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研究与管理.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27920 上传时间:2023-06-15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1.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研究与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作业研究与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作业研究与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作业研究与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作业研究与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业研究与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研究与管理.ppt(1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作业研究与管理,绪论,服装生产是劳动密集型、半手工半机械,而且生产流程长而繁杂,其生产效率的弹性很大。因此,服装厂的工作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作业研究是在一定的技术和组织条件下,寻求达到生产效率最高的科学作业方法,是以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工程活动,又称工作研究。早在20世纪初,美国的泰勒就提出了动作与时间的研究课题,目的在于对各个加工环节寻求科学的作业方法,以最少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的生产效果,作业研究,工序分析,动作分析,时间分析,工作状态分析,一、工作状态分析,工作状态研究,每天的工作,定期动作(工作),不定期动作(浮余),一、工作状态分析,工作状态分析:就是把生产作业中所有的活动加以分

2、类、分析、调查并测定各项作业的数值,使之成为规则作业、改进管理方案及制定标准工时定额的基本素材。,目的:(1)管理水平的尺度(2)把握浮余率(3)管理改进的方向,浮余率浮余时间/作业时间(行业内较标准为2025),每天的工作,每天工作的分类,观测方法的种类,作业抽样法连续观察法生产数量法记录表法,观测方法的种类,工作抽样法连续观察法生产数量法记录表法,瞬间观察法:在随机选定的时刻,瞬间观察随机选定的操作者动作,并将目测的动作内容填写在调查表上,然后统计某项动作发生的次数,从而由观测对象判定整件服装生产状态,观测方法的种类,工作抽样法连续观察法生产数量法记录表法,对观测对象进行一整天连续观察,以

3、直接的时间数值进行调查分析,而求出一天中各作业消耗的时间值。此方法无法同时观察数人,需反复观察,花费时间长,但结果详细。,观测方法的种类,工作抽样法连续观察法生产数量法记录表法,由生产实绩与定期动作所耗用的时间数值(纯加工时间)两者求出理论生产实际数值,再与观测期的生产数值进行比较,求出对应比值。例:一天的作业时间8小时28800秒 一天的产量100件 每一件纯粹加工时间230秒 每一件实测时间28800/100288秒 浮余率(288230)/230=25.2%工作率230/28880,观测方法的种类,工作抽样法连续观察法生产数量法记录表法,使用机械装上记录表而调查工作率的方法,作业抽样法的

4、应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的统计,作业抽样法的运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的统计,(1)确定所需解决的问题(2)征得观测对象单位负责人的同意(3)选择观测对象(4)决定观测顺序和时刻(5)事先填写观测表的必要事项并决定观测位置(6)按时瞬间观察作业人员,判断他们的工作状态,并记录(7)观测结束后,统计每一项目出现的次数(8)合计记录数值,求出各项目的百分比,作业抽样法的运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的统计,作业

5、抽样法的运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的统计,根据随机表随机选择对象(1)准备作业人员名单表(2)准备随机数字表(3)决定起始点(4)选择作为观测对象的操作者,作业抽样法的运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的统计,观测时刻指瞬间观测的时间点根据随机时刻表采用随机方法决定,作业抽样法的运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的统计,作业抽样法的运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

6、的统计,作业抽样法的运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的统计,作业抽样法的运用,观测顺序观测次数观测对象决定观测的时刻决定观测天数准备观测表格决定观测巡回的路线数据的统计,工作状态案例分析:,某服装流水线每天生产服装1000件,加工费金额13000元每天工作按8小时计算,生产效率提高:(12096)9625日产量提高:250件天日加工费金额提高3250元天,二、工序分析,二、工序分析,工序:是构成作业系列(流水线的)分工上的单元,通常操作人员个人接受的生产范围被看做是最小的工序单元。工序分析:对服装面辅料从仓库取出,到成衣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7、,以工序为单元进行分析、调查的方法。在实际生产中,从投料到成品的过程可分为加工、检查、搬运、停滞等四种,通过调查各工序的条件,工序的编排,以便有效地对工序流程作改进。,工序分析的目的和用途:,通过对加工、检查、搬运、停滞四种基本工序的分析,可以从整体上掌握服装生产过程的物流状态,找出改进点;明确工序的顺序(能够编制工序一览表)绘制流程图;明确加工方法(能够明确成品规格及质量特征),便于按工序单元进行改进;能成为生产设计的基础资料(工序编排、布置机台、人员调配);能作为工序管理的基础资料(工时数计划、交货日期)能作为作业人员或外加工人员的作业指导书,工序分析的表示方法,工序图示记号 加工(平缝作

8、业)搬运 检查(数量)停滞(裁片,半成品)特种机械 手工作业(手烫)整烫作业 质量检查 成品停滞,加工条件图示法,物品的配置方法,工艺分析的方法,产品工序工艺分析产品工序流程分析,工艺分析的方法,产品工序工艺分析产品工序流程分析,为了改善加工流程而进行的工序分析:通过对加工、搬运、检验、停滞等四种工序工艺的调查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方案。,工艺分析的方法,产品工序工艺分析产品工序流程分析,为了设计生产工艺而进行工序分析,指分析和安排从衣片部件到组装成服装产品的整个生产工序流程,一目了然地表达作业顺序、使用机器设备或工具、加工时间等作业要素,产品工序工艺分析,进行调查时的关键事项:通常要进行探听

9、调查,最好到现场进行观测,如要进行探听调查时,也要到基层现场去记录当事人对加工产品的改进设想及实施方法的意见调查实际作业的方法,产品工序工艺分析,改进要点:加工搬运检验停滞,产品工序工艺分析,改进要点:加工搬运检验停滞,有无多余操作?可否调换作业顺序?手工操作能否改为机械加工?有无其它更好的办法?,产品工序工艺分析,改进要点:加工搬运检验停滞,是否有无效搬运?能否缩短搬运距离?能否减少搬运次数?能否机械化搬运?搬运是否轻松?,产品工序工艺分析,改进要点:加工搬运检验停滞,是否明确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检验的时间、地点和方法是否正确?采用中间检验还是最终检验?能否用抽样检验代替全数检验?能否省略某

10、些检验项目?,产品工序工艺分析,改进要点:加工搬运检验停滞,是否有不必要的停滞?停滞时,是否出现变色、破损、丢失等现象?保管地点和放置方法是否良好?,产品工序工艺分析,调查项目加工:调查单位时间的产量搬运:采用步测法测量物品的传送距离(不是人员移动的距离,而是物品传送的距离)检验:要填写不合格品率等内容停滞:记录放置在堆物台上的半成品数量调查操作者的技能、加工条件(使用机器、工具、加工方法)、搬运条件(搬运工具、运送量)、检验条件(检验方法、地点、仪器)、停滞条件(堆放方式、保管场所)等,产品工序工艺分析,填写分析单准备好分析图表,在概要栏里填上产品编号、品名、生产量在项目栏中填写工序名(操作

11、内容)在数量、距离、时间、机械名、工具等栏内,分别填写该工序的调查项目根据工序要求,在记号栏画上记号将调查中考虑到的改进方案记录在改进要点一栏中根据产品工序流程,按顺序调查的内容,然后用直线连接各记号分析讨论,产品工序工艺分析,填写分析单分析讨论a.裁剪加工时,考虑是否采用铺料机;b.搬运时若用工较多,考虑是否采用手推车,同时调整设备配置,缩短搬运距离;c.检验时,考虑裁片连同手推车一起称重;d.关于停滞方法,应考虑实行作业流水线方式的连续性,尽量减少在中间工作台上的裁片堆放;e.对缝制、整烫、包装等项目也要进行同样的讨论,产品工序工艺分析,产品工序工艺分析实例,产品工序流程分析,产品工序流程

12、分析,产品工序流程分析是用于分析一个部门的生产过程的,从部件生产开始一直到装配为止的生产过程都要加以分析清楚,以便掌握工作程序、机械设备、加工时间等情况。,产品工序流程分析,工序流程分析的用途可作为生产计划编制的资料;是工序平衡和流水作业安排的基础;是工资核算的基础;为产品加工方法和顺序改进提供了便利;便于作业人员了解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明确自己担任的工作内容,产品工序流程分析,工序流程分析的编制步骤衣片部件工序流程分析的编制整件服装工序流程分析的编制工序编制实例,产品工序流程分析,衣片部件工序分析的编制.准备产品样本(样衣)和分析用图表纸.各衣片部件按工序种类和顺序用记号分析并在纸上记录用“

13、”表示面辅料处于进入状态;按工序流程绘制部件的加工记号;“”表示结束,用直线连接起来左右对称的部件,在“”中表明数量标明该工序的作业内容主要部件上装配小部件时,可引出一个枝杈,产品工序流程分析,整件服装工序流程分析的编制.准备好衣片部件分析表和图表纸.将衣片部件表上的内容绘制到图表纸上,绘制工序流程图时应注意的事项:各部件的面、辅料记号“”以适当的间隔分别画在图表纸上,并注明部件名称和材料数目确认部件件数,考虑整个流程分析表的构成,并决定各个部件的间隔记录绘制从右边开始,以后片部件、后片、前片、前片部件、部件组装的顺序进行用于组装的部件,如果工序比较少,可以不另外标出,直接在组合工序绘出在“”

14、记号的下方绘制部件工序分析表的内容只在组装工序结束时用“”记号标明部件名称或工序作业内容编写工序编号填写工序纯加工时间填写综合表,作业分类编号,产品工序流程分析,工序编制实例,例1:男式衬衫,例2:女衬衫工序流程图,二、工序分析,工序改进着眼点,工序改进着眼点,利用省略、变更顺序、组合、简化工序等方法,能使工序编排合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工序改进方法:,取消(省略),二、工序分析,工序改进着眼点,重排(变更顺序),二、工序分析,工序改进着眼点,合并(组合),二、工序分析,工序改进着眼点,简化,二、工序分析,作业工序时间统计表 在产品工序工艺和产品流程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作业工序时间统

15、计表,通过对每个构成单元部件(领,袖,前片)加工时间的整理,简洁地表达整个作业时间。它作为一种辅助资料,主要用于生产计划的编排和流水线安排时的工序平衡。,人机联合作业分析,人机联合作业分析,是在有多个作业者在一起工作或单个作业者操作一台或多台机器的情况下,为避免人和设备的等待损失而使用的,既协调又不发生浪费的分析技术。其目的是为了从实际出发,提供人和设备的利用状况;均匀地分配作业,缩短生产周期;为改进设备提供资料。,人机联合作业分析的用途,(1)找出运转效率低下的原因;(2)决定作业员作业所需的时间;(3)决定作业员或机器的工作重点;(4)作为改进机器配置的参考资料。,人机联合作业分析记号,人

16、机联合操作图表分析记号,联合作业改善的原则,人机一一对应的流水作业,重点考虑的是作业顺序的安排和平衡,减少人、机空闲时间,减少生产周期;对于像服装吊挂系统等高价值的、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线,尽量做到不停机而宁愿停人。加强设备的维修和保养,配备适量的备用设备.几个人联合作业,作业量要平衡,技术要相当,保持稳定的作业节奏;合理使用不熟练工,提高人机开动率。,三、动作研究,三、动作研究,狭义的动作研究:指对一种作业或一种连续作业中发生的手、眼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分析,经过协调、改进、简化,使作业合理化、标准化,进而制定合理、规范的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即是把某次作业的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动作单元,以对

17、作业进行定性分析,省去不合理和浪费的动作,制定出安全、正确、高效率的动作序列,形成合理、经济的作业方法,使作业达到标准化。广义的动作研究还包括材料、设备、部件及作业条件的分析与研究。,三、动作分析,动作研究的目的,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充分利用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消除不必要或多余的动作研制科学的作业方法,使操作更加简练确定作业操作标准化 培训作业人员 便于科学地进行作业管理,三、动作分析,动作研究的顺序,循环作业分析:操作工人个人承担加工范围内的工序单元分析作业要素分析:把工序作业细化为几种要素动作(前动作、主动作、后动作)动作要素分析:把作业要素分的更细,一直分到不能再分的最小动作

18、为止,三、动作分析,动作分析实例,三、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方法,打听调查法直接观测法影像分析法既定时间分析法,听取作业员及班长有关作业情况而加以调查的方法。,调查要点:有没有不必要的动作?能否改变作业次序 能否改变工作场地布置?能否对材料略加改变?能否对产品略加改变?能否改用某种容器?能否改变人体某一部分所做的动作?能否使人体各部分之问的动作平衡?能否使两个作业项目同时进行?能否改变布局,缩短运送距离或节省操作时间?能否使动作连续,消除急拉、急扔的动作?能否消除或缩短用手握紧的时间?,三、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方法,打听调查法直接观测法影像分析法既定时间分析法,调查要点同打听调查法,调查对象:同一作

19、业反复太多的工序 成本结构比率太高的工序 不良率太高的工序 使用高价设备的工序 加班多、负荷大的工序,最普遍的方法,由观测员直接观测工序或作业的方法,三、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方法,打听调查法直接观测法影像分析法既定时间分析法,用摄影或录像设备把操作者的动作拍摄下来。根据需要可以按正常速度或慢速拍摄,然后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这种方法可随时再现操作者的动作,供分析研究,因此准确度较高。但分析较为费时且成本较高,三、动作分析,动作分析方法,打听调查法直接观测法影像分析法既定时间分析法,对作业进行基本动作分解,根据预先确定的最小单位的时间表,然后求得每个最小动作单位的时间值,从而确定出标准作业时间

20、。根据标准作业方法确定标准时间,只要知道作业方法,不必实测时间,通过计算就能确定标准作业时间。,三、动作分析,MTM法MTM法(Methods Time Measurement),服装企业大部分采用这种方法MTM法通过确定最佳作业方法,以设定作业所需的标准工时定额MTM法首先要改进作业方法及推行标准化,然后将沙普列克的各项内容换算为时间数值,(1)MTM法的分析顺序首先决定标准作业方法;将作业方法分解成基本动作;对分解的基本动作,选用数据表上的时间值;各个基本动作时间值之和即为总加工时间;该时间值加上浮余时间即为标准工时定额,(2)MTM法的时间值MTM法的时间值可用TMU(Time Meas

21、urement Unit)即时间测量单元表达这一时间值是以作业人员平均“完成加工任务”的操作速度为基准得到的,它相当于定期作业时间(纯加工时间),不包括浮余时间1TMU0.000010.0006min=0.036s,(3)基本动作的种类,动作经济原则,一般说,任何操作都包括三种基本类型的动作即:作用动作、搬运动作和非生产动作。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动作分析要求在操作时尽量减少附属动作,消除非生产性动作。也就是说,要在所有操作中排除各种不经济、不合理的动作,使操作符合动作合理的原则。动作的经济原则,主要有三大类:(1)关于身体部位动作的原则(2)关于工作场地的布置原则(3)关于设备、工具设计的原则。

22、,三、动作分析,三、动作分析,三、动作分析,作业标准化:对人所从事的工作进行标准化。通过制定工作标准,对作业的质量、数量、时间、程序、方法等作出统一规定,以便使整个作业过程协调运行,提高工作效率。,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工序细分化图解确定重点事项其它,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工序细分化图解确定重点事项其它,任何一道工序都可细分为几个作业要素,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工序细分化图解确定重点事项其它,用图解的方法分解作业,在图解法中可用照片、图片、绘画等手段,以便于作业员理解,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工序细分化图解确定重点事项其它,抓住加工工艺要点:.确认是否能完成作业内容(质量);.掌握技巧,使作业容

23、易完成(效率);.应正确使用机器的安全装置和工具等(安全),作业标准的制定方法:,工序细分化图解确定重点事项其它,填写使用机器的功能和条件(如针迹、缝线、专用工具、辅助装置)等配备要点,案例:男式翻领半袖衫的装袋作业标准和方法,四、时间分析,四、时间分析,时间研究是把作业分解为细致的作业要素,使用适当的时间测定方法记录该作业所耗用的时间,并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制定标准工时定额或规划作业改进的方法。,四、时间分析,时间分析的目的,掌握工厂可能生产的数值,同时规划适当的生产目标值、适当的分工范围以及生产计划。调查各作业员的技能水平。对动作研究的作业要素赋以时间数值,以此作为改进或作业标准化的根据。

24、确定作业评估的尺度。提出估计产品变换,工厂改造或增建车间计划的依据。成为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基础及订货计划的判断基准。作为制定加工单价或确定工资的基础。,四、时间分析,时间测定的方法,观察法:把秒表开动后一直观测到作业结束所经过的时间,经计算而求出各作业时间的方法。,四、时间分析,观测顺序和计算方法,对作业员说明时间研究的必要性决定调查工序决定观测对象准备秒表、观测板,观测表和铅笔34支原则上站在作业员cm处,使作业员的手、秒表及眼睛为一直线后加以观测。观测时若登记作业的条件,则更容易找出改进的重点决定检查点(动作的段落)动作达到已定的检查点就开始测定。到了下一个检查点就看秒表,并在观测表上进行

25、记录。如有不定期动作时,在个别栏作V记号,或遗漏了记录则在经过时间栏作M记号。统计,时间计量的方法:,连续计时法快速计时法循环法,时间计量的方法:,连续计时法快速计时法循环法,在观察终止前秒表始终处于运转状态,随着操作的进行,记录操作作业测量点的时刻和操作名称。测量点是作业开始点和终止点,通常以作业终止点或动作完成时刻作为测量点。,时间计量的方法:,连续计时法快速返回法循环法,在操作作业的测量点读取秒表指针读数后,指针立即归零。数字整理时不用做任何运算便可以直接获得单位操作时间。但测量误差较大,较适宜单位操作时间较长的工序。,时间计量的方法:,连续计时法快速计时法循环法,此法使用于循环周期短,

26、细小动作连续出现,来不及记录每一个动作的时间值而又需要获得每个动作的时间值的情况,例如:有A、B、C、D四个动作,先测量10次(AB+C),再测10次(B+C+D),再测10次(C+DA),最后测10次(DA+B),然后求得平均值,则可求出各动作的时间值设:B+C+D=a,A+C+D=b,A+B+D=c A+B+C=d,则A=(a+b+c+d)/3-a,B=(a+b+c+d)/3-bC=(a+b+c+d)/3-c,D=(a+b+c+d)/3-d,此法误差较大,得到的是动作时间的平均值,需观测次数多,计算繁琐,时间的统计方法:,算出个别时间;有不定期动作的个别时间,不予计算;将个别时间的合计值,

27、记录在格子的斜上方并求出统计的个别时间平均值;时间数值以一束的加工为单位进行补充修正;把数据记录在工序分析表上;记录完毕后,综合全部作业(全工序)算出总加工时间。,四、时间分析,决定检查点的方法,对已确定的作业,在一定时间(或一整天)内反复的一个循环称为1Cycle,它由下列动作组成:(1)拿的功作前动作,前辅助作业动作;(2)缝的动作主动作,基本作业动作;(3)放的功作后动作,后辅助作业动作。,四、时间分析,四、时间分析,检查点:下述作业要素的区分点,应按每一个作业要素测定加工时间。,通常的作业可以大致分为上述(1)一(3)的三个动作。,检查点基准,如作业要素因时间太短而无法观测,则以一个作

28、业循环予以观测;若一个作业循环时间太短,则以一批作业时间予以观测。再者手烫、手工作业、前、后、主动作无法明确区分时,也不必勉强考虑设立检查点。,四、时间分析,四、时间分析,标准工时的制定,所谓标准工时定额,指的是:(1)在规定的作业条件下(2)用规定的作业方法(3)具有一般水平技能的人完成某单位作业所必须的时间。具体包括对产品直接加工所消耗的工时、必要的间歇和停工时间。,四、时间分析,水平估算法,水平(Leveling)系数:由于不同的操作者技能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确定标准工时定额时,应把个人的差异整合成统一水平的数值,以便对实测加工时间进行修正,这种统一水平的数值称为水平系数。水平估算法

29、,也称为西屋法,是通过实测时间数值并去除作业员个性因素而换算成为企业标准时间数值的方法,认为作业速度是由技能(熟练)、努力、作业条件及一致性因素确定的,其中:技能对所进行作业的技术熟练度 努力力争有效工作的精神表现。作业条件温度、湿度、震动、照明度等。一致性即适应性,表示对同一作业要素的时间数值差异的 尺度。,四、时间分析,水平系数表,四、时间分析,标准工时定额的计算,测定的时间(1水平系数)标准纯加工时间标准纯加工时间(1浮余率)标准工时定额例:订裤带环工作的作业员100s能订好一条裤子时,经分析研究其技能、努力,作业条件及一致性,得到B2,C1,D,C的结果。若将它换算成普通的作业应为几秒

30、?(浮余率为25)(1)依照评估写出水平系数,加以合计(2)纯加工时间100(1+0.14)=114s 标准工时100(1+0.14)(1+0.25)142.5s,四、时间分析,时间研究的应用,通过时间研究推行作业的改进及标准化,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生产。1标准工序资料法2时间表(Timetable)法,标准工序资料法,缝制品的工序虽然各种各样,但都有共通之处。将各种成品,预先按其各种半成品或部位加以分析,再根据类似共通工序予以分类合计,需要时即予以配合组成而编制成品整套的工序分析表。,二、工序分析,标准工序资料法,时间表法,由时间研究求出经济效益的实例,单位:女装品牌成品连衣裙服装生产人员20

31、名标准工时定额2000每天作业时间 8(28800)每人每年工资额12000元现在由于动作与时间研究的改进,每一件能缩短200标准工时定额,但要引进2台电脑控制的缝纫机(23000元台)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1)改进后的标准工时定额:20002001800(2)改进后的人员改进前每位作业员的节拍时间:200020100(s/人)消减人员:2001002(人)日产量比较:改进前(288002000)20288(件)改进后(288001800)18288(件)结论:因为日产量不变,所以可以将消减时间200用于减少作业人员,则:即大约2年时间就能收回设备的投资,2年后消减人员的费用将成为利润,作业:1.简要回答浮余的种类及浮余率的计算方法2.名词解释:工序 标准工时定额3.进行产品工序流程分析的目的是什么?4.工序改进的方法有哪些?5.时间测定中检测点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分别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