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523337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环境及福建环保形势探讨,一、淡 水 环 境二、海 洋 环 境三、大 气 环 境四、声 环 境五、辐 射 环 境六、土地与农村环境七、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八、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一、淡 水 环 境,全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浙闽区河流为轻度污染,西北诸河为轻度污染,西南诸河水质良好,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1、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类、类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中,

2、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浙闽区河流 总体为轻度污染。32个国控监测断面中,类和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68.7%和31.3%。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福建省十二条主要水系,全省12条主要水系共设置135个省控水质监测断面,其中行政区间交界断面49个。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水质状况为优。水域功能达标率为95.9,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类类水质所占比例为93.8,较上年下降了0.6个百分点。,2、湖泊(水库),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满足类水质的1个,占3.9%;类的5个,占19

3、.2%;类的6个,占23.1%;类的5个,占19.2%;劣类的9个,占34.6%。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总磷。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1个,占3.8%;中度富营养的2个,占7.7%;轻度富营养的8个,占30.8%;其他均为中营养,占57.7%。,2009年重点湖库水质类别,福建省主要湖泊水库,全省11个主要湖泊水库水域功能达标率为56.5,较上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福州西湖水质为类,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标准;厦门筼筜湖水质为劣四类海水,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标准。宁德古田水库、莆田东圳水库、龙岩棉花滩水库、三明安砂水库和泰宁金湖水质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标准;泉州惠女水库部分垂线水质能达到相应的水域功

4、能要求;泉州山美水库、福州山仔水库和东张水库水质未能达到相应的水域功能标准。以湖泊水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福州西湖和惠女水库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古田水库为贫营养状态,其余湖库均为中营养状态。,3、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经对北京、辽宁、吉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广东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41眼井的水质监测,水质适用于各种使用用途的类监测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2.3%,适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的类监测井占23.9%,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的类监测井占73.8%。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2009年,全国202个城市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较差为主,深层地下

5、水质量普遍优于浅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总体来看,全国地下水水质状况较上年变化不大,水质总体呈恶化趋势或好转趋势的分布较为分散。,4、全国重点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共监测39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中地表水源地244个,地下水源地153个。监测结果表明,重点城市年取水总量为217.6亿吨,达标水量为158.8亿吨,占73.0%;不达标水量为58.8亿吨,占27.0%。,5、内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状况,江河重要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磷、非离子氨、高锰酸盐指数及铜、镉的污染。总磷污染仍以黄河、长江及黑龙江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非离子氨污染以黄河

6、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高锰酸盐指数污染以黑龙江及黄河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铜污染以辽河、黄河及长江流域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与上年相比,非离子氨和镉超标范围有所减小,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挥发酚和铜的超标范围均有不同程度增大。湖泊(水库)重要渔业水域主要受到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污染,总磷和总氮的污染仍较重。与上年相比,总氮、总磷和铜的超标范围有所减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超标范围有所增大。,二、海 洋 环 境1、海水水质,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2009年,近岸海域监测面积共279940平方千米,其中一、二类海水面积213208平方千米,

7、三类为18834平方千米,四类、劣四类为47898平方千米。,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差。北部湾和黄河口海域水质优,一、二类海水比例在90%以上;渤海湾、辽东湾、胶州湾和闽江口海域水质差;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水质极差,其中杭州湾最差,劣四类海水比例高达100%。,2、陆源污染物入海状况,入海河流 204个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总体较差,河流污染物入海量大于直排海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量。东海的河流污染物入海总量远高于其它海区。,204个入海河流断面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约为:高锰酸盐指数448.4万吨,氨氮60.5万吨,石油类6.34万吨,总磷

8、25.8万吨。,3、海洋渔业水域环境状况,海洋重要鱼、虾、贝、藻类的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东海部分渔业水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较重,珠江口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污染较重,渤海湾石油类污染较重。与上年相比,无机氮、石油类和铜的超标范围有所增大,化学需氧量的超标范围有所减小。海水重点养殖区主要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的污染。无机氮污染以南海部分养殖水域相对较重,活性磷酸盐污染以东海部分养殖水域相对较重。与上年相比,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的超标范围有所减小,石油类的超标范围有所增大。海洋重要渔业水域沉积物主要受到石油类、铜、镉和砷的

9、污染。镉污染以南海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铜污染以东海和珠江口部分渔业水域相对较重。,4、赤潮,2009年,全海域共发现赤潮68次,累计面积约14100平方千米。与上年赤潮发现次数相同,赤潮累计面积基本持平。其中,5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面积和较大面积赤潮6次,分别发生在渤海湾、长江口外浙江舟山北部、浙江中部渔山列岛与台州列岛海域和黄海的山东日照与海阳及乳山附近海域,累计面积9120平方千米。,福建省海水水质,全省海域一类、二类水质占55.4,三类水质占9.2,四类和劣四类水质占35.4。全省近岸海域水域功能达标率为48.1,与上年持平。6个主要海域中,莆田海域水域功能达标率较高,为90.0,宁德

10、海域水域功能达标率较低,为9.1。10个主要港湾中,湄洲湾、东山湾和诏安湾水域功能达标;其余港湾均不同程度劣于功能区划要求。,三、大 气 环 境,全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比上年有所提高,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仍较重。,1、空气质量,2009年,全国612个城市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26个(占4.2),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479个(占78.3),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99个(占16.2),劣于三级标准的城市8个(占1.3)。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达标比例为79.6,县级城市的达标比例为85.6。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

11、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占3.7%,二级标准的占75.9%,三级标准的占18.8%,劣于三级标准的占1.6%。,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占84.3%,劣于三级标准的占0.3%。,重点城市 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提高,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占0.9%,达到二级标准的占66.4%,达到三级标准的占32.7%。与上年相比,达标城市比例上升了9.8个百分点。,2、酸 雨,酸雨频率 监测的488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258个,占52.9%;酸雨发生频率在25%以上的城市164个,占33.6%;酸雨发生频率在75%以上的城市53个,占10.9%。,降

12、水酸度,与上年相比,发生较重酸雨(降水pH值5.0)的城市比例降低2.8个百分点,发生重酸雨(降水pH值4.5)的城市比例降低0.8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浙江、江西、湖南、福建、重庆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长江、珠江三角洲地区。酸雨发生面积约120万平方千米,重酸雨发生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与上年相比,酸雨区域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3、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2009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14.4万吨,烟尘排放量为847.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523.6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4.6%、6.0%、11.7%。,福建省城市空气质量,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基本

13、稳定,达到和优于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95.7,与上年持平。武夷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在一级;三明市空气质量为三级;其余城市空气质量良好,达到二级标准。影响我省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为尘类。各设区城市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值范围为5169,优、良天数比例为97.5,较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平均值6.0个百分点。宁德、莆田、泉州、南平、漳州、福州和厦门的优、良天数比例均大于95,三明和龙岩等2城市轻微污染的天数比例分别为5.8和5.2。全省降水pH年均值为5.05,较上年提高了0.07个pH单位;酸雨出现频率为36.8,较上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降水pH

14、最低值为3.30,出现在南平市。,四、声 环 境,全国74.6%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重点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占76.1%。94.6%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和较好,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占96.5%。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7.1%,夜间达标率为71.3%。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354个城市中,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5.9%,较好的占68.7%,轻度污染的占24.3%,中度污染的占1.1%。与上年相比,全国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下降了1.3个百分点,较好的上升了4.2个百分点,轻度污染的下降了3.0个百分点,中度污染的上升了0.

15、1个百分点。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45.960.8dB(A)之间,区域声环境质量处于好和较好水平的城市占76.1%,轻度污染的占23.0%,中度污染的占0.9%。,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334个城市中,67.1%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27.5%的城市较好,4.2%的城市为轻度污染,0.9%的城市为中度污染,0.3%的城市为重度污染。与上年相比,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上升了1.8个百分点,较好的上升了0.4个百分点,轻度污染的与上年持平,中度污染的下降了2.0个百分点,重度污染的下降了0.2个百分点。重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在63.071.6 dB(A)之

16、间,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57.5%,较好的占39.0%,轻度污染的占3.5%。城市功能区噪声 监测的244个城市中,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全年昼间达标7288点次,占昼间监测点次的87.1%;夜间达标5968点次,占夜间监测点次的71.3%。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高于夜间,3类功能区好于其他类功能区。重点城市各类功能区昼间达标率为86.3%,夜间达标率为67.3%。,福建省声环境,全省23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为68.7分贝,其中8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好”,14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较好”,1个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属于“轻度污染”。全省23个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

17、等效A声级为55.7分贝,11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属于“较好”,其余12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属于“轻度污染”。,五、辐 射 环 境,2009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核设施、核技术利用设备周围环境电离辐射水平总体未见明显变化;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总体情况较好,除个别大功率发射设施周围局部环境综合场强略超国家标准外,其它电磁辐射设施设备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满足国家标准。环境电离辐射:全国重点城市环境辐射剂量率,气溶胶、沉降物总和总活度浓度,空气中氚化水活度浓度为正常环境水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西南和西北诸河、南水北调、浙闽区河流、重

18、要湖泊和水库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其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19831990年全国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时的监测值处于同一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和总活度浓度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近岸海域海水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和铯-137活度浓度均在海水水质标准规定限值内。土壤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历年监测结果相比未见明显变化,其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19831990年调查时的监测值处于同一水平。,运行核电厂周围环境电离辐射 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江苏田湾核电厂安全运行,外围辐射环境连续监测系统所测的辐射剂量率(未扣除宇宙射线响应值)年均值

19、分别为103.1nGy/h、124.5nGy/h和101.5nGy/h,处于所在地区的天然本底范围内,未监测到超过国家标准剂量限值的核电厂排放事件。浙江秦山核电基地周围关键居民点空气、降水、地表水及部分生物样品中氚活度浓度,广东大亚湾/岭澳核电厂和江苏田湾核电厂排放口附近海域海水氚活度浓度与核电站运行前本底值相比有所升高,但其对公众产生的附加剂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限值。运行核电厂外围各种环境介质中除氚外其余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福建省辐射环境,9个设区市瞬时陆地贯穿辐射剂量率测值范围为56.9 nGy/h102.0 nGy/h,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全省各监测点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

20、与往年维持同一水平,处在天然本底水平。全省主要水系控制断面水体中放射性与往年基本一致。七个饮用水源地水体中总放射性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中放射性指导值。近海海域海水中放射性核素浓度与上年保持同一水平。国控点的环境电磁辐射综合场强测值低于公众照射导出限值。,六、土地与农村环境,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56.9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7.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161.22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16.8%;风力侵蚀195.70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0.4%。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基础薄弱,面源污染日益加重,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有加

21、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有效遏制。全国农村改水累计受益人口达9.03亿人,其中,自来水6.54亿,占受益人口总数的72.4%;手压机井1.65亿,占受益总人口的18.3%;其他改水形式受益人口0.84亿,占受益总人口的9.3%。已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94.3%。,七、全国特大、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情况,2009年,环境保护部共接报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171起,比上年增加26.7%。其中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2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2起,较大突发环境事件41起,一般突发环境事件126起。按照事件起因分类,由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63起,占总数的36.84%,比上年增加6起;由交通事故引发的52起,占

22、总数的30.41%,比上年增加27起;由企业排污引发的23起,占总数的13.45%,与上年持平;由其它因素引发的环境事件33起,占总数的19.30%,比上年增加3起。,按照环境污染类型分类,水污染事件80起,大气污染事件61起,固体废物污染事件3起,土壤污染事件16起,海洋污染事件2起,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事件9起。不得不承认,今年紫金矿业福建汀江“污染门”、大连原油泄漏事故、吉林市数千只化工原料桶被冲入松花江等重大污染事件发生越来越频繁。,八、环境状况公众满意度调查,2009年,环境保护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公众对环境状况满意度调查”。除港澳台、新疆之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动了40余

23、所大专院校的近500名大学生志愿者,对近6000名城市和农村居民开展了问卷调查。55.6%的受访公众对目前的环境状况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受访公众对城市和农村环境状况满意度最高的均是饮用水质量,最低的分别为环境噪声和垃圾处理。农村受访者的环境状况满意度普遍低于城市,尤其是在垃圾处理和饮用水质量方面。,环境状况改善的满意度:65.8%的城市受访者和57.9%的农村受访者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东北地区的公众对环境整体状况改善的满意度最高,西南地区名列第二;华北地区受访者对环境状况改善的满意度最低。通过对这些开放性问题的分析,公众的意见与建议主要集中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

24、注对环境的保护;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环境质量状况的监测和监督;环境管理的力度应当进一步加强。,福建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9个设区市中排名前3名的依次是泉州、福州和厦门;14个县级市得分排名前5名的依次是晋江、长乐、南安、永安和石狮。福州、厦门和泉州3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照“十一五”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实施持续改进计划,巩固提升创模成果;福州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复查。2009年城考指标中,省统计局开展的“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调查结果,排名前3名的设区城市是: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九、结语,我国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

25、能严重失调;硫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工业、生活污染向农业转移,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指出:,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潜在的环境问题还在不断显现。究其根源,经济增长

26、方式粗莽、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主要症结。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日益突出的矛盾,中国政府在对今年经济工作作出部署时强调指出,我国已进入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当前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探索环保新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构建“六大体系”。一是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二是正确处理预防与控制的关系,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三是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四是正确处理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环境法规政策标准体系;五是正确处理

27、统一监管与分工负责的关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六是正确处理规范引导与自觉自律的关系,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第一,深入推进污染减排,以倒逼机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污染物减排是淘汰落后产能的“紧箍咒”。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健全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把污染减排与改善环境质量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建立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通过污染减排的倒逼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第二,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源头控制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的制度化保障,是从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和生

28、态破坏的“控制闸”,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调节器”,我们将继续研究健全环评、评估、审批责任追究机制和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完善规划环评,探索战略环评,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民经济体系和社会组织体系。,第三,健全环境标准,以市场准入引导新兴产业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环境标准是绿色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升的催化剂。一项新的环境标准出台,往往孕育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加快推进环境标准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完整性和适用性,构建新时期环境质量标准体系、污染源监控标准体系和

29、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引领技术升级,推动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第四,完善环境经济政策,以环境成本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必然是经济社会政策创新的过程。创新经济社会政策包括环境经济政策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和可靠保证。我们将继续探索完善环境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政策一体化。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完善鼓励节能环保的财税体系,研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政策,深化绿色税收、绿色证券、绿色采购、绿色贸易等环境经济政策。,第五,强化环境监管,以依法行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我们需要有效协调各方面的行动和力量,忠实履行环境监管职责,为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创造良好外部条件。我们将以建立与新时期环保任务相适应的环境监管能力为目标,探索建立健全先进的监测预警、完备的执法监督和高效的环境管理支撑体系,逐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依法强化环境监管。,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