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和激素学.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26437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和激素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和激素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和激素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和激素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和激素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和激素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内的信息交流-突触和激素学.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 理 心 理 学体内信息的交流-突触与激素,突触的概念,突触处的化学传递,突触、药物与行为,激素与行为,一 突触传递的特征,第一节 突触的概念,谢灵顿Sherrington,CharlesScott,反射的特征:,反射时比冲动沿轴突传导的时间长,数个刺激可引起比单一刺激更强的反射,当一群肌肉收缩时,不同肌群产生舒张,突触传递的特征,突触延搁,时间总和,空间性总和,第一节 突触的概念,神经元之间突触处的信息传递比轴突慢,短暂的时间内重复刺激产生的效应有累积作用,EPSP:局部去极化,不同区域的数个突触传入对神经元产生累积作用,Figure 3.4Temporal and spatial sum

2、mation,第一节 突触的概念,二 突触抑制,谢灵顿的实验:狗受刺激的腿屈肌收缩,其他3只腿伸肌收缩突触后膜产生超极化,增大膜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降低动作电位的发生概率,成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由突触后膜上特定通道的激活,引起Cl-内流或(和)K+外流而产生,第一节 突触的概念,三 EPSP、IPSP和动作电位之间的联系,都是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兴奋性突触后膜电位:,能增加神经元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发生的频率,抑制性突触后膜电位:,能降低神经元突触后膜动作电位发生的频率,第一节 突触的概念,EPSP、IPSP非动作电位,均为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变化所致,注意点:,树突远端的突触对神

3、经元的影响最小,将EPSP和IPSP综合起来,通过时间性、空间性总和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抑制,第二节 突触出的化学传递,一 化学性突触传递的发现,实验研究:,奥地利的药理学家Loewi于1921年做的蛙心交叉灌流,1926年初步将迷走神经递质确定为乙酰胆碱(ACh)。,第二节 突触出的化学传递,外周递质,外周神经末梢效应器的神经递质:,中枢递质,中枢神经元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受体:,神经是通过释放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英.于1930年证明了副交感神经末梢、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运动神经末梢:ACh,运送递质致末梢,动作电位传致末梢,第二节 突触处的化学传递43,二 突触处化学传递的过程,突触前合成递质

4、,Ca2+流入,递质释放,后膜的受体结合,产生突触后电位,与受体分开,酶解/突触前神经元再摄取,递质的释放与扩散,第二节 突触处的化学传递45,S,前膜,钙通道开放,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Ca2+流入,递质释放,神经递质以化学扩散的方式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一个神经元只对一种受体发生反应吗?,突触后神经元受体的激活,1 亲离子型作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几乎立即引起离子通道的开放。,特点:作用迅速而短暂,第二节 突触处的化学传递 49,2 亲代谢型作用和第二信使,依赖第二信使而发挥作用。作用缓慢但持久,第一信使神经递质携带信息到突触后膜上,第二信使将膜外的信息传自膜

5、内,3 神经调质,神经元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它本身并不强烈地兴奋/抑制神经元,它能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它们只在递质存在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神经递质的失活和重摄取,第三节 突触、药物与行为 50,一 药物如何影响突触,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激动剂:,拮抗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增加/减少神经递质的合成、促进递质漏出囊泡、增加递质的释放、减少其再摄取、阻断其降解为无活性的化学物质或直接刺激、阻断突触后受体。,二 突 触、强化疗法和药物使用,1 脑部自我电刺激,第三节 突触、药物与行为 51,实验,电极错埋在下视丘后,老鼠产生了自我奖励行为

6、可选择性地加强轴突末梢释放DA。,脑部的其他地方也有自我刺激兴奋点,第三节 突触、药物与行为 51,2 兴奋剂对DA突触的影响,作用:,产生兴奋、警觉、提高情绪、减轻疲劳、增加运动行为,中枢:,中脑腹侧被盖区、伏隔核,一些天然奖赏性的刺激均通过此系统,药物的影响:,促使突触前神经末梢释放DA、再摄取、抑制DA的转运,三 突触、强化和个性,所有强化的实验都可引起DA的释放,D2受体丰富的人:寻求各种快乐行事的概率,而D2受体敏感性低者,交友、外出活动的欲望不强烈,D4受体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有关,第三节 突触、药物与行为 54,其他物质,烟碱:N型胆碱能受体激动剂,通过突触前膜上的胆碱能受体增加中

7、脑皮层边缘通路的DA水平阿片:欣快感,使人无法集中精神,产生梦幻、脱离现实等现象,镇痛。内啡肽通过DA途径发挥间接作用,增加DA的释放大麻:主要成分是四氢大麻酚(THC),使人产生欣快感,对时间、空间发生错觉,时间过得特别慢等。海马、基底神经节、小脑等处的THC受体丰富,但延髓和脑干上缺乏这些受体幻觉剂:如LSD,通过刺激5-HT2受体发挥作用咖啡因:加快心率,收缩脑部血管;咖啡因抑制神经递质腺苷而增加DA和Ach的释放酒精:降低5-HT的活性,有利于通过GABAA受体反应的进行、阻断谷氨酸受体、增加DA的活性,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作用于特定器官,激素是微量的,但生

8、理作用却很大,第四节 激素与行为,什么是激素?,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能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的有机化学物质。,激素的作用调节三大营养物质与水盐的代谢促进细胞的分裂分化,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并影响衰老过程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节生殖过程及性行为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活动,与学习、记忆、睡眠和行为有关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使机体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一 激素的作用机制,ATPcAMP,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各种底物的磷化反应,进入细胞与胞浆受体结合进入核内,与核内受体结合激发DNA的转录mRNA,诱导蛋白质的合成,激素的分类,化学性质分类,产生的器官分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髓质、甲状腺、肾激素等,作用的关系分类,促激素、靶腺激素,作用分类,生长激素、物质代谢激素、生死激素、钙磷代谢激素等,二 激素释放的控制,视上核室旁核,下丘脑-垂体束,贮存并调节释放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