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3332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2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ppt(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原则与方法,目 录,编写技术报告的目的、意义技术报告的编写单元技术报告的基本内容技术报告编写的组织与领导技术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技术报告的报送程序技术报告的作用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编写技术报告的目的、意义,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全过程的技术总结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的集中表征普查数据逻辑性、合理性、完整性、准确性的系统分析,技术报告的编写单元,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解放军)、地级以上城市、地区(州、盟)必须编写技术报告有条件的县(旗)、区、县级市鼓励编写技术报告县(旗)、区、县级市是否需要编写技术报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技术报告的

2、基本内容,国家普查办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专题讲解)各地在普查中自选取的普查内容、普查方法增加的普查内容,如北京增加的有机污染,江苏增加的农机污染等对没有产排污系数、无条件监测,在本地有一定代表面的企业产排污系数的确定物料衡算法的应用理论计算与实验室模拟对不符合技术规定的做法,发现的要改正,不能作为技术创新写入技术报告产排污系数、监测数据混用国家有统一的产排污系数不用而自行使用经验系数等,技术报告编写的组织与领导,技术报告的编写要作为各级普查机构在总结发布阶段的重点工作以普查办公室为主,成立编写领导小组和编写组编写人员主要由技术组和数据组的相关人员参加;必要时也可请

3、有关单位、下级普查机构的专家参与编写指定编写负责人(主编),落实分工和各章节负责人经普查办公室、主管领导、普查领导小组审核,技术报告编写的一般要求,形式可选。可编写一本完整的技术报告;也可分为总报告和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四个分报告有关工作内容,如组织领导、部门分工、机构设立、经费申请、宣传发动、人员选聘、动员培训、领导关怀、总结表彰等内容,在工作总结报告(编写大纲国家普查办另发)中反映图文并茂,层次分明,语言精练,结论明确必须回答:源的数量和行业属性,产生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污染治理情况和排放量,排放去向;各种普查污染物的行业分布、区域分布、流域分布;关于本地区主要污染物

4、、主要污染行业、主要污染企业的结论;控制污染物产生、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具体,落实到源,可操作)(宁缺毋滥,需要经过深入研究后方能得出的结论和对策建议,不急于在技术报告中反映,由此可提出成果开发建议),技术报告的报送程序,经内部审核后,报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县(旗)、区、县级市普查技术报告(如编写的话)报市、省普查办公室地级以上城市、地区(州、盟)普查技术报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办公室、国家普查工作办公室省(自治区、直辖市)普查技术报告报国家普查工作办公室按照保密有关规定,经办理相关手续后,提供给环保局有关处(科)、普查成果开发单位,技术报告的作用,普查公报的基本素材政府报告

5、的详细资料(需要时也可提供给同级人民政府)普查数据开发利用的基础普查成果鉴定的核心报告珍贵的历史资料,为今后的普查提供借鉴,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数据分析与成果开发(普查直接成果)(专题讲解)应用普查数据解决环境问题(间接成果)总结报告类方法研究类数据分析类应用研究类,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成果开发切忌面面俱到、大而全、纯理论,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本地区的环境热点、重点、难点开展研究注意分层次开发。如建立新的环境统计平台、核定新的总量核定基数、完善污染源普查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等,需要国家层面组织研究;省、市级可考虑确定本地区的重点污染源、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调整、区域性或流域性污染治理、本

6、地区特定污染控制、污染源信息的动态更新等方面入手数据分析、结果表征是成果开发的基础或中间过程,不应作为成果开发的追求目标各级普查办负责确定需要研究开发的课题名称、研究内容,落实经费,通过招标等方式确定课题承担单位,提出时间和成果形式要求,原则上普查办不再承担研究任务课题可由环保部门的直属单位(环科院(所)、监测站、信息中心、监察队、辐射中心(站)、固废中心)、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研究机构、高校等单位承担有条件的地区纳入环保科研管理、列项,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报告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普查技术报告(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

7、业源普查技术报告(3)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生活源普查技术报告(4)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普查技术报告(5)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分省技术报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市技术报告(6)辐射源普查技术报告(7)机动车污染普查技术报告,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3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产、排污系数研究(国家)4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产、排污系数研究(国家)5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生活源产、排污系数研究(国家6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主要污染物行业、区域分担率研究7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研究(单位产值、单位面积)8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库系统开发研究9第一次全国污

8、染源普查典型行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污染特征研究10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典型行业氟化物污染特征研究,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1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重污染行业污染源普查结果分析1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农业、生活源污染分担率研究13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贡献率研究14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规模化水产养殖污染贡献率研究15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效果分析16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固体废物产生、处置、利用状况分析17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利用状况分析,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18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医疗废物产生、处置、利用状况分析19第一

9、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二氧化硫(SO2)排放分析20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分析21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处置、利用状况分析2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脱硫石膏产生、处置、利用状况分析23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危险废物焚烧残渣产生、处置、利用状况分析24脱硫方法与处理效果分析,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25水污染物排放对流域水质的影响分析26气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27营养物质(N、P)排放对封闭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分析28典型流域(12个)污染物产生量与入河量的关系研究29污染源排放强度(面积)与区域环境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30工业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在线监控状况分析31环境统计范围污染源(10万家)排放状况分析32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误差分析报告33改进环境统计体制的对策研究(国家)34污染源监控体系建设对策建议,普查成果开发的整体考虑,35中国污染源调查方案对策建议36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回顾评价报告37.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38.重点污染源筛分、污染源数据库动态管理研究39.工业园区污染控制与治理水平研究40.区域循环经济研究41.典型流域(河流)各类污染源贡献率及控制对案研究42.污染物总量目标与减排方案研究(国家),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