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27143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27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概论-第一章体育概念.ppt(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体育概念,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演变第二节 体育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体育的本质,第一节 体育概念的演变,一、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体育”是体育工作者最常用但又最不容易搞清楚的一个概念。大家对“体育”的理解可谓是五花八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国际上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体育”概念。但是,作为一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和一名未来的体育工作者,都应该对“体育”的概念有基本的理解。,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学习、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二)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三))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2、二、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国内:古代中国的强身健体活动,如导引、养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气功等实际上类似于今天的体育活动。国外:古希腊、古罗马也盛行以养生健身为目的实践活动,其内涵与体育相同,但那时还没有“体育”一词及概念。直到18世纪60年代,“体育”一词才在法国出现。1762年,法国出版了教育家卢梭(1712一1778)的名著爱弥尔(Emile),其中用“体育”(education physique)这个词论述了对爱弥尔的身体教育过程。随后德国、英国等国纷纷启用卢梭的“体育”一词。,德国顾兹姆茨于1793年出版的青年的体操一书,使用了“身体的教育

3、”和“属于教育的身体运动”这样一个概念。在日本,将“体育”作为新词由近藤镇三首创。在中国,“体育”这个词是19世纪末从日本引进来的,它的本义是”身体的教育”,是近代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在洋务运动(1860一1890)中曾从外国引进来“体操”一词(在军事学堂中先后开设体操课)。“体操”传人我国后,一度同“体育”并用,两者概念几乎相等。直到1923年,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颁布了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才正式将“体操科”改称为”体育科”,“体育”与“体操”自此代表不同的含义。之后,“体育”这个概念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迅

4、速发展,体育得到了很大发展并逐渐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的内容、形式及其影响和作用已远远超出原来作为学校的身体教育的范畴。60年代后,国际体育界开始高度关注体育概念的研究,正式成立了“统一体育术语国际研究会”,第一次举行了以讨论体育基本概念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关于体育和竞技运动(sports)的观点,但至今仍没有完全一致的看法。1980年的世界体育科学大会,把体育概念列为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之一。可见,对体育概念问题的研究,是国际体育界共同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研究时断时续,体育界曾有过几次大的讨论,例如体

5、育与运动的区分与统一性、体育属性问题、体育科学体系问题等。体育概念一直是探讨的焦点,但直至199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布,我们仍然未能明确体育的几个概念。,就体育的概念来看,理解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偏窄,认为体育就是“学校体育”、“身体的教育”;二是偏大,认为竞技运动、娱乐休闲都是体育,好像体育无所不包。事实上,对体育过窄或过宽的理解都是不妥的。在特定条件下,竞技运动是体育、休闲是体育、学校体育是体育,这是可以的。但是,从物质的规定性来看,不能把体育、运动、竞技运动、娱乐、休闲混淆起来,体育与竞技运动、娱乐休闲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三、中、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世界各国对体

6、育的理解各不一样。这一点可从日本著名学者前川峰雄所著的体育原理中反映出来。在这本书中,前川峰雄列举了欧美学者的观点。欧美学者多理解体育是一种“活动”且不将体育与“sport”严格区分开来。在日本,关于体育有多种解释:身体教育论;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增强体力论。,从研究的角度出发,很有必要对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体育概念作个比较,从中总结出一般性的观点,进而深化体育研究,促进体育观的更新。(一)中国(二)日本(三)美国(四)结论,(一)中国我国对体育概念的理解多年来存在分歧,几乎没有权威的解释。在众多对体育概念的表述中,苏竞存先生对体育及其有关概念的见解具有典型意义。,苏竞存先生用了两个概念

7、:一是体育(PE),二是运动(sport)。他认为,体育是根据人体适应与变化的自然规律,有意识地用人体自身的运动来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方法,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教育活动;运动(sports)是指用来体力游戏娱乐的身体运动包括竞技性的和非竞技性的运动。,有些运动被认为是具有观赏性的技艺。运动是人类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与体育有密切关系;很多运动被用来作为体育的手段,这些属于体育活动;而纯粹为了玩乐的游戏运动可能有害于健康,这就不能说是体育活动。舞蹈、杂技运动在用来作为体育手段时,属于体育活动。,舞蹈演员表演舞蹈,杂技演员表演杂技,他们在做这些运动的同时,客观上也锻炼了自己的身体,但他们运动的目

8、的不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身体,而是为了表现这些运动技艺,供人们欣赏,因此,这些是艺术,而不是体育。所以,不能认为凡是运动就是体育。将体育与运动区别一下,并不是要排斥运动,而是更加有利于运动事业的发展。,(二)日本,日本在1868年(明治初年)使用“体操”一词,它来自欧洲的“gymnastic”,译成“体术”、“体学”、“锻炼法”,1873年统一命名为“体操”。学校中的课程命名为“体操科“后来传入中国。1876年,日本学者近藤镇三在 独逸教育论抄中将“身体教育”译成“体育”,从此正式使用“体育”这一词。日本在教育领域中使用的体育名词是比较清晰的,但从社会上流传使用的情况看,有混淆不清的现象。,日本存

9、在着上位概念、下位概念之说。岸野雄三将身体教育放在”身体文化身体教育身体锻炼”的模式里,而近藤镇三的排法则是“身体文化身体运动体育。松田岩男反对这样的分析,他认为这没有满足“各种概念都处在同一范畴内方可成立”的逻辑。从日本文部省的名称机构来看,“体育”是作为大概念处理的。从机构名称看,体育局的体育是大范围的体育,体育课的体育是小范围的体育。,(三)美国,美国在体育概念方面没有国家统一规定的传统。各大学及各大学学者在使用有关名词概念时也只能代表本单位的观点,很难说谁的观点是典型的“美国概念”。例如,美国各大学的体育学院或体育系名称上的差异就很大(表1-1),美国这种多名称共存的现象说明,在美国有

10、关“体育”的上位概念没有明确划分。有时physical education是上位概念,有时sports是上位概念,有时将两者放在一起作为上位概念,这实际上是没有上位概念。体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认清体育对人类有哪些贡献,并将这些贡献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所有民众宣传。,表1-1美国大学体育院系命名情况统计,美国百科全书对体育等有关概念的解释是较为准确的。它指出,体育(physical education)是关于人体构造、身体发展的教育,包括人体生理功能、力学原理及其有效运用的研究。当儿童学会基本的有助于身体发展的运动方式后,这一教育过程就得开始,并在儿童后期掌握复杂一些的运动方法的过程中持续进行。,体

11、育过程的最后阶段是要培养良好的健身习惯,以帮助制定一种最适宜的身体运动标准。这种标准能够保证体质增强和终身受益。为了达到体育预定的目标,就必须要寻求适合不同个体的身体运动标准。要找到这个标准,关键在于了解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明确认识身体运动对增强体质的作用。,关于sports,美国百科全书有明确的论述,认为运动(sports)指着重于提高身体技能和力量等各项素质的消遣或娱乐过程。其范围很广,包括个人竞技运动和集体竞技运动。有组织的竞技运动常要具备一套含不同项目和特点的规则。现代业余竞技基本上倾向于竞技运动参与者的休闲,而职业竞技则是为了让观众饱赏眼福,满足观众的娱乐消遣。,(四)结论 通过对中、

12、日、美等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世界范围看,还没有关于体育内涵的统一的、规范性的表述方式。各国对体育内涵的规定,要根据其国情特点、文化背景去理解,国际上并没有统一要求,实际上也做不到。,2关于体育属性或体育概念的外延表述,也是各见其殊。各国基本上都把体育的各种活动或表现形式视为“文化”,有的说是“社会文化”,有的说是“民族文化”。3体育与运动不是同一个词,有不同的内涵及社会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体育,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体育工作者应全面、辩证地观察体育,才能更清楚认识体育的本质。,第二节 体育的基本概念,一、体育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法则确定体育概念,一般是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出

13、发,按照逻辑学的规范来展开。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它具有工具性质。在体育科学领域里应用逻辑学这一工具,能够有效提高体育科研工作者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反映体育客观规律的能力。逻辑学对概念的确定、定义与划分都有明确的规定,它可以帮助我们辨析体育概念问题和正确界定体育概念。,(一)概念与语词的关系,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又是组成判断的基本单位押 概念明确,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只有概念明确,才能作出恰当的判断,才能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概念与语词关系密切。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方式。任何概念的产生、存在、交流和表达,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语词。语词具有民族性,对于同一

14、概念,不同的民族可以用不同的语词去表达。在同一个民族内部,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二)确定概念的方法下定义,所谓定义,是指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方法。概念的内涵是事物特有属性的反映,明确概念的内涵,就明确了事物的特有属性。概念用得是否明确都可以用定义来检查。,定义一般由被定义概念(指被揭示其内涵的那个概念)、定义概念(指用以揭示被定义项的内涵的概念)和定义联项(指用来联合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词)组成。在这里,还要弄清楚上位概念(属概念)和下位概念(种概念)。上位概念指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中间外

15、延较大的概念;种概念和属概念相对,指具有从属关系的两个概念中间外延较小的概念。学生与大学生、工业与轻工业中,学生、工业是属概念。,下定义,最基本的方法是属加种差定义法。概念是从属加种差定义中派生出来的。属加种差定义的形式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被定义项=种差+邻近属概念上述公式中,种差加上邻近属概念等于定义项。,定义项揭示了被定义项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而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共有本质属性和特有本质属性的统一,邻近属概念反映了事物的共有本质属性,种差反映了事物的特有本质属性。邻近属概念是相对而言的,并不一定是最近的属概念少选择种差应考虑两个要求:运用种差把被定义概念与邻近属概念中的其他种概念区别开来

16、;运用种差增加邻近属概念的内涵以缩小邻近属概念的外延,使定义项与被定义项之间具有全同关系。,(三)定义的步骤,1首先找出包含被定义对象的较大的一个事物类,即找出被定义对象的属。如体育的属是文化活动,轻工业的属是工业。2找出这个属中区分这个种与其他种的差别(种差),如体育在教育及文化活动这个属里与德育、智育的差别,与养生文化、饮食文化的差别;轻工业在工业这个属里与重工业的差别。3把属和种差加在一起,就得到要定义的概念。,(四)定义的规则,1定义中不能直接地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要犯“循环定义”或“同语反复”错误。如娱乐体育是愉悦身心的体育活动。2定义项的外延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17、否则犯定义过宽错误。如体育是对人身体、智力、品德进行的教育。3定义项除非必要,不应包含否定概念。如体育不是身体运动和社会活动。4定义项不能包括含糊的概念或语词。如体育是现代科技的橱窗。,二、体育概念的定义,给体育概念下定义是对体育现象理性认识的开始。在体育界,关于“体育”的定义多种多样,较有代表性的是“狭义体育”、“广义体育”两种定义。传统的“狭义体育”、“广义体育”定义都有偏颇之处。,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应该说,这是一种广义理解的体育,体育不应该局限在学校,而是家庭体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统一体;从体育手段的角度来看,也就是在达到体育目的的前提下,各种身体运动

18、(包含竞技运动)、休闲、娱乐活动、舞蹈等都可以是体育的范畴。,(一)“文化活动”是合适的邻近属概念,体育的属概念有很多,体育可以是教育过程,也可以是文化活动,还可以是社会活动。从准确说明体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文化活动”作为体育概念的邻近属概念,是比较合适的。,可以说“体育是一种社会活动”,但社会活动并非体育的直接(邻近)属概念。因为“社会活动”这个概念本身比较含糊,一般认为“本职工作以外的集体活动是社会活动”。照此理解,本职工作不属于社会活动,个人活动亦不属于社会活动,但体育既可以是本职工作,也可以是个人活动。所以,用“社会活动”作为体育的邻近属概念来给体育下定义,是不妥当的

19、。,在说明体育属概念的同时,有必要对两种不合适的观点作个评价。1单纯以教育作为体育上位概念偏窄 由于传统观念的作怪,人们常把教育局限在学校教育层面。受此影响,人们自然也就常常把体育局限在学校体育阶段。对于教育,要避免将德、智、体和身心人为割裂开来的误区。德育、智育、体育,“犹如金字塔之有三面,而非鼎之有三足”。,2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上位概念偏宽有人认为,“体育以人的活动为上位概念是合乎历史逻辑的自然选择”。其实,政治、经济、法律、艺术、教育、卫生、医疗、健康等都是人的活动,体育自然也是人的活动,这没有错。但是,人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以“人的活动”作为体育的属概念不能很好地反映体育

20、的特有属性。,(二)“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是合适的种差,体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活动呢?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以身心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就是我们要揭示的体育概念的内涵(即种差)。“身体”一词在这里已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限定,其含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身心一元论”来解释,应该是灵魂和肉体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交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作为一种实践活动,体育必然有其明确的目的,因为人类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有目的性的活动,即使是儿童的游戏也不例外。这样,没有明确目的的、偶然发生的外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就不能称为体育。,体育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它是指向”身心健康发展

21、”的,体现出体育活动的目的性。但是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有很多,如饮食文化、健康文化、休闲文化等等。身体运动是体育领域专用的术语,是作为体育手段的身体运动。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正是体现了体育促进身心发展的手段的独特性,使得体育文化与饮食文化、健康文化相区别。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体现了体育的特有本质属性。,综上所述,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这样一个体育定义是相对客观、辩证而全面的,反映了体育的本质特征,重视了体育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考虑到了国情和与国际接轨,确立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在体育中的高度统一性。既从教育角度重视了对人的培养,又从社会文化的视角反映

22、出体育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既肯定了人的个体发展,又肯定了社会对人发展的社会需求;既注重对体育的生物学研究,也注重对体育的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等多层面认识体育。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广义体育观。,三、体育概念的分类,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属概念分为若干种概念,或者说把一个母类分为若干子类,以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不同于分解。划分是把属概念分为种概念,或把母类分为子类,分解是把整体分为它的组成部分。子类具有母类的属性,而部分不具有整体的属性。,分类是划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作为划分根据的划

23、分。对概念进行正确分类必须遵守划分规则。划分规则是我们从逻辑上检查一个分类是否正确的结果。划分的规则有:子项和母项必须相称,即子项的外延总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各个子项必须互相排斥,也就是子项不得相容;每次划分只能根据一个标准。,分析问题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即便是游戏,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没有规则,游戏便无法进行。现有的对体育概念的分类,从逻辑学上来看显得不够严谨。常见的对体育作“体育(狭义)、竞技运动、体育锻炼”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分类,背离了逻辑学的规则。对体育作“体育(狭义)、竞技运动、体育锻炼”的分类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就是它违反了“子项不得相容”的规则,出现了体育(

24、狭义)包含竞技运动、体育锻炼的子项相容的问题。,按照上述划分和分类规则,对体育概念进行分类,可以采用多种标准(表1-2)。从实施体育的场所来划分 根据体育参与者的职业来划分 从参加者的年龄来划分 按照体育发展的年代来划分 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就是按照体育的属性。,表1-2体育概念分类一览表,四 体育的相关概念,上述内容,已经对体育概念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也给出了体育概念的定义。实际工作中,与体育相关的概念还有很多。按照科学性、同国际用语相一致、考虑民族习惯3个确定体育概念的原则来分析,体育领域过去曾经用过的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等概念,这里就不介绍了,因为我们这个民族还不太习惯这样的语词。以下介绍

25、几个与体育关系密切的相关概念。,(一)竞技体育和竞技运动,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从词汇方面来看,竞技运动和竞技体育是有区别的。一般认为,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竞技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竞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以创造优异的成绩。竞技运动虽然源出于娱乐,但是现代竞技运动却因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而区别于一般的游戏和娱乐。这些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明确而正式的规则;,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参与者的角色代表性;功利性,不

26、再像游戏和娱乐那样仅仅是为了个人消遣和娱乐。体育与竞技运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竞技运动在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健身体育,健身体育是指以身体运动、自然力、饮食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优生优育等作为手段,培育、锻炼、养护身体,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健身,在这里是指体质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指某一方面运动能力的极限发展。(例如举重运动员;约翰逊。),(三)休闲体育,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它使人在精神的自由中历经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

27、超越的生活方式。它是有意义的、非功利性的,它给我们一种文化的底蕴,支撑我们的精神。休闲体育起着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作用,引导人们愉快而健康地度过余暇。如各类活动性游戏,游山、嬉水、渔猎、旅游、游艺比赛等。这类活动能够使人的身心得到改善,既锻炼身体,也陶冶了性格,并从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有的学者把休闲体育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认为休闲体育是指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的、为人们欢度余暇、增进健康起到积极作用的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休闲体育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的休闲性、时代性(新奇性)、健身性、层次性和非功利性。休闲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人生不仅需要

28、艰苦奋斗和严肃,还要轻松愉快。所以,休闲体育的兴起是与社会发展、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联系在一起的。,第三节 体育的本质,一、体育本质的概念一般认为,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事物的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来表现的,不能用简单的直观去认识,必须透过现象掌握本质。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它由事物的内在矛盾组成,是事物比较深刻的一贯的和稳定的方面。,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指某类对象必然具有并与其他各类对象区别开来的属性。如“思维”、“创造生产工具的能力”等是“人”的本质属性。本质主要具有4个方面的特征:决定性、单一性、稳定性和隐蔽性。,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

29、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探索体育的本质,一方面要归纳体育过程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又要综合这些内在联系的一系列必然性和规律性。体育的本质反映了体育过程内部的特殊矛盾,构成了体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本质是相对现象而言的。现象指一事物的外在表现。体育有着多种多样的外部表现形式。,如果我们能够透过这些变化多样的外部现象,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找到潜藏在现象中同一的、普遍的、稳定的东西,便是找到了体育的本质,找到了决定着体育活动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根本区别的特殊规定性。人类从古至今纷繁复杂的各类体育现象中同一的、普遍的、稳定的,且又是与其他的社会活动根本区别的体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地以身体运动为基

30、本手段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化活动。,二、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对体育本质的清醒认识、科学回答和准确把握是属于体育观的问题。反过来,体育观的演变也能折射出人们对体育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我们可以透过中外思想家、教育家等名家的体育主张来分析各个不同时期的体育本质。,(一)国外概述,卢梭在著名的爱弥尔中宣扬了夸美纽斯一个世纪之前提出的但几乎被人淡忘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认为体育的任务在于使婴儿身体获得自然的发展,解除身体上的一切束缚,锻炼他们的体格,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马克思曾经提出,“有可能把教育和体育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因而也有可能把体力劳动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生产劳动同教育和体育结合起来”,

31、这不仅是增进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0世纪30一40年代,美国学者认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方式之教育”,体育是“辅助身体发达成长之训练”,“体育是以身体大肌肉活动为工具,而谋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等等.美国著名学者赫斯灵顿博士以为:体育就是体育,它以活动为基本,而发达整个身心并适应环境。威廉姆斯在体育组织与管理(1922年出版)一书中抨击了当时流行的机械呆板的形式化体操,认为这种体育体系只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是教育中的畸形现象。,到20世纪50年代,体育与运动教育开始分岔。1953年,德国海廷格和梅勒研究出了健身所需要的运动强度、时间和频度,提出了量

32、化指标。这一成果成为体育科学化发展的重要标志。20世纪60年代后,德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广泛重视研究运动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问题,体育从此进入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历程。,由上可知,体育本质不同于运动教育,体育不单单在于学会运动,还在于通过运动按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增进人的健康。关于体育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来增进健康的这一本质,在国际体育界知名学者那里部有论述。美国查理斯A布切尔在 体育与运动基础中讲到:仅仅为了发展力量和肌肉的运动计划和课程不符合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体育要求,体育不仅要传授运动知识、技能,更主要的还要传授人体有关的知识,并通过运动健身强体。他明确指出:“运动素质

33、的提高不等于体育”。,美国生理学家莫尔豪斯劳伦斯认为,动作表现良好和身体强健完全是两回事,运动本身不是健康的。他强调了体育的本质不在于运动,而在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大多把体育看成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从增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视角去认识体育的本质属性。,(二)国内概述,我国真正有了比较成形的体育思想和体育实践体系,是在19世纪末。严复被认为是“中国西学第一人”。他说:”教育分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育并重。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认为,”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他

34、随后又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主张。他这种体育第一的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是非常难得的。,张伯苍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认为,“德智体三育中我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提倡体育不仅在于培养少数选手,而在于全体学生;不仅在于技术之专长,而在于体德之兼迸;不仅在于学校,而在于在全社会体育蔚然成风,并提出,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校长。张先生对体育有特别的见解,把体育与人和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广义体育观。,陶行知是我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总是把健康放在第一的位置,提倡建立“科学的健康堡垒”,并把“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作为信条。这些思想至今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5、,方万邦(1893一1969),我国近代著名体育家。他坚持体育即教育说,主张体育教育化。他始终认为:“体育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而只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工具,尤其可用为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从他所确定的体育目的来看,他是把“能获得康健的身体”作为体育之本的。他当时提出的“六化主义的体育”,即“教育化的体育、科学化的体育、普遍化的体育、生活化的体育、自然化的体育和游戏化的体育”,以及从教育的整体观来认识体育,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仍有一定的进步性和现实意义。,毛泽东(1893一1976),我国近现代对体育有独到见解并厉行实践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24岁就撰写出传世佳作 体育之研究,1952年发表著名

36、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毛泽东对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入木三分的剖析,指出“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此等关于健康第一、体育第一的主张在历代政治家中是少见的。,建国初期到“文革”前,毛泽东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这个时期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对体育的认识。我国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特别关怀青年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并指出我国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宪法特别强调了”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体育本质属性。,从以上国内外体育观的演变情况看,国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对体育的认识与国外知名思想家、教育家的

37、认识大同小异,都是把体育理解为教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学者甚至把体育放在非常重要的或者“第一”的教育地位,他们都强调体育对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这种共识给我们深刻的启发,即体育的本质在于通过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迸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不仅有利于人的现代化,也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推动社会发展。,三、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一)身心互动 身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情绪紧张,便紧张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更换环境,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轻松愉快地进人新的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促使脑垂体腺分泌释放出一种强大的吗啡类激素内啡肽,内啡肽能缓

38、解精神疾患的某些症状,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为此,许多坚持健身着能经常保持饱满状态和生活信心,这些都与内啡肤效应有关。,身心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关系。人的身心关系是确定体育本质的客观依据。我们要按照身心合一的规律来认识体育本质。,(二)身心合一、协调发展是体育本质的诉求,人的构成有3个层面: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层面。从生物学层面看,身体的发展包括3个方面:形态、机能和活动能力。从心理学层面看,心理的发展:一是认知的发展,如记忆、注意、思维、想像等;二是意志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等。,从社会层面看,可以区分严格意义上的“人”与社会意义上的“人”。严格意义上的“人”具有自我意识、合理性,能够

39、自由选择,并且有道德感。社会意义上的“人”是由于他们的社会角色以及他们与人类社群的关系才能被视为“人”的,如婴儿、儿童、老年人等。母体里的胎儿是生物人,而不是社会人。同样,狼孩,豹孩也是生物人,而不是社会人。,所以,人本质上是生物、心理和社会这3个层面的统一体,这3个层面不能协调,健康就不能保证。从体育的现实情况看,传统的体育热了“物”(技术、技能、体能),冷了“人”,所以应强调体育对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作用及机制,以便与健康相吻合。弄清楚人的本质,理性认识并处理好身心关系,才能准确把握体育的本质,这个世界是以人为本的,人们越来越关心“人”本身的发展,而不仅是某一领域被支配的“机器”。以

40、人为本的思想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们更加重视对人的整体健康的教育,关注人的“身心群”全面发展,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高度统一,重视研究通过形成体育运动习惯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发展。这是对体育本质的深刻思考,这种体育理念将越来越多地积极影响体育的改革与发展。,身心外在对立的体育观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也有所表现。首先表现为对体育的忽视。受片面观的影响,有人认为体育活动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在有些学校“体育是虚的”,对体育的忽视反过来也制约了学生的成才。,其次是对体育的片面重视。有人认为,体育就是锻炼身体,身体就是指肉体,而与精神和心灵无关。殊不知,没有心灵的参与,体育过程便是折

41、磨人的,而这种“体育”训练出来的强壮的身体对人的生活来说,往往又是不幸的根源。这种观点往往表现为工具性的体育,这是一种不关照学生需要、兴趣、个性特点,不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幸福生活服务的体育。,今天,研究身心关系,旨在推动一种整体的体育观、身心统一的体育观、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协调的体育观的形成,对体育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具有深刻和深远的意义。摆脱传统的身心对立的体育、走向身心统一的体育是现代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四、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事物的本质问题不能与事物的属性问题和归属问题相混同。本质与属性有联系也有区别。一事物在与另一事物发生关系时便会表现出多种属性,只有反映这一事物与其他另一事

42、物的根本区别的特有的属性才是本质属性,才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才是事物的本质因不能把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功能混为本质。,应该从事物的根本区别、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来探讨事物的本质,而不要把随便一种属性、一种共性视为事物的本质。离开了事物的根本属性、矛盾的特殊性,就无法说明事物的本质。由于人类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观察体育,因此,对体育的理解有多种多样,体育的属性也不会是单一的。这给确定体育本质时带来很多困难。下面对体育的多种属性作个分析。,体育的多种属性,(一)健身性(二)教育性(三)文化性(四)竞赛性(五)技能性(六)娱乐性(七)社会性,以上,对体育的一些重要属性作了一个简单分析。其实,体育还有其他属性

43、。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从体育的众多属性中寻找出决定体育发展方向或体育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相区别的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属性,即体育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论我们强加给体育多少个属性,多少个性质,这都无碍于体育作为一种促进身心协调发展、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本质规定。体育过去是、今天是、将来也必定还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便是体育的本质。,本章小结体育概念的学习和理解是体育专业学习的入门知识,本章阐明了学习体育概念的重要性,介绍了近现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并借助逻辑学的基本法则给体育概念下了简明的定义,揭示了体育概念与体育本质的关系,从身心合一,体育多种特性等角度明确论述了体育的本质。,作业:l如何运用逻辑学的法则给体育概念下定义?2如何分析和评价我国目前的体育概念问题?3如何从体育属性分析体育概念的分类?4什么是体育本质?5为什么要从身心关系考察体育的本质?6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是什么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