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29792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0.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变革与创新-构建智慧课堂,钟绍春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关于教育信息化,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融合才能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如何在主战场上发挥作用?革命性融合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环境?云平台、数字校园、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什么,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如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一、什么样的融合是革命性的?二、如何实现革命性的融合?三、支持革命性融合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可能的关系教育的核心问题及教改方向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方式及革命性标志,一、什么样的融合

2、是革命性的?,1.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可能的关系,教育教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根本目的是改造教育、改造学习。,教育模型不好,再好的技术也解决不了教育核心问题。如果没有有效的环境,也很难创新教育模型,即便有好的教育模型也只能是空想。,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可能的关系教育的核心问题及教改方向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方式及革命性标志,一、什么样的应用是革命性的?,被逼无奈、别无选择,痛苦学习。缺乏创造力,不知道未来能够做什么,没有信心,没有奔头。,2.教育的核心问题及教改方向,【1】教育的根本问题,轻松、愉快,主动、个性化,得到最好教师的指导和讲解,理想课堂(智慧课堂),【2】教育改革的方向,会思

3、考、会创造,构想,抉择,评价,归纳,智慧特征,发现,创新性智慧的特征和形成方式,形成:自己经历过程、积累思维经验。,创新性智慧培养与中考、高考考试科目的知识学习融为一体,学生个性化、自主发展。中高考更好的同时,孩子们的创新性智慧得到长足发展。,教改方向-智慧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可能的关系教育的核心问题及教改方向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式及革命性标志,一、什么样的融合是革命性的?,模式创新,智慧教育支撑,革命,一般、辅助,融合,3.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方式及革命性标志,支持教学模型改造,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最关键的是教学模型朝着什么方向创新,它直接决定着融合的效果。最高境界:支持智慧教育。

4、,融合的方向,一、什么样的融合是革命性的?二、如何实现革命性的融合?三、支持革命性融合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教学模型,支撑环境,二、如何实现革命性的融合?,如何实现教学中的革命性融合(提升质量)如何实现均衡发展中的革命性融合(促进均衡),二、如何实现革命性的融合,(一)如何实现教学中的革命性融合,实现深度融合的关键,有好的教学模型,关键教学环节需要信息技术支撑,能够创设有效的情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学中革命性融合的途径与方法革命性融合的典型案例,(一)如何实现教学中的革命性融合,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能够动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让学生

5、有修养、热爱生活、发自内心友善。,1.实现教学中革命性融合的途径与方法,有值得让学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正好需要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1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能够动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有修养、热爱生活、发自内心友善;,1.实现教学中革命性融合的途径与方法,要有能够培养学生会发现、会创造、聪明起来的教学模型及有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2如何让学生会发现、会创造,有智慧,教学模型类别,自主协作,智慧,讲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听讲、看黑板、书本和教具学习。

6、,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教师引导、指导和组织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模式-教师引导、指导和组织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探究工具,讲解工具,认知工具,基础知识,应用方法与技能基本和综合,学习目标,识记,理解,发现与归纳,掌握,理解,应用,综合应用,创新思维能力,知识的建构,有两种方式:学习建构和归纳建构。前者只是学习,后者是智慧形成。,教学模式,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能力,自主与协作,讲授,基本知识,发现与归纳,学生,教师,应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基本知识与应用方法体系,梳理,实践,自主,协作,组织、引导、指导管理、评价、讲解,问题

7、任务,学习环境,教师,学生,制定学习方案,发现与归纳,课后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知识理解,制定指导方案,测试与评价,课堂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能够动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有修养、热爱生活、发自内心友善。,1.实现教学中革命性融合的途径与方法,新知识学习中的疑难点有有效的破解手段和办法。,3如何让学生轻松、愉快学习,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能够动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有修养、热爱生活、发自内心友善。,1.实现教学中革命性融合的途径与方法,学习过程采集,4让学生能

8、够动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测试结果采集,数据分析,学习方向,学习方案,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会思考、会创造、变聪明,有智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让学生能够动态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让学生有修养、热爱生活、发自内心友善。,1.实现教学中革命性融合的途径与方法,实现教学中革命性融合的途径与方法革命性融合的典型案例,(一)如何实现教学中的革命性融合,2.案例剖析,案例1 小学语文“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原有教学模型【1】教学目标学习一个生字“岸”;能够抓住“望天门山”四句诗中重点字词,通过重点字词感悟理解古诗的意境及含义,进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

9、确和巧妙;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2】教学模式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利用生字学习软件,帮助学生理解生字“岸”;通过课件凸显重点词语。,问题:1.很难让学生发自内心愿意学习。2.对于语文而言,最重要的是学会像作者一样能够逻辑严谨、层次合理、言简意赅、语言优美地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表达出来。仅仅通过朗读和背诵,就想做到深层次的学习是很难的,更谈不到智慧提升了。,2.改进教学模型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呈现李白游天门山所看到的每个场景,让学生观看并发表感想,利用古诗词学习工具记录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按照场景,将自己的感想与李白

10、的诗词逐句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李白诗词的绝妙之处。,案例2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1.原有【1】教学目标掌握、理解勾股定理;掌握多种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够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通过勾股定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勾股定理的学习,使学生热爱数学。,【2】教学模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教师组织、引导和指导。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多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数量关系认识勾股定理;通过证明理解勾股定理;通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悟、体验勾股定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力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让学生完成一个任务,某人要买一批木板,知道家里门高和宽,帮助判断木

11、板能否搬进家中。,2.改进,智慧培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办法:学生自己猜想并验证出三边可能的关系;在足够数量验证后,证明确认三边关系,即勾股定理。,问题:没有实际的场景,孩子们没有兴趣交流。教师所营造的多媒体环境,基本上是线性播放音视频或动画,学生没有自己的选择,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往下交流。,案例3 小学英语“Lets have a picnic!”,改进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给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构建出可以驱动学生学习的模拟环境(英语学习驱动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场景进行交流。,如何实现教学中的革命性融合(提升质量)如何实现均衡发展中的革命性融合(促进均衡),二、如何实现革命性的融合,路径

12、1:找到新的教学模型,尽可能以学生为中心,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教师更多的是组织和引导。好教师研究出教学方案,准备出支撑资源和软件,向其他教师复制。路径2:建立网络互动教育平台,汇聚各方面人才,面向社会开展教育服务。,(二)如何实现均衡发展中的革命性融合,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家讲座,交流研讨,主动轻松愉快高质高效,以学生为中心,会思考会创造有智慧,人才培养目标,大规模复制优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共享优质资源,创新教学模型,微课,微视频资源,自主协作模型,智慧模型,讲授模型,讲解、讲解解读、工具资源选择及使用微视频。,认知工具使用,学习过程,学生解读学习过程,教师指导,教

13、师解读认知工具选择和学习过程等微视频。,探究工具使用,探究过程,学生解读探究过程,教师指导,教师解读探究工具选择和探究过程等微视频。,微课资源开发的框架体系,一、什么样的融合是革命性的?二、如何实现革命性的融合?三、支持革命性融合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三、支持革命性融合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如何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信息化环境如何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应用如何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一)如何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网络学习空间及云平台总体架构数字校园基本架构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教育云平台,学校虚拟空间,为学校提供教学应用服务,学校上传共享教学资源,个人学习空

14、间协作研讨空间,学习空间人人通构建学生、教师、家长互通联动的学习交流空间与平台,1.总体架构,(一)如何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网络学习空间及云平台总体架构数字校园基本架构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2.数字校园主要建设内容,智慧教室-云平台,智慧教室,云备课,云学习,云教学,云管理,电子书包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微课录制系统,复制,教学过程微课,教师解读微课,学生解读微课,均衡发展,教师培训,集体备课,交流研讨,教学观摩,协作组管理,活动组织管理,无线网络,多媒体班班通设备,互动教学设备,智能录播设备,智慧教室,智慧校园的界定智慧校园:数字校园的一种。能够有效支撑智慧教育

15、的数字校园。能够有效支撑教师开展智慧教学,提供智能化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智慧教育)智慧化学习:按照已有学习目标如何最省时间、省力地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教学模式变革)智慧化学习环境:具备方便、易用,个性化,主动推送等特点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撑层面),(一)如何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网络学习空间及云平台总体架构数字校园基本架构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备课系统多媒体课堂教学支撑系统互动学习支撑系统教学评价支撑系统教研培训支撑系统,3.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1】备课系统,教学资源与软件类别,自主协作模型,智慧模型,讲授模型,导课、知识点讲解与训练、知识综合讲解与训练、作业,导

16、课、知识点学习与训练、知识综合学习与训练、作业,问题与任务、问题发现、知识构想与归纳、训练与测试、知识体系梳理、作业,讲解工具,认知工具,探究工具,教学资源与微视频,自主协作模型,智慧模型,讲授模型,讲解教学资源,完整讲解、碎片式讲解、解读等微视频。,自主与协作学习资源,自主与协作学习活动过程、指导、解读、完整讲解、碎片式讲解等微视频。,智慧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微视频、指导微视频、解读微视频、完整讲解微视频、碎片式讲解微视频。,资源开发的框架体系,教学支撑系统,学科版本资源库1,学科版本资源库2,学科版本资源库n,资源库,学科版本电子书系统1,学科版本电子书系统2,学科版本电子书系统n,电子书互

17、动学习系统,资源包,课件,教案,教师空间,教师空间,WORD,PPT,学科工具,学案,集成工具,管理工具,教师备课支持系统多媒体课堂教学支撑系统互动学习支撑系统教学评价支撑系统教研培训支撑系统,3.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云课堂,支撑,【2】多媒体课堂教学支撑系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构想问题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小组协作等学习活动。,教师备课支持系统多媒体课堂教学支撑系统互动学习支撑系统教学评价支撑系统教研培训支撑系统,3.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教师空间,学生空间,支撑工具,学科教学工具,教学资源库,仿真实验室,即时通讯,网络题库,课堂教学,辅导答疑,组织测评,布置作业,

18、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分组探究,交流讨论,作业测评,批改作业,教学平台,学习平台,【3】互动学习支撑系统,支持学生发现问题,构想问题解决方法。支持学生开展探究、小组协作等学习活动。支持学生理解知识。,教师备课支持系统多媒体课堂教学支撑系统互动学习支撑系统教学评价支撑系统教研培训支撑系统,3.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统计分析,管理者,教研员,教师,学生,修正教学方法,指明学习方向,剖析学科问题,提供决策支持,学生,教师,班级,学校,区域,总分,学科,知识点,题型,【4】教学评价支撑系统,教师备课支持系统多媒体课堂教学支撑系统互动学习支撑系统教学评价支撑系统教研培训支撑系统,3.应用系统主要

19、建设内容,备课,观摩,讲座,异步交流,实时交流,学习,活动审核,活动创建,活动监控,活动统计,活动管理,支撑工具,学科工具,视频会议,教学资源,仿真实验室,直播录播,即时通讯,博客论坛,活动开展,管理者,教师,专家,教研员,(一)如何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信息化环境,数字校园、网络学习空间及云平台总体架构数字校园基本架构应用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三、支持创新的信息化环境如何建设和应用?,如何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信息化环境如何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应用如何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1.正确认识应用的本质和目标构建新型学习环境,破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瓶颈问题,支持智慧型人才培养,给学习带来革命性

20、变化。,(二)如何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应用,2.要有科学的工作思路以智慧课堂为目标,形成备课、教学、评价与调整等的闭环系统。根据智慧课堂的需要,确定环境建设、教师研训的目标和内容。根据智慧课堂的需要,确定管理方式和方法。,3.分层次并行推进,逐步提升。根据教师教学水平的实际情况,分层次、并行推进;在应用过程中,逐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提高应用层次。,教学模型类别,自主协作,智慧,讲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讲授为主,学生通过听讲、看黑板、书本和教具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教师引导、指导和组织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创新思维能力;教学模式-

21、教师引导、指导和组织学生自主与协作学习。,4.典型引路培养有引领性的教师,带动应用。形成可大规模复制、推广的模式和机制。5.合理投入加大软件、教师培训和应用推动的投入,应大于硬件的投入。,6.加强资源梳理和有引领性特色资源建设应根据地域教师和教材情况,分类梳理资源。建设能够引领本地区教改方向的特色资源。应重点建设案例、微课、测试与训练等资源。,三、支持创新的信息化环境如何建设和应用?,如何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信息化环境如何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应用如何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三)如何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1.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的主要内容,网络学习空间是指在云平台上,按照机构

22、或个人的需要为其所提供的个性化应用软件系统,及存储、通讯及运行空间。,服务器虚拟化,云存储技术,网络基础设施,样式定制,内容定制,服务定制,运行监测,存储管理,备课,教研,培训,考试,学习,管理,展示与分享,学生空间,教师空间,教研员空间,管理者空间,家长空间,交流答疑,教育局空间,学校空间,班级空间,2.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方向,学习支撑(主战场):支持学生发现问题、构想解决方案、将知识融会贯通应用、准确评价等,支撑智慧教育;支持教师组织、引导、指导学生学习,备课等。,研训支撑:支持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家培训、交流研讨、论坛交流及网络学习;支持学科内容编写和交流,应用学科工具软件和仿真实验室支持备课和交流活动。,管理支撑:按照工作流程支持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管理者与学生、管理者与家长、管理者与教师等之间的信息传递、汇总、监测、分析、预警与决策等;,三、支持创新的信息化环境如何建设和应用?,如何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信息化环境如何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应用如何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应用,一、什么样的融合是革命性的?二、如何实现革命性的融合?三、支持革命性融合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要开展有魂的教育信息化!,开启智慧人生,成就中国梦想!,钟绍春,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