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5231273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9.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 信贷业务管理制度与组织体系,【内容摘要】贷款作为银行金融服务的一类主要商品,整个贷款过程要立足于服务借款人和银行自身风险与收益的对称,故应依法规定银行内部贷款管理责任制,以形成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规范。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管理的审贷分离制度、民主决策制度、主责任人、经办责任人制度、授信业务授权授信管理制度等。,第一节 信贷管理的基本制度一、审贷部门(岗位)分离制度二、民主决策制度三、主责任人、经办责任人制度四、信贷业务授权授信管理制度五、责任追究制度六、信贷业务报备制度七、其他信贷制度第二节 信贷管理的组织体系一、前台信贷业

2、务营销部门二、后台信贷业务管理部门,第一节 信贷管理的基本制度一、审贷部门(岗位)分离制度(一)含义:是指在办理信贷业务过程中,将调查、审查、审议、审批、经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职责分解,由不同经营层次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实现信贷业务前后台分离,审批环节与营销、发放环节分离。信贷业务前台经营和后台审批决策由不同岗位或部门的人担任,信贷人员只负责前期调查推荐,贷后监管、债权保全和本息收回。审批人员不见客户,根据信贷人员提供的材料发表意见。,(二)特征:实现部门(岗位)间的相互制约和支持,其基本机理是同一层面横向平行制衡,不同层面纵向权限制约。(三)形式:1、岗位分离2、部门分离,二、民主决策制度

3、(一)贷款审查委员会:贷款审查委员会一般由行长(主任)、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副主任)、与信贷业务相关的部门负责人和其他有评审能力的人员组成。是在行长(主任委员)领导下的信贷业务决策的议事机构。其主要工作是对需要审议的事项进行研究、审定。,(二)审议方式:依据信贷业务的种类和额度的大小确定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全体委员会议 2、审批人会签,(三)审议原则。1、民主讨论,集体审批。以多数同意的决策意见为准 2、表决方式。投票(记名、不记名)和举手表决 3、有权审批人有1票否决权 按照审批表决权的有关规定,贷审会同意的信贷业务有权审批人可以否决,贷审会不同意的信贷业务,有权审批人不能同意。,三、主责任

4、人、经办责任人制度(一)主责任人制度:信贷决策涉及到四个关键环节,即调查、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因此相应的建立了四个主责任人制度。1、调查主责任人,对信贷业务贷前调查的真实性负责;2、审查主责任人,对审查的信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负责;,3、审批主责任人,对信贷业务负审批责任;4、经营主责任人,对信贷业务的贷后监管、债权保全和本息收回负责。,经营行在权限内办理信贷业务,客户部负责人为调查主责任人;信贷管理部负责人为审查主责任人;行长或经授权的副行长为审批主责任人;客户部负责人为经营主责任人。,经营行报批超授权的信贷业务,经营行客户部负责人为调查主责任人;经营行行长或经授权的副行长和有权审批行信贷管

5、理部负责人为审查主责任人,有权审批人为审批主责任人,经营行行长或经授权的副行长为经营主责任人。,(二)经办责任人制度 经办责任人是指具体承办信贷业务的信贷人员。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直接进行调查、审查、经营管理的信贷人员,承担具体经办责任。,四、信贷业务授权授信管理制度授权授信管理分为内部授权授信和对客户授权授信两种。(一)内部授权授信:是由商业银行上级管理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对下级的授权授信。1、内部授权的原则:1)逐级有限授权 2)区别授权 3)动态授权,2、内部授权的范围,包括两个方面:1)授权业务的经营管理权,即经营某项业务的资格;2)授权信贷业务审批权,即对允许经营的授权业务有权审批的

6、量度。,商业银行内部授权时遵循以下方面:(一)应在法定经营范围内,对其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实行逐级有限授权。(二)应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主要负责人业绩等,实行区别授权。,(三)应根据各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业绩、风险状况、授权制度执行情况及主要负责人任职情况,及时调整授权。(四)业务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超越授权,应视越权行为性质和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追究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相应的责任。要实现权责一致。主要负责离开现职时,必须要有上级部门做出的离任审计报告。,(二)对客户授权授信 1、商业银行对客户的授信管理是指对法人优良客户确定授信控制总量,以达

7、到控制风险、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一种管理制度。2、对法人优良客户授信的规定根据本行的信贷政策和客户条件(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来确定客户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使商业银行对其提供的贷款、贴现等资产之和不超过最高综合授信额度。未评级客户按其所能提供的担保情况核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举例:对于集团性客户授信管理模式包括“整体授信、统一使用额度”、“整体授信、分配额度”、“单独授信、汇总额度”三种类型。,“整体授信、统一使用额度”授信主体为集团本部,根据集团合并报表核定最高综合授信额度,由集团本部统一承贷承还,对其下属子(分)公司不单独授信。,“整体授信、分配额度”授信主体为集团本部,根据集团合并报表核定集团最高

8、综合授信额度,同时根据子(分)公司财务报表和资信状况分配授信额度,由其分别承贷承还。,“单独授信、汇总额度”授信主体为各独立法人公司,授信额度根据自身财务报表核定。集团各成员企业授信额度应及时上报管理行客户部门,由其汇总集团整体授信额度。,3、对优良客户授信的原则(1)统一原则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对集团客户授信进行风险控制。(3)预警原则,(2)适度原则商业银行应根据授信客体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3)预警原则 商业银行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防范和化解集团客户授信风险。,五、责任追究制度在实行审贷分离的基础上,对

9、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下造成的贷款损失或难以收回的贷款,根据办理信贷业务各个环节责任人所承担责任的比例,实施赔偿的制度。,六、信贷业务报备制度 本级授权范围内的信贷业务,在有权审批人审批后实施前,要按规定的范围向上一级进行报备,上一级对报备审查不同意的信贷业务不得实施。,七、其他信贷制度(一)经营责任人移交制度 经办责任人工作岗位变动时,必须在经营主责任人主持和监交下,同接手经办责任人对其负责的信贷业务风险状况进行鉴定,填写经营责任移交表,由原经办责任人、接手经办责任人、监交人签字后登记存档。责任移交后,接手经办责任人对接手后的信贷业务经营状况负责。,(二)信货人员稽核制度 信贷人员稽核制度是指

10、稽核部门在信贷人员在岗和即将离任时对其相关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的制度。,(三)货款回避制度 金融机构不得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或以优于其他借款人的条件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关系人是指金融机构的董事(理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人员及其近亲属以及上述人员投资或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此外,还有专家咨询制、信贷人员上岗和等级考核制、信贷部门负责人资格认定制、特事特办制等。,八、信贷的三查制度(一)贷前调查(二)贷时审查(三)贷后检查,(一)贷前调查主要包括:客户调查评价;业务调查评价;担保调查评价等.撰写贷前调查报告,(二)贷时审查 信贷管理部门的审查岗和贷审会办公室是贷款业务的审查环节,承担贷款审查责任,对审查的信贷业务的合规合法性负责。,1、对报批材料的审查 2、主体资格审查 3、合法、合规性审查4、还款来源审查 5、信贷风险审查撰写审查报告,提出审查意见和结论,(三)贷后检查 信贷经营部门的检查岗或客户部门是贷款业务的检查环节,承担贷款检查责任,对信贷业务的贷后检查,债权保全和本息收回负责。,1、信贷员首次跟踪检查2、信贷员日常全面检查(按月或按季定期进行检查)3、各级信贷管理部门的督导检查.4、检查结果的处理,第二节 信贷业务管理的组织体系一、前台信贷业务营销部门 客户部 业务部 信贷业务经营部 二、后台信贷业务管理部门贷款审查委员会风险部财务部法律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