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522441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承接上一篇-补语和状语在句法上都是谓语的连带成分,在表达上都有使语言明确、生动的作用。有些语言单位既可以作补语,又可以作状语。例如:很干净干净得很例的很是状语,干净是中心语,其排列顺序是:状语+中心语,构成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例的干净是中心语,很是补语,得(助词)是补语的标志。其词序是:补语+中心语,构成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换言:顺读的很干净是状+中心,将很干净逆向倒读成干净得很,是中心+补,其语意都是表示干净的程度。很仔细地看看得很仔细例的很仔细是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看是中心语。例的看是中心语,得是补语的标志,很仔细是补语。例的很仔细地看是状语+中心的前偏后正的偏正

2、结构;将例逆向倒读成例的看得很仔细,是中心+补语的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简言之,例是状+中心,例是中心+补,其语方针义都是表示看的情状。于1921年成立成立于1921年例中的于1921年是介词结构状语,成立是中心语,顺读的于1921年成立是状语+中心语的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将例逆向倒读成例的成立于1921年则是中心语+补语的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简方之:是状+中心,是补+中心,其意思都是表示成立的时点。自哈尔滨来来自哈尔滨例的自哈尔滨是介词结构作状语,来是中心语,其结构形式是状+中心;例是例的逆向倒读,其结构形式是中心+补,其中来是中心语自哈尔滨是介词结构作补语。简言之:是状+中心,是中心+补,其

3、意思都是表示来的处所。早来了来早了例中,早是状语,来是中心语,其结构形式是状+中心。例是例的逆向倒读,其中,来是中心语,早是补语,其结构形式是中心+补。简言之:是状+中心,是中心+补。早来了只是一般陈述。来早了,着重表达主观意图同客观效果不一致。11多说了12说多了11的多是状语,说是中心语,多说是状+中心。逆向倒读11成了12,12中的说是中心语,多是补语,说多是中心+补。多说了只是一般陈述;说多了,着重表达主观意图同客观效果不一致。13到晚上走14走到晚上13中的到晚上是介词结构作状语,走是中心语;到晚上走是状+中心。逆向倒读13成了14,14中的走是中心语,到晚上是介词结构作补语,走到晚

4、上是中心+补。到晚上走是白天不走,到晚上才走;走到晚上是白天走,到晚上可能不走了。在此可见,同一个语言单位,顺读是状+中心,倒读是中心+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需要选用其中的哪种形式来表意,不能不仔细考虑。15他在马路上飞快地跑。16他在马路上跑得飞快。15中的飞快地跑是用状语飞快地修饰中心语跑;16却把飞快放在动词(中心语)跑的后面作补语,与15相比,更突出了飞快这一意思。17他修好了电视机。18他把电视机修好了。17中的修是动词(谓语),好是补语,电视机是宾语。18用介词把将原来的宾语提到动词修之前,也就是用介词+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使补语好后移处在句末,突出了交际内容的重点。19他修

5、了半天电视机。20他修电视机修了半天。20用重复动词的办法,把19中的补语半天后移至句末,放在更显著的位置上,与19相比,更强调了化了半天的意思。因此,要强调时间化了很多,效果却不大时,一般就说成:21他修电视修了半天,还没有修好。22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这是课文(古文)六国论中的一句,课后作业要求分析这句的语法结构,看它与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什么不同。现在先把这句及其译文的句子成分划分出来,然后再作分析:赵尝五战于秦,二败,三胜。赵国曾经和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二次,胜了三次。原句中,于秦是介词结构,用在动词(谓语)战的后面作补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把介词结构和秦国前移至动词谓语战的前面

6、作状语。这是翻译古文的方法之一。原句中的五是数词,用于动词战之前作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在数词五之后补充出量词次,同时把五次一起移到动词战的后边作补语。同理,原句中的二和三都是数词,它们分别用在动词谓语败和胜的前边作状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在二和三都是数词,它们分别用在动词谓语败和胜的前边作状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在二和三之后都要补充出量词次并把二次和三次分别后移到谓语败和胜的后边作补语。这也是翻译古文的方法之一。因为古文在运用数量词时,常常省去量词,直接把数词置于动词之前,译成现代汉语时就要把原文省去了的量词被充出来,并把数量词一起移到动词的后边,这一来,原来的数量词便成了动量词,也就充当了

7、补语。顺便提及:句中和秦国的和平共处是介词。和同跟与四个词同义。在什么情况下,和同跟与是连词;在什么情况下是介词,要注意才能区别:我和你都是中学生。我之前后两项对调,说成:你和我都是中学生。句意不变,句中的和是连词。而以上所举六国论中这句的译文是:赵国和秦国曾经交战五次,败了二次,胜了三次。其中的和却是介词。因为这个和的前后两项对调就成了:秦国和赵国曾经交战五次。这样,句意就变了。原句的含义是,既然赵国和秦国曾经交战五次,胜了三次,那么,赵国自始致终坚持用武力抵抗秦国,加上其他五国一起,六国全力抗秦,其结果就不一定都被秦国灭掉。可见,如果将原句和的前后两项对调,不但改变了句意,而且与作者的写作

8、意图也大相径庭。因此,原句中的和是介词,和秦国是介词结构。分析六国论中这句的语法结构,最用得上谓前为状谓后补这一经验之谈:其一是古文句中的介词结构在动词后作补语,译成现代汉语时,同一介词结构要移至动词前作状语;其二,原句中的数词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译成现代汉语时要补充出量词,并把数量词移至动词后作补语。由此也可看出古文与现代文词序方面之异同。补语是句子的连带成分,宾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两者理应不会混淆,但补语与宾语有时却不易区分。如:大家都记得老王的好处。大家都记得清清楚。的前半部分的词序完全相同,只是后半部分有所不同。然而中的老王的好处是宾语;中的清清楚楚是补语。区别的标志是:中的记得是动词,

9、得是语素(即构成动词记得的语素之一),其后是宾语;中的记是动词,得是助词,其后果补语。两句中的记得词序相同,但结构不同,中的记得是由语素记和得构成的一个动词;中的记得是两个词,记是动词,得是结构助词,人称补语的标志。你认得李老师吗?你认得很准吗?与的词序基本相同,而中的认得是动词,得是语素,其后的李老师是宾语;中的认是动词,得是助词,其后的准是补语。我觉得有些难受。我说得很明白。中的得是语素,与语素觉构成一个动词作谓语,其后的形容词性词语难受是宾语;中的说是动词,得是助词,说得是两个词,其后的形容词性词语明白是补语。区别助词得后的补语和动词语素得后的宾语有一个十分简便而又易于掌握的方法,那就是

10、变换词序:同学们觉得孔乙己太可笑了。孔乙己太可笑了,同学们觉得。逆向倒读成,其中的得是构成动词觉得的语素,中觉得后的孔乙己太可笑了是宾语。这个问题很重要,值得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值得。中后面的值得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可以逆向倒读成,其中的得是动词值得的语素,其后的我们多花点时间研究是宾语。11他还记得当年离别时的情形。12当年离别时的情形,他还刻。11逆向倒读成为12,其中的得是语素,与语素记构成动词记得,11中记得后的当年离别时的情形是宾语。13你认得王校长吗?14王校长,你认得吗?13的词序与14的相比,13是顺读,14是逆向倒读,其中的得是语素,与语素认构成动词认得,13

11、中认得后的王校长是宾语。15你懂得英语吗?16英语,你懂得吗?15与16的词序相比,15是顺读,16是逆向倒读,其中的得是语素,与语素懂构成动词懂得,15中懂得后的英语是英语。17我记得清清楚楚。17不能说成清清楚楚,我记得,其中的记是动词,得是结构助词,其后的清清楚楚是补语。18你看得完吗?18也不能说成完吗?你看得,其中的看是动词,得是结构助词,其后的完是补语。19我觉得身上冷。20我不觉得身上冷。1920两例的词序相比,20多了个不,变成否定形式,否定副词不是放在谓语前,觉得是谓语动词,其后的身上冷是宾语。21衣服淋得很湿。22衣服淋得不很湿。21的词序与22的词序相比,22比21多了个

12、不,变为否定形式,但这个否定副词不是放在很湿之前,而不是放在动词淋之前,其中的得是结构助词,故很湿是补语。23她懂得怎样生活。24她懂得不懂得怎样生活?23、24两例的词序相比较,23比24多了不懂得三个字,这是用肯定否定相叠表示疑问,是动词重叠,懂得是动词谓语,得是动词中的语素,其后的怎样生活是宾语。25老师讲得清楚。26老师讲得清楚不清楚?25与26两者的词序相比,26比25多了不清楚三字,用肯定与否定相叠表示疑问,其中的讲是动词谓语,得是结构助词,其后的清楚是补语,清楚不清楚是补语重叠。27衣服淋得很湿。27不能用肯定与否定相叠表示疑问,说成:衣服淋得很湿不很湿?因为很湿是短语(状+中心

13、)作补语,不能知此重叠。28他觉得很高兴。29他觉得不觉得很高兴?29的词序比28的多了不觉得三个字,用肯定与否定相叠表示疑问,是动词重叠,得是语素,与语素觉构成一个动词作谓语,其后的形容词高兴是宾语。30他显得很紧张。31他显得不显得很紧张?31的本与30的相比,多了不显得三个字,也是用肯定与否定相叠表示疑问,是动词重叠,得是语素,与语素显构成一个动词显得作谓语,其后的形容词紧张是宾语。以上7-16例词序变换的情况表明:觉得值得、记得、认得、懂得等动词中的得是动词语素,而不是结构助词,其后面的词语是宾语,这些宾语往往可以前置句首。比之于现代汉语的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大多是有标志的。如

14、:大王何来操(大王拿什么来)?沛公安在(沛公在哪里)?分别有疑问代词何(什么)和安(哪里)作宾语、前置于动词操(拿)和在之前。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未之尝闻(未曾听说过这样的事)。的之都是代词作宾语,分别前置于动词有和闻之前。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何错之有(有什么错)?何难之有(有什么难)?何功之有(有什么功劳)?保美之有(有什么美)?-中的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均无解),依次标志何罪、何错、何难、何功、何美等宾语前置于动词有之前。今吴是惧(现在我们害怕吴国)。中的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解),标志着宾语吴(国)前置于动词惧(害怕)之前。11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离我三十里,便听你的命

15、令)。例11唯命是听中的是是宾语有置的标志(无解),标志着宾语命(令)前置于动词听之前。唯是语助词,无解。12唯利是图(谋求利益)13惟命是从(听从命令)。14唯马首是瞻(看头颔的指挥行事)。12-14中的是均为宾语前置的标志,依次标志利命马首等宾语前置于图从瞻等动词之前。各例中的唯都是语助词。15莫我肯顾(不肯顾惜我)。16莫我肯德(不肯恩惠我)。17莫我肯劳(不肯慰劳我)151617三例出自课文诗经硕鼠。这三例均属于古文宾语前置的否定句。宾语前置否定句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否定副词;二是要有代词作宾语。以上三例都有否定副词莫,都有人称代词我作宾语,因此,三例中的人便依次前置于动词顾德劳之前

16、,分别构成宾语前置的否定句。而课文硕鼠中还有这样三句:18无食我黍(不准再吃我的小米)。19无食我麦(不准再吃我的麦子)。20无食我苗(不准再吃我的禾苗)。181920三例也都有否定副词无,而且也都有代词我,这三例是不是宾语前置否定句呢?答曰:不是。因为其中虽然都有否定副词无,虽然都有代词我,但代词我都是用在动词食的后面,而不是用在动词食之前,所以这三例都不是宾语前置的否定句,而是一般的常规句式。其中的食都是动词谓语,我黍我麦我苗分别充当动词谓语食的宾语,其中的我分别是黍麦苗的定语。87年全国高考语试卷有一道题是:从句子A-E中,分别找出同甲、乙两句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甲:人们才发现自己马群里

17、的马在一夜之是忽然变多了。乙: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A、人家看见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B、天才的布鲁诺要叫所有的人看见类似太阳的别的星星。C、他曾经看见两位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D、交通局派来的一辆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连县委会的门口。E、他曾密切注意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新情况。答案是:B、C。也就是说:B句与乙句的语法结构相同;C句与甲句的语法结构相同。为什么?因为甲句是在主谓作宾式,C句也是主谓作宾式,乙句是兼语式。所以答案是B和C。不过,A句甚至E句不也是主谓作宾式吗?况且,D句不是也有兼语式的特点吗?为何这三句却不是答案呢?从语序角

18、度看,甲句宾语前面的词序是人们才发现,C句宾语前的词序是他曾经看见,两者安排句子成分的次序都相同:甲、人们才发现C、他曾经看见而A句与E句宾语前的句子成分次序分别是:A、人家看见E他曾经密切注意就宾语前面的句子成分相比较,A句与甲句和C句相比,A句少了一个状语;E句与甲句和C句相比,却又多了一个状语(密切)。若说这还不足以说明A和E不是答案,就再来看看甲句和C句宾语内部的词序(安排句子成分的次序):甲、(自已马群里的)马在一夜之间忽然变多了。C、(两位虎头虎脑的)青年从这个桃园茶社里慢慢地走出来。据此可以明显看出,甲句与C句宾语的语法结构是相同的:主语前边都是定语,谓语前面都有由介词结构和副词

19、或形容词充当的两个状语,谓语后面都有补语,C句无疑是答案了。顺便说说,尽管是一个句子(单句),但它既然充当了句子成分(宾语),就不能再称为句子,而应该称为主谓词组(作宾语)。再说,A句宾语的语法结构(安排句子成分的次序)是:你在大街上拿着书走来走去。E句宾语的语法结构是:(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新)情况。据此足以说明A、E两句宾语的语法结构不但彼此不相同,而且与甲句和C句更不相同,当然也就不是答案了。此外,乙句和B句安排句子成分的次序分别是:乙、(他的)报告能使(听讲的)学生了解(课本以外的)(新)知识。(兼语下面用)B(天才的)布鲁诺要叫(所有的)人看见(类似太阳的)(别的)星星。不言自明,

20、乙与B安排句子成分的次序是完全相同的,两句都是兼语式,所以B是答案。而E句安排句子成分的次序则是:交通局派来的一辆最好的司机驾驶的最好的汽车早已等在县委的门口。很显然,E句的语法结构大大不同于乙句的语法结构,充其量只能说是兼语词组(短语)作主语的形式,当然就不是答案。兼语式的谓语是兼语词组。兼语词组是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套叠在一起构成的。例如我劝他锻炼,这个句子的主语是我,劝他锻炼是兼语词组作谓语,劝他锻炼是动宾词组,其中的他煅炼是主谓词组,所以说兼语词组是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套叠在一起构成的。而他既是劝的宾语,又是锻炼的主语,故他在这个句子中就是兼语,对兼语式的句子来说,兼语词组所作的谓语是作为

21、一个整体来看的。兼语式动词含有使令、促成、劝告、教育、选举的意思。常用的有使、让、派、请、命令、劝、推(推选、推派)、禁止、强迫、逼、吩咐、鼓励等等。兼语式句子同主谓作宾式的句子形式上十分相似,需要仔细分辨。试比较:A、我叫他考研究生。B、我知道他考研究生。从词序看,AB两句词语排列的顺序基本相同,两个句子谓语部分的词性排列完全一样,都是:动词+代词+动词+名词。但是,A是兼语式,B是主谓作宾式。其不同之处在于:1.动词性质不同。A中的叫含使令、促成意义,可带兼语,B中的知道不含使令、促成意义,是心理活动的动词,而心理活动的动词可带主谓词组作实语。2.语音停顿不同。我叫他考研究生可以这样停顿:

22、我叫他/考研究生,但不能这样停顿:我叫/他考研究生。我知道他考研究生两种停顿都可以:我知道他/考研究生,我知道/他考研究生。兼语式在前面一个动词和兼语之间不能停顿,主谓作宾式可以在动词谓语和宾语之间停顿。不仅如此,只要意思允许,插入状语的处所也不同。例如兼语式的句子只能说:我叫他明年考研究生(在考前增加明年作状语),不能说:我叫明年他考研究生(状语明年不能加连他之前)。主谓作宾式可以说:我知道他明年考研究生(在考之前可以增加明年作状语),也可以说:我知道明年他考研究生(状语明年也可以加在他之前)。(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特别声明:1:资料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属原作者2:资料内容属于网络意见,与本账号立场无关3: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1051031058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