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26549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5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ppt(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体外寄生虫及其主要危害方式,昆虫的简单介绍:头部:眼、触角、口器,为感觉和取食部分。胸部:三对足、二对或一对翅,亦可无翅,为运动部分。腹部:分数节,为生殖部分。蜱螨的身体大都头胸腹合而为一,前端有口器,腹面两侧有四对足,体型一般螨类很小,而蜱类较大。昆虫的内部构造有消化,排泄,循环,神经,肌肉,分泌,呼吸和生殖系统,其消化、分泌、生殖等器官为病原体反之或寄生的部位,与传播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昆虫在生活史上要经过成虫、卵、和幼虫时期。在卵孵化到发育为成虫的整个过程中,往往在形态上经过不同程度的改变,称为变态。昆虫的变态有各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可以归纳为全变态和渐变态二类。全变态是只幼虫期与成虫期在

2、形态及习性方面显著不同,两期之间必须经过一个发生突然变化的阶段,称为蛹期。渐变态是若虫期与成虫期在形态上很相似,仅有体形较小,性器官尚未发育成熟或翅尚未发生等区别,在生活习性方面则与成虫无异。,昆虫本身可以致病:例如昆虫的体毛及分泌物接触或进入皮肤后所产生的皮炎;昆虫叮咬时注入体内的变态反应原可使抗体产生组织细胞浸润或坏死,甚至出现淋巴结炎,休克及瘫痪等;疥螨入侵皮肤的表皮层内寄生引起疥疮,并可在人群中流行;蝇类幼虫(蛆)可见于感染的伤口或进入尿道、阴道、耳、鼻、消化道等器官或潜入皮下,产生蝇蛆病等。,虫媒病:昆虫不同于原虫和蠕虫,它们危害人类的主要方式是传播病原体,象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原

3、虫、蠕虫等,引起疾病。由昆虫引起的疾病称为虫媒病。传播的方式有携带、接种及卵传播等。少数种类直接寄生人体作为病原体,产生疾病。,昆虫传播疾病的方式:取决于病原体和昆虫之间的生物关系或机械性关系生物性关系(1)有的病原体在昆虫体内形态无明显变化,经反之后数量有所增加;(2)有的病原体在昆虫体内完成一部分生活史,而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发生改变,数量也有所增加。如疟原虫在按蚊体内形成大量自孢子,子孢子通过按蚊涎液分泌使人受感染。(3)有的病原体在昆虫体内发育而不繁殖,形态有所改变,数量不增加。如丝虫在蚊体内发育成感染期蚴,感染期蚴在蚊叮咬人时,从蚊口器逸出,污染并钻入皮肤。,(4)还有的病原体不仅在昆虫

4、体内发育、繁殖、并能侵入雌虫的卵巢,经卵传至下一代。这种卵传递病原体的昆虫,可以在不同的发育阶段传病。1)仅幼虫期传病 恙虫并的病原体,一般保存在啮齿动物体内,由恙螨幼虫传播。通常恙满幼虫取食一次,病原体被吸入后,能随发育的若虫至成虫而进入雌虫的卵细胞。2)各发育期均传病 全沟蜱虫生活史中各发育阶段,都能感染并保存森林脑炎病毒。幼虫至若虫、若虫至成虫的发育过程中,都必须吸血并转换宿主。因此受感染的雌虫的后代,可以多次地传播病毒。病毒在蜱内各器官中繁殖,叮咬时由涎液分泌注入体内。,机械性关系 昆虫并不是病原体发育、繁殖或传播的必要条件,病原体在昆虫体内或体外时,其数量和形态都不变病原体排出体外仍保持活力。因此昆虫只是机械性地携带病原体,起了运载传递的作用,而这种情况也是偶然的。,简单介绍之后欢迎大家提问或指正,疥螨,蜱,疥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