认证的书面或者电子档案,并进行查阅。,第一章 组织架构控制,1.1内部组织架构,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并查阅相关文件,进出口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内部监督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明确,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关务,对企业认证建立书面或者电子档案的,为达标。进出口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内部监督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不够明确,不相容岗位未完全互相分离,企业认证书面或者电子档案不完整的,为部分达标。进出口业务部门、财务部门、内部监督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模糊,不相容岗位未互相分离,未指定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关务,未建立书面或者电子档案的,为不达标。,第一章 组织架构控制,1.1内

7、部组织架构,(1)企业应当建立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制度。(2)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人员、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每年至少参加1次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及时了解、掌握相关管理规定。公司内部培训制度的书面文件内部培训是否有海关法律法规等内容内部培训记录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人员、负责海关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了解、掌握海关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特别是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相关情况。,第一章 组织架构控制,1.海关业务培训,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并查阅相关文件,企业建立了内部培训制度,包含海关法律法规内容,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人员、负责海关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每年参加了

8、1次以上的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的,为达标。企业建立了内部培训制度,包含海关法律法规内容,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人员、负责海关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中任何1人未参加每年1次以上的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的,为部分达标。企业未建立内部培训制度,或者培训内容未包含海关法律法规内容,或者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权人员、负责海关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未每年参加1次以上的海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管理规定的内部培训的,为不达标。,第一章 组织架构控制,1.海关业务培训,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一、单证控制,二、单证保管,三、进出口活动,内部控制标准,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1单证控制,具备进出口单

9、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企业要提供含有公司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的书面文件。,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1单证控制,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在申报前或者委托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进出口单证涉及的价格、归类、原产地、数量、品名、规格等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规范性进行内部复核。进出口单证内部复核制度、流程进出口单证内部复核的内容,是否包含了价格(合同、发票、收付汇凭证等其他商业单证中涉及成交价格的构成和调整项目的内容,不应存在漏报或者不一致的情况)、归类(是否为税则、税则注释、本国子目注释、归类决定列名以及特定当事人做过预归类决定的事项)、原产地、数量、品名、规格、规范申报要

10、素等内容负责进出口单证内部复核的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名单与部门主管或者岗位人员进行面谈,抽查进出口单证,审核是否有效执行内部复核程序。必要时,验证其复核的准确性。,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1单证控制,报关企业:代理申报前,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委托人提供的监管证件、商业单据、进出口单证等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合理审查。进出口单证代理申报前合理审查的内部复核制度、流程进出口单证代理申报前合理审查的内部复核的内容负责代理申报前合理审查的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名单与部门主管或者岗位人员进行面谈,了解在代理申报前审查的资料是否包含了许可证件、商业单据、进出口单证等资料;了解审查程序,是否与书面文

11、件相符。抽查进出口单证,审核是否有效执行合理审查程序。必要时,验证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1单证控制,物流企业:有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对运输工具进出境申报信息、舱单及相关电子数据、转关单(载货清单)等物流信息的准确性、一致性进行复核。内部复核制度、内容、流程负责复核的部门或者岗位人员名单与部门主管或者岗位人员进行面谈,了解在传输前复核的信息,了解复核程序,是否与书面文件相符。抽查舱单、载货清单,审核是否有效执行复核程序。必要时,验证其复核的准确性、一致性。,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单证控制,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并查阅相关文件,企业建立了进出口单证复

12、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经抽查进出口单证,审核严格执行了上述制度,为达标。企业建立了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经抽查进出口单证,审核发现未严格执行了上述制度,为部分达标。企业未建立进出口单证复核或者纠错制度或者程序,或者经抽查进出口单证,审核发现基本未执行上述制度,为不达标。,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单证保管,(1)按海关要求建立进出口单证管理制度,确保企业保存的进出口纸质和电子报关单证、物流信息档案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与安全性。(2)妥善保管报关专用印章,以及海关核发的证书、法律文书。公司进出口单证管理制度的书面文件。抽查10份进出口单证,审核是否有效执行管理制度,是否按海

13、关要求保存进出口单证。要求企业提供公司的报关专用章,抽查海关核发的证书、法律文书,审核是否妥善保管。,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单证保管,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并查阅相关文件,企业按海关要求建立进出口单证管理制度,妥善保存了进出口纸质和电子报关单证,妥善保管报关专用印章,以及海关核发的证书、法律文书的,为达标。企业按海关要求建立进出口单证管理制度,未全部妥善保存进出口纸质和电子报关单证,或者未妥善保管报关专用印章,以及海关核发的证书、法律文书的,为部分达标。企业未按海关要求建立进出口单证管理制度,或者基本未妥善保存进出口纸质和电子报关单证,或者未妥善保管报关专用印章,以及海关核发的证书、法

14、律文书的,为不达标。,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进出口活动,进出口业务管理流程设置合理、完备,涉及的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经抽查,未发现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公司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的流程控制的书面文件。从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管理系统查询企业具体的进出口活动包括哪些项目,逐项进行审核。,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进出口活动,一般贸易:抽查一般贸易进出口单证,核实所涉及货物在价格、归类、原产地、数量、品名、规格等方面是否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以及所涉及货物是否存在漏报特许权使用费、买卖双方特殊关系影响成交价格,以及其他价格调整因素的情形。加工贸易及保税进出口:根

15、据企业加工贸易手册类型实施检查。使用电子E账册的企业,检查海关加贸部门最近一次对该企业的核查记录,查看核查记录对该企业所涉及的料件进口、单耗管理、外发加工、深加工结转、库存盘点、成品复出口、内销处置等环节是否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并抽查进出口记录,核实企业加贸业务管理是否按照流程规定执行。使用电子手册的企业,检查企业加贸业务管理是否按照流程规定执行。抽查已结手册的执行情况是否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抽查正在未结的手册,检查1票业务的执行情况,核实企业加贸业务管理是否按照流程规定执行。,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进出口活动,减免税货物(含不作价设备)检查企业减免税货物管理制度及实际管

16、理清单,在海关系统中调取相关数据核对。并抽查减免税货物(含不作价设备),核实所涉及货物的使用和处置是否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保税物流及免税品销售:检查企业保税物流及免税品销售管理制度及实际管理流程,核对企业保税物流及免税品销售实际执行情况,并抽查保税物流及免税品销售的实际情况,核实所涉及货物或者物品是否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其他贸易方式货物进出口(以上四类除外):抽查其他贸易方式货物进出口单证,核实所涉及货物或者物品是否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第二章 进出口业务控制,2.进出口活动,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并查阅相关文件,进出口业务管理流程设置合理、完备,涉及的货物流、单证流

17、、信息流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经抽查,未发现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的,为达标。进出口业务管理流程设置较合理、完备,涉及的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能够基本得到有效控制,经抽查,未发现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的,为部分达标。进出口业务管理流程设置不合理、完备,涉及的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未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经抽查,发现有不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情形的,为不达标。,第三章 内部审计控制,一、内审制度,二、责任追究,三、改进机制,内部控制标准,(1)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岗位,或者聘请外部专职人员独立对进出口业务等实施内部审计。(2)每年至少内审1次,建立内审书面或者电子档案。公司的内审制度、流程 专

18、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岗位人员 是否 聘请外部专职人员独立对进出口业务等实施内部审计 公司内部审计档案 是否有效执行内部审计制度 审核是否每年至少内审1次,第三章 内部审计控制,.1内审制度,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并查阅相关文件,企业建立了完备的内审制度,内审档案完整,内容充实,有针对性,为达标。企业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审制度,内审档案比较完整,内容基本充实,有一定针对性,为部分达标。企业无内审制度,或内审档案不完整,为不达标。,第三章 内部审计控制,.1内审制度,(1)建立对进出口业务发现的问题或者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2)建立对企业人员和报关人员私揽货物报关、假借海关名义牟利、向

19、海关人员行贿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公司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的书面文件 公司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的书面文件 查阅企业以往对进出口业务发现的问题或者违法行为进行责任追究的书面记录 与相关人员进行面谈,了解企业是否有效执行上述制度或者措施。,第三章 内部审计控制,.责任追究,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并查阅相关文件,企业建立了对进出口业务发现的问题或者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以及对企业人员和报关人员私揽货物报关、假借海关名义牟利、向海关人员行贿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并有效执行,为达标。企业基本建立了对进出口业务发现的问题或者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以及对企业人员和报关人

20、员私揽货物报关、假借海关名义牟利、向海关人员行贿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并部分执行,为部分达标。企业未建立对进出口业务发现的问题或者违法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或者对企业人员和报关人员私揽货物报关、假借海关名义牟利、向海关人员行贿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或者措施,或者并未执行,为不达标。,第三章 内部审计控制,.责任追究,(1)建立改进制度或者措施。(2)对海关要求的规范改进事项,应由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具体的规范改进实施。公司改进制度或者措施的书面文件 查阅规范改进的书面记录 是否有规定由负责海关事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海关要求改进事项的具体改进实施等内容。与负责海关事务的

21、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面谈,了解企业以往是否有海关要求规范改进的情事.,第三章 内部审计控制,.改进机制,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并查阅相关文件,企业建立了改进制度或者措施,并由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海关要求的具体规范改进事项的实施的,为达标。企业基本建立了改进制度或者措施,并由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基本完成海关要求的具体规范改进事项的,为部分达标。企业未建立改进制度或者措施,或未由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海关要求的具体规范改进事项的实施的,为不达标。,第三章 内部审计控制,.改进机制,第四章 信息系统控制,一、信息系统,二、数据管理,三、信息安全,内部控制标准,具备真实、准确

22、、完整、有效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的信息系统,特别是财务控制、关务、物流控制等功能模块有效运行。信息系统 系统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 系统有财务控制和关务物流控制模块。展示相关信息系统,审核信息系统中上述功能模块是否有效运行。,第四章 信息系统控制,.1信息系统,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文件、查看相关系统,企业具备真实、准确、完整、有效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的信息系统,财务控制、关务、物流控制等功能模块有效运行的,为达标。企业具备基本真实、准确、完整、有效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的信息系统,财务控制、关务、物流控制

23、等功能模块基本有效运行的,为部分达标。企业不具备真实、准确、完整、有效记录企业生产经营、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的信息系统,或者财务控制、关务、物流控制等功能模块不能全部有效运行的,为不达标。,第四章 信息系统控制,.1信息系统,(1)生产经营数据以及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录入系统。系统数据自进出口货物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存3年以上。(2)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等主要环节在系统中能够实现流程检索、跟踪。企业演示如何通过系统进行生产经营数据以及与进出口活动有关数据的录入等操作。核实系统数据保存年限,以及是否符合海关管理要求。抽核进出口单证,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审核系统中数据流程检索

24、、跟踪等应用是否符合海关要求。,第四章 信息系统控制,.数据管理,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文件、查看相关系统,生产经营数据以及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数据及时、准确、完整录入系统,系统数据自进出口货物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存3年以上,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等主要环节在系统中能够实现流程检索、跟踪的,为达标。生产经营数据以及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数据基本及时、准确、完整录入系统,系统数据自进出口货物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保存3年以上,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等主要环节在系统中基本能够实现流程检索、跟踪的,为部分达标。生产经营数据以及与进出口活动有关的数据未及时、准确、完整录入系统,或者系统数据自进出口货

25、物办结海关手续之日起未保存3年以上,或者进出口或者代理报关活动等主要环节在系统中不能够实现流程检索、跟踪的,为不达标。,第四章 信息系统控制,.数据管理,(1)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信息系统安全,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书面文件。对员工进行信息安全的培训书面记录。与员工进行面谈,检查其了解相关制度情况。审核是否有效执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2)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识别信息系统的非正常使用,包括非法入侵信息系统,篡改或者更改业务数据,并对上述行为有严格的责任追究。信息系统要使用专人账户和密码,并且定期更改用户密码。系统使用手册,查阅是否有对非法入侵信息系统、篡改或者更改业务数据

26、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与系统管理员进行面谈,了解企业信息系统是否实行账户、密码管理,并定期更改用户密码。实际登陆系统进行查核。审核企业是否有效执行有关要求。(3)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保护系统和数据,有数据恢复、备份等手段防止信息丢失,应用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与系统管理员进行面谈,了解系统是否有数据恢复、备份手段,系统是否应用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实际登陆系统进行查核。,第四章 信息系统控制,.信息安全,通过标准:经询问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文件、查看相关系统,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有识别信息系统的非正常使用并对上述行为有严格的责任追究的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信息系统使用专人

27、账户和密码,并且定期更改用户密码,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保护系统和数据,有数据恢复、备份等手段防止信息丢失,应用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的,为达标。基本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有识别信息系统的非正常使用并对上述行为有较严格责任追究的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信息系统使用专人账户和密码,并且定期更改用户密码,有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保护系统和数据,有数据恢复、备份等手段防止信息丢失,应用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的,为部分达标。未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未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或者无识别信息系统的非正常使用并对上述行为有较严格责任追究的专门程序或者制度,或者信息系统未使用专人账户和密码,并且定期

28、更改用户密码,或者无专门程序或者制度,保护系统和数据,无数据恢复、备份等手段防止信息丢失,或者未应用反病毒软件和防火墙技术的,为不达标。,第四章 信息系统控制,.信息安全,第二部分财务状况标准,高级认证企业认证标准,第一节 财务状况标准规定,第一节 财务状况标准规定,盈利能力,缴税能力,偿付能力,会计信息,第一节 财务状况标准规定,规范改进,财务状况标准,一、会计信息,二、偿付能力,第二章 财务状况标准,三、盈利能力,四、缴税能力,(1)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记录和反映进出口活动的有关情况,财务处理及时、规范。(2)企业申请认证的,提交当年度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审计

29、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真实、完整、规范、合法;重新认证的,企业自成为高级认证企业起每年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审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真实、完整、规范、合法。,一、会计信息,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高级认证,1.1 认证标准,重新认证的,需提供自成为认证企业起的每年审计报告。,一、会计信息,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高级认证,1.2 相关资料,(1)提交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为达标;提交带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为部分达标;提交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或者不能提交审计报告的,为不达标。(2)重新认证的,如果自成为认证企业起没有每年都有审计报告,则会计信息不达标。同时偿付能

30、力、盈利能力、缴税能力三个指标都不达标。,一、会计信息,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高级认证,1.3 判断是否达标,二、偿付能力,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2.1 认证标准,二、偿付能力,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2.2 操作指引,(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年均值/流动负债年均值(2)速动比率平均值,为达标;较差值速动比率较平均值,为部分达标;速动比率较差值,为不达标。,速动比率,(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年均值/资产总额年均值(2)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达标;平均值资产负债率较差值,为部分达标;资产负债率较差值,为不达标。,资产负债率,二、偿付能力,2.3 判断是否达标,第二节 如何审

31、核财务状况标准,三、盈利能力,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3.1 认证标准,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率在安全或者正常范围内,三、盈利能力,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3.2 操作指引,主营业务利润率,(1)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2)主营业务利润率平均值,为达标;较差值主营业务利润率较平均值,为部分达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较差值,为不达标。,三、盈利能力,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3.3 判断是否达标,四、缴税能力,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4.1 认证标准,四、缴税能力,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上月末(按照申请之日起算)固定资产

32、净值可从企业财务报表中获得。,可从上年度的审计报告现金流量表中直接获取上年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值。,生产型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非生产型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4.2 操作指引,四、缴税能力,第二节 如何审核财务状况标准,4.3 判断是否达标,上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不低于其3年内向海关单笔纳税最高额的,缴税能力指标为达标,否则不达标。,上年度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不为负的,缴税能力指标为达标,否则不达标。,生产型,非生产型,缴能力不达标的,如果提供符合规定的担保,则达标,一、基本情况,二、使用方法,第三节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的使用,第三节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一、基本情况,手工查询方法:(1)在JC2006或者

33、HQ系统中查询企业的行业种类和行业代码、经营范围,或者直接要求企业提供所属行业。(2)在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附录五(P382)对照企业绩效评价行业基本分类与代码对照表查找对应的行业。按照行业小类、中类、大类的顺序确定。(3)由于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只包含了10个大类、48个中类和102个小类的行业,对其他行业的企业,可以使用全国国有企业全行业的指标。(4)按照确定的行业,在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目录中查找对应的页码,找到行业对应的范围:全行业的数值。,将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数据导入海关认证系统进行判别,第三节 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二、使用方法,一、年报,二、强调,第四节 财务状况标准监控,第四节 财务状

34、况标准监控,一、年报,二、经营信息,注:本表内容应根据本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填写。,增加主营业务利润率,第四节 财务状况标准监控,二、强调,重新认证的,企业自成为高级认证企业起每年必须都要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否则不通过认证。,第三部分守法规范标准,高级认证企业认证标准,要求,1企业提供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负责关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财务负责人的记录。2、企业提供的无犯罪证明应为原件。3、如存在犯罪记录,企业要提供刑事判决书(原件),验证事项:(1)是否故意犯罪;(2)犯罪记录时间是否与标准所列时限冲突。4、相关人员不再担任现任职务的,以现任负责人的记录为准。5、负责人为外方人员,企业

35、可以为其相关证明,并加盖企业公章。,非报关企业,报关企业,差错率,分别统计上年度和本年度1至上月两个时间段滞纳税单数(票)与申报报关单数(票),核算比值数据。其中在认证规定期间内,经关税部门确认已减免或可减免滞纳金的滞纳税款报关单不计入滞纳税款报关单数(票)。需要两个时间段的数据均符合规定,方可认定该项标准为达标。,第四部分贸易安全标准,高级认证企业认证标准,总体说明,认证操作,不同类型企业,实地走厂,目录,一、贸易安全达标要求,二、收取材料最低标准,第一章 总体说明,一、贸易安全达标要求,第一章 总体说明,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既要有程序文件,又要有记录,两者相吻合,且符合海关要求,如果有

36、文件也有记录但是记录不够完整清晰,或者现场查看发现需要改进的情况为部分达标,如果完全没有程序文件和相应记录,则不达标,二、收取材料最低标准,第一章 总体说明,二、收取材料最低标准,第一章 总体说明,八个方面以生产型企业为范本,第二章 认证操作,第二章 认证操作,一、场所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保安管理相关规定。,车辆、人员进出的大门有配备人员驻守。,保安巡逻路线不要固定,特别是做好有关情况登记。,询问企业大门数量及各自用途,询问保安人数、工作时间、轮岗情况等。可在实地验证时通过实地观察以及查看监控系统等进行检查。,一、场所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1.1 大门和传达室,看保安的书

37、面检查记录。,建筑物的建造方式能够防止非法闯入。有人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查和修缮,确保其完好无损。无检查书面记录视为部分达标。,主要注意围墙高度,保证普通成年人不能轻易翻越。,询问企业是否有围墙,围墙材质以及相关高度等,是否有人负责检查围墙完整性,可检查围墙检查和修理的记录。检查货物装卸和储存设施场地是否具备相应的隔离措施。,一、场所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1.2 建筑结构,书面检查记录。,企业生产经营场所配备充足的照明,包括以下区域:出入口,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围墙周边及停车场/停车区域。以上任何一个区域没有照明或照明不足都视为部分达标。,要注意询问晚上灯光是否足够亮,能否保证安全。,询

38、问是否有相关照明管控人员以及照明设施的检查情况。可在实地验证中加以检查。,一、场所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1.3 照明,企业必须装配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摄像机,监测以下区域:出入口,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围墙周边及停车场/停车区域,防止未经许可进入货物存储以及装卸区。上述有一个地方未安装视为部分达标。,摄像头的数量没有硬性要求,但是敏感区域最好全部安装。录像一般建议保存45天。,询问企业是否安装警报系统,是否有定期检查及维修记录,是否有报警记录;询问企业是否安装监控系统,了解监控摄像头的个数、分布情况、类型等;了解企业在敏感区域是否安装监控,摄像头的位置、角度、照明是否可以满足敏感地区监控需

39、要;了解监控录像保存时间。以上内容可在实地验证中检查确认。,一、场所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1.4 报警系统及视频监控摄像机,1.公司有没警报系统?是什么样的?2.仓库里有没有警报?还有哪里有安装警报?3.红外线报警系统使用多久了?4.是否定期检查是否能正常进行?5.警报系统一直开着吗?能连到公安部门吗?6.上次什么时候检查的?7.有安装监控摄像头吗?8.公司一共有多少个摄像头?什么牌子的?9.摄像是彩色还是黑白的?10.有几个对着外墙的,有几个对着厂区内的?11.摄像头是固定还是扫动的?能拉近镜头吗?12.在主要大门、仓库、货物装卸区、IT室有装摄像头吗?13.监控有录像吗?14.如

40、果有,录像一般保存多久?15.监控系统放哪里?谁负责看监控?,在货物装卸和储存区域,以及用于存放进出口货物的区域,设有隔离设施,以阻止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如果没有在成品仓库内部将国内、国际、高价值和危险货物分别存放或进行隔离视为部分达标。,货物存储区,特别是成品仓一定要有门且上锁,窗户也要确保不能从外面轻易打开,货物装卸区的隔离方式则可以是多样的,画线、拦绳或者放置明显障碍物均可以,实践中最好在该区域显眼处张贴授权进入人员名单和照片,以便识别。,检查货物装卸和储存设施场地周围是否有围栏进行隔离;询问成品仓库内部是否把国内、国际、高价值和危险货物分别存放。该项内容可在实地验证时加以检查。,一

41、、场所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1.5 存储区域,钥匙保管规定以及钥匙发放领取记录。,所有内外窗户,大门和围栏都设有足够数量的锁闭装置。管理层或者保安人员要保管所有锁和钥匙。要有钥匙发放记录表。如果仅有相关规定但是无钥匙发放为部分达标。,钥匙一定要有发放、交还、换领等的记录本。,询问门窗是否上锁,实地查看时加以检查;询问企业钥匙管理情况,查看企业钥匙发放及回收的记录。,一、场所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1.6 锁闭装置及钥匙保管,二、进入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员工身份标志的管理制度,查看一个员工卡,看记录员工卡信息。,具有员工身份识别系统,对员工进行身份识别和进入控制。对

42、员工的身份标识(比如钥匙、钥匙卡等)的发放和回收进行统一管理和登记。如果没有对员工身份标识进行登记管理的视为部分达标。,询问企业是否对员工出入权限加以控制,譬如是否通过门禁系统控制,还是在敏感区域外张贴可进入的名单照片等。具有员工身份识别系统,对员工进行身份识别和进入控制。对员工、访客的身份标识(比如钥匙、钥匙卡等)的发放和回收进行统一管理和登记。,第二章 认证操作,2.1 员工,二、进入安全控制措施,企业对访客的登记管理制度。,对进入企业的访客要检查带有照片的身份证件并进行登记,访客要佩戴临时身份标识并且有内部人员陪同。如果没有检查带身份的照片为部分达标。,通过询问,了解企业对来访人员和车辆

43、的处理程序,可查看对外来人员管理的程序文件,查看来访登记记录,也可在实地验证中观察企业的管理方法。,第二章 认证操作,2.2 访客,二、进入安全控制措施,企业对可疑人员处理的书面制度。,有识别、质询和确认未经许可进入、身份不明的人员的程序;发现可疑人员进入的,企业员工要及时报告。无书面程序视为不达标。,询问企业如何处理可疑人员,可查看企业程序文件,是否有对可疑人员盘问和处理的规定;询问企业是否有巡逻监控等措施,以防止未经授权人员的进入;询问企业是否有发现可疑人员或恐怖分子的奖励措施,查看企业程序文件和奖励发放记录。,第二章 认证操作,2.3 未经许可进入、身份不明的人员,二、进入安全控制措施,

44、三、人员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本部分重点:一定要有如何对员工、访客和身份不明人员如何识别、管理的程序文件规定。要有员工识别系统,对于来访客人要每个人都出具有照片的身份证明进行登记并有公司人员进行陪同。对于身份不明的人员一定要有教会普通员工如何识别、盘问并处理的程序文件。,三、人员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企业关于招聘员工的有关规定。,聘用员工前,要对其应聘申请信息(例如就业经历、推荐信等)进行核实。无相关规定的为不达标。,检查企业程序文件,查看是否有聘用前审核的规定。,第二章 认证操作,3.1 聘用前审核,三、人员安全控制措施,企业对员工进行背景调查的书面规定。,聘用员工前,要

45、对其进行有无违法犯罪记录等安全背景的检查或者调查。一经录用,要根据员工表现,以及对处于重要敏感工作岗位的员工进行定期审查和重新调查。没有书面规定为不达标,有规定但是无相关书面记录为部分达标。,检查企业程序文件,查看是否有背景调查的规定;可通过询问了解企业实际操作情况,并检查相关的调查记录。,第二章 认证操作,3.2 背景调查,三、人员安全控制措施,企业关于员工离职的规定,离职人员记录。,有书面制度和程序,对离职或者停职员工及时收回工作证件、设备,并禁止其进入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及使用企业信息系统。没有书面程序为不达标。有书面记录但是无回收记录为部分达标。,检查企业程序文件,是否有关于离职处理的条款

46、,了解离职后厂牌等身份标志的处理情况,查看相关的记录。,第二章 认证操作,3.3 员工离职程序,三、人员安全控制措施,企业对培训的相关规定和记录。,要对员工进行供应链安全意识的日常性培训,员工要了解企业应对某种状况以及进行报告的程序。无培训制度和记录为不达标。,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对员工进行各类培训,相应培训的内容、方式、规模等;了解企业是否对员工进行供应链安全培训,培训内容、频率等。检查程序文件中是否有针对某个岗位人员进行何种培训的规定。可检查培训记录。,第二章 认证操作,3.4 安全培训,三、人员安全控制措施,四、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企业对于商业伙伴选择的书面制度。,在筛选

47、商业伙伴时根据本认证标准对商业伙伴进行全面评估,重点评估企业在守法合规和贸易安全方面的做法,并有书面制度和程序。无书面制度为不达标。,检查商业伙伴评估文件,确认是否通过书面程序对供应链上下游贸易伙伴,如生产商、主要供应商、物流商等守法合规、符合贸易安全要求进行评估。商业伙伴系海关认证企业的,可免于其他评估程序。,第二章 认证操作,4.1 全面评估,四、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企业与商业伙伴签订的合同。企业与主要商业伙伴签的合同中有没有对供应链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在合同、协议或者其他书面资料中要求商业伙伴按照本认证标准优化和完善贸易安全管理。合同协议中如果没有相应条款为不达标。,检查商业伙伴相关

48、合同、协议或者其他书面资料,确认是否书面要求供应链上下游贸易伙伴,如生产商、主要供应商、物流商等符合贸易安全要求。商业伙伴系海关认证企业的,可免于其他评估程序。,第二章 认证操作,4.2 书面文件,四、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对商业伙伴执行贸易供应链安全管理的情况进行监控、再次评估的书面制度。,定期监控或者检查商业伙伴遵守贸易安全要求的情况,并有书面制度和程序。无书面制度的为不达标。,检查商业伙伴评估文件,确认是否通过书面程序定期监控或检查供应链上下游贸易伙伴,如生产商、主要供应商、物流商等符合贸易安全要求。商业伙伴系海关认证企业的,可免于其他评估程序。,第二章 认证操作,4.3 监控检查,四、

49、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四、商业伙伴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本部分重点:企业的商业伙伴是指企业与企业有业务往来的,涉及其供应链安全的相关企业,如原材料供应商、物流运输公司、货物代理公司、船公司等,一个重要原则是,只有企业自己选择的商业伙伴才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对象,如果是外国进口商指定的船公司或者卡车运输公司,则不作为认证考虑要素。在这部分,对高级认证企业的要求是,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商业根据本标准进行全而面的安全评估,要有如何做这项工作的程序文件,且在与商业伙伴签订的合同协议中要有安全条款,此外,还要有监控检查其商业伙伴是否执行安全标准的程序。,五、货物安全控制措施,第二章 认证操作,企业对于

50、货物接收和发运的相关流程规定,各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的相关规定。,运抵的货物要与货物单证的信息相符,核实货物的重量、标签、件数或者箱数。离岸的货物要与购货订单或者装运订单上的内容进行核实。在货物关键交接环节有签名、盖章等保护制度。无相关制度为不达标。,询问企业对货物接收和发运时清点登记核对等的职责分工及日常管理情况。,第二章 认证操作,5.1 装运和接收货物,五、货物安全控制措施,关于货物装运和核对数量的相关规定。,在出现货物溢、短装或者其他异常现象时要及时报告或者采取其他应对措施,并有书面制度和程序。没有书面程序为不达标。,检查程序文件,是否存在对发生短缺、超额和其他重大异常情况时的解决程序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