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海因茨偷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海因茨偷药.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情与法的冲突,义与利的博弈,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
2、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思路点拨】这个题目呈现的其实是一个两难困境。材料只是呈现了一个两难困境的事实,不提供任何的倾向性观点,而是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两难困境进行辨析,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依据有多少个主要人物,就有多少个写作角度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立意:,1、海因茨的角度。海因茨的妻子危在旦夕,即使变卖家产、到处借钱,也无法凑够购买特效药的钱,铤而走险选择偷药,结果被抓紧警察局。在海因茨身上,主要面临的是情感与法的冲突。考生可以肯定海因茨的行为,也可反对海因茨的行为,只要言之有理,立意的角度是开放的。,2、药剂师的角度。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要
3、价极高,目的只是赚钱,面对苦苦哀求、走投无路的海因茨,断然拒绝。在药剂师身上,主要体现的是义与利的冲突,很明显,药剂师选择了利益为先。此角度看似开放,考生固然可以选择支持药剂师行为的角度立意,因为其确有卖与不卖以及以多少价钱卖的自由,但利益为先的观点放在当下社会则明显不妥,因此还是以否定药剂师行为的角度立意为宜。,3、警察的角度。警察发现了海因茨的偷窃行为,把他抓紧了警察局。警察此时面临的两难困境其实是情与法的冲突。此角度也是开放的,考生可以法大于情为观点,也可以执法也应考虑人情为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均可。,【范文1】道义,人类心灵的法律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么一句话:“拯救你的,不是监狱的
4、律法,而是你心中的道德。”从古至今,道义与法律,宛如一朵双生花,交织在一起,伴随人类历史发展。很多人不禁疑惑:道义与法律,到底哪个更重要?而我要说:道义,其实是人类心灵的律法。(引:由名言引出),故事中,可怜的海因茨违法盗窃救命药,结果被抓进了警察局。这样的悲剧总令我们唏嘘不已。似乎,这样的悲剧完全是海因茨自找的麻烦,但是,药剂师的态度,实在无法被我们忽略。在金钱与陌生人的生命面前,他最终选择了前者。没错,在一个法治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对比分析)然而,人的生命不可贵吗?贫穷难道真的能扼杀美好的希望吗?当法律出现了盲区,盲区造成的不幸就一定是不幸者咎由自取吗?倘若道义的呼唤能更强烈一点
5、,药剂师将不会铁石心肠,道义的力量能更强壮一点,一场悲剧将会化解,取而代之的,会是人性真善美的光芒。(议:排比反问增气势,假设分析有理),这不禁让人想起雨果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先生。19年的牢狱之灾,19年的苦役,只源于盗窃了一块面包。饥饿促人犯罪,法律惩罚了罪犯,却没能使人温饱。同时,又有谁能说,刑罚真正教育了冉阿让呢?19年中,他唯一的目标就是越狱,但并不知道越狱后该做什么。19年后他出狱,第一件事就是偷了蒂涅执教家的银餐具。一个蒙昧的中年人,社会的失败者,失去理想的活死人,没有什么能让他改变自我。可是主教做到了。在众人面前,主教一句:“这是上帝让我赠给你的餐具”,在冉阿让心中激起千
6、层浪。绝望的死水开始翻涌,道义的火热融化了他冰封的心,亮光指明了他前进的路。从此,普渡众生,救赎灵魂成为了他的追求,成就了他一生的崇高人格。(联1:冉阿让为例),对于个人,道义能迸发奇迹,对于国家,亦是如此。(过渡)韩非子以法强秦,却猜不到秦王朝的二世而亡;董仲舒弘扬儒教,义正天下,成就了大汉王朝的不朽历史,也让“汉族”这个名字成为华夏儿女共有称呼。以法治国,可平天下;惟贤惟德,能服苍生。法制给了社会一个底线,而道义在人心中建立了准则。(联2:秦亡汉兴为例)“人类最敬畏的,一个是头顶璀璨的星空,另一个就是心灵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哲学家康德如是说。让我们共同唤起心灵中的崇高律法,为社会贡献一份温
7、暖与良知。(结),【点评】本文见解深刻,立意高远,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本就很难处理,但考生另辟蹊径,以“道义,其实是人类心灵的律法”为观点,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对海因茨投药的材料分析透彻,令人信服,冉阿让的例子很好地证明了观点,分析论述非常充分。另外语言表达流畅,整散句错落有致,特别是名言警句的引用,非常恰当,增色不少。59分,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开头段如何引材料到观点一、材料与观点的过渡(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3)由此观之(4)为什么会这样呢?(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例1】我曾读过一
8、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二、论点与论述之间的过渡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例2】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
9、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三、理论论证与事实论证之间的过渡。(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例3】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例4】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10、例5】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例6】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例7】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二)理论到事实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四、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之间的过渡。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
11、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五、层与层的过渡。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4、那
12、么我们该怎样做呢?,六、辩证过渡(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例】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
13、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当然;不是而是;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